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柔福帝姬_作者:米兰lady >

第10部分

柔福帝姬_作者:米兰lady-第10部分

小说: 柔福帝姬_作者:米兰lady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楷微微一笑,道:“婴茀,你看上去似乎确实没因此感到高兴。你是不愿意嫁给我父皇还是我大哥呢?”    
    婴茀说出那话也属下意识的反应,全没想过是何原因促使她如此激烈地否决他为她测出的命运。经他这么一问先是一愣,随后才答说:“是我身份低微,不配侍奉君王。”    
    赵楷摇头道:“这不是理由。现在的皇后娘娘,以及我的母亲,当初跟你一样,都不过是普通的宫女。”然后极自然地拉起她的手,轻轻握着,婴茀感觉到他手心的温度,身体因此微微一颤,却不像先前那么惊慌,也没再挣脱。    
    只听赵楷温柔地对她说:“我怎么会把你让给他们呢?就算是占卜游戏也不可以。有一天你会嫁给皇帝,但,必不会是我父皇或我大哥。”    
    “那……会是谁呢?”婴茀困惑地问。    
    “嗯,那会是谁呢?”赵楷身体向后一倾,再度朗然而笑:“婴茀,你说会是谁呢?”    
    婴茀看着他自信而傲然的笑颜,渐渐琢磨到他隐含的深意,不知为何竟有些不安。幸而此时听见柔福的笑声远远响起,她便转头朝窗外望去,对赵楷道:“殿下,帝姬过来了。”    
    赵楷颔首,顺手扯下桌上写着“楷”字的纸,撕了几下又揉成一团,掷进了一旁的纸篓中。    
第二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 第五节 储君  
    那时宫内特别流行有“韵”字为装饰的衣服首饰。据说这种时兴装扮是由宫外传入,宫女的服装一般都是统一的,但许多人便在里面穿上袖口衣领绣有韵字的内衣,或脖上手腕间戴着韵字项链手镯,举手行动间每每隐约露出,一时蔚然成风。    
    当婴茀发现连喜儿都特意请人从宫外为她买了一对刻有韵字的耳坠时,终于忍不住问她:“为何这些衣服首饰都以韵字为饰,而不是用别的字呢?”    
    喜儿颇神秘地朝她眨眨眼,拉她到一侧压低声音对她说:“我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呀!这是服侍皇上的青菡悄悄告诉我的,我答应她要保密……梁公公曾向皇上说,韵字与郓王的郓同音,如今民间兴起韵字之风,实属天意,表明让郓王殿下入主东宫乃民心所向。”    
    她说的梁公公是指大宦官梁师成。此人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倒像是个老实人,实则十分奸诈,精于察言观色,处事圆滑,与另一宦官童贯一样深得赵佶信任重用。童贯屡屡获掌兵权出外打仗,梁师成则利用赵佶的宠幸,将自己名字混入进土籍中,让自己变成了进士出身,公然做起官来,并一路升至太尉。    
    婴茀听了喜儿的话不免有些吃惊:“让郓王殿下入主东宫?那岂不是要先废掉太子殿下?”    
    喜儿看看四周,确定无人后才悄声说:“是呀,青菡说梁公公、童公公,以及王黼大人、蔡大公子都想拥立郓王殿下为太子呢,整天在皇上面前说郓王殿下的好话,皇上也非常乐意听……皇上越来越不喜欢太子殿下,很多人都觉得皇上废太子立郓王是迟早的事……”    
    于是通过喜儿的叙述,婴茀得知了关于赵楷与赵桓的许多故事。    
    所谓“天之骄子”,就是指赵楷这样的人。他拥有几乎一切可与帝子身份相映生辉的优点:俊雅的外表、聪慧的头脑、丰富的学识以及脱俗的风度。从很小时起他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智,有一次赵佶与儿子吟诗作对,所出上句为:“桂子三秋七里香,”当时年仅几岁的赵楷应声而对:“菱云九夏两歧秀。”赵佶还道他是凭运气碰巧撞上,再出句道:“方当月白清风夜,”赵楷不慌不忙,从容应道:“正是霜高木落时。”如此佳句令赵佶闻之大喜,看出此子才思绝非寻常人可比,从此对其另眼相待,宠爱异常。    
    而且赵楷的才华远不仅限于会作几首诗,除诗词歌赋外,琴棋书画、声技音乐无一不精,与赵佶当真意气相投、趣尚一同。赵佶与他不仅有父子之情,更隐有知己之谊,到最后,不仅是太子赵桓,即便把所有其他诸子加在一起,他们在赵佶心中的分量只怕仍不及这个集天地灵长于一身的郓王楷。    
    因此:政和六年二月,十四岁的赵楷官拜太傅。宋有定制“皇子不兼师傅官”,太子赵桓也不曾出任过此职,此制由赵楷而破。    
    政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赵佶降诏命刚满十五岁的赵楷提举皇城司,整肃随驾禁卫所;兼提内东门、崇政殿等门。职责是率亲从官等官员禁卫拱卫皇城,并不受殿前司节制。赵佶还特意放宽了皇城司的职权,增加近千名亲从官供赵楷指挥。此后十年,赵楷均提举此司。这又是个令满朝文武惊叹不已的决定,此前宋明文规定“宗室不领职事”,凡皇子皇孙均不得任有实权的官,而赵楷在父皇的公然支持下再破此例。    
    政和八年三月,赵佶诏十六岁的赵楷赴集英殿殿试,结果赵楷唱名第一。众臣上书评曰:“殖学贯三才之奥,摛词搴六艺之华。顷偕射策之儒,入奉临轩之问。条万言之对,挥笔阵以当千;发内经之微,收贤科而第一。”赵佶自然大悦,但为避嫌及笼络士人计,下令以第二人王昂为榜首。     
    宣和五年七月,王黼等大臣上表,请为赵佶上尊号。除太学诸生耆老等纷纷附议请求外,众皇子也都联名上书请求父皇接纳群臣所请接受尊号,而为首的皇子不是太子赵桓,却是二十二岁的郓王赵楷。    
    ……    
    赵佶宠爱郓王楷渐成尽人皆知之事,宫内宫外太监弄臣低俗文人纷纷附和着讨好赵楷,写诗作歌,花样百出。赵佶为赵楷造飞桥复道后那年立春之日,剪贴于宫中门帐的“春贴子”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句诗句:“复道密通蕃衍宅,诸王谁似郓王贤。”谄媚得颇肉麻,但赵佶看了却相当开心。    
    “诸王谁似郓王贤”,闻者难免都会想:诸王里大概也包括太子赵桓罢?    
    赵佶屡屡深夜召赵楷入宫,两父子通宵欢宴、促膝长谈直到天明;赵佶幸蔡京府第赐宴只带赵楷一名皇子,太子根本连这消息都没听说过;赵佶有意命赵楷统率大军,北伐燕山……有心者不难从这些事里提取出某些暗示性讯息:父子密谋、拉拢权臣、制造机会为宋建功立业……有关东宫即将易主的传言被传得沸沸扬扬,太子赵桓终日愁苦、如坐针毡。    
    太子赵桓是由赵佶做端王时娶的原配夫人王氏所生。赵佶即位后册封王氏为皇后,元符三年四月,王皇后生下了赵佶的第一个儿子赵桓。赵佶起初也曾为儿子的诞生感到过由衷的欣喜,爱他的感情也与爱他的母亲一般真挚,可惜这样的感情没有延续多久,王皇后很快发现,她在设法让丈夫抵御外来的诱惑方面完全力不从心。曾经在端王府中海誓山盟的夫君,在获得无上的权力后转瞬间变得如蝶般花心。    
    在得到向太后所赐的郑、王二女后,赵佶与皇后逐渐疏远。冷却的爱情甚至还蒙蔽了他的心智,在某些宦官的恶意诋毁下,赵佶开始怀疑皇后的品行,命刑部侍郎周鼎制秘狱参验,虽然最后毕竟证实了皇后的清白,赵佶却也只略表歉意,往昔的恩爱再也拾不回来。于是雨送黄昏,饮恨长门,王皇后在被郑、王贵妃夺去了丈夫的宠爱后,又眼睁睁地看着逐渐长大的王贵妃之子赵楷吟着“正是霜高木落时”夺走了赵佶原本给予赵桓的关爱。    
    大观二年九月,二十五岁的王皇后凋零在一场秋雨之后。当时八岁的赵桓守在她身边,发现母亲再也不会醒来后,便惶恐地拉着她的手哀哀地哭。这个情景奇异地深深刻在了赵桓的脑海里,多年以后,当夜降秋雨,或空气沉重得如山雨欲来时,他仍会不时梦见当年旧事而哭喊着惊醒,这是平时木讷寡言的他让宫人们察觉到的最情绪化表现。    
    因是赵佶惟一的嫡子,他毕竟还是被立为了太子。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与面对着的威胁,知道自己的地位其实如母亲当年的生命一般,没有父皇的爱便脆弱得随时可能破碎。    
    便若一只惊弓之鸟,他小心谨慎、压抑低调地活着。    
    婴茀曾在华阳宫中见过赵桓一次。以前服侍皇后时也见过他,但均距离较远,看得并不很真切。而那天她偶然间路过凤池时,发现太子一人呆呆地坐在池畔的一块大石上。    
    那日天很冷,他裹着一件厚厚的青灰色长袍,头上戴着一顶足以御寒、式样却并不美观的帽子,手撑在两膝上呆滞地弯腰低头凝视着水中的某种东西,鱼,或是他自己的倒影。    
    婴茀走到他身后,有一丝犹豫,不知是否应该向他请安,想想觉得还是算了。但忍不住多瞧了他几眼。    
    不过二十多岁的他身形竟有了发福的趋势,加上厚重的衣服显得尤为臃肿。他的长相本来不难看,但表情木讷呆板,目中也无什么神采,如果就这以般模样出宫去,谁能相信他就是要继承大统的太子殿下呢?    
    婴茀还在暗自叹息,一转眼却发现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朝这边走来。那人头戴七梁额花冠,衬貂蝉笼巾,足着乌皮履,一袭貂裘滚边白色长袍更衬得他如临风玉树,行走间亦不疾不缓,意态疏闲。    
    看出来人是郓王赵楷,婴茀立即快步走开,转到了一块山石后。    
    赵楷走到赵桓身后,淡淡唤了声“大哥”。    
    赵桓一惊之下连忙站起,见是赵楷更显慌乱,而赵楷也没立即行礼,只负手而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赵桓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手足无措地站着,倒像是身为太子的是赵楷而不是他。    
第二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 第六节 棠棣  
    赵楷这才一拱手,道:“大哥好兴致,独自一人入宫赏鱼。”    
    赵桓忙解释说:“我是来向父皇请安的,但方才父皇宫外的侍女告诉我父皇现在有要务要处理,请我在外稍等片刻,所以我才来这里坐坐。”    
    赵楷一笑,道:“是。刚才我在父皇宫中与他对弈,故而父皇下令暂不见客。大哥是知道的,最近皇城司杂事颇多,一桩桩都要我定夺,整日忙下来,竟没了多少陪伴父皇的时间。今日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闲,便被父皇留下对弈……大哥终日这般清闲,真是令小弟好生羡慕,有时真恨不得把这提举皇城司之职让与大哥去做,也好让小弟松口气,歇一歇。”    
    一番话听得赵桓脸色青白,却还勉强挤出了点笑容:“三弟说哪里话。自你提举皇城司以来,宫禁肃然,从无差池,上上下下莫不称赞三弟能力出众,拱卫皇城功劳甚大,兄弟之中除了三弟,又有谁能当此重任呢?”    
    赵楷应道:“大哥过奖,小弟惶恐之极。”话虽如此说,他表情却异常平静,全无半点“惶恐”之意。接着又道:“现在父皇应该有空了,大哥快去请安罢。”    
    赵桓点点头,与他道别后朝赵佶寝宫走去。    
    赵楷注视着他垂头丧气的背影,忽地又是一笑,唤道:“大哥请留步。”    
    赵桓转身问:“三弟还有事么?”    
    赵楷微笑着看赵桓的帽子,说:“大哥这帽子似乎是去年做的罢?”    
    赵桓点头道:“去年做了一直没戴,今日天冷才取出来。”    
    赵楷闻言蹙眉道:“去年的东西怎么还能用呢?正好昨日父皇赐了我十二顶新式幞头,做工极精巧,我一会儿我命人送几顶到东宫去罢。大哥喜欢什么样的?朝天、顺风,还是凤翅?”    
    赵桓道:“三弟看着办罢。多谢了。”    
    赵楷笑道:“我们是兄弟,何必那么客气。”    
    赵楷目送着赵桓离开。待他走远后转身迈步踏在赵桓刚才坐的大石上,解下随身携带的玉笛,面对烟波迎风而立,昂然吹奏起一曲《水龙吟》,乐音豪毅峭直,满蕴踌躇满志之意。    
    婴茀正欲悄然离开,一抬目却发现又有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渐行渐近。待看清那是在金明池蹴过水秋千的赵构后,不知为何竟随即止步,依然躲在山石后继续观察池畔之事。    
    赵构走至赵楷身后,待他一曲奏罢,才拱手道:“三哥。”    
    赵楷笑吟吟地转过身,问:“九弟是来向父皇请安么?”    
    赵构颔首,说:“三哥刚从父皇宫中出来罢?不知父皇现在可有空么?”    
    “呵呵,现在大哥在。”赵楷答道:“不过没关系,父皇一向不会跟他聊多久的。待你走到时大概父皇已经让他回去了。”    
    言罢赵楷自石上走下,微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说:“听说九弟最近行书大有进步,越发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具晋人神韵。不如哪日我们兄弟二人抽空切磋切磋?”    
    赵构淡然道:“小弟不过是无聊时信笔涂鸦而已,岂敢与三哥相比。若是三哥对骑射也有兴趣,小弟倒可奉陪。”    
    赵楷想是心情大好,欣然同意:“好,明日你到我府中来罢,我多准备些彩头,若是九弟箭箭中的便只管拿去。”    
    赵构却道:“从小到大,一向是小弟去三哥王府练骑射。最近小弟把府中后苑整理扩建了一番,虽仍显狭小,不足三哥后苑十分之一,但玩玩射箭尚可将就。不如请三哥光临寒舍,我们随意练练,至于彩头,小弟自会准备相配的东西与三哥一博。”    
    婴茀见他面对如此气盛的赵楷竟能从容以应,语气态度不卑不亢,不禁对他心生几分好感,却又暗暗有些为他担心,怕赵楷听出他话中抵触之意,遂留意观察赵楷此刻的表情。    
    赵楷不知是未觉察还是不介意,像是丝毫不着恼,仍然优雅地笑着,说:“如此也好,那我明日自会登门拜访。”    
    于是两人拱手道别,各自离去。    
    婴茀望着赵构远去,回想他适才冷静的神情、得体的谈吐,又清晰地忆起了他当日凌风而蹴水秋千,以及如号令千军的将军般指挥龙舟争渡的情景,一点淡淡的喜悦渐渐浮上心来。    
第二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 第七节 禅位  
    当时有意废太子立郓王的主要是几大权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