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1978 >

第86部分

重生1978-第86部分

小说: 重生197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蛞丫狗⒘巳蛩懈刹恐肮さ墓ぷ室约敖淌Υ蟛糠值耐锨饭ぷ剩馊闷渌缯虻母刹靠墒茄酆觳灰选�
  “老林、老周,今天我可是来你们三塘镇打秋风了,今年你们三塘镇大获丰收。现在不要说县里,连省里、中央也都知道了你们三塘镇,这次来,如果没接待好我,那我可是不干的。”周桥山作为S县的副县长,这次县里就派他来三塘镇,以前他只是主管工业地副县长,但是过年之后的人大会他已经第三副县长改为常务副县长,这也是县里对三塘镇的重视。
  “没问题。我们现在什么菜都有,现在只要是市面上有的菜,我们三塘镇保证就有。”周强笑道。周桥山的话可是第一句都说到他心里去了,今年三塘镇的形势一片大好,上半年才二千多户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下半年全镇都搞大棚种植,那形势将会比上半年更好,到明年,自己跟林锋都会动一动了。
  “我是说笑呢,你们只要把今年全镇的大棚种植任务完成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招待。另外,周围几个乡镇今年下半年也要把大棚搞起来,而且明年初,最迟到明年下半年,全县至少有一半土地要搞大棚种植,而你们三塘镇走在了全县地前列,你们也就有了这方面丰富的经验,如果能把你们的这些经验传授给全县地农户,这也算是为县里干了一件大实事。”周桥山笑道。
  “这当然没有问题。周县长你也知道,我们采用的电视教学,我让电视台把磁带复制几份给他们送过去就行。”林锋说道,一开始他也为全镇这几千户老百姓的大棚技术培训头痛不已,但是没想到王小明会想出电视教学这一招,这样大部分的难题马上迎刃而解,就算小部分不能领会电视上传授的技术,但是镇上的农技站对这些人进行重点培训就不费什么力了。
  “这样也行,我让其他乡镇农技站的人都来你们这里集中学习。你们尽快办一个培训班。然后以帮带学,让他们快速成为大棚种植方面的技术员。而且还有一点,你们镇上要划出一块模范大棚种植区出来,让其他兄弟单位的人好来参观学习,也可以用来接待各方地媒体记者,我听说不但省里的报纸会派记者来,而且中央的记者可能也会噢,你们要提前作好相关的准备。”周桥山说道。
  “周县长,这次我们镇上的大棚种植都搞得非常规范,我看随便找一个靠近公路的村子就行了,至于录像带的复制,这个县城的振华电器行早就把我们的带子借去进行大量复制,然后他们在县城地电器行里就专门出售这些录像带。”周强说道,小小电器行因为有了这些录像带,他们的录像机也顺便卖的很好,录像机虽然很贵,但是很多农户却不是个人购买,而是联合几家、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一个村集体购买一台录像机。
  “哦,这个小小电器行怎么这么会做生意,他有了这些录像带,加上你们三塘镇的大棚种植搞得这么火,他们的生意也一样红火,这个老板还真是会做生意。”周桥山好奇的说道。
  “他当然会做生意了。像这样地小生意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罢了。”周强笑道。
  “哦。你认识那个老板?县城地小小电器行好像在县城吧?”周桥山奇怪地问道。
  “因为那小小电器行也是王小明地。”周强说道。
  “怪不得。我说这个小小电器行怎么能在县城搞得这么出色呢。原来这是王小明地生意。”周桥山一副原来如此地表情。
  “这个王小明年纪虽然小。但是在经商上却是个天才。只要他做地生意就没有不赚钱地。”林锋也说道。
  “说起王小明我倒想起一件事。现在他有没有在三塘镇?这次全县要大搞大棚种植。还得他多加支持才行。”周桥山说道。
  “他好像去了北京,你可能还不知道,他在北京也办了一个工厂,还设立了办事处,以后我们如果去北京,那里也是我们的大本营。上次王小明就跟我说过,在办事处有一个我们三塘镇的人,以后去了北京,就去那里,他们会招待我们的。”周强说道,按三塘镇现在的发展。在坐的几位都有可能去北京,而到了那里有个办事处接待会少了很多麻烦。
  “我看这小子不但会把工厂开到北京,以后还会开到外国去。”周桥山笑骂道。
  “我这里有他地电话号码,如果你要找他,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他。”林锋说道。
  “有电话就好,但这事不急,我想先听听你们对今年下半年大棚种植工作安排。”周桥山说道,虽然如此,但是他还是把王小明在北京的电话号码抄了下来。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现在还是夏季,我们想等到晚稻收割之后才全面开展下半年的大棚种植。”周强说道,现在正是各种蔬菜上市的季节。大棚蔬菜最大的优势是反季节,在冬季市面上缺少蔬菜地时候提供蔬菜,这才是最佳的上市时间。
  “各种物资准备得怎么样了?”周桥山问道。
  “我们马上会去外地专门去进一批塑料薄膜以及相关的配置材料,以保证全镇的大棚种植。当然,我们的电视教学还是会和上半年一样,按步就班的进行教学,以保证所有的人都能边学边做,等学会了技术,大棚也搞起来了。另外我们还准备从省农技公司购买一些良种菜种。以保证下半年再来一个大丰收。”周强汇报道。
  “你们考虑得还很周到。”周桥山点了点头道。
  “这也是王小明的意见,他说收成好不好,除了浇水施肥还得有好的种子,否则肥料再好也没用。”林锋说道,同样地黄瓜种,良种比普通种产量要高出几成,而对此,很多人却并不知情,在他们眼里。所有的种子都是一样的,只要种下去能结果就行,哪管它良种劣种。
  “又是这个王小明,自从他地薯片厂开业之后我还真的没再见过他,哦,对了,他现在这家蔬菜公司的生产能力怎么样,如果我们周围几个乡镇在今年下半年都搞起了大棚种植,他的工厂到时能处理得过来吗?”周桥山说道。
  “这个我们还真没想到。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现在他的蔬菜公司处理现在的蔬菜是轻而易举。”周强说道,王小明的这套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听说价格比薯片生产线还要贵一些,但是每小时处理地蔬菜速度他却不清楚。
  “这不得,得问清楚,下午咱们去王家村一趟,听说他们的炼铁厂已经进入了生产正轨,正好也顺道去看看。”周桥山道,如果S县的大棚种植搞得轰轰隆隆,但要是蔬菜公司的处理能力却跟不上,这可真成了大笑话。
  “最近王家村正在修路,你也可以去看看,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全县第一条由村委会出资修的路,以后县里也应该宣传一下,这次你就当去视察工作吧。”林锋说道。
  “我也知道他们在修路,但是我听说只是一条土马路,暂时还没打算铺水泥对吗?”周桥山说道。
  “这不是在等咱们自己的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嘛?”周强说道,王家村本来是想一次性就把水泥铺上去,但为了让王家村支持本地企业,所以镇上才没有同意。“你们啊,真的是肥水一滴也不想往外流啊。”周桥山没想到暂时不修水泥路面的原因并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缺少资金,而是因为三塘镇地水泥厂马上就要投产,王家村的这条路会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吨水泥。
第一百五十八章 扩大
  周桥山去王家村视察正在修建的公路,但是他第一个去看的却是王小明的大可公司。现在王家村的大可公司已经有两家工厂:薯片厂和蔬菜厂。
  周桥山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正是薯片厂开业的日子,当然王家村的炼铁厂也正好点火投产,所以他只不过是在这里露了一下面就又回到了炼铁厂。当时也没有仔细看这间工厂,但是第二次来的时候,周桥山才觉得,这间工厂怎么这么大呢?外面的外围长度顺着山梁的公路延伸就有好几里长。而且这次再也不能像第一天开业那样可以在工厂内随意走动,如果想要进车间,那得先换上无菌服。
  “我说你们大可公司搞什么名堂,我不就是去一下车间看一下你们的进口设备,也要搞得这么麻烦。”周桥山边换衣服边抱怨道。
  “周县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是食品厂,对卫生抓得特别严格。”邹援朝说道。
  “这我也知道,但是这个帽子总能不带了吧?”周桥山戴着那顶帽子,是怎么戴着怎么别扭。
  “这可不行,如果我们的薯片里出现一根头发,那也许就是一场灾难。”邹援朝坚持的道,王小明的厂规早就说得很清楚,不管是谁,只要是跨进食品厂车间的大门一步,那就必须穿上专门的无菌服。
  “好吧,我不想让我的头发引发你们的灾难。”周桥山虽然觉得头上戴着的这顶帽子别扭,但这既然是人家的规定,自己身为领导理当以身作则。
  “周县长,你想先去哪个车间?”邹援朝问道,虽然对外这里是薯片厂跟蔬菜加工厂,但在邹援朝看来,反正这两个厂都是由自己管理,何况又在一起,都被外面的围墙围着。与其说是两间工厂,还不如说两个车间更为贴切些。
  “我既然到了你的地盘,去哪里就由你作主好了。”周桥山一摆手道。
  “那就先去薯片车间吧。”邹援朝道。
  从土豆的清洗、去皮、烘干、切片、油炸、冷却再到搅拌包装都是机械自动化,这里有两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三百公斤的薯片,但是每个小时需要消耗的土豆却有五百公斤以上。那边地土豆从楼上的仓库里送下来,很快就能变成薯片,经过包装之后就被送进仓库,基本上只有够一个车皮马上就会被运走,现在三塘镇火车站的货运站都快成了大可公司的后备仓库了。
  “你们这里不是有两个外国工人吗?怎么没有看到。”周桥山问道。第一次来地时候他就曾看到了罗斯跟威廉。但是刚才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却没有看到他们两个。
  “现在他们已经回美国了。本来小明还答应三塘中学要让他们去学校帮助学生们练习口语。但是因为北京那边新办地一个工厂需要他们去调试机器。所以他们就过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邹援朝说道。罗斯跟威廉每天面对着这些他们非常熟悉地机器觉得无聊透顶。这里既没有可以能让他们流连忘返地酒吧。更加没有艳丽地美女。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地原因。而且王小明还发给他们丰厚地薪水。他们早就待不下去了。
  “这些美国人在咱们这里是待不习惯地。但是他们在这里待了几个月也算是为你们做了几个月地活广告。对了。你们现在地薯片广告已经没有再用这两个外国人了吧?”周桥山随口问道。他每天晚上除了新闻联播是固定不变地准点收看之外。对其他地电视节目他就没什么兴趣了。至于大可薯片地广告也不过是偶尔看过一两次。
  “是啊。今年我们请了一位香港地知名歌星当我们地代言人。这个新地广告才刚刚换了没多久。还不到两个月。没想到周县长却注意到了。”邹援朝笑道。他是工厂地厂长。对广告有没有效果是最为直接地感受人。自从这个艺名叫“哥哥”地明星代言大可薯片之后。大可公司供销科要货地电话就比以前一下子要密了很多。由于现在王家村地薯片厂不再需要供应北方市场。但就算是如此。厂里地仓库也基本上没有太多地存货。很多时候今天生产地货都很难过夜。在晚上就会被拉走。
  “这也是我家那小子跟我说地。他可是那个歌星地歌迷。对了。以后碰到王小明得帮我向他要个签名。替我儿子要地。我就不明白。这个歌星地签名既不能当批条也不能作报销凭据。还不如我地签字值钱。可我家那小子就是想要。”周桥山说道。这个广告一出来周佐才就知道了。然后就开始打自己地主意。如果能拥有“哥哥”地一张签名照片。那该是多么幸福地一件事啊。
  “这没问题。请这位明星代言是我们驻京办事处联系地。我等会给他们挂个电话。让他们寄几张这个明星地签名照片回来就是。”邹援朝说道。
  “哦,你们北京的办事处是不是也归你管?”周桥山问道,他觉得在面对邹援朝时比要面对王小明的感觉要好一些,邹援朝已是而立之年,自己跟他对话觉得像是领导跟企业家的对话,可是跟王小明在一起,周桥山却找不到这种感觉,他反而觉得有种堵心的感觉。两人相差几十岁,但是却说着同样的话题,那样的感觉真的非常怪异。
  “不,我们跟他们是平等地,但这里毕竟是总厂,办事处有什么事也经常会跟我们沟通。”邹援朝说道,对于大可公司北京办事处地几位正副处长,他都算熟悉,而他们对自己也算尊重,再加上三弟邹文化现在也在北京办事处,对办事处的情况他就更加了解。
  “邹厂长,你们请那个歌星应该很贵吧?”看完薯片车间之后,周桥山又跟着邹援朝到了蔬菜车间,这边地工人比薯片厂那得要多得多,车间也要长一些。
  “那当然,五十万一年呢。”邹援朝说道。
  “多少?”周桥山不是没有听清,而是觉得不可思议。
  “五十万啊。”邹援朝也觉得这个价格有点偏贵,但是王小明却像捡了个大便宜似的,特别是一下子签了三年,更是让王小明得意非凡。
  “五十万!”周桥山这次听清的,但是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五十万,现在S县还没有哪家企业能随便一下子就扔出五十万,当然,王小明这个小变态例外。
  “周县长你小心点。”邹援朝正好在周桥山的身边,一把就扶住了他。
  “邹厂长,你们真是好大的气魄啊,五十万,这得赚多久才能赚得到啊。”周桥山可惜的道,当然,如果他知道王小明在王家村的这两间厂,十来天就能帮他赚回五十万,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惊慌失措。
  “所以我才特别佩服小明,你想,我如果有五十万,那我就存到银行,靠吃利息都能活得滋润,再也不用做任何事了。而他,这五十万扔的还不止一年,明年、后年我们都是以这个价格签下了那个歌星。”邹援朝说道。
  “所以你才不可能像王小明这样才半年多时间就搞了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