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町案内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凤凰卫视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人街》,因其涉足地域之广、拜访人群之巨、创作立意之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遍访世界各地透视全球华人状况的史诗性电视作品。
摄制组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近40个国家,访问了从普通移民到华商侨领,从小留学生到管理高层的各界各类华人华侨,对他们在海外的生存状况、心路历程、周边环境和文化形态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片中一段段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凝结成一部恢弘的海外华人创业史、奋斗史、功德史和发展史。
许多观众已注意到,拍摄《唐人街》的这群年轻电视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选材角度和拍摄风格。但他们的镜头语言力求客观真实,他们的采访也充满了人文关怀。这群大多非科班出身的年轻电视人,在凤凰提供的广阔平台上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并由此得到了锤炼,走向成熟。
《唐人街》是凤凰卫视继“千禧之旅”、“欧洲之旅”、“非洲之旅”之后的又一次大型电视行动,如果说前三次电视行动是对异彩纷呈的异域文明的解读,那么《唐人街》解读的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是矢志成为世界顶尖华语传媒的凤凰卫视的一贯宗旨和光荣梦想,《唐人街》的摄制工作便是努力实现这一宗旨和梦想的一次成功实践。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龙的世纪。《唐人街》真实地记录了龙行天下的艰辛和豪迈,也揭示了中华文化和异域文化从水火不容到最终水乳交融、共同组成璀璨瑰丽的世界文明的必然规律。
最近,《唐人街》获得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特别奖,观众和专家的肯定和褒扬,相信是对凤凰人最大的鼓舞。目前,《唐人街》已完成了100集的拍摄和播出。我在此向凤凰卫视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随着凤凰卫视节目的电波,向全球华人道一声平安。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
刘长乐
第一部分:前言歌舞伎町人的生存状态
我的手边放着大型纪实文学作品《歌舞伎町案内人》的文稿,它记录的是一个中国人在日本首都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东京都歌舞伎町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存状态。
与以往的阅读感受不同,我没能从这部作品里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更准确地说,我从中真切感受到的,是由作者披露的那些内幕故事所引发的强烈震撼和深深的悲哀。我实在无法相信,就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日本这个号称民主和尊重人权的发达国家,竟公然存在着作者告诉我们的这一切——各路黑社会帮派主宰下的、严格划分了势力范围的情色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最为发达的“支柱产业”当然是赤裸裸的和不那么赤裸裸的各种情色交易,以及围绕这个有着极高利润的“支柱产业”形成的上下游加工链——引诱、拐骗和胁迫来自各国的年轻女性充作性奴;为具有不同特色的各种色情场所物色潜在嫖客并按道上的规矩收取佣金;时刻准备扩大自己地盘并高度戒备其他团伙吞并自己的地盘,必要时不惜大打出手、互相残杀。
在歌舞伎町这个情色王国里,最高原则就是一个“财”字。为了金钱,警视厅的高级警官可以为来自上海的“妈妈桑”通风报信以使其逃避打击;风尘女面对上门抢劫的强盗宁可舍命也不舍财;纯洁小女生心情复杂地与嫖客走向情人旅馆;作妻子的则浑然不知腹中胎儿的父亲是哪位客人。毫无疑问,处于这个王国最底层的,只能是那些黄皮肤、白皮肤和黑皮肤的女人们,那些或怀着淘金梦或带着美好理想来到日本、希望在这里实现她们美好愿望的各国女性。在歌舞伎町这个人欲与物欲横流的地方,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为了金钱和邪欲,他(她)们自甘堕落,杀人越货,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残害祖国的同胞。当然,也有个别人还能坚持操守,挣扎着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留下一小块清净之地。他(她)们清楚地知道,一旦失去这块清净之地,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将很快彻底泯灭于这个声色犬马之地。
较之于那些完全迷失自我甚或失去生命的男男女女,尽管也曾历经夫妻情变、黑社会滋扰、绑架等等厄运和来自朋友的犯罪诱惑,主人公“我”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在去日本十四年后,“我”毕竟还活着站在东京歌舞伎町的街头为客人“案内”,还经常需要在报纸上登载广告招募扩展事业的帮手,甚至可以“像帝王一般缓慢地驾车巡视自己的地盘”。不过,这一切就是主人公所苦苦追求的人生价值吗?
在本书的结尾处,作者告诉我们,他似乎并没有从这看似蒸蒸日上的所谓事业中感受到多少幸福,毋宁说,他更愿意尝试着做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在别人看来,那简直就是劳命伤财的傻事——办一份中文小报,试图在日本这个极为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一种话语权,为了他身旁那些中国人的话语权。我们不知道他能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跋涉多久,只能默默地祝愿他,守着内心里的那小块清净之地,走好!
应该说,这部纪实文学作品透过主人公的个人际遇,真实地折射出了日本当代社会的一个场景,一个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场景,一个能够让读者感到震撼和悲哀的场景。对于那些认为日本是发财天堂的人们来说,或者对于那些对当代日本社会还不够了解的人们来说,这个场景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尽管日本早在百余年前的明治时代就开始积极引入西方文明,甚至提出了极端的脱亚入欧论以强行推动现代化进程,但封建主义意识至今仍顽固地存在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男性原理就是这种意识的一个反映。由此看来,女性在日本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就不足为怪了。最近,日本人权组织的一个报告表明,目前大约有七万五千名外国女性在日本被迫从事情色交易,其交易额已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与日本每年的国防预算大致相同。而另据一些国际人权组织提供的资料,日本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贩卖市场。如同《歌舞伎町案内人》中那些来自各国的女性一样,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年轻而漂亮的女性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日本那形形色色的歌舞伎町。令人心酸的是,《歌舞伎町案内人》中那些女性的不幸际遇,早已为不断到来的各国女性们做了残酷的命运暗示。
不过,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文明的二十一世纪。包括歌舞伎町那些可怜女性在内的日本性奴的不幸遭遇,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情。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宣布,将对日本的性奴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以避免更多的外国妇女落入日本黑社会的魔掌。我们希望,《歌舞伎町案内人》中的详实报道能够加快这个正义的进程!
许金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二○○五年四月十九日
第一部分:前言出版人的话
2004年深秋,我和几位同仁在北京一座历史感浓郁的四合院里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李吉瑞副总裁一行人见面,双方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就出版凤凰卫视节目丛书事宜达成了协议。转眼五个多月过去了,《李敖有话说》《唐人街故事》《冷暖人生》等友谊凤凰丛书相继面世了。
凤凰卫视正式开播九年来,不乏脍炙人口的优秀栏目。将这些栏目编辑成书出版,是我们心仪已久的事情。尽管现在电视传媒几乎具备了垄断性强势,全球识字人群的阅读率不断下降,但是以纸张和文字作为主要介质的书籍仍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书籍能够把荧屏上转瞬即逝的内容凝固在纸上,让喜爱凤凰卫视节目的观众可以随时重温、慢慢回味那些曾深深感动过他们的场景和话语,并把这一份精神上的愉悦长久地留给自己和家人。书籍还能有效地扩展凤凰卫视的受众群,让广大看不到凤凰卫视节目、甚至根本不知道凤凰卫视的同胞,无论他们身处喧闹的城镇还是穷乡僻壤,都有机会分享凤凰人所传递的思想和理念。
令我们有些始料不及的,是丛书编制过程中驾驭表现形式转换的难度和几乎重新组织文字所花费的时间。把电视镜头所录制的立体场景,转换为平面媒体的图文表达方式,绝不是也不可能是简单照搬电视节目脚本或现场记录稿就可以完成的。特别是像《唐人街故事》、《冷暖人生》等栏目都是凤凰卫视所有参与者呕心沥血创作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之精品,如何既要保持原有的品位和特色,又要充分体现书籍的本色和美学特征,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为了尽快出版第一批丛书,公司的编辑们常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与凤凰卫视有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编辑们对凤凰卫视提供的节目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筛选,并且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和工具书,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改写,终于使书稿如期付梓。
已经出版的友谊凤凰丛书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已于今年1月出版的《李敖有话说》一书,是与本公司有着长达十数年出版关系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在凤凰卫视同名栏目的评论精选。全书贯透着李敖先生辛辣、率直和嘲讽的批判性风格,可谓旁征博引,嬉笑怒骂,言辞入木三分,文字激扬跌宕。严密逻辑的力量、直指要害的剖析和善言雄辩的技巧跃然纸上,令人淋漓畅快。《唐人街故事》取材于凤凰卫视《唐人街》栏目的后70集,编写成稿31篇。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记录了全球各地华人的生存状况,散发着异国风情的气味,又饱含着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热爱。众多主人公极富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相信能令读者得到多方面的生活知识和人生启迪。《冷暖人生》以民间档案的风格忠实记录了28个普通民众的鲜活感人故事。他们那真实而非同寻常的生活道路反映了小人物身上闪耀的生命之光、理想之光,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故事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令人震撼,给人力量。总之,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这几本书都是细读佳作和典藏精品,阅读它们的过程,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和体验。
在此书出版之际,谨向香港凤凰卫视集团的刘长乐总裁、李吉瑞副总裁,向凤凰台的电视人,向凤凰影视公司具体负责出版事务的杨小宝先生,向所有为本丛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
施玲
2005年4月於北京朝阳西坝河
第二部分:歌舞伎町这棵毒花的俘虏引子
2002年5月,春末夏初的日本列岛。
我的手机几乎是24小时毫不间歇地响个不停。与下个月就要拉开帷幕的世界杯足球赛同步,我也与参赛的各国球队、来自全球的球迷一同进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电视和报纸报道着一支支球队和一伙伙球迷踏上日本的土地,本来沉迷于棒球和相扑的日本人也关注起了足球,我则感到了一丝可以大有作为的兴奋。
当然,我可不是要将新宿歌舞伎町的中国人犯罪团伙组织起来趁火打劫,而是需要多增加一些“导游”的人手,特别是需要擅长英语的中国人——在世界杯期间,大量的国外游客会光顾歌舞伎町。
我与几个“同道”一起做着这项“引路人”工作。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主动招呼那些来自亚洲各国的游人,带他们去歌舞伎町里他们想要去的地方。干我们这行的日本人也有不少,但他们的对象主要是日本人,我们之间各管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基本上不会有冲突。
我在日本的各家中文报纸上登出了招募广告后,我的电话就开始彻夜作响。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要知道,日本从平成年间开始的萧条,不但体现在经济形势的低迷上,同样直接波及到了在日中国人的生活。在这种时候,一个在日中国人能拿到广告上所保证的“每个月有二十四万到四十万日元以上的收入”,那绝不是一般的诱惑力。既然有这等好事,有几个不想来碰碰运气的?就算是半信半疑,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也不是一件难事。
面试时间总共不过十几分钟,青年人得到我让他等候消息的答复后起身离去。我继续坐在肯德基店里,点上一支烟,把目光投向窗外,注视着歌舞伎町街头匆匆走远的那位留学生的背影。霓虹闪烁,恍惚间,我看到了十四年前的自己。
看见招募广告后打来电话的人,几乎都是反复追问一个问题——“真的能挣那么多的钱?”
毫不掩饰表示怀疑的人也为数不少:“你不会先花言巧语骗人,到时候再卷了钱溜之大吉吧?”问这话倒也有情可原,就在去年的新宿,一伙中国骗子以介绍工作为名收了同胞上千万日元的报名费,然后仅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有人张口就劈头痛骂:“你这浑蛋。居然敢在报纸上堂而皇之地引诱人去干拉皮条事!你不知道干这个事是犯罪?就因为有你这种害群之马,我们中国人的脸才被丢尽了!”对此,我只能一笑置之。虽然我很想说,我是在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打拼,甚至我比许多在日的中国人都活得更争气。
不管怎样,最终真正前来面试的人多到了差点踏破门槛的地步。
我决定将面试的地点设在歌舞伎町剧院广场大楼一层的肯德基快餐店内。之所以设在此地,是因为从这儿可以将我的“地盘”一览无余。“地盘”的说法,有点像“黑话”,我并不喜欢,但那“地盘”对于我,简直就是我的命。站在这儿,一旦发现哪条街上发生了什么事,我可以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