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文卫纪事 >

第15部分

文卫纪事-第15部分

小说: 文卫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花钱少,赚的是辛苦钱。只要俊风舅舅多帮衬点,应该也不会出事的。俊风舅舅有能耐赚大钱,照顾着我们两家赚点小钱就好。”在这个年代,有命赚钱没命花钱。江容要的是家人有稳定的收入,不要烦着自己。自己有稳定的收入,赶快长大,游历天下。前世去看敦煌莫高窟,才看几十个洞,这一世,一定要在那里住几年。仔细的一点点的去看。在塞外纵马放羊,天天看漫天黄沙也是不错。等厌了就换地方呆着。再去四川呆着,一座山一座山的换着住。

  但是现在总还是小啊。这家里才几间房。江容很不喜(炫书…提供下载)欢同别人睡一间房。尤其要么是与父母睡一间房,要么是与哥哥睡一间房。虽然还是小孩子。但总是要大的啊。幸好,幸好出来了一个四海杂货,可以有地方搬出去,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老天爷对江容终是不薄。江容想来想去是没有什么可以被四海杂货利用的。江容对政治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也没有兴趣拯救他人。

  人贵自救,就象丽敏不是选择去北京自己努力么,没有选择哭泣与泪水,丽敏长得美,可是还这么沉静勤劳,比那些卖身葬父的男男女女可强得多。咸菜铺子的人,也是自强不息,靠自己的手过活,忙不过来时,也不哭诉啥,他们不比别人占优势,于是,其他的人也没有资格说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瓜尔佳氏,一直没有钱,可也把四个孩子都养得健康漂亮,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没让人看轻,用最简单最便宜的材料做出美味,江容觉得这家的孩子都还好,没有见到吃的就眼冒绿光或是哭着赖到地上去,可以想见,做母亲的是费尽心思的喂养着孩子们,想到这里,忽然江容就心软了,在心里轻轻的对自己说,那么,就让她以后不再为钱财操心吧。

  瓜尔佳氏回来了,说同往年一样送棕子送饽饽送酒。

  定姑婶婶说起要同瓜尔佳氏在京城合伙开小饭店的事。

  瓜尔佳氏担心的说,“都没人在京城,没人看着。”

  定姑婶婶说,“不怕,丽敏就在京城啊。这个咸菜铺子丽敏不也才去过一次两次么,她给你记的账,多清楚啊。我们家没一个人在京城啊,我都不怕。”

  瓜尔佳氏还是担心,“我们家不象你家俊风有个好舅舅啊。我们没有底子,没有银子的。再加上丽敏一个女孩子,管那些不好吧。”

  江容扑到瓜尔佳身上说,“额娘,丽敏身上有钱的,我问明拙借钱了,上次的货款多给了一份给丽敏了。以后丽敏赚了钱再还的。等丽敏还了钱了,那铺子就是丽敏和多尼的。不还钱铺子就是我的。”

  瓜尔佳氏大惊,“那么多钱放在丽敏手上。她一个小孩子。”

  江容说,“那把钱放在哪里呢,额娘,你昨天分的钱我都觉得不能放在手上,得买地,就在城外买地,种菜,菜送到铺子里腌掉,等回京时再卖掉。书上有写怎么种菜种粮食的。”心里加一句,难道拿钱去活动当官么,当了小官就真是小命不安全了,荆州驻防年年都会抽人手出去镇压暴动。全家人都有命回京城就算不错了,驻防三年轮换基本上换是当官的,当兵大多稳定,其实如果不是这里年年都得出兵打仗,江容倒希望这一家一辈子都在这里算了,不用去北京城受气。

  定姑婶婶说,“是啊,俊风舅舅也是说我攒的钱不要放在手上,免得俊风他阿玛被喝酒败光了,在京城开个啥铺子,或是买地。我寻思京城的铺子和地都贵。又没人看着出产肯定不多才没买的。”

  瓜尔佳氏琢磨着,闷闷的说,“不能在这里置产的。”

  江容说,“我老早就想一个人住一间房了,想睡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不被人吵醒。在这里不能置产就不能买房子。多烦啊。我们几时可以回皇城根底下啊,是不是回去就可以买地皮盖房子了。”

  定姑婶婶说,“按规定是不能经商,我们不能置产,但是可以买人做事,到时返京可以把人带走的。姐你以后不要去铺子里自己弄了,铺子里的人还是很勤力的,只去走走,账记清楚。买地真是一个好法子。这里的地比京城的要肥得多。要是我们一来这里就买地了,租子都收回地钱了。”

  瓜尔佳氏说,“那倒是,只要手法隐蔽些,倒也没什么。”

  定姑婶婶笑道,“我觉得妞妞就是好财运。妞妞,我有四百五十两银子给你买地,买人种菜,菜就卖给你额娘,到时我只管收钱好了。赚的钱我同你一人一半。”

  瓜尔佳氏说,“她还是一个小孩子呢。使不得。”

  定姑婶婶说,“有什么使不得的,你家丽敏也就大江容几岁,也就是去先生认字,没念啥有用的书,记账都清清楚楚,比那些算账先生不差。现在江容在寺里跟着大师们念书,念的书都有用得很,江容怎么就比不上丽敏了。寺里也有种菜种地的,经验比我们多,跟着种就好了,寺里怎么种我们怎么种,就算收得比人家少点,也总是有收成,那也强过拿着死钱花了就没有了。”

  瓜尔佳氏说,“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我一直穷惯了,好容易手上才有点钱,就是怕。”

  定姑婶婶说,“怕什么啊。象人家拖菜进城,一车都要收进城税的,寺里的才不收钱。买了地,挂在寺里的名下。我们平时香火钱多布施点。这个咸菜铺子若是你们家回京城了,肯定得交还寺里,寺里一定会帮忙的。”

  江容在心里暗暗点头,是这么回事,“我这十几天都在看天工物语,上面讲什么的都有,种菜养蚕做衣服做酒做糖。也问了种地的老农。若是天下一直安定,地价一定会涨,若是天下继续乱下去,有地就不怕没产出。我们旗人更得多留点保障。我们不需要种粮食,不要买肥田,买位置偏点的薄田,多买些。铺子里做太多咸菜进出城门也麻烦,不交税得陪笑不是么,不如直接拖到那里去装,我们留够位置给寺里做咸菜。额娘你把铺子里分的钱也给我。我们种粗粮和菜喂猪,喂鸡,喂鸭子,喂鹅,做咸蛋,可以做硝肉,可以做腊肉腊鱼腊鸡腊鸭,反正现在有商行可以出货。就算是生猪都是一头猪几千文,一头猪一年可以养出来,养一百头猪就能赚几百两银子。鸡鸭一只也是几百文,一只鹅也是一千多文,额娘的铺子也直接卖我们养的这些鸡鸭。要是我们酿酒,酒糟可以卖,也可以喂猪。”

  瓜尔佳氏深吸一口气,“我们哪有那么多人手?”

  定姑婶婶说,“买人,我们买人,同买的人讲好,年底分红,象老王家老李家那样分红。做这些活不一定得壮劳力,老人,小孩子,女人也能做。男人去种田。再多养些狗仔看着。”

  瓜尔佳氏也笑了,“我们铺子里可以多请几个小伙计。让老王老李两家找熟的孩子来,他们腾出手来了就可以去看着那边去。让他们做管家分红管人。他们一定愿意的。江容明天同明拙讲下,让寺里帮忙找地买。”

  第二十八章 选址

  文卫纪事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选址 类别:其他类型 作者:菜贩阿九 书名:文卫纪事

  '''CP|:640|H:480|A:L|:http://l2。/chaptrs/20105/18/1551839634097821165326123252414。jpg'''五月初三,江容比平时上课提前了点,找到明拙,明拙一脸讶色。。

  江容说了瓜尔佳氏与定姑婶婶要买薄地,要买人养猪养鸡,一年估计就能赚出几百上千两银子,若回京城,就把地捐给寺里,买的人手则会带上京。让看铺子里的老王老李两家同时看着,会留一大块地盖房子专门做咸菜,绝不短了寺里的咸菜。窑里的东西也可以直接拖到那边包装,不用进城,进城被太多人看到,总是不太好。或者如果咸菜生产搬到北门外也可以。

  明拙问江容要什么样的薄地。江容说随便啦,山都可以,有水源就行,关键是占地要够大,最好是人少的地方,并且,还有路可以进出。反正猪鸡鸭全都可以放养,薄田长出来的庄稼喂猪好了。

  明拙沉思了会,“你为什么不找四海杂货的人呢?要知道你要给他们养老的。”

  江容说,“正是因为要养他们,所以不能用他们的钱,得自己先赚点钱才有底气。”

  明拙哈哈大笑,“马上端午了,你送什么五月礼?”

  江容递了一块布说,“这是洗过的布。染房很快可以开了。”

  明拙拿着布揉一揉,立刻狂喜,“今天讲算学,你听过的,可以不要上学,明德带江容去禅室等着,明朗请**师兄来讲课,我去找住持大师。我们先去帮你安排好你那块地。让你腾出心思来弄那个。”说罢就匆匆的走了。

  染一尺布的染钱同一尺布的价格基本相等。更不用提印花了,更不用提印几种色。明拙揉一下,立刻知道鲜艳的红色并不曾沾一点到白布位置,千年文化古刹熏陶教养出来的精英弟子,自然眼光敏锐,一眼就看到了它的巨大利益。

  清初荆州沙市港极盛,繁华程度不逊北京与苏州,棉花、粮食的转运交易中心,每年沙市港出入的布就有十几万担。

  四川阆中县还用丝交换湖北棉布,“昔商业之大者,无过于转运丝布,收本地丝载至湖北沙市、汉口变卖,随即买布以归”。

  清代两湖等地棉布的行销范围是非(炫书…提供下载…3uww)常广泛的,“其精者皆远行滇、黔、秦、蜀、晋诸省”。吴、皖等地居民,也很珍视湖北所产的“府布”(注:民国《湖北通志·物产》。)。大体来说,两湖棉布主要销向是西北秦晋、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及东部闽西、赣南地区。这一销售格局与当时全国棉布生产的总体格局不无关联。清代全国各地的棉纺业,北方有华北冀鲁豫产布区,东部有江南地区这一传统的全国性产布中心,南方广东地区也有较发达的棉纺织业,这一生产格局也决定了两湖等地的棉布销售大体局限于湘、鄂、川、滇、黔等中部、西南部地区,“南达南岭,北抵中原,西不过川滇,东不过武夷。

  江容与明德在禅室喝着茶,见恒印与明拙进来,立刻就站起身来行礼。恒印摆手示意勿要多礼,问江容是如何做到的。

  江容行个了鞠躬礼恭敬的说,“大师,我把几种染料都加了些媒剂,涂在同一块漂过的白布上,还画了几朵花在同一块布上,处理后,几种颜色都在,布色均匀,不晕染色,不脱色,没有互相沾色,洗了晒了也没有变颜色。只是试过小块布,剂量还要再多试过。”

  恒印大师快速的转着念珠,“一定是佛祖保佑,这么多年了,佛祖终是感受到了座下弟子的虔诚,我们要重塑佛身以乘佛愿。寺里要广印经书,整个五月都施布,施米,施钱,施法,做火供。**负责印经书,明拙,你去安排明空,明心,明亮准备其他杂事。此事甚大,我去召集长老会。明德,你就在这里同江容一起看书罢。”急急忙忙恒印大师与明拙都走了。

  不一会,明空笑嘻嘻的送了几碟点心过来,对江容说,“你今天这么早,没吃早点吧?托你的福,让明德和我与沾点光,明德,我们喝师父的极品碧螺春。这些点心也是难得的,太过精细,我们佛门弟子是不常做的。”

  明德泡了茶,江容闻到极清香的味道,一饮而尽,“这等好茶,给我这样的人喝真是浪费了。”

  明德慢慢喝了回味无穷,明空就哈哈大笑,“不浪费不浪费,谁喝都一样喝。”明空就慢慢的讲这茶叶的来历,本名吓煞人香,康熙三十八年时南巡亲自改名碧螺春,虽然前世千百遍的听过见过这说明,听明空娓娓述来,还是觉得动人得很。

  喝着茶吃着点心,明空同江容聊天,江容觉得极舒服,没有当江容是小孩子那样刻意的哄着,讲的都是小孩子爱讲爱听的,三人极自然的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恒印的这几个徒弟个个都卖相很好,口才好,有才华,做事有条理,遇事头脑冷静。精英弟子果然不同凡响,江容在心中暗赞。

  末了明空问江容印布的事有没有其他人知道,江容看着明空说,“只是我自己试过了,没同人讲过,染布很贵的,怀璧其罪,肯定不能随便宣扬。我还小呢,我以后要到处自由的去游历,我不愿意被人当匠户关起来。”

  明空满脸笑容的说,“江容师妹,你放心吧,这事我们寺里一定会保密,我们会保证你的安全与自由。并且,我们寺里会替你布施,施布,施米,施法,施钱,做火供,一定会替你攒下万千功德。”

  江容站起来行鞠躬礼,“明空师兄,我想请寺里为我家人祈福,我要他们一生平安健康,和气安乐。”不要大富大贵,平安喜乐就好,不要象前世那样家散人亡,互相怨恨,大家都平常平静的过一世吧。

  明空全心全意的合十行礼说,“如你所愿。”

  江容回鞠躬礼心中感觉有泪水涌出,恍恍忽忽也不知是今生,还是前世,但觉心中不平已被抚平。

  明拙轻声说,“江容师妹,我与你去铺子里安排买地的事吧。”

  江容抬头看到明拙与恒印都站在面前,也不知是何时过来的,估计是过来了示意明空问有没有外人知道的,恒印摸着江容的头说好孩子佛祖一定保佑你这一世平安喜乐。

  江容恭敬的行一个礼,然后同明拙出去了。

  明拙边走边轻声对江容说,以前江老头他们那边的地也是寺里帮忙找了买的,他们要求是安静人少,也不指种田产出于是没有买肥田,帮他们买了一百来亩薄田。当时旁边有些小山丘,肥力不是很好,因为山丘上是没有水的,天旱时不好灌溉就根本没有收成,于是价格极为便宜,总共足有两三千亩才几十两银,简直是白送,寺里就去官府上过契了。种的竹子也只是春天收些笋,没人管,基本上也没有产出。边上还有些薄田,租的佃户连自己吃的都种不出来,纯粹是占着地方,现在好地一亩也才两三两银,还有税赋,于是这种薄地就根本不值钱也就几百文,如果江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