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青涩时光 >

第32部分

青涩时光-第32部分

小说: 青涩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次次都有,三四次中会有一次吧。”司马坦然地说,“但我对性知识还算比较了解,每次做之前、之后都会爱抚她、吻她。应该说我们性生活很温馨。”他表情很陶醉,显然是留恋那段时光。    
    顺势我就问道:“你知道如月跟伊伊有性关系吗?她们之间怎么样?”其实前面问的都是铺垫,真正关键的在这里。    
    司马还算洒脱,说:“如月跟我谈分手的时候说过这事,她觉得跟伊伊做爱不错,是我给不了她的完全另一种感觉。伊伊的性经验很老到,她很早以前就是T(对同性恋中男性化强者的称谓)。我认识她时,知道她在校外有个‘女朋友’,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把‘兄弟’的女友抢走。据说为了如月她已经跟校外的‘女朋友’掰了。”    
    “司马,看来你为了抢回如月私下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呀!但感情上的事可不一定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    
    “谁说不是?要不我为什么这么郁闷呢!”司马痛心疾首地说。    
    我渐渐地喜欢上这个充满灵气的大男孩。失恋后,应该说他心理上调整得不错——虽然他失恋的原因很特别。通过聊天我已经明白了,他在几个方面需要我开导:第一,司马在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之后感情上十分空虚、痛苦。第二,“抢”走他女朋友的是他“哥们儿”不算,还是个女孩儿,这让司马在心理上更加接受不了。第三,由于这件事本身就很特殊,司马身边的人难免议论评价一番,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给司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他烦躁不安。第四,别看司马思维敏捷,谈吐风趣,是个时髦的大学生,但他对“同性恋”还不了解,所以存在着偏激、误解,使得他在对如月的事上钻了牛角尖。这是对司马心理上危害比较大的,也是我俩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玻璃”女友分析

    同性恋的形成原因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只是提出了各种假说。因为同性恋的实质是性取向的问题,所以简单来说,就同性恋的成因,大致分为三种观点: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天生的;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后天由于性心理发育和环境影响造成的;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取向是由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同性恋者对自己的同性恋特征有一个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由于社会向同性恋者施加的压力和敌对情绪,对于同性恋者自身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自我否定和不安全的过程。    
    在时间上,虽然判定同性恋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在少年时期起就开始对同性表现出性爱倾向,但因为发现和认知过程时间长短不同,也有早晚之分。一般认为,从感到同性对自己有性吸引力到自己公开承认是同性恋,需三四年的时间。    
    所以,由于有性取向发现和认知的过程,由于社会的压力,以及向周围的人和自己证明自己不是同性恋或青春期性取向不固定等等诸多原因,大多数同性恋青少年也与异性交往或有性关系。    
    其实性学家金赛就根据性心理和性取向把人分为:绝对异性恋;异性恋为主偶尔有(常有)同性恋行为;异性恋与同性恋行为均等;同性恋为主常有(偶尔)异性恋行为;绝对同性恋等7个类型。    
    现实中人们对同性恋有许多误解,认为“同性恋男人是女性化的”、“同性恋女人是男性化的”、“同性恋者之间只有性生理需求”等等。    
    许多青少年像司马一样,认为自己是“正常人”,不必去了解同性恋的知识——司马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女朋友,恐怕一辈子不愿意了解同性恋。    
    事实上,对同性恋的充分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以一种尊重、宽容的态度对待同性恋问题,以一颗平常心与我们周围的同性恋者相处。并且,对同性恋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少男少女明晰自己的性取向,避免在对性取向还未形成清晰概念时,与同性尝试进行性行为。    
    司马之所以不能接受如月的行为,就是因为对同性恋不了解,所以敌视它,对女友性取向的改变耿耿于怀。    
    


“玻璃”女友建议

    在我给司马讲了许多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我们对司马身边的同性恋现象进行过一番讨论之后,我给司马提出了以下建议:    
    1你应该面对现实。如月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至少她没有因自己的同性恋行为而感到痛苦和自责。不错,她也许是因为某种境遇而一时选择了同性性取向,以后随着性心理的日益成熟有转变的可能;但也许这种性取向才是如月真正的自然性心理表现。你应该做好思想准备。    
    2既然你认为自己还爱着如月,就应该尊重她的选择,包括性取向上的选择。    
    3你作为一个异性恋者,只是因为与同性恋者有瓜葛,就已经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同学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试想作为这一事件的焦点,如月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因此,你应该给如月和你曾经的好朋友以理解。    
    4对同性恋的憎恶是出于对有不同性取向的人们不宽容,这在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这其实是由于偏见和无知,是一种对同性恋盲目的恐惧。你学校中的同学由于性知识的欠缺,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对同性恋者的骚扰。我想通过我们的探讨,你肯定不会这样去做。    
    5我对司马讲了一个源自《读者》的故事,送给他三句话。    
    “曾经有一个母亲对即将要远行的孩子送了三句话,让他带着上路……”    
    “那母亲的第一句话是让孩子无论何时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快乐。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在你赶路的途中不要因为留恋一朵花的芳香而失去了前方路上满径的鲜花。第三句是要孩子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笑着对司马说:“这三句话都适合现在的你,送给你借鉴,分别用来对待自己、对待如月、对待身边的其他人。特别是第三句话,那朵花不仅仅只代表如月,还象征着一朵名叫爱情的花。你因为太留恋她而忽视了继续前行,也忽略身边一些叫做学业、友谊、亲情等等其他同样鲜艳的花。”    
    司马听完后若有所思,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后记    
    两个星期之后,司马打电话来说自己已经想通了,开始面对现实,开始上课,重新与同学们交流。当他告诉我如月还和伊伊在一起时,情绪听上去自然平静了许多。    
    


“玻璃”女友关键词

    同性恋指对同性别者产生强烈依恋感和性爱行为。    
    根据中华精神病学会主编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2001年版),同性恋不再划归到性变态的范畴。这标志着我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更趋于科学和宽容,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契合。    
    现在,西方社会大多赞同金赛(1953年)提出的假说:同性恋和异性恋是一个连续体,完全同性恋和完全的异性恋是这一连续体的两端,仅为少数,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性恋倾向。    
    由于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努力和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改变,美国、荷兰同性恋者明显增加。东方社会同性恋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西方,但具体数据无法统计。    
    同性恋成因假说诸多,如遗传、激素和内分泌等生物假说,也有强调早年性心理发育的社会假说(单性环境、父母的性指定、母婴关系等)。    
    西方只对自我张力障碍同性恋提供治疗服务,常用的方法是厌恶行为疗法、认知矫正疗法和精神分析法。    
    所谓“自我张力障碍同性恋”,是指这类人持续存在强烈的同性性冲动,而这种冲动并不是他们自我所期待的,所以它成为内心痛苦的源泉。    
    ——节选自《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车文博主编,卷十,性心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4年,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认为,同性恋有三个尺度:①自我认定尺度(即认为自己是同性恋);②欲望尺度(即自我感觉的性引力来源);③行为尺度(即个体在与同性性行为方面的表现)。    
    2001年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对同性恋的定义为:    
    1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    
    2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3除性心理异常外,其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均无明显障碍。    
    4并非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指明同性恋可伴随异性爱和双性爱。    
    同性恋的分类方法颇多,以下简单介绍几种:    
    1跨性同性恋:跨性指某一生物性别的个体,具有某种程度的异性心理行为或说异性气质。既见于同性恋也见于异性恋。跨性同性恋对换装与变性不感兴趣。男性同性恋者的女性化程度的强弱与同性恋倾向的强弱无关。男性气质的强弱,取决于社会传统文化的角色观念。    
    2境遇性同性恋:有历史插曲、偶然性。大多发生在青春期或青年早期。见于:学校、监狱、远洋渡轮、军队、神职人员。    
    3自我不和谐同性恋:自我不和谐指把同性恋取向作为个体不能接受的心理和行为。    
    ——著名心理学教授胡佩诚教授讲座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有惩处同性恋者的歧视性条文,社会上也基本没有过公开打击同性恋者的歧视行为。我国政府对同性恋现象采取宽容的态度,只有在其发生与法律相抵触的行为时才给予处置,如强迫同性恋行为、三人以上同时进行同性恋行为、与未成年人发生同性恋行为、在公共场所进行同性恋行为及卖淫时均视为违法,这五种情况即使发生在异性间也属于违法。    
    ——摘自《同性恋、性病与健康教育》一文,作者陈陪明。    
    


这片雪花不一样导读

    在我国,有一些性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在大学校园中出现同性恋会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校风和育人环境,对“患者”自身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也有不良影响,所以要防止和抑制大学生同性恋心理的发生。    
    我倒认为,同性恋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由于各种社会压力导致它的隐蔽性,不是我们想要防止和抑制就可以做到的。并且,同性恋不是疾病、不是性变态、更不是某种缺陷的观点已经被科学界广泛认同。对于真正的同性恋者采取抑制的方法控制其行为,反而会使他们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开展全面、健康、科学的性教育,包括有关同性恋知识的教育,同样适用于同性恋者的性道德教育(遵循自愿原则、无伤害原则、相爱原则、秘密原则、合法原则),以及性行为的健康、卫生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改变的不是同性恋孩子本身的性心理和性取向,而是对他们带有歧视、敌对、憎恶态度的不良环境。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性恋女孩间的感情纠葛,她们并不是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全部以性来维系两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一定要通过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性教育,杜绝他们由于一些少男少女漫画、影视作品中对同性恋的唯美表现和现实中报道的明星同性恋现象而模仿和尝试同性恋行为。否则,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在违背自己性取向的情况下对同性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即并非本意地对同性有性欲。这种矛盾心理,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这也是我们有必要告诉孩子们同性恋的相关知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片雪花不一样这片雪花不一样(1)

    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心理门诊,只见一个娇小的女孩已等在门前。我开门把她让进屋里。当她知道我的身份后,还未坐定就说:“阿姨,我特别痛苦,我爱上了一个女孩,我是同性恋。”    
    我并没有显出震惊,只是平静地注视着她。她似乎对我的反应很惊讶,停顿了一下,接着讲:“我在A大学上大二。刚入学的时候,班主任对谁也不了解,让我们毛遂自荐当代理班长。大家都在观望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儿从容地走上讲台,以精彩的自我介绍博得全班的热烈掌声。我们一致推举她当代理班长。她在结束演讲时,潇洒地向全班同学抱拳做了个四方揖。那一刻我特别羡慕她,甚至幻想着自己变成了她——我爸妈从小就特别宠着我,家里家外什么活儿都不让我干,可是我特别想能像别的同学那样假期去麦当劳、肯德基打工,哪怕扫地擦桌子也行。但父母就是不同意。我知道他们是心疼我,但我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愿让我接触男孩子,说我把握不好尺度,说这个年纪的男孩只会看到我外表的美,是不会懂我的内心的。”说到这里她腼腆地笑了。的确,可以用闭月羞花来形容这个女孩儿。她静静地坐在我的面前,像一个粉装玉琢的洋娃娃。    
    “……我从没见过像她那样自信的女孩儿,所以一下记住了她的名字——若君。这以后若君迅速展开班里的工作,她很快就与所有同学打成一片,几天之后竟做出全班三十多人的小资料并且贴在教室后墙上!其中包括生日、血型、星座、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她竟然把男女同学有没有恋人也写得一清二楚!这么有魄力的举措立即引得大家沸腾起来。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有恋人的男女同学强烈抗议,没有恋人的男女生拍手称快……”    
    “那你呢?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我笑着问她。    
    她也笑了,“我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但我也没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