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经济强国 >

第12部分

重生之经济强国-第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经济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胡振华夫妇俩和那中年人都在攀谈,并没有留意胡闹在瞎唱些什么。但随着胡闹的渐渐投入,那中年人首先留意到了胡闹的歌声,他本就是在电视台工作,转业之前就是在部队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所以他对声乐有着一种职业的敏感。
  当胡闹那激昂的曲调歌词逐渐铺展开来,中年人的表情有些动容,不自觉的停止了和胡振华夫妇俩的攀谈,全神贯注的凝听着胡闹的歌声,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
  吴凤娇一直搂抱着胡闹,听儿子唱的兴起,且那歌曲似乎从未听闻,不免有些奇怪,下意识的转头看了胡振华一眼,却意外的发现丈夫的神情也逐渐转为肃穆,眉头时拧时松,一双眸子熠熠生辉。显然,他的情绪也投入了胡闹的歌声中。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当胡闹唱完最后一个词。中年人神情一动刚要说话。谁知道胡振华却已经抢先开了口。大巴掌拍到了胡闹地小肩膀上。或许是因为被歌曲中那一抹气势所激荡。手上地力道不自觉地大了一些。拍地胡闹龇牙咧嘴。
  “儿子啊。这歌儿谁教你地?歌好词更好!”胡振华大笑着赞扬。
  “大气磅礴!”那中年人点点头。简介了当地做了评价。
  这首歌是陈涛老师作词。张宏光老师谱曲。两千年地时候由歌手屠洪纲在同名专辑《精忠报国》中推出地主打歌曲。
  可惜地是。现在不过是74年地年末。离两千年这首歌曲作品地出现还有二十多年。胡闹想把作品地创作人推给别人都很难。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首歌曲地创作人头衔强加在了自己地身上。
  可是胡振华和吴凤娇一听可就不是那么个味儿了。儿子打小儿就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从没有分开过。对他地一举一动。他们自认为充分地了解。从没听说过他还会创作歌曲啊?再说。尽管胡闹地聪明伶俐是得到老师公认地。但毕竟过完年才九岁地年纪。小小年纪就会创作歌曲。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况且。是谁教他作词谱曲地呢?学校老师肯定不会教这个。也没听说过农场里哪个知青会这一招儿啊?
  胡闹知道父母的疑惑,也深切的体悟到当你撒了一个谎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饰它。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圆谎道:“爸妈,我这是在黎叔给我的那些书里自学的。黎叔那里有关于作词谱曲的书籍。”
  胡振华夫妇俩一听,虽然还有些惊诧,总算是释然了一些。自从三连接到黎宁国的信以后,他带来的那么多书籍就全部交给了胡闹保管。以胡闹爱读书的习惯和那一脑子的聪明伶俐,自学了作词谱曲倒也可以理解。
  “你这倒霉孩子,什么时候学的也不跟妈说一声。”吴凤娇有些不满的在胡闹的鼻子上拧了他一下。
  胡闹憨憨的笑着说:“这不是刚学了点皮毛,羞于告诉人知嘛!”
  胡振华夫妇俩还有那中年人听胡闹卖弄起半今半古的调子,都乐了。那中年人更是对胡闹越发的感起兴趣来。他从包里掏出一张稿纸,又从胸前的口袋里解下钢笔,温和的对胡闹笑道:“胡闹对吧,这名字起的有意思,我也跟你父母一样叫你闹闹吧。不过你可不能叫我叔叔,得叫我伯伯才是,我比你的父母可是大了不少啊。”
  中年人爽朗的笑了几声,胡振华夫妇俩连连点头称是,让胡闹改口喊伯伯。刚刚打招呼的时候,胡闹喊的是黄叔叔,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没在意。毕竟只是火车上萍水相逢而已,谁会在乎那么多。但是这会儿,中年人对胡闹产生了兴趣,便有意的拉近关系,首先便将辈分称呼上的错误改了过来。
  胡闹倒也爽快,改口喊了一声黄伯伯。事实上,刚刚对于这中年人的自我介绍等等他也没有留意。
  “闹闹啊,你刚刚唱的那首歌曲伯伯很喜欢,能不能把谱子和歌词都写给我?”
  要换做一个不着边际撒谎的人,恐怕这会儿就露馅了,但是胡闹尽管是用黎叔的书做了掩饰。但实际上,他上辈子的的确确是学过谱子的,上大学以后,他不仅学业上优秀,各种兴趣也广泛的得到了开发,声乐方面便是其一。钢琴,小提琴,萨克斯他都有过接触,虽不能说精通,但都有入门。
  所以,这事儿难不倒他。但他还是有些疑惑和警惕的问道:“黄伯伯,你要着谱子和歌词做什么?”
  中年人笑着说:“伯伯是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就从事音乐创作,你这曲子歌词啊什么的伯伯很感兴趣,所以想记下来。若是有兴趣的话,去北京以后可以来找伯伯,伯伯可以给你专门的辅导。”
  吴凤娇一听,心里虽为儿子感到骄傲,嘴上却是谦虚的说:“黄大哥,你别管这孩子,他就是瞎胡闹。过完年才九岁呢,也不知道怎么捣鼓出来的这首歌,哪能真当那么回事啊!”
  中年人一听,笑着摆手说:“话可不能这么说,甘罗还十二拜宰相呢,相比较起来,闹闹九岁谱曲作词也算是情理之中嘛。若是能好好培养,以后肯定会是一个音乐小神童。”
  胡闹想着的却不是什么神童不神童,而是留意到中年人口中所说的在北京电视台工作。胡闹已经重生在这个时代近四年了,对这个时代的事物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了解。他知道此刻的北京电视台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直到1978年5月1日才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央视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啊,不管是如今还是以后,那都是全国新闻媒体的中心。特别是从1983年开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的春节晚会,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是中国人民除夕夜的三部曲。
  当然,胡闹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央视的广告。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中心,央视的广告效果那可不是地方电视台所可以比拟的,至少在初期是这样的。不过现在央视的电视广告还没有出现,但是想想几十年那些标王之争的火热场面,胡闹觉得这时候提前结识一下央视的人,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开展,绝对有帮助。至少,在可以的情况下,自己完全可以取代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胡闹对这位黄伯伯也来了兴趣,言辞之间显得亲热起来。费了一番时间将谱子和歌词都写在了稿纸上,整齐的钢笔字让这位黄伯伯大为赞扬。
  由于一开始胡闹并没有留神这位在央视工作的黄伯伯,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胡闹便开始有意的寻找话题和他攀谈起来。
  但是在得知这位黄伯伯的全名叫黄一鹤以后,胡闹却是懵了,因为他曾经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过春晚的资料,春晚最早的直播导演就是黄一鹤。
  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随便坐一趟火车,竟然就让他遇到了未来春晚的总导演。
  …………
  …………
    正文 第019章 【革命化春节】(求推荐)
     更新时间:2009…6…7 1:38:51 本章字数:2927
  火车到站的时候,车厢里的知青们都很激动。纷纷将目光转向窗外,想要看看阔别已久的家乡会不会在记忆里变得模糊。
  胡振华提着行李,吴凤娇牵着胡闹的小手,一家三口下了火车。黄导因为有些事情急需处理,在火车站和胡闹一家三口分了手。临离开时,黄导给胡闹留下了在北京的住址,让胡闹有时间的话去他家里做客。胡振华也将自己在北京的住址和北大荒的通讯方式都留给了黄导。
  火车站人流涌动,站台上贴满了各种革命的宣传口号,还不时的可以听见各地来京朝圣的革命小将们激动的高呼毛主席万岁。胡闹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
  “妈,我们去天安门看看好么?”胡闹扯了扯吴凤娇的手。
  吴凤娇笑着说:“先回家见爷爷奶奶,过几天我们一起去天安门看升国旗。”
  胡闹笑着点头。
  ※※※
  “过一个革命化春节”是文革时期过年的口号,在这样的口号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变得气氛压抑。户户人家大多只是简单的在门口贴上一副大红的革命化对联,上联一般是听毛主席话,下联是跟共产党走,横批是毛主席万岁。
  胡闹的外公外婆都是大学教师,住在学校的家属院里,臭老九再加上教师正是这个时期的重点打击目标。院外的墙壁上被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大字报和批斗口号。
  胡振华的心情显然是低落了很多,吴凤娇也紧了紧胡闹的小手。三人在家门口停了下来,胡振华有些激动的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胡闹的奶奶张桂芳,手里拿着锅铲,人长得很清瘦,气色也不太好,穿着一件老旧的中山装,腰间系着一块粗布围腰。
  “妈!”胡振华和吴凤娇齐齐唤了一声。
  老人地眼眶激动地染上了泪花。原本黯淡地面容也在瞬间变得神采奕奕激动异常。“华子。你怎么带凤娇回来了。也不事先跟妈说一声。你这倒霉孩子。”
  胡闹听到这句倒霉孩子。忍不住扑哧一笑。原来老爸也有被这么称呼地时候。笑归笑。胡闹还是甜甜地唤了一声:“奶奶。”
  这句话出口地时候。胡闹地也感觉到眼眶痒痒地。有种想流泪地冲动。为这辈子拥有亲情而感动。为上辈子渴望亲情而感怀。
  “铿锵”一声。锅铲落在了地上。胡闹地奶奶张桂芳激动地老泪横流。一把抱住了胡闹。在他地小脸蛋儿上亲了又亲。
  “奶奶。你别哭啊。”胡闹伸出小手给奶奶抹着眼泪。
  张桂芳连连点头,吸吸鼻子笑道:“不哭不哭,奶奶不哭,奶奶是看到我的乖孙子太高兴了,一眨眼都已经六七年没见了,都长这么大个儿了,再过几年,奶奶可就抱不动你了。”
  “妈,咱们进屋吧。”胡振华说。
  “对,快进屋,外面冷,别把孩子给冻着了。”
  房间里的摆设十分简陋,堂屋里一张大桌子,几张方凳,正中的墙壁上挂着几副革命油画。
  “爸呢?”进屋以后,胡振华问道。
  张桂芳抱着胡闹,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爸去学校参加运动去了。”
  胡振华闻言点头,有些默然。
  “奶奶,我饿了。”胡闹不喜欢这种氛围,连忙撒娇着岔开话题。
  “别急别急,奶奶这就去给我的乖孙子做好吃的。”张桂芳又使劲的在胡闹的脸上亲了一口,这才捡起锅铲去了厨房。
  “妈妈,去给奶奶帮忙。”胡闹扯了扯吴凤娇的手,有心让妈妈和奶奶的婆媳关系更加的和睦。
  吴凤娇轻轻一笑,她自然不会知道胡闹的小心思,在他的鼻子上捏了一下,便去了厨房。胡振华便牵着胡闹的手在家里转转,虽然家居简陋,但是离开家这么久,不管看到什么都让胡振华觉得亲切。
  胡闹的爷爷回来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钟了,脸色很差,手里还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
  “爸!”胡振华和吴凤娇都站了起来。
  “爷爷。”胡闹甜甜的叫唤了一声。
  胡闹的爷爷叫胡鸿儒,和胡闹的奶奶一样,都很清瘦,头发花白,脸上有着不少老年斑,气色不是很好,但是身上那股文人的气质却很明显。
  胡鸿儒一怔,目光落在胡闹的身上,面上的愁云霎那间被冲淡,大笑着走上前去抱起了胡闹转了一圈儿。还拿下巴的胡须在胡闹的脸蛋上磨蹭着。
  胡闹却是将目光瞄向了正好奇看着他的小女孩儿,小女孩儿扎着一根麻花辫子,眼睛很大,水汪汪的。白嫩的小脸上有些污渍,穿着一身绿色的小军装,就是身子胖了些,整个人显得肥嘟嘟的,有点小胖妹的感觉。
  “爷爷,她是谁啊?”胡闹指着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问道。
  胡鸿儒看了看那小女孩儿,轻轻叹了一口气,对胡闹说:“她以后就是你的妹妹了。”
  胡振华和吴凤娇俩夫妇闻言有些诧异不解,想要开口询问,胡鸿儒却是摆摆手说:“先吃饭吧,吃晚饭再说。”
  席间,胡振华夫妇俩将这么多年在北大荒的情况和两位老人说了说,不过都是报喜不报忧,显然是不想老人家担心。当然两位老人家最为关注的还是他们的乖孙子,当听到吴凤娇说起胡闹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这么过去了,吓得俩位老人连连责怪,说他们夫妇俩不会照料孩子,然后就一个劲的给胡闹夹菜。
  菜算不上多丰盛,都是用平日里小心翼翼节省下来的粮票,肉票,油票,豆腐票赶着过年前几天排队买回来的。
  胡闹的父母也问起了这几年北京的形式和家里的情况,说到这些胡闹的爷爷奶奶就唉声叹气。胡闹通常都不喜欢这样的话题和气氛,也不能直接告诉他们文化大革命就快要结束了,只能用各种方式岔开话题。
  胡鸿儒带回来的那个小女孩儿和胡闹坐在一起,胡闹看着她的时候就不自觉的想起了妞妞,也不知道这丫头现在还是不是在生自己的气。不过这小女孩儿的性子真的和妞妞有着云泥之别,害羞内向的有些过分了。坐在胡闹的身边只是怯生生的吃菜,胡闹有心想跟她说说话,她却只是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胡闹,不言也不语。
  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胡闹的爷爷就说起了这个小女孩的事情。原来这小女孩叫夏雪,家人也是学校的教师,但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一家人从文革开始以后就一直在被批斗,最后弄得支离破碎家破人亡,现在只剩下这么一棵独苗苗了。
  “爸,你是打算收养她么?”吴凤娇听到这小女孩儿的身世,有些同情,不过这年代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听得多了便也成习惯了。将小女孩抱在怀里,轻轻的替她梳理着头发。
  夏雪只比胡闹小了几个月,和胡闹同年,但是在懂事方面却远远不如胡闹。听到关于自己家人的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怯生生的缩在吴凤娇的怀里。
  胡鸿儒点点头,叹了口气说:“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上她吧,这小女孩儿一个人太可怜了。在我们这里也不太方便。”
  胡振华夫妇俩都没反对,算是同意了这事。
    正文 第0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