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红尘有梦 >

第161部分

红尘有梦-第161部分

小说: 红尘有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远方故意拖延了一些时间和顾书记联系,加上有货梯的帮助,而且人在紧急状况下往往能激发出巨大的潜力,所以尽管从酒窖里往三楼搬东西并不轻松,但周幸元他们三个还是很快完成了任务,并做完了所有的手脚。青花瓷坛大致上有两种,他们搬走了二十八个,每样各十四个,小酒坛则搬走了五十多个,远远超过了李远方所提出的标准,而且都挑那些里面装得比较满的来搬。大酒缸虽然搬不动,但因为公司的地下室里放了许多干净的空塑料酒桶,周幸元干脆打开了其中的六个酒缸,把里面的黄酒和烧酒分别用空酒桶装走。幸好这些酒经过这么多年后几乎只剩下了五分之一不到,一缸酒只用两个酒桶也就可以装下了。
    周幸元他们三个搬东西,李远方在外面望风,配合得比较默契,整个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而且赶在镇山镇派出所的干警赶到公司之前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梅山集团背靠着山,离镇政府比较远,目前又在国庆放假期间,因为梅山镇民风朴实,平常很少有什么案件,所以派出所里连个值班的都没留。等到那些家在附近的警察闻讯赶来,酒窖里已经挤满了来参观的梅山集团的员工和参加后山建设的本地乡亲,满地都是脚印,周幸元他们干坏事的所有痕迹都被抹得一干二净。
    梅溪县公安局的刑警几乎和钱老同时到的梅山集团,半个小时之后,以杨市长为首的市里的一帮人,包括文物局的专家、电视台的摄影记者、电台和市报的记者,整整一个中队的武警也开了过来。
    因为这是梅山集团的地盘,所以梅溪县公安局的局长带刑警来的时候给了梅山集团和梅山镇的老百姓三分面子,虽然非常尽职地给这个挖出来的古窖站起岗来,并保护着里面的东西,但没有进行现场的清理,陆陆续续到酒窖里来参观的附近的乡亲还是不少,这就进一步地掩盖了周幸元他们干坏事的痕迹。直到杨市长带人来了,才把无关人员全部赶走,把整个场面控制了起来。
    市里来的那几个文物专家一看到放在高台上的那些青花瓷坛就惊呼了起来:“天哪,宋瓷!”走到跟前仔细地察看了一番,并把其中几个瓷坛抬了起来看了坛底的印戳后,向杨市长报告说:“市长,这都是宋朝的瓷器,全部是国宝啊!”
    杨市长皱了一下眉头问那个专家:“你认为这个酒窖是什么年代的?”专家说:“年代不好确定,至少要等到把这些东西送到研究所进行检测,并研究完那个樟木箱子里的东西后,才有可能找到线索。但宋瓷的价格,到了‘靖难之乱’之后就涨得很高,在那以后舍得把这么贵重的东西拿来装酒的人,除非是和沈万三差不多的那种富可敌国的人物,但梅山镇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过大富豪,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从这点来看,这个酒窖至少是明朝初年的,甚至更早一些,只有那个时候,这些到了后世非常珍贵的瓷器才会随处可见,才会不当一回事地拿来装酒。”
    专家下了这个结论,杨市长的心放宽了不少,至少自己这次兴师动众地亲自跑一趟是很值得的,不用担心事实有出入面子上过不去的问题了。于是轻松地对专家说:“那你还等什么,快打开那个箱子研究吧!”
    专家的表情有些尴尬,迟疑了半天才对市长说:“市长,这么珍贵的文物,以我们这几个人的专业水平不敢轻举妄动,还是向上级部门汇报,最好到北京去请几个专家来。”
    杨市长想想也是,对专家说:“好吧,既然这样我们都先退出去,等到上级部门的专家来了再说!”于是所有的人都依次退了出来。这个时候天早就黑了,李远方让公司里的职工搬来许多强光灯把酒窖的洞口照得如同白昼,整队的特警按照杨市长的指示守在公司的各个角落,而那些警察则大都返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去了。看到这架势,李远方暗自庆幸自己接受了周幸元的建议提前搬走了那些酒,否则的话还真的不敢搬走那么多。
    出来安排完对现场的保护和警戒工作后,杨市长接着就给顾书记打了个电话,告诉说经过市文物局的专家的初步鉴定,这些文物至少是明朝初年的,宋朝的都说不定,请顾书记向上级领导汇报,到北京请一些文物和酒类方面的专家来进一步鉴定。在电话中,杨市长着重说明了一点:“这些坛子里面还有酒!”
    跟着杨市长来的新闻机构的那些人,从文物局的专家那里得到初步的结论后,动作更快。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连饭都没吃就回到了市里,于是在会稽市当晚的晚间新闻中,就播出了在梅山集团的工地上挖出一个至少明朝初年的古窖的新闻,新闻中还有一些镜头,其中包括那些青花瓷坛和那个没人敢动的樟木箱子,文物专家的采访和现场戒备森严的情况当然更不可能漏掉。在李远方的刻意安排下,新闻中还有梅山集团的一些画面,只是没有任何一个李远方自己的镜头。市电台的新闻也在当晚播出,市报的报导则安排在第二天早晨出版的报纸上。在所有的新闻中,都着重指出了“酒坛中还有酒”这个最关键的内容。
    安排完所有的事情并由李远方和钱老陪着,在梅山酒店吃了顿最简单不过的工作餐之后,杨市长把李远方拉到一边,打算向他提出照顾一下何蓝图的请求。李远方正愁找不到机会提出截留一部分酒的事情,一把这个空包厢的门关上就把自己和钱老商量好的要求提了出来。
    对这种惯例,杨市长当然是很清楚的,而且他也觉得酒这种东西和别的文物不同,又有求于李远方,就干脆地答应了,但是有些迟疑地说:“省里的领导那里,我们也不能不准备一点出来,但电视台刚才已经拍过录像了,对里面有多少东西已经有了大致的记录,而且现场有武警官兵守着,怎么个拿法我们得好好琢磨一下。”
    李远方回答说:“刚才他们拍录像的时候我一直在摄像机旁边,除了那个木箱子和几个大酒缸外,别的镜头都不太完整。取多了不行,但每样取走一两个还是可以的,那些大酒缸我们也不好搬走,我想干脆用别的容器把缸里的酒装一点出来。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领导外,别的人可以用我们梅山集团自己的酒坛或酒瓶,把从大酒缸里取出来的酒重新包装后再送,送的时候口头说明这是什么,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送到研究机构检验的品种和数量,可以等到北京的专家来了之后由他们决定。杨市长,我当时在电话里要求派武警部队来而不是公安部门的人来是有目的的,我当过三年兵,对部队的情况很清楚。在执行一些针对当地老百姓的任务中,武警这些外来人能够做到六亲不认,而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则是只知道执行上级的命令,不会去管那些闲事,事后也不会到外面去说什么的。所以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放心!”
    听李远方这么跟他说话,杨市长心里的感觉怪怪的。这么年轻的一个人,竟然在他这个父母官面前神色不变地谈起这些可算是违法乱纪行为的阴谋诡计,怎么想都觉得很别扭。但想想这是梅山集团的董事长,怎么会是一个一般人呢,而且还有钱老这人老成精的在后面出主意,所有问题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何况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李远方先提了出来正中他下怀,就点了点头说:“好吧,等会我让何秘书去安排一下!”
    阴谋得逞的李远方正准备出去安排周幸元和陈卫国继续执行他的大计时,杨市长对他说道:“李总,过完国庆后,何秘书可能会调到梅山镇当党委书记。”一听这话李远方就说道:“好啊,从市长身边出来的人,肯定能对我们梅山集团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好好地配合他的工作。”
    发现李远方对他说的只是客套话,杨市长苦笑了一下继续解释说:“李总,小何这个人书生气太重了点,不适合在市委机关工作,所以我才把他放在这里锻炼锻炼,希望你和钱老他们多给他一些指导,让他在这个岗位上成熟起来。”
    杨市长说出这番话来之后,李远方总算是明白了这个安排中有些不寻常的地方,皱着眉头想想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他是不是受到什么人的排挤才不得不下来的?”李远方这话问得很大胆,借此来继续试探杨市长说这些话的目的。杨市长却很配合,想也不想地就回答道:“差不多吧!李总,这件事就算是我求你的,看在我的面子上请你和钱老照顾一下他。如果他实在成熟不起来,不适合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话,他是经济类硕士毕业的,要是你觉得他对你们梅山集团有用,他自己也愿意的话,你把他挖过去我也不反对。”然后叹了口气说:“到你们梅山集团去工作,对他来说可能会更有前途、更能发挥出他的才能!”
    杨市长的这几句话可说是推心置腹的,不像是和李远方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可以说的话,让李远方有些吃惊。心想难道这其中涉及到市里这帮领导的权力斗争,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应不应该搀和到里面去。不过再转念一想,反正以梅山集团目前的状况和将来发展的趋势,也不怕一些市级的领导给小鞋穿,自己只要针对何秘书本人就行了。只要与何秘书本人处得来,何必去管领导们怎么回事?如果何秘书确实是个对梅山集团有用的人才,从政府部门挖了过来又有什么不行?这次给足了市长的面子,以后自己办起什么事情来不就更加方便了?然后觉得有些可笑,现在社会上有个所谓“四大铁”的说法,其中两条是“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王梦遥当时说战友们最可信,考虑的是第一条。他和杨市长刚刚商量过截留那些老酒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算是分赃,是不是杨市长因此把他当成自己人,突然之间觉得亲近了许多,所以说起话来就少了许多顾忌了?
    想到这,他故意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对杨市长说:“我明白了,市长你放心,只要是你和何秘书的事情,就是我李远方和梅山集团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经过杨市长的同意,李远方以送到北京进行鉴定为由,当着何蓝图的面,又从酒窖里拿走了四份各种各样的酒,连大酒缸里的酒都被他用塑料桶又装走了十几桶之多。其中的一械送到了市里杨市长的家。
    和他原先所预料的一样,负责保护这个酒窖的武警官兵特别配合他们的行动,尤其是当他们知道李远方和陈卫国都当过兵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他就是梅山集团的董事长,但一个复员兵能混到这样的大公司里来,看上去还混得不错,这些官兵对他们就更加友好了。带队的几个班长,因为和他们是同年兵的缘故,跟他们攀起了战友情。其中一个在酒窖洞口周围负责最后一道岗哨的班长,还带着一帮小战士帮他们从洞口往公司里或者汽车上搬起了东西。
    负责酒窖保卫工作的全都是武警官兵,在李远方的刻意安排下,杨市长来了之后,为了保守秘密尽量封锁了消息,而且这些武警官兵都没有到酒窖里面去过。何况他们一直是集体行动、分片执勤,除了市领导和李远方这些梅山集团的高层人物外没有与别人接触过,目前对这次任务的性质和目的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更加方便了李远方他们的行动。
    因为这些战士是以班为单位分片执勤,在酒窖门口附近驻守并看到他们搬东西的只是一个班的战士。所以李远方打算,等到陈卫国从市里回来后,让他找一下这个班的战士,套一下近乎再找个理由,承诺等到年底复员的时候把他们全都招到梅山集团工作,把这些战士提前变成自己人,到时候则把他们分开派到各个分公司去。这样的话,自己做的这件事就更加天衣无缝了。而且他还会把自己的这个安排作为梅山集团所作出的牺牲,到杨市长那里诉一下苦。
    想完了这些,李远方苦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阴险而精于算计了?可别长此以往成了习惯,那就和以前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相符合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谁与争锋
    一个至少明朝初年之前的古代酒窖,几百个封口完整的酒坛,里面还有酒,另外还有一个基本上保存完好的樟木箱子。这个发现,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考虑,在全国实甚至于全世界来论,几乎都是绝无仅有的。但仅仅是这一些,还不足以让当时来的那几个会稽市的文物专家连进一步的鉴定都不敢进行下去,最主要的,是放在高台上的那几十个青花瓷坛。
    广义上的青花虽然从唐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但真正意义上的青花是有比较严格的定义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真正的青花最早出现于元代,但就在两年前,在会稽市境内发掘出一个宋代的花花公子王爷的墓葬,在里面发现了两个官窑出的瓷器。无论从工艺技术还是别的方面讲,都很类似于后代的真正的青花,从而把青花出现的历史往前提了一代。更为奇特的是,这两个瓷器看上去好像是酒坛,经过化验,这两个瓷器里确实曾经装过酒,只不过经过一千多年后,这两个瓷器早就成了碎片,里面的酒只剩下一些分子散发在旁边的泥土中。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宋官窑的出品很少有酒坛,这两个青花酒坛的出现,对中国瓷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几个会稽市的文物专家曾经参加过那个宋墓的发掘工作,一看到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些青花瓷坛,从花纹和样式上都和宋墓出的那两个小酒坛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这些坛子比宋墓那两个大得多,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还全部都是完整无损的,更夸张的是里面竟然还有酒,他们怎么能不激动?这么珍贵的东西,他们当然不敢自己轻易去研究,只有先退出来,让国内顶级的专家来下结论了。
    所以,当这一系列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从梅山集团的工地向外发出去的时候,从市里、省里一直到北京,从政府机关、文物部门到各大新闻媒体,全都为之震动。
    从会稽市电视台得到消息后,省电视台的记者连夜从省城赶来,但因为酒窖外面有重兵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