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档案-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了数天的时间,这七万多人才整编完毕,只留下了五万人马,金声恒等每名总兵名下的军队由原先的四五万人缩减到只有一万人左右。
太平时节时,各个武将都拼命吃空饷,到了乱世,他们又拼命扩充部队,军费来源除了向朝廷索要外,无非是拼命搜刮地方,弘光朝初定时,左良玉和江北四镇都有权直接在地方上征收税收,如今左良玉已死,江北四镇实际上只剩下黄得功,各个军头在地方上的收税权王福自然要拿回来,也不用再担心那些军头会私自扩充部队。
裁减下来的人员,王福却是颇为头痛,这些人已经习惯了军队生涯,而且多是老弱或者身有残疾,若是放他们回去,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不知有多少人会沦为盗匪,又或者死于沟渠。
只是王福不可能把他们养起来,说实话,这些人现在虽然是老弱病残,说不定身上背着多条普通百姓的人命,王福最后还是决定全部就地遣散,愿意回家的,不管路程远近,一律发给一斗白米和十两纹两作为路费,愿意留在九江的,每人除发给一石大米、五两银子外加十亩地。
十亩地自然不是十两纹两可比,江南上好的地至少要卖上十几两银子一亩,十亩地就是一百多两银子,九江城内已以残破不堪了,昔日十数万人的大城,经过昨天十几万叛军在城内自相残杀,加上左良玉进城时的杀戳,城中百姓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年不是被杀就是逃走,至少数年无法恢复元气,如果这批人全部留下,九江城恢复元气的时间可以大为提前,由于居民死伤惨重,城外无主田地多的是,而且不到半个月就可以收割,王福也不用担心没田可分,说实话,如果没有这批人留下,半个月后九江城外收割稻谷的人也找不到,许多成熟的稻子只能白白烂掉。
大部分人选择留了下来,这些人随着左良玉转战各地,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早就忘了家乡是什么样了,既然九江能落脚,当然是好事,也有少部人实在思念家乡,拿了大米和银子走路。
原先那些得予重新整编入军队之人开头对于被裁减的士兵多少还有一点幸灾惹祸,看到这些人如此好的待遇后,倒有不少人羡慕起来,朝廷额定给他们的粮饷是一年二十两白银,可是他们从没有足额拿过,除去各种花销,许多人一年到头都是空空如已,能攒下二三两银子就算节省了,依靠着粮饷,自己当一辈子兵也别想攒下十亩地。
只是以前给左大帅当兵时,一年总有一两次抢劫的机会,这一个月来,已经分别在武昌和九江抢劫了一次,这两处地方都是富裕之地,许多士兵都发了小财,只是以后随着军法官的进入,抢劫的事恐怕不要想了,只能光拿军饷。
事实上,如果一年二十两的军饷能够足额发放,当兵至少比当普通百姓舒服,只是他们在担心,以前在左大帅手上从来没有拿过足额军饷,只能靠抢劫补充,朝庭又能给他们发下足额军饷吗。
这种担心很快就传到了王福耳中,老实说,士兵的担心不无道理。
看来军法官不但要监督军纪,以后还要监督军饷的发放,最好是所有粮饷都有军法官来分发,这样士兵才能对军法官有足够的敬畏,同时对朝廷也能忠诚,而不会沦为将领的私军。
至于军法官,为了防止他们被将领拉拢腐化,必须采用轮回的办法,每年军中军法官都要轮换三分之一,三年完成一个轮回,这样即保证军法官不会与部队脱节,又永远有清新的鲜血进入。
为了稳定军心,王福决定每人加发三个月的粮饷,算作这次大胜的赏赐,银子王福不愁,金声恒等人投诚后,朝廷从他们手中接过了大量物资,单是金银折合加起来就有七百多万两,粮食五十多万担,兵器、甲杖、布匹、食盐各类物资无数,由于水军没有参战,所有船只都完好无损,共有大小船只三千多艘。
这些东西看似多,其实细算起来也不算太多,左良玉部有近三十万人,以每人一年二十两银子的粮饷计算,七百万两银子不过是一年多时间的军费,就算减半发放,也只能维持两年,左良玉征战数十年,不知抢了多少城池,老本尽在这里,被王福毫不客气的接收。
如今包括王福带过来的人马只有十万人,虽然羽林卫军饷高,不过只有一万人,三个月的军饷包括军官加起来差不多只需九十万两银子左右,算一算这次出征,朝廷竟然大赚了一笔。
沉甸甸的银子到手,刚刚整编的五万左良玉余部怨气和担心立刻消散,三个月的军饷,普通士兵是一人五两,伍长六两,什长八两,把总十二两……到总兵一级是四百两,虽然银子比起他们抢劫的要少的多,可是这些是光明正大的军饷,这银子拿起来也心安,除了少部分穷凶极恶之徒外,大部分士兵对于抢劫多少会感到内疚,毕竟他们也是出身农家。
有了这额外的六百多万两银子,王福总算可以暂时不为银子发愁,大笔一挥,下令减免武昌、九江两地三年钱粮,同时又从中拨付出一部分物资给何腾蛟还有新任的九江总督黄斌卿。
第一卷 风雨江山 第62章 捷报(一)
南京,虽然进入九月,可是天气依然炎热,街上的各种叫卖声也显得有气无力。
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后,南京城无论官民都有一种惶然的感觉,虽然皇帝只是带走了一万羽林卫,六万京营还在,可是谁也不会把安危寄托在六万京营身上,如果皇帝失败,等待大明的只可能是改朝换代。
大明享国二百八十年,前些年,虽然北方天灾不断,可是南方却一直安稳,就在大家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时,京城竟然被流寇攻破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难道大明二百多年的江山就这样完了。
好在朝廷很快又立了起来,南京由陪都升为正式的都城,只是新皇登基后又是加税,又是大兴土木,而且还派锦衣卫大肆搜刮美女入宫。
听东林党那些读书人说新皇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立,这让听到此话的百姓瞠目结舌,一个人有这么多缺点还能作皇帝,只是读书人的话总不会错,大明摊上这样的皇帝还有救吗?
就在百姓忧心仲仲时,皇帝很快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但停止了加税和修建宫殿,也停止锦衣卫在民间搜索美女,而且拿出内库银来募军,尽管还是有不少东林党士子在民间说皇帝的坏话,不过,大多数百姓只是当笑话来听,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百姓才懒得去管皇帝是否酗酒、不读书、干预有司,至于贪、淫,皇帝富有四海,三宫六院,需要贪什么,淫什么;不孝,虐下,有这么一回事吗?
皇帝斩杀两刘的消息传来,朝中官员惶恐不安,民间却是兴高采烈,虽然刘泽清,刘良佐两人的士兵没有在南京肆虐过,可是江北到南京讨生活的百姓并不少,他们对于刘泽清,刘良佐放纵士卒荼毒地方深恨不已,连带着南京大部分百姓对两刘被杀拍手称快,对于皇帝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起码皇帝不会对武将一味姑息迁就。
两刘余部造反的消息传来,南京百姓都切齿痛骂,只是并无多大担心,两刘都死了,他们的部下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可是左良玉也造反的消息传来,许多人顿时蒙了,左良玉可能号称百万大军,谁能抵抗。
虽然皇上御驾亲征,大家的担心却没有减弱,皇帝满打满算才五万人,又是第一次领兵,谁也不看好这次皇帝的出征,许多人暗暗惋惜,若是皇帝不要操之过急,逼反左良玉,或许大明不至于落到眼下的境地。
皇帝出征后,南京可谓是一日三惊,生怕皇帝战败的消息传来,京城已经有不少富户悄悄将财产,家人往乡下转移,自高弘图抄家流放后沉浸了一段时日的东林党人却兴奋难言,在民间鼓吹弘光得位不正,朝中奸臣当道,宁南侯此番起兵是顺应天命,大明到了重立天子的时候。
若不是马士英和镇守太监卢九德两人联合,用强硬手段压制,恐怕城中早就谣言四起,乱成一团,不过,东林党人看马士英的目光却象是看跳梁小丑,蹦达不了几天,只要等皇帝失败的军报传来,马士英这个首国辅就得下台,好在皇帝将钱谦益带走,东林党人在朝中并无干将,否则说不定军报没到,东林党人就要开始闹事。
马士英、王铎等人每天也是愁眉苦脸,他们心中照样没底,只是每天不得不强打精神。
这天,顾大牙头上撑着一把大伞,象往常一样在烈日下守着城门,他的同伴照样早早躲到阴影下纳凉,眼下正是中午,城门并无多少人进出,顾大牙微闭着眼,正在似睡非睡时,远方一阵泼刺,泼刺的马蹄声传来,将顾大牙惊醒。
顾大牙抬头望了一眼,见前方只有一股细小的烟尘,看样子最多不过五六骑,也不在意,嘟嚷了一句:“这个大热天赶路,也不怕中暑吗?”
不过,有人来了,他就不能再睡了,只得站起来等待远处的几名骑手过来,随着来骑越来越近,顾大牙心中突然格登了一下,他已看清来者总共三人,每人的背后都斜插着一杆红色的小旗,这杆小旗是朝廷用来传紧急信息才会使用。
紧急信息,眼下会有什么紧急信息,无非是皇帝御驾亲征左逆之事,难道皇上这就败了,顾大牙只觉得心中一紧,他从北方逃过来,好容易才有一个守门的差事,虽然辛苦却再也不愁温饱,如果左良玉打了过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或许他只会丢了这个差事,从此过上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或许干脆死在乱军之中。
就在顾大牙胡思乱想之时,三骑已来到城门口,他们脸上都晒得通红,衣服上全是尘土,嘴唇干裂,跨下的马匹更是大汗淋漓,仿佛如同水洗一般。
“咴律律。”一匹奔马突然大叫一声,在离顾大牙不过数步之遥轰然倒地,马上的骑士也随着战马摔到了地上,好在骑士并没有被马压住,否则非受重伤不可,顾大牙连忙上前将那名骑士从地上扶了起来,另外两名骑士看着同伴摔倒在地,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这么纵马入城。
骑士用手推开扶着自己的顾大牙,用沙哑的声音喊起来:“大捷,皇上大捷了。”
“大捷,皇上大捷了。”随着那名骑士的喊声,远处也传来纵马入城的两名骑士喊声。
“大捷,皇上大捷了。”顾大牙愣住了,怎么可能,皇上才出征不到一个月就打败叛军数十万兵马了,这个捷报不会是假的吧,顾大牙随即又摇了摇头,这可是皇上御驾亲征同,根本没必要作假。
顾大牙连忙用手摇了摇还在大喊的骑士:“怎么回事,皇上什么时候打败叛军?”
那名骑士被顾大牙摇了晃了数晃,向地上栽下,顾大牙眼急手快,连忙将骑士扶住。
“大捷,皇上大捷了,水,水……”骑士张开干枯的嘴唇,依然不忘报捷。
“快,快拿水来。”一向老实的顾大牙急了,对着围上来的同僚大喝起来。
第一卷 风雨江山 第63章 捷报(二)
马士英、卢九德两人正在文华殿批阅奏章,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后,白天马士英大部分时间都与卢九德两人一起在文华殿办公,两人一为外相,一为内相,牢牢的把握着朝中大权。
文华殿因为是内外相办公之地,即使是侍候的内侍也一向轻手轻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惹起首辅和总管大人的不快,否则丢了性命也有可能,要知道现在天气炎热,人火气就大,何况皇上御驾出征之事更是沉甸甸的压在二位大人心头,谁要发出一点声音,那绝对是找死,这里平常连针掉在地上也清晰可闻。
突然,巨大的吵杂声从外面传来,将整个文华殿的安静打破,马士英紧皱着眉头,生气的将手中的毛笔放下,喝道:“谁在外暄哗?”
马士英话声刚落,王铎带着六部主官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他们身后还跟着两名信使,没等马士英开口,王铎已经大喊起来:“首辅大人,皇上大捷了,皇上大捷了。”
“大捷。”马士英反应过来,他兴奋的语无论次:“你说的是真……真的,皇上当真大捷了?左良玉呢,他退兵了吗”
“没有,左良玉没有退兵,他已经死了,皇上全歼了左逆的大军。”
听到左良玉没有退兵时,马士英心中忍不住失望起来,这些天,左良玉的大军就象是一声大石压在他心上,可是听到后面一句,马士英忍不住张大了嘴吧,在他看来,皇帝虽然大捷,了不起是暂时击退了左良玉的进攻,没想到左良玉竟然已经身死,而部下也被全部歼灭。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详细情况大人问他们吧。”王铎将两名信使推了出来。
“参见大人。”
“行,不用多礼了,快说说皇上大捷之事。”马士英急不可耐的道。
两名信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将皇帝这次亲征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夸大之词,比如左良玉的死,在两名信使嘴中,左良玉完全是被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所吓,又初次交战失利才忧惧而死,金声恒等人的反正也是皇帝高瞻远瞩,派人联络的结果。
“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明啊!”听完信使的禀报,马士英满脸泪水,丝毫不顾自己首辅的形象大叫起来,兵力相差太大,皇帝能击退左良玉都是一个奇迹,更不用说将左良玉部全军歼灭,自己损失还微乎其微,这不是天佑是什么?
看到马士英泪流满面,卢九德、王铎等人也步了后尘,这些人要么是拥立功臣,要么是皇帝提于微末之中,是皇帝登基得到极大好处之人,如果皇帝败了,他们即使向左良玉投降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卢九德边流泪边向北方拱手道:“皇上英武,此仍不世英主,我大明中兴有望,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相对于马士英天佑的话,无疑卢九德的话更深入人心,倘若大明中兴,皇上是中兴之主,他们自然是中兴之臣,如果在数月前讲大明中兴只是笑话的话,现在他们却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中兴的契机,左良玉起兵号称百万,被皇帝五万人马轻易破之,如此不可思议的事都能发生,大明又如何不能中兴?
“大明中兴有望,大明中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