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女主三国 >

第205部分

女主三国-第205部分

小说: 女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于是,经请示刘备之后,阎柔又成立了自己的军事船坞。成立船坞,少不了要向民间寻觅木匠。这事居然很顺利。不久,就来了一名手艺过人的木匠。

    这人名叫三斗,长期居住北平。据说是海外人氏,籍贯不详。多年前,在一次操舟打鱼的时候,遭遇风暴,流落到辽东。然后就帮人打小工。最后跟着一名商人。该商人长期往返于辽东与北平之间做生意。再后来。三斗脱落了那个商人,在北平郡令支县篷槁村定居。娶了一名当地的女人。

    后来,刘备军队北出长城关。篷槁村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眼看着战乱在即,三斗就利用跟过商人的优势,不断地出来打探消息。直到现在,刘备军招募木匠。三斗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就带着老婆来了。

    来了之后,一试,三斗的木匠活还真行。因为手艺高超,最后三斗被阎柔任命为船坞的管事。

    ……

    水军对战船提出的建议,阎柔自然是拿给三斗看过的。三斗起初既不说能造,也不说不能造,只是说拿回去想想。想过之后,三斗就向阎柔询问每一个修改的用途。阎柔一一照说了。等阎柔说完了,三斗才表示自己能造。阎柔就问,这是为什么呢。三斗说,自己不想做没用的功夫。既然每一项都是有用的,那就做呗。紧接着,三斗就提出,船内的士兵,由于被船舷遮挡,视线不好。应该在船尾建一个舱。尾舱高于船面,便于观察和指挥。这条建议立即就得到了阎柔的认可。有了这条建议,战船又朝着斗舰的方向靠近了一点。

    军队自办的船坞,凡是与劳力有关资源都是非常 (炫)丰(书)富(网) 的。长白山有的是参天巨树。砍伐及运输的事情自有军队办理。三斗根本就不需要操心。而且,船坞这边,阎柔还派了三百名士兵过来充当小工。阎柔没有征用民工。这是因为,阎柔认为,民工容易跳槽;军工企业,需要保密。不,不是这样的。阎柔认为的,也就是那个意思,只是表述为现代语了。

    本来就是这样的,民工,不如士兵那样有约束。民工突然不来了,顶多是扣薪不发。士兵如果不来,是要被杀头的。保密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到不是说不会泄密,而是说,那些秘密,就算是泄出去,对民间也是没用的。对其他拥有水军的诸侯倒是有用,但这个时代的诸侯,除田润之外,都还没有进行商业间谍战的觉悟。

    简单地说,用士兵不用民工,主要是少麻烦、保进度。使唤起来更方面。这样,三斗就不怎么像民间的老板了。倒有些像是军中的将领。

    ……

    于是,官办官坞就顺利地开工了。别说,这个三斗的手艺还真不赖。在三斗的安排下,其他木匠师傅齐心协力,士兵们全力配合,没到一个月,就造出了水军需要的那种船只。

    当然,造出来的船只在大小上跟前面的渔船已经不一样了。新造船只,每船能载士兵三十人。而且,这三十个人,都是完全能够作战的。换句话说,八百水军士兵全体出海的话,只需要船只二十七艘。

    实际第一批下水的船只是十艘。当然,有了这十艘,后面再造二十艘就更加有经验,速度就会更快。然而,这时,三斗又来找阎柔了。

    本来阎柔是准备找三斗的。阎柔找三斗,主要是为了鼓励和庆贺。这是因为,水军接到船只之后,非常满意。试航的效果非常之好。水军将领还挑了两艘船只出来,进行试战。感觉其攻防能够俱佳。就连特地赶来观战的刘备也不禁露出了微笑。

    阎柔见三斗来找自己,还以为三斗是想要请功。不禁心中略感不快。哪知却不是。三斗说:“小的有个提议。现有的战船,虽然不足以装备全军,然现在并无战事,用于操练,也算够了。因而小的提议,能否暂停战船的建造,让船坞改造一种新船。”

    的确是这样,现在并无战事。停止造船,所造成的损失不大。但那什么新船,又是什么船呢?阎柔不禁被提起了兴趣。

    三斗介绍说:“新船,是小的瞎琢磨的。以前,小的也没有什么把握。经过这次建造战船之后,小的修改了很多地方。小的可以说,方案已经足以称得上完备了。就等教授批准了。”阎柔道:“说说,那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说了,我才能决定是准还是不准。”

    ……

    三斗说:“这种船要比现在的船更大一点。水下一层,水上三层。水下的一层就不用细说了。水上的三层,外面均用生牛皮包住,既防矢石,又经风浪。这种船最大的作用,是能够远航。”

    “全部都包住吗?”阎柔问道。三斗解释说:“也不是全部包住。水面,就留出一个前甲。前甲上面无楼。一层的‘船楼’只占中间和船尾。而二层的‘飞庐’则相反。‘飞庐’在‘船楼’的上面,前齐后不齐,让出船尾方向的‘船楼’楼顶。这样一来,整只船的重量就集中在船的中部,有利于船只的稳定。”

    阎柔问道:“那三层又是什么呢?”三斗忙道:“哦,我忘了说了。三层是‘雀室’,很小。建在二层‘飞庐’的前端上面。‘雀室’最高。站得高,就看得远。哨兵可以在那里观察海面情况。”

    阎柔又问:“对外攻击主要造什么手段呢?”三斗道:“还是造弓箭。只需要在蒙着的生牛皮上开孔就可以了。在没有战事的时候,生牛皮还可以卷起来。”

    “能装多少人呢?”阎柔问。三斗答道:“正常装载一百个人。最多可以装载三百个人。”

第二卷 第272章 水军出征

    第272章 水军出征

    阎柔问:“怎么就能保证它能够远航呢?”三斗道:“不知阎教授见过不倒翁没有?”“不倒翁?那是什么玩意?”阎柔问。三斗答道:“就是一个小孩儿玩耍的东西。一推就倒。但是它倒了之后。却能够恢复原状。”

    “哦?还有这样的神奇之物?”阎柔问,“管事带一个来没有?”“没有,我没有不倒翁。我只是见过不倒翁,”三斗道,“年轻的时候,我飘洋过海,遇到了大风暴。最后船翻了。还好,我扶着打烂的木头,飘到了岸边。在那以后,我就一直想啊,要什么样的船才能经受住那样的风暴呢?后来,我见到了不倒翁,受到了启发。这次造战船的同时,我又进行了一些试验。我相信,我说的这种新船,能够抵挡住我曾经遭遇过的同样的大风暴。”

    由于三斗是匠人,表达能力有限,也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了。说到这种程度,实际上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就能保证船只能够远航的问题。不过,三斗已经向阎柔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三斗是真有把握。而并非信口胡言。这样的信息,在目前并没有暴发战事的闲暇之时,也就足够了。阎柔就没有再问。

    实际上,对于读者来说,又不一样了。读者普遍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人士,是很容易理解那些科学道理的。对于不倒翁来说,它的底部是圆形的;在不倒翁的内部,有重物固定在最下面的部分。它为什么不倒呢?百度百科说,是因为它的重心很低,那当然是错误的了。

    不倒翁的壳体材料是很轻的。当不倒翁在倾斜的状态时,把着地点看作支点,这时就会发现,底部虽然距离支点很近,但由于底部固定的物体足够重,力乘以力臂得出的力矩是大于另一方的,因此底部就一定会向下运动,直至恢复原状。力矩原理,才是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所在。

    三斗所说的新船,那意思是说,在船体的底部,就像不倒翁那样,进行配重。实际上现代船只,除了民用的小船之外,都是配了重物的。因而现代船只的抗风暴能力特别的强。不过,在这里,除了船底配重之外,还有一项技术是古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尖形船底。

    尖形船底加上配重,那个重物就能更好地保证船身的平稳度,才能真正达到不倒翁的效果。三斗不知道尖底,属于时代的局限。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

    ……

    有人就要说了,我这船,总共只能装两千斤。你给我配一千斤石头,我就只能装一千斤了。那配重,不是冤枉吗?这样的配重,当然冤枉。凡是小船、凡是载重量不大的船,配重都很冤枉。

    大船就不同了。大船有个概念,叫做最大排水量。最大排水量是什么意思呢?也许有人会说,船只全部浸入水中所能排开的水的质量。那当然是错误的。大船跟小船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大船的底舱是密封的。这里说的密封,自然是相对于水而言的。在密封舱的上面,就是甲板。在甲板边缘的船舷上,会开出许多的小孔。小孔的用途,是使甲板上面的积水流出去。

    由这里,可以知道,最大排水量实际上仅仅是底舱的排水量。底舱一过,就是并不遮水挡水的甲板了,也就是说。并不“排水”了。

    三斗所要制造的新船,它的最大排水量是五万斤。它的配重是一万斤。一万斤的配重,一下子就会成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剩下四万斤的载重量。额定装载士兵一百人,不到两万斤。另外还可以装载两万多斤的货物。

    三斗说,最多可以装载三百个人,当然指的是体重在一百三十三斤以下的非减肥人士。

    这样的大船,靠什么前进呢?浆、橹都是不行的。因为船大,载重量大,甲板就远远高于了水面。因而,船只的前进,只能靠风。

    船上共有三副桅杆。分别是主桅杆、副桅杆和后备桅杆。由于船舵一般不容易损坏,所以船舵只有一个。

    ……

    阎柔被三斗的描述所吸引,立即批准了三斗的计划。随后,新型战船的建造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这次,跟上次不同。上次是十艘船同时造,这次是集中全部力量,只造这一艘大船。不过,就一艘大船,难度及工作量就远远胜过了上次的十艘小船。

    这当然是这家刚刚成立的船坞所建造的最大的大船。其实,就连周围的渔民,也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大船。真正要说起来,这是大船不假,比斗舰还要大。但是却比楼船小。楼船装载士兵,通常为三千人。而正在建造的这艘大船,则只能装一百人。装三百人的时候就不是战船,而是运输船了。

    但是,楼船是不能禁受风暴的。而正在修造的这艘船却能。这里,并不是内陆河。放眼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因而,是否能够承受风浪的洗礼。是保障自己安全的先决条件。

    三斗自己的目的,并不以作战功能为目标。三斗自己,想的就是要战胜风暴。曾经被风暴打败了,三斗想要赢回来。而阎柔则以作战功能为目标。能战胜风暴,本来就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因而两者基本上没有矛盾。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船体慢慢地凸现了出来。往来视之,庞然大物也。每日都有渔民及百姓前来观看。

    ……

    秋收到了。已在半收半割的田垄,笑靥如花。谁家童子,也做下畦的飞鸟,飘去来兮,拾穗或翘望。偶尔累了,倒在畦下花旁。鼓谣阵阵,谁人又捧来酒浆。到处都洋溢着秋收万颗子的快慰。

    这样的秋天,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收获的季节。当然就会有一些人在点数自己的收获之后为之汗颜。他们多半不会去检点自己的过失,而是感叹时运的不济。秋有了,风起了,就开始悲秋伤风起来了。满目的金黄,路边的青翠,无边的美景,在这个时候就变成了景物依旧,情景已非的感叹根源。但是,乐观的人总是占多数的。尤其是经过了辛勤劳动的人。艰难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那样的喜悦,并不是捡钱中奖之类的横财喜悦所能比拟的。

    ……

    船造好了。新船下水了。特别平稳。特别舒适。这样的大船,也是三斗自己以前没有见过的。三斗也为自己能够造出如此的新船而引以为荣。

    试航发现,船只运行平稳高速。但机动性并不是很强。如果作战,当配以小战船较好。

    试航的时候,刘备也上船了。刘备非常高兴。巨大的危机,眼看就能避免了,刘备又怎么能不高兴。刘备命令,收集海图,找寻最富有经验的船工,争取早日开赴青州。

    实际上这段时间阎柔已经收集了不少的海图。只不过海图集中反映的只是近海的情况。再加上绘制海图的人良莠不齐,存在着大量不一致的地方。

    找船工的工作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找。四名水军将领。本来就是最富有经验的船工。

    于是,出海的具体准备工作就开始了。

    粮食和水是必需的。尤其是水。出海之后,通过捕鱼等行动,在航行途中还能够获得一些食物。但得到淡水的可能性就小了。在茫茫大海之上,如果没有淡水,任何人都不能坚持多长时间。

    现有小船十艘。预计到了出海的时候,还能够建造出小船十艘。那样一来,小船就运载了六百名士兵,大船需要运载两百名士兵。两百名士兵的体重,约为三万斤。剩下一万多斤,就是能够装载各种物资的重量。

    阎柔命人装了上百桶水,五千斤的载重量就这么用去了。然后是粮食,最后才是弓箭。装弓箭的时候,干脆把士兵叫到了船上。一直装到海面距离甲板只有一尺的高度了,这才停止。

    大船就是好,不用担心海浪漫过甲板。

    ……

    参加这次任务的人选,将领方面,除了四名水军将领之外,是刘备和阎柔。诸将都劝刘备不要亲征。但刘备说:“此战若胜,备存,诸公存;此战若亡,备亡,诸公亡。故而不去,不如去。备好歹,也是经过阵仗的,也是能够上阵杀敌的。”众将再劝,刘备道:“诸公心意,备心领。吾意已决,休要再言。”众将无奈,也只好就这么着了。

    水军,只有八百人,因而全体参战。这样的人数,在陆上的战斗中,是微不足道的。不过,在水平上展开,尤其是海面上展开,却是少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