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天眼-彭见明 >

第3部分

天眼-彭见明-第3部分

小说: 天眼-彭见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还特意带了把胡琴来,为这对新人唱了一夜的花灯戏。 
  除夕之夜,于长松对何了凡说,他是对革命有贡献的人,要给他安排一个工作,问他最想干什么。 
  何了凡说他想当解放军。每当想起解放军的黄军鞋,回味起大红山打仗时的硝烟味,他就要激动好一会儿。 
  于长松说:当兵不行,你都结婚了,怎么能去当兵。 
  何了凡说,除了崇拜解放军,其次便是崇拜工人阶级。他曾经去了丁县水泥厂看过,那个机器大啊,那个烟囱高啊,那个高音喇叭里的声音响啊,那个灯光篮球场里的球打得好啊,那个澡堂子里的水热啊,那些个工人阶级的胸膛挺得直啊一切都令他如醉如痴。 
  于政委说:那你就去水泥厂当工人吧。毛主席也说了,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你的选择是对的。 
  何了凡成为了丁县水泥厂的工人。厂里上上下下对他都很尊重,都晓得他是了丁县人民武装部于长松政委的救命恩人。他也从不摆恩人架子。厂里要他在政治学习会上讲一讲他救于政委的过程,他坚决不讲,因为首先是于长松替他挨了一枪,才有他后来的回报,这不是值得摆的功劳。 
  何了凡很爱这份工作,干起活来很卖力,一年之后,厂里让他当了个班长,管十来个人。 
   
  第五章缘去缘来,山不转水转 
   
  这一年过端午节厂里不放假,但允许大家睡一个懒觉。这天早晨何了凡还在床上做梦,守传达的跑来喊他,说是有人找他。 
  有个女的来找何了凡,手粗脚大,穿着蓝花布衣服,手里提只草篮子。 
  何了凡问:你找我? 
  她说:你叫何了凡吧? 
  我姓何。 
  十八里铺人,大红山剿匪时救过于长松政委。 
  没错。 
  有一个人要见你。但是他不能到这里见你。 
  哦,要见我又不敢来,难道我会吃人? 
  那是一个你愿意见的人,你要是不见,你会后悔一辈子。 
  那是谁呀? 
  现在不告诉你,到了路上再告诉你。你请个假,我带你去。 
  请什么假,现在只有人家跟我请假。 
  哈,好大的口气,当了官啊? 
  当个班长,也算是个官吧。你叫什么名字? 
  就叫我秀妹子吧。 
  了凡心里就笑,想这一点也不秀气的妹子,该叫蛮妹子才对。出于好奇,了凡便跟着秀妹子去见那要见他的人。 
  出了水泥厂的大门,不远处便是一条河,河上没有桥,一条渡船接送过往行人。过渡的人都认得秀妹子,连一同过渡的狗都朝她摇尾巴。何了凡说:都认得你啊,连狗也认得你。 
  秀妹子一笑:都是些牌友。 
  打什么牌? 
  这里打“跑和子”(一种纸牌)的多。你会打“跑和子”么? 
  不会。 
  唉,堂堂男子汉不会打“跑和子”。一谈到打牌,秀妹子便眉飞色舞。 
  了凡说:告诉我,这是去见谁? 
  秀妹子说:见我爸。 
  你爸? 
  当年大红山剿匪前几天,你救过一个人的命,还记得么? 
  何了凡猛的就冒出一身汗来:怎么不记得,我正想找他呢,可我又不晓得去哪里找。就是你爸啊?我找不到他,他就应当来找我嘛。 
  他很想来找你,但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 
  唉,一言难尽。 
  了凡道:你爸可是个奇人,要是找不到他,我会后悔一辈子。 
  那年十八里铺的雪下得大,一大清早,西北风一阵紧似一阵,满山满岭的树木枯草被刮得东倒西歪,沉积在农家院落和屋顶瓦楞中以及草木叶片上的尘土被风卷起漫天飞舞,一时间天昏地暗,难辨东西,这是大雪将至的前奏。待到夜幕降临,猛地平风息浪,天地突然间变得温柔无比,躲进了被窝的人们明白:这时棉花团似的雪片必漫天飘飞而至。 
  当大山静得出奇、天过早地发亮时,十八里铺有经验的鸡、鸭、狗、猫和人一样,都知道下了怎样的一场雪,大家都蜷缩在屋子里,好晏不愿出门。一直到半上午,人们才陆续打开家门。这时篾匠何了凡发现自家门口躺着一个气息奄奄的人,他的一条胳膊负了重伤,血透过外衣汩汩地往外冒,他躺倒的雪地上,已经留下了很大的一摊血,四周已经结成了薄冰。 
  面对一个垂死之人,竭尽全力救援这是十八里铺人的传统。何了凡不由分说便把这血肉模糊的外乡人背进屋。山里人对付冬天和外伤,有他们祖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何了凡和他的家人,很快便用山里人特制的草药给伤者止住了血,并扒下他的衣服,将他那冻僵了的身子用雪擦暖过来。 
  伤者醒过来后,请何了凡找出笔墨,在纸上写了几句话,气若游丝地对了凡说:我想请你去一趟十八里镇,给我弄点药,不知你愿不愿救我一命 
  何了凡快言快语:不愿救你,我背你进来干什么? 
  伤者说:十八里镇有个云长药号,有个焦郎中 
  了凡拿着那纸条就跑。十八里铺到十八里镇,是十八里下山路,在年轻气旺的何了凡脚下,就是大雪封了山,只要没有冰冻,也就是风卷残云的工夫。 
  云长药号的焦郎中取过条子一看,脸色骤变,当即把伙计都叫齐了,拿药的拿药,动碾子的动碾子,不一阵工夫,便弄出吃的敷的两大包药。焦郎中一头一脸汗,把药交给了凡,说:还要拜托你快来快去,病人的血流得太多。 


  何了凡二话没说,打起飞脚便往回赶。 
  不到半天工夫,便将药物备齐,带上山来。由那伤者口授,了凡一阵鼓捣,口服几样,余者全敷在伤口上,用一块棉布缠着。待一切妥当,伤者这才艰难地挤出点笑来,对了凡说:多亏你了,多亏了,我现在要睡一个觉,你们不要管我,也不要叫我,我睡醒了,就会好的说着倒头呼呼大睡,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方便。待到第二天上午,伤者醒过来时,脸上便有了一点红润。其时是20世纪50年代初,大红山匪患猖獗,十八里铺自然是难免祸端,何了凡家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失血过多的陌生人补身子了,只有一腿还是护秋时捕杀的野猪肉,他忙叫妻子割一块给煮了。但被那伤者制止了,他说他是吃斋的。了凡晓得吃斋的人不吃肉,但能吃鸡蛋,忙叫妻子去借几个鸡蛋。那陌生人接受了何了凡的盛情。 
  伤者对了凡说:你救了我的命,我会记得你的。 
  了凡问他是怎么负的伤?伤者苦笑着,什么也不想说。 
  了凡问他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到大红山的阴山寺拜菩萨,怎么选个这么冷的天气到山里来。陌生人摇着头,也不愿说出来。他只是说:要是我们真有缘分,我们就还会见面,我就能报答你。 
  这样了凡就不好再问什么了。 
  当巨大而厚重的乌云在天空沉闷地移动时,伤者有点着急地说:我要走了,看样子,还有大雪要下来。 
  了凡留他待融了雪以后再走,他很坚决地说不。他说要是这雪冻住了,十天半月也下不了山了。这是一句行话,看来他对山里的事不外行。了凡没有强留他,还送了他一里路,他不放心,他要看着他能不能把路走稳,要是不行,不管怎样,他会把他拖回来。 
  在一棵大松树下,伤者坚持不让了凡送了,他说他有把握能走下山去。然后对了凡说:老弟,我看你十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小则伤人,大则害命。你要小心又小心可是呢,应该有人替你挡灾,要是没人替你挡灾,你此劫实在难逃。要是真有人替你挡灾了,你可要一生一世对这个人好。 
  何了凡问:你是看相的呀? 
  伤者道:也算是会看一点吧,你相信我呢,就把我这话放在心上,不相信呢,就当我什么也没说。我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谢你的,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提醒了。 
  说完伤者便拄着一根树枝匆匆走了。 
  这个陌生人说的话,了凡回去反复琢磨,终是不晓得他胡说了些什么。他想还是相信他说的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管怎么样,这十日内上山干活还是小心点好。 
  待伤者走后,何了凡在他睡过的枕头下面,发现了两块银元和一点人民币。从这自旧社会留下来的银元上,可以看出此公是有点来头的,那时候一般人可没有银元,至少十八里铺还没有谁手里有这东西。这是何方神圣,单身一人,手无寸铁,到这深山老林来干什么?这事给何了凡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不久何了凡的妻子生下来一对双胞胎女儿,他用这两块光洋,分别给两个女儿各打了一对银手镯和一个颈圈,以后每见孩子手上的银手镯,便会想起他救下的那个神秘人物。他还记住了他说的“要是有缘,我们就会再见面”的话。 
  三天后他与于长松的生死之缘,便应验了那人的预言。现在能见到这个奇人了,何了凡甚是高兴,连连说:真是有缘,真是有缘。你爸真厉害,知天晓地,断事如神仙 
  秀妹子忙制止:别说这个,他成分不好,还搞封建迷信,迟早有人会整死他。我把他接到我这里住,没人认得他,如今他是白天关在家里,夜里才出门。 
  了凡说:不对,你爸可是真功夫,不能一句“迷信”就把他打倒。未必你就不信? 
  我爸叫我莫信。 
  哦,是这样。你爸跟谁学的? 
  不晓得。 
  他没对你讲过? 
  他从来不讲他的这些事。我只晓得他是读了不少书的人,在旧社会教过书。 
  他教你认字吧? 
  不教。他说只有种地、做手艺才会有饭吃,读了书没用。 
  你爸叫什么名字? 
  江湖上人叫他“寅斋公”。 
  何了凡听到这么一个名字便要肃然起敬。在百八十里街一带,旧时被赋予“斋公”称号的,一般是比较受社会尊重的人物,应是读书人、私塾先生、德行很好的道教徒和佛教徒、道德水平比较高的族长、慈善家和有钱人等等。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斋公”这个头衔的人,日子便比较难过了,他们昔日头上的光环,在今天便是臭狗屎。教过私塾的寅斋公一样的难逃此劫。 
  秀妹子的家境不好,几间东倒西歪的茅屋。寅斋公住的房间,墙上贴满了报纸和各种有字的纸。秀妹子说她爸就爱看这些破报纸,她一出门,就留神替他捡报纸,回来他就用米汤将报纸贴在墙上,一字不漏地读。虫子爱吃米汤,所以寅斋公的纸墙上疤痕累累,百孔千疮。 
  了凡和寅斋公见了面,感慨万千。寅斋公说:我晓得我们迟早是要见面的,我当初说过,有缘就会再见面。 
  这天是过节,寅斋公杀了一只鸡,备了几个好菜招待何了凡。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老百姓最困难的时候,桌上有一只鸡,不异于现在的一桌海鲜。为了重逢,寅斋公还备了一点酒。每人喝下两杯,寅斋公就满脸愧色地对了凡说:我是早就要去府上谢恩的,但不能去,我出身不好,被人叫做地主崽,怕连累你。我也晓得你当上工人阶级了,心里高兴。现在我住到秀妹子这里来了,也没有人认得我,所以我一定要见见你。 
  这顿饭吃了半天,晚上有政治学习,何了凡只好告辞。寅斋公说:你没事就来呵,我还有话要对你说哩。何了凡便说有时间一定会过来坐,也不过是三四里路,方便。 
  过两天何了凡有空,便去看寅斋公。一来二去的,那摆渡的艄工认得他了,便说:找秀妹子打“跑和子”啊?你可要小心。 
  何了凡问:小心什么? 
  这个女子神了,她就像看得见你手里的牌。 
  看样子你也好这一口。你要摆渡,哪有工夫打牌? 
  晚上在船上打。 
  你打不赢她,还跟她打什么? 
  就是啰,越是打不赢,就越不信邪,越不信邪,就越是输,她在我们这一带,算是打遍四乡八洞无敌手。她过三十年渡,都不要付钱给我了,今后你过渡,也记在她的账上吧,不然我欠她的太多。 
  何了凡倒是看不出这个蛮妹子会有这般手段。再去秀妹子家时,了凡便对寅斋公说:你女儿的名气可不小。 
  寅斋公:她会有什么名气? 
  了凡道:一说她的名字,都夸她打得一手好“跑和子”。 
  听到“跑和子”,在一旁铡猪草的秀妹子扔下铡刀,一下就窜了过来,眼睛放亮:喂喂喂,废话少讲,何老兄,来玩一盘如何?“跑和子”两个人也能玩,两人玩有两人玩的味 
  寅斋公瞪她一眼:玩你个尸,一天到晚只想着玩牌。 
  秀妹子声音小了:咳,真冤枉,都怨我打牌,就不晓得我还会喂猪。 
  父亲道:不是老子给你看猪,你会喂猪有屁用。 
  何了凡问:慢,慢,我没搞清,这猪怎么看啊? 
  寅斋公道:你见过猪贩子吗? 
  见过。 
  猪贩子就是会看猪相的人。 
  猪也有相呵? 
  人有相,山河有相,树木有相,花草有相,猪、牛、羊都有相。上相的猪便会吃潲、不吵栏、能睡觉、少病痛,这样的猪,不愁它不肯长。 
  我只听说过猪是喂大的,没听说过猪是看大的。 
  会喂不会看,花十分气力得三分收成,会看又会喂,做一成收三成。 
  这,这猪怎么看啊? 
  这个嘛,不是一下子说得清的。 
  秀妹子说:你想学看猪啊。你当着工人,吃着皇粮,多轻松,多干净,别学这个。 
  了凡道:我老婆还在喂猪哩。能把猪喂好,当然是好事。 
  秀妹子:你不是说着玩的吧? 
  了凡:你要我赌咒吗? 
  寅斋公:有道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虽说是雕虫小技,但要学会,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了凡:你是怕我吃不得苦,半途而废啰。 
  寅斋公:我晓得你吃得苦,霸得蛮,你舍死救于政委的故事,可是传得很宽的。你真想学这个啊? 


  了凡:厂里又没什么事,都是在磨洋工,要是你愿教我,学学又不是坏事,多门手艺,多条活路。 
  寅斋公:这也是一句实话,手艺钱,万万年。好,我教你。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