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

第27部分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第27部分

小说: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大学者,可发一叹。
  年幼得亲,年少得师,年壮得妻,继而得子。这样,基本上可以算是幸运的一生了吧。这其中,除亲之外,犹以得师为难。李斯能得荀子为师,实乃李斯一生之大幸。微斯人,吾谁与归?
  【6、风雷欲来】
  且说成蟜听了浮丘伯所言,面色渐渐严峻,陷入沉思。姚氏早已住了哭泣,她偷眼看着成蟜,不知道成蟜高深的沉默到底是吉是凶。忽然,姚氏只觉眼前一花,再定睛看时,只见成蟜已然拔出佩剑,锋利的剑尖紧抵浮丘伯的咽喉。成蟜的剑法之快,几乎已超越人眼承受之极限。姚氏吓得惊声尖叫,浮丘伯却仿佛入定老僧,连眼皮也不抬一下。
  成蟜脸一丧,目光炯炯,逼视着浮丘伯,道:“大胆狂徒,卖弄口舌,直如儿戏,安能欺吾?今王以先王之嗣,继秦王位,已逾七载,谁敢质疑?汝所凭恃者,区区妇人之一面之辞,而欲颠倒黑白,诬今王为奸生之子,挑拨吾手足之情,欲使吾兄弟阋墙,何如哉?汝实为赵国而来,意在使秦内乱,秦乱则无暇外顾,秦无暇外顾则赵国得以渔利,赵国渔利则汝见重于赵王。汝巧言祸乱,侮吾国,辱吾君,罪在不赦,依律当斩。今汝命悬于吾手,复有何言?”
  成蟜的顷刻变脸,并未使浮丘伯震惊。但见浮丘伯双目暴睁,几欲夺眶而出,怒发上冲冠,气势之盛,倒仿佛是他拿着剑抵着成蟜的咽喉似的,成蟜也不由为之少却。浮丘伯厉声喝道:“某罪当一死,君侯之罪,当千死万死。今王政,以奸生之儿,据咸阳之主器,南面称王。嬴氏六百年基业,一朝倾覆。将军为先王血胤,宁屈膝为贾人子之下,将社稷拱手相送。将军枉为七尺男儿,无勇无耻,背祖叛宗,尚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成蟜闻言,神情委靡,正欲收剑入鞘,浮丘伯却一把死死抓住剑身,成蟜夺之不得。锋利的剑刃划开浮丘伯的手掌,鲜血立时奔涌。浮丘伯麻木不觉,嘶声又道:“某固愿一死,还望将军成全。若将军信我之言,死不足以为我患,亡不足以为我忧。人不免一死,何足为惧?某之所惧者,独惧某死之后,将军终身迷惑,苟安富贵,甘为伪主鹰犬,误社稷于当前,辱先王于地下。以某之死,明嬴氏之深耻,砺将军之大志,诛淫人,废伪主,复秦室,安宗庙,是某死贤于生也。将军勿惜掌中剑,请赐某一死。”
  成蟜大惭,拜谢道:“成蟜初见先生,不知先生之志,特试先生耳。”
  浮丘伯道:“将军为先王嫡嗣,秦王之位,本归将军所有。今将军不图嬴政,必反为其所图。愿将军早计之。”
  成蟜道:“先生幸勿再言。兹事体大,且容成蟜思之。”于是成蟜离席而去。他需要一个人呆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好生地思考一番。的确,别说是成蟜这样的十七岁少年,就是饱经沧桑的七十岁老翁,面对如此突然而巨大的变故,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痛下决断的。
  成蟜离去之后,姚氏不无担忧地问浮丘伯道:“你说他会相信吗?”
  浮丘伯神秘地一笑,道:“你是妇人,怎懂得这里头的玄妙。所谓的真相,不是由人相信出来的,而是由人选择出来的。成蟜不需要让自己相信,他需要的让别人相信。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权术上可不适用。”
  不一会儿,成蟜回返,看上去他已经拿定了主意。成蟜使一个眼色,于是姚氏识趣地回避。
  成蟜道:“非先生说明,成蟜不知也。吾自知嬴政当图之。然长兄如父,嬴政对我亲爱有加,图之心实不忍。况且,当日吾兄弟数人在太后面前立下毒誓,同枝同叶,永不相弃。即立誓而又背之,非仁者之为也。为之奈何?”
  浮丘伯道:“嬴政非爱将军也。嬴政之意,乃在借重将军,以分嫪吕二人之势。嬴政以将军为棋子也,可取之,也可弃之。又,嬴政实为吕政,非将军兄弟也。血脉不连,何誓之有?”
  成蟜又问:“当今朝政,以吕不韦嫪毐为大。吕不韦不可结,然则嫪毐可结乎?”
  “不可。”
  成蟜又问,浮丘伯又答。浮丘伯有如隆中对之时的诸葛亮,给成蟜量身打造了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并给出了详尽的实施步骤。两人对谈之声渐小,直至不可闻。
  谋划即毕,成蟜大喜,于是将浮丘伯和姚氏藏于将军府中,深居简出,不使人知。金石珠玉,车骑美女,恣浮丘伯所欲,以顺适其意。每当浮丘伯午夜梦回,从温柔乡里醒转,看着躺在身旁那赤裸而陌生的美丽少女,总有一种时光倒转、昔日重现的幻觉,他仿佛又回到了少时的邯郸,又回到了那段荒诞不经的青葱时光。他躺在床上,仰望星空,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千金散尽还复来,后人李白诚不我欺也。
  而就在浮丘伯和成蟜密谋之时,十里之外,李斯正坐在湖边独自垂钓。在此之前,他刚刚说服嬴政。嬴政授权他对朝廷卿以上级别的所有文武官员进行必要的监视。而监视的主要目标,便在嫪毐、吕不韦、成蟜三人。有了这道授权,李斯手中的实权又大大增长,而在他的脸上,却显不出丝毫喜悦之色。李斯抬头,但见天色阴沉,风雷欲来。他暗自想道:这样的天气,鱼儿是不会来吃饵的了。秦国的政坛,也正和这天气一样,风雨欲来,危机四伏,李斯啊李斯,你准备好了吗?
  
第十四章 英俊王子
  【1、谣言猛于虎】
  时间永不停歇,挟持着所有的人和事,滚滚奔流。转眼到了嬴政八年。这一年,李斯三十八岁,嬴政二十一岁,成蟜十八岁,嫪毐二十六岁,吕不韦五十四岁,浮丘伯二十七岁。这一年,注定是无法平静的一年。这一年,注定是云谲波诡的一年。
  新年伊始,有谣言起于赵国邯郸,并迅速在赵国全境传开,又复越过赵国边境,传遍六国。谣言道:嬴政根本不姓嬴,他不是嬴异人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儿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吕不韦一手策划的篡君夺国的阴谋。吕不韦用一顶绿帽,便换来了大秦的万里江山,不愧是天下最著名的贾人。
  谣言一出,六国立即来劲。六国自知已无法抗衡秦国,他们能避免被灭亡的唯一希望,就只在于秦国内乱。而这个谣言一旦被确认,足以让秦国内乱,乃至发生内战。这对六国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消息。是以,楚、魏、韩、齐、燕五国纷纷派出高级别的代表团,造访赵国。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认谣言的真实性。
  赵王是最早听到谣言的人之一。他刚听到谣言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这种当量的谣言,到底是哪个天才炮制出来的,本王一定要对他大大有赏。可转念一想,却又不禁忧上心头。公然诽谤天下第一强国的元首,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国家里,作为赵王,他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一个治国无能的罪名。他怕秦国责问,更怕秦国兴兵。想到此,他又恨不能把那个造谣的家伙揪出来,一刀割下他的脑袋,送到秦国为自己请罪。弱国岂止无外交,弱国连意淫的权利也没有。
  等到五国纷纷来使,赵王的心里不免踏实了许多。集体的温暖给了他莫大的勇气。面对五国的询问,赵王首先表明自己并不知情,但同时又表示,这样的谣言,应该由秦国自己来澄清,赵国包括其他五国都没有义务为秦国澄清,只能表示遗憾和继续关注。赵王的提议得到了五国的一致认同,并写入了会后发表的邯郸联合公报。
  谣言突如其来,秦国面临危机。谣言和指控不同,指控讲究的是,谁主张谁举证。谣言却正相反,我负责主张,你负责举证。
  嬴政初闻谣言,又怒又怕。他心里骂道:又是该死的赵国。嬴政恨赵国久也,他在赵国生活了九年,对那里曾养育过他的土地和人民,他唯一的感情就是切齿的恨。
  这一则谣言,动摇着他的执政根基,挑战着他的正统合法,是对他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好在,嬴政并不是独自和谣言对抗。这则谣言的受害者,还有吕不韦、太后、嫪毐。为维护自己的即得利益,他们抛弃前嫌,暂时结成一个同盟,力挺嬴政。
  谣言的寿命和谣言的大小成正比。像这样惊世骇俗的谣言,指望它自生自灭无疑是不现实的。嬴政没有保持沉默,而是在吕不韦和嫪毐的支持下,积极行动起来。
  嬴政首先遣派使节赴赵,给赵国施加外交压力,督促他们查办造谣者,并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来,民众和政府相比,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因此最易受舆论影响。戈培尔以宣传部长的身份,能成为纳粹的二号人物,宣传工作的重要由此可见。嬴政无法控制六国的舆论,但对国内的舆论,却是完全可以压制的。于是颁布法令,胆敢议论王室者,弃市。传播谣言者,灭族。一时令行禁止,国内肃然。
  谣言和病毒一样,来如山倒,去如抽丝。治病要找到病灶,而想要彻底辟谣,就一定要找到谣言的源头才行。这个时候,李斯的重要性就完全显现出来了。他埋伏在赵国的秘密特工,正好派上用场,担当起寻找造谣者的重任。
  谣言所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更引发了秦国上下的忧虑。那就是,谣言让六国重新团聚在一起。一旦六国合纵,趁秦国内部混乱之际,向秦国发动攻击,无疑将对秦国构成致命威胁。而据李斯收到的情报表明,这样的合纵谈判已经正在进行。
  于是,秦国召开廷议,商讨对策。嫪毐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六国想要合纵,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要修兵练武,哪怕六国合兵齐来,又有何惧哉!嬴政听完,一言不发。吕不韦见状道:六国合纵,为利也。因利而合,也必因利而分。只须割几座城池,或予魏,或予赵,再以重金美女贿其权臣,魏赵既得秦利,必不肯合纵也。魏赵即去,合纵必不能成也。嬴政点头称善。吕不韦得意地斜瞥嫪毐,小子,学着点吧,姜,还得是老的辣。
  嬴政正欲准吕不韦所奏,李斯忽然越众而出,高声道:“臣有一计,不费一钱,不割寸地,而使六国不得合纵,鸟兽散去。”
  欲知李斯所献何计,且听下回分解。
  【2、此计只应天上有】
  且说李斯一言即出,满座皆惊。嬴政因问计,李斯于是言道:“臣闻六国合纵,以楚相春申君为从长。蜈蚣断首,虽百足而不能行。头雁惊弓,雁阵不破而自乱。臣有一计,可使春申君自顾不暇,必舍合纵而返楚。春申君既去,六国再无主事之人,合纵必无疾而终,而秦得以高枕。”
  嬴政面露期待之色。李斯继续说道:“六国自知力不能敌秦,故而诈谋机变,诽谤吾王,挑拨上下,意在乱秦而渔利。臣之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春申君虽为楚相,而功高震主,权大害君,楚王深忌之。只需如此如此,春申君必仓皇逃赵,归楚而求自保也。”
  嬴政大喜,道:“客卿所言大善。即依此行之。”
  简单介绍一下春申君其人。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于楚国数立大功。到嬴政八年这一年,春申君已在楚国的相位上待了整整二十四个年头。其权势根基之于楚国,比吕不韦之于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门客硃英更是将其与伊尹、周公相比,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并劝其南面称孤,据楚国自有。春申君不能听。
  当时,楚考烈王在位。因为政事多由春申君代劳,楚考烈王得以专心于后宫,雨露广撒,日浇夜灌,然而无奈天道并不酬勤,只开苞却不能结果。春申君急王之所急,特意挑选妇人宜子者进之,数以百计,却仍无一人能为楚考烈王生育一儿半女。后来,春申君又进李园之妹,楚王幸之,终于有喜。李园之妹生子男,立为楚国太子。
  春申君历来对合纵抗秦的热情极高,两年前,他还曾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合纵,参与国家有楚、赵、魏、韩、卫,名义上以楚王为从长,而实际主导权却在春申君手中。五国联军气势汹汹,西向伐秦,至函谷关,秦国开关延敌,五国联军不堪一战,狼狈败走。五国皆怪罪于春申君指挥不力。经此一役,春申君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均严重受挫。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为了挽回自己的威望,春申君早有意再次合纵,联合抗秦,一雪前耻。在此番邯郸举办的六国集会,春申君东奔西走,对合纵大加鼓吹。其余五国本已对合纵兴致索然,但架不住春申君的滔滔雄辨,于是也不免心动。李斯判断得没错,只要让春申君离开邯郸,则少了他的煽动和催促,合纵之事必将不了了之。
  不几日,另一则谣言在楚国迅速传开。这一则谣言,和有关嬴政的那则谣言极其相似,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谣言如是说:李园之妹,在楚王临幸之前,已先幸于春申君。春申君知李园之妹有身,这才进于楚王。因此,当今楚国太子,并非楚王之血脉,却是春申君之骨肉。
  谣言凶猛,楚国不安。早有秘使赶往邯郸,将谣言汇报给春申君。春申君闻报,大惊失色,几乎昏厥。春申君再也无心操办合纵事宜,立即辞别邯郸,日夜兼程,赶回郢城,处理这场谣言危机。而春申君一离开,缺了挑头之人,六国合纵之事也随之胎死腹中。
  不问可知,楚国的谣言乃是李斯的杰作。让李斯始料不及的是,他所编造的谣言,居然竟是真相。春申君确曾先弄大了李园妹妹的肚子,然后才将她献给楚王。其目的不问可知。也难怪春申君初听谣言,险些昏死。春申君自信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他满以为除了他和李园、李园的妹妹三人之外,世上绝不会再有别人知晓这一秘密。殊不知,有个名叫李斯的客卿,比福尔摩斯还要犀利,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信口开河,便已让案情大白于天下。这,也可算得是历史的讽刺和奇妙吧。可见,就算世上有不透风的墙,也不能确保不会泄密。因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人能够透视,有人善于瞎蒙。
  春申君回国之后,常为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