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了一阵,又有力气了,渔阳兵再跑。没跑多久,居然追上鲜于辅了。原来,鲜于辅的战马伤后狂奔。最后倒了。鲜于辅就弃马而行。鲜于辅身上有伤,且经过大战,盔甲又重,就被渔阳兵给追上了。
鲜于辅本来就是这些鲜阳兵的将官。因而见到了鲜于辅,渔阳兵似乎就有了主心骨,士气没有那么低迷了。士兵们搀着鲜于辅逃跑,脚步反而稍稍轻快了一些。这一来,后面的追兵就再也没能够缩短距离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关羽已经追上了自己的士兵。只是因为没有到出击的时候,关羽就躲在后面不出来而已。
鲜于辅等人逃出几十里之后,道路出现了分岔。往北,回渔阳;往东,到范阳。按道理说,打了败仗之后的鲜于辅是不想到范阳的。到范阳很可能会被刘虞罢官。但此时追兵在后,回渔阳尚有百里之遥,路上将有性命危险;而刘虞忠厚,肯定不会杀人。因而鲜于辅选择到范阳。
……
幽州州治所在地范阳的城守,由刘和负责。刘和是文官,擅长治理方面的事情,对于打仗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关心过。正好,刘虞也是这么个脾气。双方见识一致,语言一致。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了。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是李白写的。这个时代李白还没有出来,但这种思想却已经有了。早以《孙子兵法。谋攻篇》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虞正是这样。刘虞在幽州这么个与外族接壤的疆界的所在,推行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倒还是基本上做到了“无与之敌者”的。至少。乌桓、鲜卑族人是不会公然进攻刘虞的。
幽州这儿也暴发过大规模的黄巾叛乱。之后,还有张举、张纯之乱。还曾经一度将刘虞逼出了范阳。因而,与全国各地一样,当中央将兵权下放之后,招募了大批的士兵。幽州各郡郡城,通常有五千、八千不等。范阳这儿属于州城,士兵人数曾经高达三万。但后来却被刘虞一减再减,到现在士兵人数为一万。
在刘虞的眼里,士兵就是个光吃粮不干事的摆设,因而人数自然是越少越好。负责军事的刘和,见解跟刘虞差不多。因此,刘和从来不为士兵争取什么福利待遇,反而还主动削减了不少。受不了,就不当兵好了。士兵人数降到零,就是最好的事情。
黑山军北上幽州,由于行动迟缓,还没有进入幽州境内,幽州就知道了。那时候,无论是刘虞还是刘和,都认为黑山军不会进攻幽州。他们都认为黑山军只是一时没有找到进攻的目标,因而才一路北上的。因为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黑山军这种占山为王的土匪性武装,是不宜远征的。远征之后。就算打了胜仗,一时半会儿的,根本就回不了老窝。而在漫长的回老窝的路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全军覆没。
哪知,黑山军真的就到幽州来了,而且一来就占了易县。黑山军占据易县的行动,等于是黑山军明目张胆地向幽州宣战了。刘虞虽然不好战,却也是有威严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刘虞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刘虞实在不会带兵,也不懂得如何打仗。因而刘虞就将打仗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办。黑山军已经占据易县,那么涿郡必将成为黑山军的下一个目标。于是,刘虞就传檄渔阳,调鲜于辅、鲜于银援助涿郡。并调上谷田豫回范阳,准备让其暂时接管全幽州的军事。
上谷,在幽州的最北端。那儿还是免不了会与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产生一些冲突。而田豫却好像颇会用兵。从刘虞得知的消息来看,田豫就没有败过。因而刘虞对田豫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然而,到现在,田豫还没来,鲜于辅却来了。而且,鲜于辅并不是响应调派而来,而是战败而来的。
……
关羽对于鲜于辅及其逃兵的安排,跟偷袭涿郡的安排差不多,但是却又不同。偷袭涿郡的时候,关羽是真的想要拿下涿郡。因而在前面拿下城门之后,后续有一千士兵。并且当时关羽还知道涿郡城内空虚。而范阳这里,城内有大量的士兵,怎么想也是上了万的。几千人马冲进城内,并没有胜算。因而关羽并没有想要拿下范阳。关羽其实就是想要吓吓刘虞。
城门还是要夺的,不夺城门绝对是吓不到刘虞的。于是,相似的一幕在范阳再次重演。不同的是,范阳的城门本来就是打开的。城楼之上巡视的士兵不足十人,城门口负责收税及盘查过往行人的士兵倒有四五十人。
鲜于辅一行两百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地出现在远处。城门口的士兵还没有看到鲜于辅等人,而关羽却已经看到了城门。既然城门本来就开着,关羽就没有再管鲜于辅了。一声令下,五百骑就往城门奔了过去。
城门不是一般的门,城门是比较厚重的,不太好关的。而且,要关城门,还得驱散城门洞的人。再加上范阳士兵确实也不够警惕。看到马队过来了,一点都没紧张。等到紧张了,关羽已经跑拢了。青龙刀挥舞之下,骨肉纷飞。没怎么打斗,关羽就拿下了城门。
远处鲜于辅吃惊地看到这一幕,方知自己乃是诱饵。追兵其实早就能追上自己。没有追上。就是想让自己在前面带路。鲜于辅大惊之余,慌忙命令士兵,调转方向,仓皇北去。
……
关羽得了城门之后,由于人马过多,有五百骑,大部分人就仍然在城门之外。城门楼上如果放箭,将会出现极大的伤亡。于是,关羽就叫了二十个士兵下马,上城楼查看情况。士兵上到城门楼,望见十几个守军正顺着城墙狂奔而走。士兵回报了关羽。关羽听到上面没人,心里就不急了。纵马走到城内的一边,等候范阳城内的反应。
关羽抢占城门,只能说没杀多长时间,但却不能说没有杀人。那儿本来有四五十个士兵,还有数十名过往行人。关羽一冲之下,嘁哩咔嚓,杀了一百人左右。剩下的都跑了。跑掉的人里面,有行人,也有士兵。那些士兵一定会回去报告,然后守城的士兵转眼就会来到。
但是,一等再等,关羽等来的却是些百姓。百姓闻风而至,站在远处看热闹。范阳城内的士兵却不见踪影。再等了一会儿,关羽看见百姓里面有衙役了。可那些衙役跟百姓一样,也是站着看热闹。
关羽此时非常踌躇,拿不定主意。如果就这么撤离,显示没有吓着刘虞。连那些百姓都不怕,刘虞又怎会害怕。但如果进入城中,寻找城内军营作战的话,自己的人又太少了。很可能就出不了城。
……
再等了一刻,关羽受不了了。这……肚子好像都有点饿了。关羽一声令下,率领五百骑,就杀向了东门。
从西门往东门,也就是对穿而过。当然,幽州城不是那么对称,不是完全的对穿,但大致上却也差不了多少。杀进城内之后,本来应该有两个选择,一是衙门,二是军营。对于衙门,关羽到是相信自己这些人能够战胜,对于军营就不行了。而麻烦的是,衙门和军营关羽等人都找不到。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也没有派遣细作打探。假如临时性的抓人来问,却又担心别人说的是假话,把自己一行人指到死胡同去。因而,考虑再三之下,关羽决定就这么杀往东门,然后就撤离算了。
田润曾经带着五十几个亲兵在毛城县城内纵马而行,引起了很大的动静。而关羽此时带的却是五百多,十倍于田润当初。虽然幽州城比毛城大,却也是蹄声如雷,动地惊天。并且,关羽一马当先,见人就杀。不管是高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见面就是一刀。现实的死亡,飞溅的鲜血,无不扩大了恐怖的气氛。因而,幽州城内顿时鸡飞狗走,狼奔豕突。
一丝微笑浮现在嘴角,关羽满意了。这个动静够大了,刘虞应该能够知道了。黑山军大白天就杀到幽州城里来了,估计刘虞应该向田润请求援兵了。
第二卷 第192章 首顿饱饭
第192章 首顿饱饭
关羽没有到过范阳城。也就是凭着感觉往东方乱撞。街道弯曲,拐了几次之后,方向就有了偏差。猛然间,道旁出现一所大院。院门匾额上“幽州府”三个金漆的隶书大字映日生辉。关羽一怔,居然冲到州府衙门来了?
关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纵马便冲了过去。衙门口有四名值守的衙役,早就听到如雷的蹄声,及至见到关羽等人过来,仍然没有往黑山军方向想。四人迎上前来,大声质问:“干什么的?竟敢在衙门口纵马,不想活啦!”
关羽不答,手起处,便斩了两名衙役。另外两人大惊失色,扭头便跑。关羽纵马跟上,又杀掉一人。另一人冲进了衙门,边跑边喊。然而,喊的却不是“敌袭”,而是“杀人了!杀人了!”
衙门这儿有屋檐的限制。进入衙门之后,更是要穿堂入厅。因而关羽自己没有进去。关羽的人马,总共有一千人。五百人骑马,五百人步行。此时。关羽便让步行的冲入,骑马的留在衙门外面。
对于冲入的五百步兵,关羽的指示不详。就只是冲入,冲入之后干什么和怎样干却没有细说。因此,士兵们就按照攻城夺地的一般惯例去理解。冲进去之后,但有反抗的,格杀勿论。不反抗的,则驱赶到一处,准备受降。
此时的时间是下午未时末,即将到申时。属于上班时间。勤政廉明的官员,在上班时间内,除了因公外出之外,基本上都在岗位上的。刘虞是这样,刘和也是这样。于是,五百步兵扫荡州府衙门之后,就抓住了刘虞和刘和。
刘虞和刘和都没有吵闹。他们骨子里瞧不起军人,自然是不愿意与军人理论。更何况,在他们的眼里,黑山军连军人都还不是。
州府衙门外的关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提防范阳驻军随时可能的到来。但有动静,就需要把那五百士兵撤出来。而关羽和五百骑在马上的步兵,则肩负着阻击的重任。总之要尽最大的可能,做到全身而退。
士兵出来报告,抓住了幽州牧刘虞。这实在是出乎关羽的意料之外。是把刘虞带走,还是带着刘虞去收服军营?这样的选择题立即摆在了关羽的面前,叫关羽好生为难。
……
跟范阳驻军硬拼,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拼不赢的。但是,眼下有了刘虞,就可以利用刘虞让幽州士兵放下武器了。这样的诱惑不可谓不大。让关羽为之而动心。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刘虞有没有骨气的问题。假设刘虞很有骨气,不下达放下武器的命令,宁死不屈,那么,挟持刘虞的打算就会落空。刘虞到底有没有骨气呢?
想来应该是有的。这么一位德高望重之人,自然视名誉为生命。那么,除了刘虞之外,其他人呢?其他人多半就不及刘虞有骨气了吧。只不过,其他人的权力够吗?
关羽想了半天,然后吩咐士兵,押十个普通衙役出来,了解情况。衙役被押到,关羽让士兵把他们押在门内,只领出一人,带到门外的远处。关羽先问那人叫什么名字,那人说叫杜善。
“杜善,”关羽道,“我现在可以杀了你,也可以不杀你。这得看你对于我有没有用。”杜善连声道:“有用、有用。小的别的不说。端茶递水,牵马纵蹬绝对没有问题。为将军跑个腿、送个信什么的,也保准误不了事儿。”
关羽道:“那你说说,被抓住的都有些什么人。”杜善道:“好呢。有高林、杨培、邓峰、汪正……不对,我这么说,将军也不知道我说的是谁啊。怪我、怪我。那我换个说法吧。被抓住的人里边呢,官职最高的,自然就是我们幽州牧刘虞刘伯安了。第二位嘛,就是校尉刘和了。第三位呢,当然是别驾陈容了……”
关羽打断道:“刘和是负责军队的吗?”杜善道:“是啊,最初是邹靖。不过邹靖投了三州总督,做了河东太守,可算是攀了高枝儿了。邹靖之后就是刘和了。”
关羽问:“这刘和平素为人怎么样?”杜善道:“刘和待我们挺好的。不过,对那些当兵的就不行了。将军是想要收服那些当兵的吧?将军如果是打算挟持刘和去的话,那主意可算是打错了。那些当兵的,恨死了刘和,早盼着他死呢。”
关羽问:“那你说挟持谁比较合适,是刘虞吗?”杜善道:“刘虞不行。那老家伙骨头硬着呢,宁折不弯的。嗯,其他的官吏也没有合适的了。陈容也不行,那些当兵的都不认识陈容。依小的看,将军干脆谁也不用挟持了。就这么走到军营,给那些当兵的说,跟着将军您,顿顿能够吃饱饭。说不定就能成事儿。”
“嗯?”关羽奇道,“难道说幽州的驻军还不能顿顿吃饱饭吗?”杜善道:“那是,那是。这不,将军您瞧,您都进城多长时间了。那些当兵的怎么都没过来呢。也就是这个理儿吧。”
“嗯,你说的情况对我很有用。不过,我还要问问其他人。倘若有人说的与你一致,你以后就跟着我吧。”关羽道。然后关羽叫士兵把杜善押开。又叫人带一名衙役出来问话。
问了几名衙役之后,得到的情况居然大同小异。范阳驻军根本就不想为保卫幽州而打仗。
……
关羽大喜,让杜善带路,带着五百名骑在马上的步兵就到了军营。
军营这边的情况,实际上杜善只说了个大概。真实的情况比杜善说的更严重。
勤政廉明的刘虞,在这个低生产率的时代,实施了非常低的税率。在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直接的后果,便是税收锐减。这个时代的税收,不完全是按照货币支付的。其实就算是按照货币支付,最终还是同样需要换成各种需要的实物。税收锐减之后,各种需要的实物也就不够用了。于是,刘虞就拼命地节省开支。
首当其冲地,就是军队的开支。刘虞这儿的士兵是不发饷的。军队的开支,主要就是维持军队的开支。这方面,只知道玩三国类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