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当铺-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名字,只是称呼有所不同,如果大师或是和尚都能认人了解并知道一个人也就可以了,在说了,以和尚的智慧,岂能不明白佛家之里,累人名,累名人。我说的对吧,大师?”
老和尚双手合十道:“吴施主言之有理,身放空门,皆入下所有。称呼只是让其人辩认而已,无所累之,老衲岂会在乎。吴施主的一句累人名,累名人讲得好啊!”
老和尚身后的那二个和尚刚才都没有反驳,因为上一次吴明打了戒一师叔二拳,连戒一那种顽固不化之人都被气晕过去,还与方持方丈雄辩,让方丈都拿他没折,当时他们都在场,知道想要跟吴明讲什么正理,那很难。所以钱雄杰一怒斥,他们都只是眼中略有笑意,不说什么话,只看着吴明。
反倒是钱雄杰在听了吴明的话之后又说道:“吴公子好厉害,居然无视名谓称呼,那人与人之间岂不全乱了,乱称人其名,怎可如此?”
吴明才懒得理他,而是转首对着老和尚说道:“大师,承蒙上一次贵寺相救在下,才使得在下有了新的开始,对于贵寺的感激,岂可一个谢字能说得了的。”
看到吴明不理自己,钱雄杰心中的怒火直烧,直想发官威,可却有佳人在场,怕佳人心中对自己的印象有损,只是忍着怒气不发,眼中闪着冷毒的目光直视着吴明,心中在想着今后如何的找他的麻烦。
正文 第四十八章 于家小姐
更新时间:2008…8…6 19:27:05 本章字数:2706
于谦有兴趣的看着吴明与主持方丈相谈甚欢,这是他第一次见有人能与方丈谈得如此轻松,就连与自己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时也不是这样一种感觉,给他的感觉就好似那个年轻人与方丈是知已一样,对彼此非常的了解。
而于彩雪在站在一旁含笑看着吴明与名高受人尊敬的方丈相谈着,望着吴明,只是用一双灵动的双眸望着吴明,谁也不知道她心中在想着什么。
站在一旁的钱雄杰看到吴明对待自己的样子,还有看到他居然能跟得高望重的皇觉寺主持方丈如老朋友般的交谈,自己心中就颇不是滋味。刚想插口,不经意一扫,却看到站在旁边的于雪彩用怪怪的眼神望着吴明,心中对吴明的恨那更是没话说了。
古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如果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感兴趣,那就表示那个女人很危险了。
吴明问道:“大师,最近到哪里去讲经说法呢?”
老和尚一脸笑慧着答道:“老衲那里有施主清闲,今天到这儿,明天又要被叫去讲经谈理,每天都要到外面。”
吴明叹了一口气说道:“累啊,没想到大师你一个出家人都还这么跑,真是自己累自己。要是我,出了家,四大皆空,什么事都不管,反正有借口。大师,最近我也挺忙的,要是有时间,早就去皇觉寺看你去了。”最后一句话是假的,客套一下,毕竟这老和尚可以算得上自己的救命之人了。
于谦看到吴明与主持方丈相谈高兴,插口说道:“大师,吴公子,看你们谈得正是兴处,本不欲打扰,只是站在街道之中多有不便。不如这样,难得大家相遇,不如寻一雅处,大家坐下来畅所欲言。多个吴公子这样对事物有独到见解的人,这样大家才能把对事物的看法全面的讲出来。”
吴明谦恭道:“多谢谢于伯伯,有幸能与于伯伯和令爱一起相遇坐而谈,真是吴明的造化啊!既然如此,那晚辈就打扰了。”
听到于谦相请吴明,钱雄杰心中一急,可是却又不能说什么,只得把头微转向一边,心中暗恨:看来自己在于小姐与于家老大人面前,今天是没有什么表面的机会了,都要怪老和尚,还有那吴家小子,以后怎么收拾你。
“请。”吴明手一伸,然后问道:“不知大师与于伯伯这是要去哪里?”
老和尚说道:“老衲与于施主今天变其百姓,正要回寺里。于施主相送时,没想到会遇到吴施主你,说来吴施主你与贵寺真是有缘。”
听了他的话,吴明忙打哈哈说道:“有缘,真有缘。”
于谦说道:“吴公子,大师,请,不如到前面的翠茶楼去听一段说书,离此也不远,正好是大师回寺经过之地。时间善早,大师也不用急着回去。”
老和尚说道:“那于施主,吴施主,请了。”
“请。”吴明忙恭敬应道,一行十几人朝着前面不远处的翠茶楼走去,只几步的路,就到了那翠茶楼。
翠茶楼,是南大街上有名的一家说书楼,但凡只要说书的精彩,说的是名族英雄,那听的人可就多了。在古代,说书,也是一种职业,有专业的,也有业余来捞二钱的。不过,但凡说书都是声情并茂,说到惊险处波澜扣心弦处,让你掉泪就掉泪,让你哭就哭。
来到这世界,吴明听过一次说书的,说的是包青天怒斩这陈世美。把那一个陈世美说的是前人不能相比的最溥幸之男人,就算是把后现代的那种追了十几个女人,在全甩了的男人跟这姓陈的比起来也不如。听得吴明是后背直流汗,太可怕了,这些家伙太富有煽动能力了,要是去搞传销或是做驻使外交部长,那真是无敌了。
陈世美啊,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错,不就是甩了个女人么,这要是放到后世现代,不甩个女人,那男人还真没有,可以算作是国宝了吧。
今天说书人讲得是唐朝英雄郭子仪的故事,直把一大班子茶客是听得津津有味,诺大的一个茶楼静寂无声,就连那个过来小二的动作也是很轻。跟外面喧嚷繁华的大街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吴明一行人走了进去,一个手搭毛巾的店小二忙过来招呼,把他们领到上等厢房里,待所有人坐定之后,要了一壶茶。
吴明,老和尚,姓钱的,还有于家父女二坐一桌,剩下的那几个仆人又坐了二桌。
“吴施主,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作什么?”老和尚笑眯眯的望着吴明问道:“看吴施主的面相,好似最近有喜事的样子。”
吴明说道:“大师,你这是在笑话吴某我了,晚辈只是在南大街上开了一间奇当铺,经营点小本生意,谈不上什么喜事。”
“哦!”于谦看着吴明道:“吴公子原来是开当铺的,没想到吴公子小小年纪就经商,看来真是不简单。”
听了他的话,吴明苦笑道:“于伯伯,你就别打击人了,小子只是作点小本生意,谈不上什么经商之类的,在说了,也没有那个本事。”
“听说吴公子是个饱读诗书的秀才,不知吴公子为何弃文从商?”此时于彩雪突然插话道:“想必其中有许多令人想知道的事情吧!”
吴明望着于彩雪那狡黠的笑容,心中痛苦想:美女,我惹你了吗?干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自己虽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可是当面问出来,也着实不好吧,在古代,商人在表面上是没有地位的,那怕是你很有钱,有到家里的家俱全是黄金打造的,也是没有地位。
士农工商,商人永远排在最后一位,不像千多年后,商人是大爷。
吴明苦笑了一下道:“没办法,人总是要吃饭的,如果书能变成银子,或是饭,我相信,那所有的人都会去读书,而不会有商人了。”其实吴明说的这话暗中是一种讽刺,读书不是万年的,就算是当了状元,皇帝,也要吃饭,更何况只是他这么一个小秀才。
从于彩雪口中听到吴明弃文从商,在场的几人还是明显一愣。秀才毕竟是个功名,那怕是小到可以忽视,也算是功名,有功名在身,就比一般人有所不同。
于谦问道:“那为何吴公子不去参加三年的一大考,好金榜提名,高中状元?”
见个鬼的状元?吴明自知自己有几两重,在这种秀才遍地是,随便个书生都能出口成章的古代,如果说那些秀才是状元的话,那自己就是刚上小学的。
吴明苦笑着轻轻说道:“人要有自知之名,自己知道自己有几两重,不是那个种状元的料,把希望寄托在那种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里,是永远也不可能的。”
话说,好像在古代,几十岁的秀才也去大考?难道要自己考到一大把年龄,就为了那么一个文凭,不值啊!自己还要娶老婆,总不可能等上个几十年吧。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墨孝青石砚
更新时间:2008…8…6 19:27:05 本章字数:3150
钱雄杰冷嘲热讽说道:“秀才功名不要,弃文从商,还真是有吴公子的。看吴公子的样子,好似比秀才以前过得还好。只不过听说你吴公子的秀才是被格的,好像是调戏良家妇女,不知对不对?”
吴明真想把这小子给拉出去暴打一顿在说,丫的,当着美女的面说这种事,这不是明显的损人利已吗?
古代,对付调戏良家妇女的,有好几种恶人的惩罚:一是浸猪笼,二是太监掉。尤其是女子最痛恨那种调戏良子妇女的坏公子哥,一般会打心底里鄙视吧。
想到这里,吴明朝着几个在场的几人望去,果然,于谦脸上露出有点不屑的神情,于彩雪大美女眼中也有一点点鄙夷,反倒是老和尚一脸平静无所谓的表情喝着茶。
对于这种事情,越是辩解,越是黑,还不如随它去。
这一次,吴明没有直接辩解,而只是一脸平静的说道:“有些事,表面看上去是那样,其实它也可以有另外几种可能。我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被称之为淫贼的人。一个外乡路经一个地方,不巧遇到一女子被当地一恶霸欺凌,那位仁兄出于自己的良心,于是仗义出手相助,失手把那个恶霸打成重伤。告到官府里,后来,结果如何,你们猜?”
在桌的几人除钱雄杰外,就连刚才脸上露出不屑神情的于谦听了之后脸上也露出好奇之情,于大美女更是用期翼的眼神直勾勾的望着。
老和尚放下手中的茶杯,平静的问道:“吴施主,后来结果如何?”
吴明接着说道:“后来告到官府里,那位县官因为常常收当地恶霸的钱财,所以就相帮/反倒是诬蔑说那位出手相帮的义士是调戏那位女子的无耻淫贼,而那位恶霸则变成了有侠义出手相助的大好人。官差把那位从外地来,人生地不熟的义士重打了三十大板,当场打得动弹不得。”
说到这里时,吴明住口不说,而是把手上的那个锦盒轻轻推到老和尚的面前说道:“大师,多谢上次你相救之恩,一直没有机会相报,没想到今天刚好遇上,借此机会,这个小小的礼物就送予大师,以表谢意。”然后站起身,一抱拳道:“各位,对不起了,因为小店还有事情,所以先行一步,告辞。”不等别人回声,转身就走,走的是干脆利落。
从吴明身后传来老和尚的寻问声:“吴施主,你的故事还有待下文,不知后来那位义士如何?还请吴施主告知。”
听到老和尚的问话,吴明停下身形,淡淡说道:“欲知故事,且听下回分解。”说完起步朝着门外走去。
此时里面的说书人把今天的说书讲完,讲得是那唐朝英雄郭子仪英雄出手救美打死奸相李林甫之子李林贵,而被诬陷为反贼,最后平冤诏雪,为国尽忠,报效朝庭的故事。听书之人听完之后是一大片的叫好声,更有甚者多打赏钱。
吴明边朝外边走念道:“世世最难料,难料最事事。”走到门口时顿了一下,没有回首说道:“和尚,有空的话就到小子的奇当铺来吧,在南大街。如果对那个故事的结尾有兴趣的话,和尚不凡常来坐坐,小子一定为和尚你准备好茶。”说完之后消失在门口之间。
老和尚抬起茶喝了一口连声赞道:“好茶,好茶,果然是好茶。”
于谦听了吴明的故事之后,脸上若有所思,望向老和尚那一脸笑意的表情,说道:“大师,你又在打什么哑谜了?这个吴公子也真是的,为何不把故事讲完就走,难道老夫真的是那种道听途说就相信之辈吗?”
于彩雪望着消失在门口的吴明,心中是直恨得牙痒痒:这个没品的家伙,瞎编个故事糊弄大家,故事的结尾还不讲出来,果然不是个好东西,不然的话,上一次也不会……想到这里时,玉脸莫名的一红晕。
钱雄杰当然把几人的表情收在眼底,没想到自己的眼中刺只是随便讲了半个没吊子的故事,就把刚才对他不利的因素给扭转了,对吴明的恨又增加了几分。
老和尚一连喝了几口茶,这才拿起吴明留下的锦盒一看,连声赞道:“好一块砚台!”
听了老和尚的话,于谦连忙站起来,双眼朝老和尚手中的锦盒望去,看到盒中的东西,眼中露出喜爱之情,也赞道:“果然是好一块砚台!大师,可否让老夫观看一番?”
看到于谦眼中露出的狂喜之色,老和尚脸上一笑,然后递了过去。
于谦连忙接过来,拿出捧在双手中这停的翻看,越看越是脸色狂喜,不由的说道:“好一块砚台,居然是那千古一石墨孝青,真是难得,真是难得。而且观此砚台好像是出自京城名砚大家萧山之手。”
这块砚台就是吴明前几天从那个小摊老板手中四两买瓶顺带要来的那块四方黑石头,已经被打磨成一块巴掌大小的砚台。观此砚,不在是黑色的,而是一种墨青黑三色相交染在一起,砚上的水印犹如卷动的风云,煞是好看。纵观此砚,大气不失精巧,是文人最爱的墨宝。
“咦!这砚台下面还有字。”于谦突然说,然后把砚台翻转过来,看了一眼,念道:“千古,孝青。好字,好词!”
老和尚看到于谦的喜爱之情,说道:“既然于施主如此喜爱此砚,老衲借花献佛,送给于施主了。”
于谦听了老和尚的话,惊喜的望着他,出声道:“这怎么可,大师,这礼是吴公子送给大师的,还给大师,在说了,此砚是一墨宝,老夫可是用之不起。”把玩了几下,忍住心中的喜爱之情,不舍的放回锦盒之中。
看到于谦这样喜欢,钱雄杰忙献媚道:“大人,既然大人如此喜爱砚台,日后就由学生寻一好石,寻觅一名砚之家,为大人打磨一好砚送予大人。”
听了他用话,于谦长叹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