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创始人在业界已是名声鹊起,那么这个两年的‘纪录’也可以不要。
有次我访问香港的时候,联交所权威人士曾风趣地说,如果比尔·盖茨出来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创业板会马上愉快地接纳。这也就是说,港交所虽然看似严苛,实际上严苛的是在企业运行和对企业的监管上,而在准入的规模等门槛上比深交所的中小企业要低不少,实际上真正的创业板块更为看重的是一个企业的创新以及发展潜力,也就是公司有没有新技术或者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对规模的要求比深交所弹性大多。”
陆政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之前之所以我没提出这个想法,主要还是时机不成熟,两千年左右的纳斯达克崩溃对于这些企业的打击很大,总是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并形成一个基本的规模。
而现在经过两三年时间,电子、通讯、特别是互联网企业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安新也涌现了一批在各自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先锋人物,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整个高科技行业的发展看好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所以我觉得现在时机基本成熟,咱们可以着手考虑考虑,甚至可以考虑组团申请,这样虽然第一批不一定会被选上,但是只要留下深刻印象,下一次申请也要容易得多。”
罗浮黎一听精神不由一振:
“这件事我和中凯亲自抓。当然,这件事关键还是要劳省长大驾,还得你出马才行。”
陆政东笑了笑:
“我是义不容辞,不过真正的主角还是那些企业,那些人才,得他们争气才行。总之一句话,安新还是要坚持以发展高科技为核心的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要这方面搞上去了,有了这个基础,很多东西都水到渠成,总之,安新要莫望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我还是那句话,安新才起步,未来会更好”
罗浮黎呵呵的笑着,对于陆政东重回贝湖之后,并没有在安新的发展上给予特别的关照,安新较高级别的领导心里倒是清楚怎么回事——这种时候陆政东需要避嫌,省得有人说三道四,可是下面有些老百姓肯定不会这么想,难免会发泄牢骚,特别是省城现在也似乎是终于睡醒了,开始了追赶的步伐,这让市里的很多人更是坐不住了,就算是他这样层级的干部从心底里也是希望陆政东手里的那碗水能够端偏一点
罗浮黎仔细的品味着陆政东的话,细细的咀嚼着陆政东话里的意思,感觉陆政东的话让罗浮黎一下就体会到陆政东提出这件事的真正意义,要是安新有几家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够在政府的推荐下进入港交所创业板块,其象征意义极为巨大,加上之前安新的一系列的措施,对于很多有这样梦想的高科技创业者来讲,安新无疑就像一个磁极一般吸引着他们走向安新,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安新高科技产业的地位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而且只要安新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什么房地产等等行业自然也就能发展起来,只要在这方面发展得好,安新的“吸金”能力就会进一步加强,这不仅仅包括民间的投资,对于争取省里、中央的投资和项目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发展
而陆政东一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更是让罗浮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眼睛只盯着眼前的事情,其实有时候看似重视,实际却是禁锢自己的枷锁,放下实际不是不重视,反而却能够因为站得高,看得更远,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就会达成
第61章风物长宜放眼量(二)
罗浮黎回到安新立即就召集相关领导研究此事。
“这确实是一条好路子,但是难度也不小,虽然这些企业都是高新企业,但我们毕竟是处于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特别是和港澳相邻地区,在对港交所的制度要求等等熟悉程度上相差很多。
而且我们安新中小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良莠不齐,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这更是给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冒然推动上港交所创业板块,可能会办成捶苗助长,对于安新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也许还会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还需要促进这些企业进行制度、组织结构上的进一步完善,不做好这些工作,就算创业板块门槛低些,那肯定很难进入”
分管这方面的副市长熊继山在听完罗浮黎的介绍之后说道。
罗浮黎和唐中凯同时点点头,同时也是微微一皱眉头,两人都清楚熊继山这么讲并不是有什么畏难情绪或者说是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而是很客观和清醒的把问题给摆了出来,唐中凯抬起头说道:“继山市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头脑也是很清醒的,我们之前很多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容易出现一种骄傲的心理,这事要是容易,那也轮不到我们了,咱们既然要下决心做这件事儿,那必须要做好最困难的估计,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路,本来就是趟出来的,我们这一回就一定要趟出一条路来。”
罗浮黎也道:
“政东省长把路子都指出来了,也答应到时候向港交所推介,这对我们来讲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越是如此,就越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做不好,不但是给政东省长脸上抹黑,今后恐怕我们安新的这些高新企业想上港交所就困难了,所以不做则已,做就必须要做好,这件事我和中凯市长挂帅,继山市长你唱主角,宣传部门、统战方面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大力进行宣传,其他部门一定要通力配合”
几个副书记以及分管这方面工作的经济方面的负责人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这件事便正式启动了起来
安新这边的大动作省城肯定是很快就能知晓,对于等待省里批复新城区规划的省城来讲,安新现在已经拉开了个省城的距离,这些政策措施一旦取得成效,无疑会进一步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这对省城来讲无疑又是一种压力,特别是周书明一再强调经济增速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就显得非常直观。
省城方面越是感觉到安新这边的压力,陆政东越是乐意见到。
省城新城区的方案对于陆政东而言是推动贝湖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他自然不会轻言放弃,但是此时和周书明因为这件事发生直接冲突对于他来讲也极为不明智。
所以陆政东很巧妙的隐身在后,推出了安新这张牌,对于省城而言,眼下的局面他们是拖不起的,让想在他和周书明之间左右腾挪的省城的书记市长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态度,让一直缩在他后面想他去替他们出头的省城的主要领导自己去面对周书明。
作为副省级城市,在涉及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有较大的发言权,如果省城方面态度明确,那么周书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至于省城的两位主要领导心里其实也有数,即便是他俩完全倒向周书明的观点,如果再短时间交不出一份发展增速的满意答卷,那依然是会开罪周书明,所以还是不能和周书明建立相当稳固的关系,在这样的现实之下,罗善政和马立成不得不做出选择。
当然以罗善政和马立成的政治智慧肯定也不会和周书明直接弄僵,而是会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去表达,而且肯定不会马上朝他真正靠拢,给周书明足够的台阶下的同时也让周书明能够安心。
在这个时候陆政东并不在意罗善政和马立成是否会倒向自己,而是要达成推动省城的新城区按照他的思路进行,只要达成这个目的,后续很多东西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他的手上
马立成看着罗善政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笑,两人虽然搭档的时间并不算长,可很多时候还是很有默契的,一下子就猜测到罗善政这份苦笑的缘由,也不禁苦笑着摇摇头:“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这位省长很是难缠啊!”
罗善政微微朝后仰了仰道:
“我们的省长虽然非常的年轻,但经历却是不简单,对很多东西都是洞若观火,我们这点小心思是藏不住了”
马立成点点头,罗善政如此讲说明其已经做出决定。
“对于我们省城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就显得尤为深刻,现在不少地市都盯着咱们西原,都拿我们西原的发展速度说事,我们西原成为那些被批评了的地市的众矢之的,他们的这些看法虽然对我们西原不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省里也好,中央也好不会视而不见。
既想吃肉,又不想出力,天底下没有那样的好事呀!既然书记觉得还是陆政东的观点更适合我们,那我们也没啥可犹豫的,只有尽最大努力取得主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让这件事变成现实,尽快进入实际的运作阶段。”
马立成也旗子鲜明的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罗善政默默点头,他承受的压力不小,周书明虽然没有在会上批评过西原,可是越是如此,也就越是说明周书明对西原的发展很不满意。
周书记有不同意见,罗善政也大体知道其真实想法,周书记现在也是压力极大,急需全省经济发展能出成绩,依托原有城区建设新城,这个比他们已经拿出的新城区方案出成绩的时间更短,还有一点就是怕他们因此完全倒向陆政东,导致周书记在常委会上的控制力度被严重削弱。
只要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且在姿态上做足,周书明的那一关也许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两个人的意见统一之后,两人就开始商量着该怎么去做周书明的工作
第62章风物长宜放眼量(三)
马立成和罗善政虽然搭班子不久,但两个人配合得还是比较好,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大事上两人基本都能达成共识。
这一点,两人都会看重,在省城这样严峻的局面下,两人搭班子能够有这样的默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若是两个人在大政方针上经常相左,那么两个人会非常累不说,很多事情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陆政东,马立成原本在京城也有过耳闻,现在接触了解的时间更多,这个省长虽然太年轻了,也起来得太快了,在国内必要的资历积累沉淀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这也是十年浩劫那些火箭干部最后几乎毫无例外的陨落的教训总结,即便是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的今天,年轻干部晋升很快,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而是一步步的进行磨练。
而陆政东这一路上来,几乎没有任何的二线职位,全部都是一线的重要岗位,之绝不是一句会搞经济就能概括的,政治上的能力只不过是隐藏在这顶光环之下,没有被更多的人熟知而已
詹继东也很快就了解到这个信息,陆政东这一手虽然说并不是很新鲜,但确实有效,陆政东其实是一下子把球给踢回到了周书记的脚下,周书记如果继续坚持己见,在省城现在急需要省里支持的情况下,不说省城的干部们和周书记离心离德,罗善政和马立成会走向周书记的对立面,至少也会出现裂痕,一旦周书明的主张不为很多省城的干部接受,或者效果达不到预期,这样的裂痕会迅速的扩大,那样就是生生的把这些人推向了陆政东的怀抱。
这不是周书明所愿意见到的,他把省城报上来的方案留中不发事实上也就是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一旦省城的罗善政和马立成在姿态上做足,周书明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考虑接受这个方案,虽然有些不情愿。
在詹继东看来,周书记在这件事上是有些失策的,而这样的失策根源还是在于周书记所承受的压力过大,虽然周书记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实际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主要还是强调快,在这一点上就是他内心深处也是不赞同的。
在这一点上,陆政东确实是要比周书记要务实一些,特别是在省城的规划上更超前一些,作为一直急需发展不力的省城更多的干部不想再像以前一般小打小闹,缝缝补补,陆政东的观点无疑正好切合了这一点,所以赢得省城的认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在詹继东看来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陆政东提出了一个分步骤的办法,这个办法在詹继东看来是在保持快的同时,更保证能够给省城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营造一个上佳的发展环境这才是党委政府最大职责,做好这一点,胜过上十个项目引进十家企业,胜过那种依托原有城区小打小闹的发展所带来的那点收获。
当然这是不是又好又快由于没有进入实施阶段,他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至少也是在保证快的同时,兼顾了好。
对于这样一个既受到省城欢迎,又兼顾到快好发展的方案,周书记实际上完全可以采取高姿态,把支持这个方案的调门放得更高一些,高调的支持既可以显示其省委书记的气度,更为重要的也会赢得省城上下的心,毕竟周书记的一把手位置决定了其支持的力度更大,而省委书记作为一把手,只需要表表态,筹钱筹款等具体落实的事情则是省长的事情,让陆政东继续去头痛资金去,出了成绩,自然主要是他这个省委书记大力支持的结果,要是陆政东筹不到资金,那就让省城的一帮人惦记陆政东去。
这才是举重若轻,似退实进的办法。
但周书记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这还是和周书记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周书记把各种理由说得再冠冕堂皇,实际还是喜欢用权威让人臣服。
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的贝湖不是前几年的贝湖,周书记也不是原来完全得到中央支持的周书记,再用这样的手段怕是没什么效果
而陆政东方面,杨永清这个省长助理的活跃程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个家伙的确有些本事,不但在城乡统筹这一块上现在基本上杨永清掌握住了主动权,而且在工农经济结合方面也是提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成为在这方面话语权最大的人。
而对于安新,陆政东的这些措施无疑在力挺省城的同时,也安抚住了安新的一帮人。
现在陆政东还只是刚刚当选省长不久,就已经表现出了如此厚重的底蕴,虽然对方在常委会上还显得很低调很收敛,但是在真正具体执行的政府层面上,对方却牢牢的掌握着主动权,有了这个,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陆政东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翻看着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