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地产大亨 >

第482部分

重生之地产大亨-第48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地产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可以啊,我表舅的钢厂附近就有好多贸易行,还有好些亲戚在贸易行做,一起去看了就行。”李依玲说。
  “那好吧。”黄文斌只能答应下来。
  “我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有做钢厂的,有做贸易行的,还有做配套的,吃晚饭唱歌的时候可以叫他们一起来。”李依玲说,“黄哥哥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都可以问他们。”
  人家安排得这么周到,黄文斌还有什么话说,“那就先去吃午饭吧。我开了车来,你坐我的车吧。”黄文斌可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保镖司机律师会计师医生一大堆人呢,怎么可能不开车。


第745章 . 表舅的钢厂

  午饭安排的是一家沿海省风味的餐厅。沿海省不论从人口还是经济来说都不算什么,也很少有人到全国各地领略大好河山的,要打工做小生意,一般也是到国外,要不然就是珠三角长三角几个经济发达地区,石城从来都不是沿海省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这里居然有一家沿海省的馆子,实在是太神奇了,也不知道李依玲是怎么找到的。
  “这个鱼肉丸子怎么样?”李依玲问,“正宗吗?”
  “还真是挺正宗的。”黄文斌说,“鱼肉还很新鲜呢。”其实做得比沿海省本身有一些差距,不过黄文斌已经出门好久了,忽然吃到家乡风味,忍不住就放宽了标准。京城倒是有很多正宗的沿海省馆子,特别是沿海省驻京办,比省城绝大多数馆子还要正宗。可是黄文斌在京城不敢四处乱走,更加不敢在同一家餐厅光顾次数太多,都是让自家带来的厨师做饭,虽然那厨师手艺不错,可是限制于原材料,做完以后还要验毒,味道不免会差很多。
  “现在交通发达嘛,我们也能吃海鲜了。”李依玲说。
  “是啊,交通发达了。”黄文斌说,所以人财物都可以大规模流转,杨木在京城弄到钱,转手就可以砸在石城。黄文斌在沿海省发达了,也可以到这里来吃雾霾。以前黄文斌这种本乡本土的暴发户,也就是局限在本乡本土,除非碰上了特殊机遇,是绝对不会有机会进军全国的。现在能够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买地建楼借此发财,也是靠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吃完了午饭,黄文斌和李依玲去了她表舅家的钢厂。一路上都是各种大型车辆,有的装着煤,有的装着铁矿石,还有的装着钢筋钢板钢管钢锭等等各种成品,都发着低沉的轰鸣声,天色放光了,可是太阳照在雾霾上,也只是显出惨白色。进入工业区,环境更加恶劣,粗大的烟囱排着废气,有的白有的黑。时不时飘来一丝丝异常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什么。
  “从那边过去。”李依玲对司机说。
  “关上窗户吧。”黄文斌咳嗽了几声,“空气太差了。”
  “好些天没下雪了,下雪会好一点。”李依玲说,“我倒是习惯了,而且厂区有高炉,温度高一些呢。”
  “污染太大了。”黄文斌看着路边一根排着白烟的烟囱说。
  “你看这个不大,”李依玲说,“白色的是水蒸气,黑色的污染才大。”
  黄文斌闹了个笑话,幸好脸皮厚,也没脸红,只笑了笑。又开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李依玲表舅的炼钢厂,这工厂规模颇大,厂区里面还有绿化带,不过名不副实,草都是枯黄的,树也死了一大半,剩下寥寥几棵在苟延残喘,不过残枝败叶的,大概也是命不久矣。厂房周围都有一层厚厚的灰,大货车咆哮着在厂区里面跑着,把水泥路面碾压了一遍又一遍。车间几个烟囱又高又大,排出来的烟柱是这一带最粗最长的,显然在全力生产。
  “这边是厂房,那边是仓库,还有这边是办公室。”李依玲的介绍很简单,“哎,表舅!”
  一个面色灰白的秃头男人跑了过来,倒是西装革履的,“小玲你来了啊。”
  “黄哥哥,这是我表舅,叫做荣文。”李依玲说。
  “表”黄文斌差点被带到沟里去跟着叫表舅,好容易才把这个字吞了,“荣老板好。”
  “这位就是黄老板是吧,久仰大名。杨木多厉害一个大老板啊,我在石城都听过他的大名,那是我们这种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可黄老板跟他对上,始终站着上风,最后还逼着杨木赔了钱,听说是赔了三十多亿对吧,厉害厉害,我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赚这个数字的一半。”荣文热情的说,“上办公室坐。”
  办公室装修得很豪华,上面还挂着很多锦旗,其中最大的一面,乃是“石城2007年环保标兵企业”,颁发单位是石城环保局,黄文斌看了真想糊环保局一脸煤灰,这也太争着眼说瞎话了吧。荣文看黄文斌注意那一面锦旗,哈哈一笑说:“可不是吹,我们厂可是区里的利税大户,什么政策都得朝我们倾斜,别看我工厂什么环保设备都没有,环保标兵还是得给我。这旗子可不是白给的,挣了一百万的退税呢。”
  “以前不是有很多的嘛,粉尘过虑余热利用什么的。”李依玲说,“当时装这些设备还拿了财政补贴呢。”
  “那些设备运转费用太高了,没事谁会开着。”荣文说,“后来我有个朋友要开钢厂过验收,我就把那些设备卖给他了。你说国家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明知道我们不会用,建新厂还非要验收,验收还非要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搞得我们把那些没用的设备拆来拆去,麻烦死了。”
  “环保一点总是好事。”黄文斌忍不住说,“老这么污染下去不行的啊。”
  “那没办法,我们这里几十万人要靠炼钢混饭吃呢。”荣文说,“要说环保,那还得大钢铁厂,那些年产几百万吨上千万吨的大厂子,什么设备都有。我们国内的也就罢了,我去过欧洲那边的钢厂参观过,那可真是厉害,厂区一尘不染的,看着好像公园一样,但成本多高啊。用他们的钢,建楼成本要上升多少?再说了,一家大钢厂,产量相当于几十间上百间小钢厂,可是劳动力只多几倍,其他人怎么办?全都下岗吗?我们能赚钱就赚钱,环保什么的,只能期待下一代了。等到有大科学家发明什么装置,又环保又省钱,那时候我们再装不迟。”
  “先别说这么遥远的事情,黄哥哥,我们去高炉看看吧。”李依玲说。
  黄文斌被这一声哥哥叫得很不自在,看荣文的表情若无其事,难道李依玲见谁都叫这么亲热的嘛。黄文斌带着一大帮手下,跟着荣文和李依玲一起来到厂房里面,顿时觉得热气奔腾,外头冻得要死,里外温差起码好几十度。荣文带着黄文斌来到调度室,走到一块大玻璃面前,指着一个巨大无比的炉子跟黄文斌解释,“这就是高炉。”
  “还真是很高。”黄文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荣文被逗得哈哈大笑,说:“要不怎么叫高炉呢。”
  “现代高炉很复杂。”李依玲跟黄文斌解释,“基本上就是炉顶投料,炉底吹风,是不是这样啊表舅?”
  “差不多是这样吧,你们没学过的很难详细解释。”荣文说,“投料就是投各种配料,铁啊焦炭啊什么的,投料最重要的是配比,现代的高炉当然都是自动配比,我们这个配比系统特别好,是大钢厂淘汰下来的进口货,比别的小厂好多了,做出来的钢性能高很多。”这时候外面忽然响了警报,荣文说,“正好有一锅钢水出炉,黄老板可以看看。”
  红红的钢水倾斜而出,看得黄文斌心潮澎湃,无数工人默契的合作着,有一股别样的美感。在以前,钢产量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能力,钢产量大工业就发达,力量就大,就能欺负别人。钢产量少工业就不发达,力量就小,只能等着别人来欺负。所以那时候的领导人才会提出钢产量超英赶美。可是现在真超英赶美了,钢产量第一了,占到世界一半了,工业水平距离世界先进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可见光是规模大还不行,还得技术先进。
  “钢水出来成型就是钢锭,然后再加工就能得到钢筋钢板什么的。开钢厂可辛苦了,高炉不能停,主动停机手续很麻烦,损失很大,意外停机的话,里面钢水凝固高炉就报废了。所以必须日夜生产,一年三白六十五天都是如此。前一阵子搞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停了一个月,这损失真是太大了,现在得加紧生产,把损失补回来。”荣文见得多了,一点都不觉得这情景稀奇,抹了抹汗问,“黄老板是有意做钢材生意吗?”
  “啊?”黄文斌在出神的看着钢水出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是,是想和李老板合作。”黄文斌是要和李为民合作坑杨木一把,这是秘密,对外只能说双方合作搞生意,至于合作什么,当然也有一套说辞,但是骗别人也就算了,这个荣文可是开钢厂的,说太详细了可能会看出破绽,还是把话题扯开比较安全,“你这儿的钢全是卖给李老板吗?”
  荣文脸上出现一丝尴尬之色,“有些是卖给李老板,不过李老板生意大,钢材来源多,有时候给的价格不是很好,比不上别人的。做生意嘛,那当然是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黄老板你说是不是?要是李老板肯签长期合同,价格低一些我也就认了。但李老板又不肯,这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市场经济价高者得嘛。”黄文斌说。
  “现在市场波动太大,谁也不敢签长期合同。”李依玲说,“特别是政策风险大,表舅你也说了,前一阵子开运动会,京城周边关了好多厂子,要是签了长期合同,你们交不了货,那损失可就更大了。我父亲不会找你们麻烦,可是要填这个洞,非把他愁死不可。”
  说起政策风险,黄文斌脑中似乎闪过一道灵光。对啊,有政策风险,做钢材生意最怕的就是这个!这一段时间可是有很多政策风险,如果杨木提前得到了消息,利用这个消息布局的话,当然能够赚一大笔,动用五百亿资金,也可以理解了。黄文斌要怎么利用这个情势呢?怎么样尽量减少风险来赚大钱,同时还要把杨木彻底坑了呢?


第746章 . 钢材贸易行

  (第一更,今天元宵,只有两更,下一更在晚上)
  黄文斌对钢材是一窍不通,对钢材贸易的事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也就是杨木涉足钢材贸易,所以他才会和李为民合作,想要在刚才上面坑杨木一把。上辈子黄文斌看过不少和钢材有关的新闻,但这些新闻都是老生产谈,一直都没觉得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忽然出动了灵感,才把杨木的做法和新闻联系起来。
  “所以没法子,只能卖给别人啊。”荣文说。
  “荣老板。”黄文斌说,“钢厂一般有多少存货?”
  “存货?存货当然越少越好。”荣文说,“钢材会生锈,越放越不值钱,能早点卖出去就早点卖出去。质量不好卖不出去的厂子存货才多。不过钢材贸易商手里会有存货,有时候他们预见到钢材价格要上涨,就会囤货居奇。刚才也说了,高炉不能停,生产能力是多少就是多少,短时间内很难扩充产量,要赚钱只能提前囤货。”
  “原来是这样。”黄文斌说,“贸易商手里一般有多少存货?”
  “这个就说不准了,有的多有的少。”荣文说,“几百吨的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都有,现在快要过年了,年末钢材价格肯定要上涨,很多贸易商都会囤货。不过前一阵子开运动会,很多贸易商损失很大,手里没钱,囤不起。本钱大的、现在还能弄到钱的大老板就可以发财,本钱小又弄不到钱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发财,钢被有钱的加价买了,还要损失客户。做贸易就是硬生生拼钱多,所以我宁愿做钢厂,虽然辛苦一些没得休息,至少比较安稳,苦力用下去,就能换钱回来。”
  “那么整个石城大约会有多少存货?”黄文斌对荣文的生意经不感兴趣。
  “这个数字谁知道啊,谁也不会老老实实告诉别人。”荣文说,“我估计市政府都不知道。”
  “大约的数字也不知道嘛?比如说一百万吨左右或者一千万吨左右?”黄文斌问。
  “我是真不知道,你去钢材贸易行问问,也许他们有数字。”荣文说。
  “原来如此。”黄文斌说,“那石城的生产能力大约是多少呢?”
  “石城连同周边,怎么也有几百家钢厂吧,上千家也说不定,一家几万吨到几十万吨,年产量应该在几百万吨。”荣文说,其实他也没个准数,只是大约估计一下,“我们这些还算是正规的,很多厂子建在偏僻农村里,根本没上官方统计,生产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除了天知道,同行大概也会知道,毕竟要面对竞争,不过他和黄文斌又不熟,没必要交浅言深。
  “比如说我要在过年之前屯一千万吨钢,要怎么做?”黄文斌问。
  “一千万吨?”荣文吓了一跳,“那不是要好几百亿,谁有这么多钱啊。”
  听到这话,李依玲若有所思的看着黄文斌。
  “假如我有这么多钱呢。”黄文斌说。
  “那也不是说不可能,肯定很困难。石城年产先按照五百万吨算吧,一天就是两万吨不到,按照两万吨算吧。到过年差不多是两个月,那才六十天,一百二十万吨左右,有些是已经签了合同的,出价再高也不可能给。那么就只有**十万吨能拿出来,一千万吨怎么可能。就算加上国营那几家也不够。”荣文说,“再说了,这么多钢放哪里?那得多少仓库,一个管理不善,就得亏好多钱。这么大规模的囤货,价格要上涨好多才能赚,华夏产量这么大,国外需求又萎缩,万一价格没怎么涨呢?那不是亏大了?就算真的有这么多钱,又买到了这么多钢,找到了地方存放,钢价也上涨了,可要怎么出货呢?上千万吨钢材啊,集中出货肯定会把当地市场冲垮,钢价大跌,赚也变成亏。你要是分散出货,不说要多少精力多少客户,光是这运输费都不少。”
  要是那个政策如期颁布,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这个先不要管,只说要怎么买这么多钢吧。”黄文斌说。
  “要怎么买啊那就只能从各大国营大钢厂下手。石城本地肯定是不够,冀省全省一起动手才有可能。”荣文说,“他们产量多,要是走通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