名门财女-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娘却不关心这些,一心正看着那青年拿着刨子,站在一堆刨花儿和锯末中间,嗅着那熟悉的木香,八娘忍不住就移步上前。大概是小女孩做的久了,一声“叔叔好”差点冲口而出,再一想前世的自己,不定比人家还大呢,就很为自己装嫩罗莉的无耻行为而觉得羞耻,再说,这人一看就是老伯的儿子,前头称人爹叫伯伯,这回再叫人叔叔?岂不乱了辈份?
咳了一声,喑自嘲笑一回,刘老伯欲把几人引进屋里,五郎却觉得这农家小院更有趣儿,院中一棵老桑树,正满树挂着紫桑椹,似是一伸手就能够着摘一颗下来解馋,而竹篱院墙上,爬满了丝瓜和嫩葫芦,还有蔷薇花,地上亦是零星散着各色小花儿,有风铃花,有正含饱欲发的栀子,似是现在就能闻得到那栀子的香气。
老桑树下放着桌子和矮凳。刚好坐着喝茶。
五郎就道:“老伯,我们就坐在院子里吧,刚好走了一路,有些热,院里还可吹着风儿,清凉些。”
家中贫寒,屋中委实也不太好待客,见几人欲在院中歇着,刘老伯自也乐意。就请了几人坐下,笑道:“几位哥儿不是说想寻处人家吃顿午饭吗?可惜老身家的老太婆去外村姑娘家走亲戚去了,我邻家也是干净人家,虽是几位哥儿不嫌弃,回头老身去跟邻家他张婶子说一声去。那张婶子好客,想来也是愿意的,几位哥儿是客,能到我们村子里来,也是看得上我们村里呢。”
这两个大些的哥儿,一看就是读书人。江西文风之盛,非大宋别处可比,因此读书人最得人尊敬。
八娘却想呆在这刘老伯家,便看五郎,五郎知意,笑道:“刘老伯要是不嫌我们麻烦,就在刘老伯家吃吧,我家两个妹妹都会做饭,至于吃饭的花销,我们也会照付给老伯的。”
这一说,那刘老伯倒是瞪了眼:“看哥儿这话说的,难道我刘老头还舍不得那点吃的?提什么银钱的事?这是看不起我们庄户人家呢,好的咱也没有,不过是费点米油青菜的事儿。哥儿不嫌弃我家,就是给我刘老头儿面子了,那我就去把张婶子请过来帮着做饭,就在我吃做吧。好在张婶子不过一人,带着个孙子过日子罢了。”
五郎连边道歉:“老伯误会了,小生并非那意思。”
那刘老伯挥了挥手:“就这么定了,就在我家。”又朝着灶房里喊,“铁蛋,你快些烧水儿,可别叫几位贵客久等了。”
又吩咐那提着刨子站在那里没吱声儿的青年:“二郎,你帮着爹照顾几位客人。我去张婶家一趟,再去地里拨些菜,一会儿就回来。”
一边说,一边笑呵呵的去了。
那青年显是不如老爹一般善于言词,只摸着头,看着几人腼腆的笑,走过来,拿着袖子擦了擦板凳,请几人坐了。等几人坐下,刘二郎才道:“几位哥儿稍坐,铁蛋一会儿便能上茶水,我,我还要赶活计,就不陪几位了。”
说完,便站到长凳上放着的木才前,拿了墨盒,定好了线,便刨起来。
八娘到底忍不住心痒,走到那青年边上,因听那刘老伯先前叫他二郎,笑问道:“刘二哥,你会木匠活计?”
这不废话么?
刘二郎一心扑在木才上,下手很是仔细,闻言也不过瞥了她一眼,心道你个娃娃小娘子懂什么?便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
第十五章节家具家具
八娘见人家不理她,也不灰心,又指着屋前窗下树荫放着的那一排应是刚上了清漆的柜子桌凳,笑道:“那些都是刘二哥做的?”
刘二郎这才抬头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些骄傲之色,还是“嗯”了一声,不过这回诚心了很多。
八娘决定再接再励,便迈着步子,踱到那排家什前看了一会儿,细看之下,才发觉这刘二郎的手艺当真精湛,一条长案,七八厘米的平板拼合,连接处竟不见一丝缝隙,两端抹头,桌牙子,还有四腿,分别用十字和丁字形相接,虽是最简单的拼接法,却也更见功夫,严合混如一体,若非漆还未干,八娘伸出便想摸上一摸,看看手触之处,是不是也如看起来这么平滑无痕。
最叫她看的惊喜的,便是那个简易木架上放着的一个小妆奁盒,那木才为淡黄色,温黄如玉,上面肌理坚细,那淡黄色彩,显得十分艳丽,凑的近了,能闻到上面淡淡的,很雅致的香气,这不就是黄杨木?
黄杨数有“千年矮”之称,意是就是生长千年,也长不了多大,因质材细腻,生长的十分缓慢,因此难有大料,一般也就是用雕刻或者做镶嵌所有,很多黄扬木雕,都被不识货的人当作象牙雕,可见其质地有多细密。因黄杨木本身的特性,所以很难制成大件家具,当然也有并非没有,只不过哪怕出了那么一件,也会被当时传世珍品的。
然黄扬木虽然珍贵,江西却是其产地之一,能在这里见到,也不算太奇怪。
八娘端赏一翻,还凑过头去嗅了嗅,才走回刘二郎身边,搭腔道:“刘二哥的木器活可真好。这些是你打了去卖的?”
刘二郎忙着手里的活计,因被夸赞,心底到底有了几分欢喜,却也没停下手,只笑道:“不是,村里的刘五郎因要娶亲,也算同宗兄弟,因此求我帮他打些物什,不过也付了我两贯铜钱充作工钱。”
八娘便笑问:“那刘二哥平日可做家具去城里卖?”
刘二郎摇了摇头:“城里人哪稀罕我庄户人的手艺?不过是平日帮着乡亲们做些家具罢了。”
八娘暗道可惜,以她这手艺,只怕不比她前世厂子里工艺最清湛的师傅差上多少。便又笑道:“真正可惜了刘二哥这手艺,不说别的,看那平板的拼接,就足可见刘二哥的手艺了。对了刘二哥,你那做妆奁盒的黄杨木,在咱们这里,可是常见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二郎见这小娘子两句话,就显示的对木器活有些了解,这才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回道:“我这手艺与我爹比起来,还差些,不过他老人家年纪大了,木器也算重活,一般便由我揽了下来。至于你说的黄扬木,咱们这里倒有些,不过大多用不上,太小了。那做妆奁的,还是我那五兄弟家里藏至今日的,是用前回帮他打了个细方桌瓶架的余料做的。不过我不太会做这精巧的东西,也就凑和着能用。”
说完“呵呵”笑了一声。
八娘就应道:“能做出个花架来,也算是难得了。”
刘二郎放下手中的刨子,正想问一句“小娘子也懂得这木器话?”却又咽了下去。她一个小丫头,又懂什么?虽人家穿着一般,可听人家说话,看人家这气派,也不是普通人家养出来的,有些见识,也是有的。
八娘对家具的发展史,那是了然于心,也知道唐宋之际的家具水平,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可那毕竟是书本上的知识,就算偶尔也见过几个唐宋时期的古董家具,但那毕竟不好代表整个时代的水平,有心想再讨教刘二郎几句,恰在这时候,那铁蛋拎了个铜壶,捧着几个粗瓷大碗从灶间跑了出来,对着几人笑道:“水烧好了。”
见她特地洗了手,四郎心中暗赞这孩子看着孩子气,实在心细的很。便上前接过铜壶,待铁蛋把碗放在方桌上一一排开,自倒了水。就听那与八娘在一边说话的刘二郎歉意笑道:“庄户人家,也没那待客的茶叶,还望不要嫌弃。”又喝斥铁蛋,“你怎能让客人自己倒水?”
四郎忙表示不介意,自家来叨忧人家,已是麻烦。
八娘行了一路,实在口喝,也便回到桌边,坐下来等那开水凉了,好喝上一大碗解渴,刚说话时还不觉得,这会儿看着大碗的水,倒觉得嗓子实在干的厉害。
觉儿还惦记着捕鱼捞虾的事情,饶时他平日寡言,此时看着年纪相仿的铁蛋,也顾不得与人家还不算认识,便蹭到铁蛋身边,悄声问铁蛋:“你刚说有人捕鱼去了?”
铁蛋站在一旁回道:“是呢,我家大哥狗蛋,还有张奶奶家的孙子张六哥。怎么,你也想去?”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男孩,自然自来熟的很。
觉儿一听,眼底一亮,便热切的看着铁蛋点了点头:“能去?”
铁蛋儿哈哈一笑:“那咋不能?”一句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不过我爷爷不让我去呢。说是二叔一人在家,让我帮着打打下手。”
又见觉儿露出失望的神情,又忙道:“要不,等会儿我哥哥回来,你们吃过午饭,要是不急着回家,叫我哥哥和张六哥再带你去?”
觉儿这才复露出喜色来,连连点头,他们来时,不就打的这主意么?再说回城也就个把时辰的路程,在城门落锁前赶回去就成。
待水凉了,几人解了渴。就见清瘦的老太进了门,看见曾家几兄妹,未语先笑:“几位哥儿姐儿,就是刘老头说的贵客?哎哟,看着可真正齐整漂亮。”
四郎忙领着几人站了起来,给这老太婆行礼福身:“这位便是张婶子吧。”
那老太婆打量着几人,笑着称是,请了几人坐下,因手上还提着几把菜,便去灶间忙了,又叫了铁蛋给她打下手烧锅去。
七娘在家也是做惯了家务的,不比八娘整日闲着,见人家老太太去忙了,哪里去好意思坐着?便去帮忙。
八娘也要去,却被七娘拦了下来:“八妹妹,你走了小半天的路,还是歇一会儿吧。”
八娘知道再多说,七娘也不会让她去做事,再说有铁蛋烧火,张老太和七娘两人淘米洗菜的,也忙得过来,她也不去添乱了,就看着那一地的锯末和刨花,想着再去和刘二哥说几句话。
坐了小半响,也歇过了气儿,四郎还好,五郎却坐不住,便问刘二郎:“刘家二哥,这里的河中,可能钓鱼?”
刘二郎笑道:“能哩,你们想去钓鱼?这里现成的竹杆儿和鱼钩,我去给你们找根细线扣上,再挖几个蚯蚓串上,就去我家屋后的河里吧,那河里往年入冬,也能出上几百斤,因是村里公有的,倒也不会有人说话。”
“那就麻烦刘二哥了。”五郎听着大喜,觉儿也坐不住了,至凳上站起来,便随着刘二郎去帮忙,因是铁蛋的二叔,自家叔父小姑们又叫人家刘二哥,觉儿便也跟着铁蛋叫:“刘二叔,那河里能钓着鱼么?若是我能亲手钓条大鱼,回去给祖父炖碗鱼汤,祖父必定高兴。”
刘二郎就笑:“哎呀,你这小哥儿倒是孝顺的很,不过这我可说不好,兴许钓上几条,兴许一条也钓不到。只是钓不着也不打紧,你午后不是说与我家狗蛋他们去捕鱼么?大鱼虽不见得有,小鱼小虾,定能淘捞上不少,回头带些家去孝顺你家老人就是了。”
听了这话,觉儿便也满足。
等刘二郎从屋后取了三支青竹,又屋里取了一团长线并三个细铁鱼钓,捯饬了一会儿,三个简易的钓鱼杆,便算做好了,八娘蹲着细看,倒也凑和,却和前世祖父用的专业鱼杆,如天地之别,不知能否真钓到鱼来。
刘二郎又寻了铲子还要挖蚯蚓,四郎不好再麻烦人家,耽搁他的活计,便抢了铲子:“刘二哥你自忙去,蚯蚓我们自己挖就成。”
刘二郎憨憨一笑:“忙了一早,也该歇会儿。再说你们也不知道哪里能挖着蚯蚓。”
四郎有些稀奇的问:“不是土里就有么?”
这话问的连八娘都觉得没水平。
因小时跟着祖父去过几次乡间垂钓,她倒是知道,因此不待刘二郎说话,就笑着拽文道:“四哥此言差矣,只有那土质肥厚,看着松散的土壤中,才能挖到,刘家二哥,你说是不是?”
“小娘子说的对。”刘二郎笑着,在他眼里,知道这些再平常不过了,就是村里五六岁的上娃儿都知道。
可四郎却有些惊奇:“八妹,你怎知道?”
八娘抛过去一个极其不屑的眼神,也不答她,那样子,似是在嘲笑四郎竟然连这也不知。气的四郎好笑,狠给了她一个爆粟子。
等觉儿陪着刘二郎从屋后挖了巴掌大一小罐蚯蚓回来,八娘也跟在他们身后,打算从前门绕过,沿着竹篱墙边上的小路,去屋后的河边。刚好刘老伯也拎了茄子葫瓜,还有一大束黄豆梗,提着放着几块豆腐的竹篮子,慢悠悠的哼着小曲儿往回走。
又有村人路过,笑着和刘老伯打招呼:“刘老头,家里今日来贵客了?瞧把你乐和的。”
刘老伯乐呵呵点了点头,招呼道:“家里喝两盅去?”
那路人自是辞了。
刘老伯这才看着四郎几人手上拿着的鱼杆笑问:“去后河里钓鱼去?二郎,一会儿带几位小哥儿早些回来吃饭。”
第十六章节留下伏笔
四郎几人点头,八娘提着个竹蒌,脆生生应了声:“哎,一会儿就回老伯。”
四郎几人钓鱼,八娘就与刘二郎说话:“刘二哥,你家有几亩地?”
刘二郎一边盯着用桔杆穿成的鱼符看,一边应道:“我家地不多,只有头二十亩地。”
“那一亩地能收多少粮?够一家人吃的么?”
“一亩地,若是年成好,且伺候的精心,也能收个近一石麦子,现夏季种水稻,年成好的话,也能收上一石多些的稻谷,将就着够吧,家里人口少,就我爹我娘,我,还有两个小侄子,总共就这五口人。我还做家木工活,补贴家用,再说我们庄户人,蔬菜什么的,都自己种着,日子还过得去。”
那狗蛋和铁蛋的爹娘呢?
话到嘴边,八娘没问。因见刘二郎说到家人,脸上有些黯然。
八娘想了想,又问:“刘二哥就没想着做点家具,拿城里卖去?又或是,在城里开个家具铺子,咱大宋百姓的日子好过,买家具的人家应该不少吧?”
刘二郎听她问这话,倒有些奇怪,心道这小娘子关心的事情不少,别人家城里的小娘子,哪会关心一亩地收多少粮的事。就笑道:“从前也想过,不过我爹不让呢,再说,我们乡下人的手艺,城里人哪里看得上?我也就跟着我爹学了这些年,又没别的师傅教过。再说,四里八乡的庄户们虽叫我帮着做些家什,那也不过信任我老刘家父子的人品罢了,并非我刘二郎的手艺有多出色。我爹说了,做人得有点自知之明。”
八娘想了想,叹了口气,就以刘二郎这手艺,哪天里她要是开了木器行,非得把这刘二郎请过去。不过如今也就想想,要想开木器行,她这路长着呢。不说本钱如今没有,她只会画图,木器活虽能品鉴,自己却是不会的,再说,若要开,她就要开个全大宋国最好的木器行,决不能叫人比下去。说到这个,好木料从哪里来?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