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凤凰传奇-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小孙子那个馋样,格桑轻声叱责了几句。若在平时,他早就把德吉抱在怀里,一勺一勺,将吹冷后的肉汤填进小孙子的肚子里,可是今天不能这样。否则就是对法王大人的不敬。
鹰缘一族经过数百年地传承,人丁一直不旺。自鹰缘祖师之后,家中的男丁到了五岁,就要在萨迦寺出家,直到三十五岁方可还俗,结婚生子;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又要重返寺庙,直到终老。唯一地例外就是格桑。到了他这一代,母亲生了一对双胞胎。按照旧例。哥哥两年前回到萨迦寺继续修行;格桑有着幼时出家的经历。直到二十五岁的时候,遇到了妻子阿夏。两人一见钟情,提前还了俗。两人的这段婚姻经历了不少波折,好不容易走到一起。
鹰缘肉身成佛时,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预言,将来有一天,师父八思巴将会回来,完成以前未尽的梦想。要求后人信守承诺,并且留下了相见的暗语。因此,桑格才会把萧新误认为八思巴的转世灵童,却不知实际情况发生了改变,来者却是真假参半。
阿夏的手艺很好,把汉族的烹调方法运用到藏族地饮食当中,食物的味道十分鲜美,甚至比萧新在拉萨街头尝到的味道更好。格桑老人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妻子,感到十分幸福,面对传说中的祖师,不免有些真情流露。关于八思巴的秘密,阿夏并不知道。眼见丈夫对这个年轻人如此尊敬,晚饭过后,她带着小孙子在一旁学写字,声音压得很低,以免打扰客人。
看着德吉虎头虎脑的样子,萧新问道:“德吉今年几岁啦?”
格桑没有想到大人会关心自己的小孙子,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回答道:“德吉今年四岁,明年就要送到萨迦寺出家了。”
“是吗?”萧新心中微动,恍然明白鹰缘一族这样做的原因。如果他地猜想没错,鹰缘让自己的后人在萨迦寺出家,就是为了等待师父八思巴转世回到人间。从萧新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很不值得。直到第二天,他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格桑,从现在开始,废除这个规定。”就在刚才,“长江七号”突然出声,要求萧新说出这样一句话。
萧新清楚地感觉到“长江七号”的所思所想。显然,八思巴留在萨迦寺的东西十分重要,需要鹰缘的后人们一代一代守护下去。而现在,八思巴回来了,鹰缘的后人已经没必要继续守候下去。
这件东西究竟是什么?萧新感到十分好奇。
“大人,这是真的吗?”格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眼睛里露出狂喜之色。大人地这句话,意味着鹰缘家的承诺终于可以废除了。
片刻之后,格桑终于醒悟过来,赶紧跪在地上,给萧新磕了三个响头,又把自己地小孙子拉过来,想要说些什么,嘴巴张了几下,又咽了回去。阿夏得知这个消息,同样惊喜不己。身为这家的媳妇,她一直为这个严令感到无奈。这样一来,全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晚饭过后,格桑将卧室让给萧新就寝,自己和妻子以及小孙子睡在客厅的地毯上。萧新没有推辞。此刻,他的身份是八思巴的代言人。只有保持这个身份,他才能顺利进入萨迦寺,揭开这个尘封了七百多年的秘密。
萧新在房里练了一会儿先天内功,感到先天真气与内丹产生的奇异能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自身修为正在缓慢增长。接下来,便是精神力的修行。灵璧术和读心术这样高深的功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修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对灵觉的修炼。灵觉越强,精神力自然就大,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灵觉与精神力可以合二为一。
萧新闭上眼睛,将灵觉缓缓外放,仿佛身处在一个平静的湖中,湖水就是灵觉的触角,一圈一圈地向四周漾开,慢慢地向远方延伸。到了灵觉的极限,萧新停了下来。据估计,目前的灵觉半径是3000米,和大脑受创以前的状况差不多。也就是说,他的精神力已经完全恢复,异能状态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接下来,就是突破这个极限了。萧新正要想办法尝试,耳边传来“长江七号”的声音。
“小新,按照我说的方法来做。”
萧新顿时心中大喜。有“长江七号”这位大宗师在旁边指点,他的修行必定少走很多弯路。随着它的轻声细语,萧新将灵觉收了回来,然后凝聚成一束,在顶端不断加戴灵能。这样一来,灵觉就变成了一根弹力十足的蹦绳,加载在顶端的能量越大,弹射的距离越远。
心念微动,灵觉嗖的飞了出去。由于加载的能量过大,这点灵能未能控制住,就象一只断线的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经过无数次试验,萧新终于找到可以控制的极限,已经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距离。休息片刻,萧新将极限处的能量增加少许,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射出,再用意念回收。经过反复多次,灵觉的延伸距离终于增加了少许,同时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倦,这才发现体内的灵觉已经消耗得一干二尽,一丁点儿也没有留下。
这时,萧新已经完全睁不开眼睛,睡着之前,隐约听到“长江七号”说了一句话:明天换一种修炼方法,用灵觉抬起重物,先从100KG练起。……
我晕,“长江七号”的话还没有说完,萧新已经打起了小呼噜。精神修练还真TMD累呀!比打一场群架还要费劲。
“长江七号”手抚下颌,喃喃自语道:“这小子很聪明,精神力的增长速度比想象中快了许多。如果他是我的徒弟该有多好!”
说完,他闭上眼睛,继续保持入定状态。如果他此时的样子被萧新看到,会发现一个异常。“长江七号”刚刚出现的时候,分明是一个小和尚,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中年僧人。
(本章完)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品,请支持正版阅读,明月百年心需要大家真正的支持。
正文 卷四 国安风云 第213章 归来(求月票)
更新时间:2009…6…29 9:34:45 本章字数:3571
推荐票、月票……,大家多多支持呀!每天三更,请按时订阅。
第二天早上,萧新准点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站在木屋外面的草地上,静静地吸纳天地间的灵气。格桑一家不敢打扰大人的修行,直到萧新晨练完毕,女主人阿夏立刻奉上丰盛的早餐,脸上的笑容比昨晚初见的时候灿烂了许多。
萧新知道其中的原因,也为这家人感到高兴。没有想到,一代帝师八思巴也有如此人性的一面,与夺舍时的邪恶感觉完全不同。萧新发现,这两日“长江七号”没有继续看书,而是一直在入定修练,想必与萨迦寺里的遗物有关,这个谜底很快就要揭晓。
“大人,我们现在就出发吗?”早餐过后,格桑小心翼翼地问道。
萧新点了点头,在格桑的引领下,朝着萨迦寺走去。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始建于北宁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自萨迦五祖八思巴被元帝忽必烈封为国师后,萨迦寺成为西藏地方政治的中心,直到元代末年,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被噶举派所取代,仅在萨迦保留政教权力,西藏独立后作为藏教的一个分支,依然保留下来。
格桑家离奔波山并不远,只有不到二十分钟的脚程。当萧新看到萨迦北寺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轻微的情绪波动,“长江七号”已经适时“醒来”。
“这里怎么成了这个样子?”“长江七号”愕然道。当年,这座寺院在八思巴的主持下,四方云集,何等雄伟!七百多以年后回到这里,北寺的样子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座佛殿和一座佛塔明显是新盖的,远远没有以前的气势。
看到萧新满脸惊奇的样子。格桑在旁边深感惭愧地说道:“三十几年前,这里遭遇了一场浩劫(十年文革),全寺僧人拼命抵抗,终于将南寺保存下来,北寺却被彻底破坏了。这几座佛殿是前两年政府出资新盖的。”
“这是天灾人祸,怪不了你们!”萧新叹道。发现“长江七号”只是略显惊讶,情绪很快恢复平静。殊不知萨迦寺中地南寺最为重要。只要南寺还在,萨迦派就不会灭亡。现在北寺重新建成,看来是个好现象。
位于仲曲河南岸平坝上的南寺,外形象一个城堡,四周环绕着一圈高大的城墙,四角各有一个碉堡式的角楼,西、北、南三面各有一个碉楼,城堡外面隐约可见土城的遗迹。再外围有着很深的壕沟。当年北寺和南寺相连,肯定气势更加宏伟。有了这些坚固地防御设施,南寺方能幸存下来。
“长江七号”并没有催促萧新马上进去。它忽然变得沉默了许多。八思巴当年地余威仿佛在他地残魄上重新展现。性情与前几日大不相同。
紫红色地外墙上涂着黑白色地竖道。紫红色像征文殊菩萨。黑色像征金刚护法神。白色像征观音菩萨。三色如花。萨迦派因此被称为“花教”。
迈进南寺大门。一股强烈地气息扑面而来。萧新地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有种不能呼吸地感觉。在这一刻。他地心神仿佛与“长江七号”合二为一。感受到“长江七号”地魄力震颤。还有一种莫名地激动与恍惚。
萧新脚步轻缓地走进大经堂。四十根巨大地暗红色立柱高达十米。直撑到顶。显得空间极大。其中。前排正中地四根直径一米多地立柱引起了萧新地注意。耳边响起一阵低吟。竟是“长江七号”在喃喃自语:
三人合抱地这根叫忽必烈柱。是元帝忽必烈所赐;第二根地叫黑血柱。当年锯开时。里面流出如同鲜血地液体。仿佛海神之血;第三根叫牦牛柱。在翻越宗拉山口时。拉它地野牦牛累得直哭;第四根叫老虎柱。是猛虎负载而来。……
就在这时。一个年老地僧人从那根黑血柱后面转了出来。看到萧新和他身后地格桑。顿时呆住了。手中地一支烛台咚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格桑,你怎么来啦?”老僧颤声问道。
格桑双手合十。以同样轻颤的语声回答道:“法王大人回来啦!”
“什么?”老僧那双混浊的眼睛倏然一亮,投射在萧新的身上,露出难以致信的目光,问道:“他便是法王大人么?”
格桑正要回答,萧新将昨日对他说的那句话重复了一遍:“传说中的雄鹰啊,你破空而去,为什么留给我这段法缘?”
“你真的是八思巴大人?”听到萧新地话,老僧身形剧震,不敢相信地又问了一遍。多少年来,鹰缘的后人代代相传,信守着这个承诺,没想到终于有一天,等来了八思巴的归来!
萧新双手合十,庄严宝相地说道:“时隔七百三十年,八思巴终于回来啦!”
老僧突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变道:“敢问八思巴大人,藏历铁鼠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是什么日子?”
萧新的耳边传来“长江七号”的回答,立刻依葫芦画瓢地说道:“这一天正是本座圆寂140年祭日,第九代教主丹增…坚赞特地举行祭典。祭典进行到中途,格鲁派突然率众来袭,将装有本座元神舍利的玄冰钵盂抢走……”
萧新正待继续说下去,老僧扑咚一声跪倒在地,心中再无半点怀疑:“法王大人,请恕小僧无礼。”
萧新赶紧上前,将老僧扶了起来,嘘吁不已地说道:“这些年来,真是辛苦你们啦!”他有这样的表现,一是换位思考,心有所感;二是感受了“长江七号”的魄力波动,明白它想说些什么,故而没有半点破绽,更何况“长江七号”原本就是八思巴三魂七魄中的一员。
老僧老泪纵横,情难自抑。多少年来地苦苦守候,只为了等待这样一个人,这样一句话。今天,他终于等到了。站在一旁地格桑同样呜咽不己。说起来,他比兄长幸运多了,那些前辈们在这里枯守一生,始终未能等到,每每带着遗憾死去。
过了好一会儿,老僧抹了一把眼泪,对萧新说道:“小僧失态了,法王大人切莫见怪。”
语声停顿了一下,老僧接着问道:“法王大人,请跟我来。”
说着,他从地上拣起烛台,重新燃起烛火,引领着萧新向里面走去。格桑因为身份所限,只能留在外面等候。两人哈着腰穿过正殿中一个小小的通道,等到他们重新直起腰地时候,眼前出现一副无法想象的景象。
经书,全是经书,眼前壁立而起的,竟然是一面由一格一格经书堆砌而成的,高约9米、宽约60多米经墙。在这一刻,萧新完全失去了想象的能力,这面高耸的经墙令人无比震撼,比敦煌石窟中王道人留下的藏经不知多出了多少。
站在经墙前面,感受着千百年来,那些抄写经书的高僧们的呼吸和闪烁的灵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手持毛笔,用梵文、藏文或八思巴文书,一笔笔虔诚地翻译着、抄写着、膜拜着的僧人,由青春年少,直至年老色衰,身后的经墙随之一层一层增加。……
“这是这些年增加的么?”受到“长江七号”的影响,萧新已经融入八思巴的角色之中,皱着眉头问道。八思巴圆寂的时候,这面经墙只有眼前一半的规模。这里既有僧人住寺,为何无人整理,上面积满了灰尘,有些经卷已经老旧不堪。
老僧看出萧新的不悦,解释道:“法王大人,本寺现有驻寺僧人九十人,虽有一些香火,但用于房屋修膳和日常用度,以及资助附近贫困老幼之后,每年几无所剩,还需政府提供补贴。这些年,本寺僧人重新抄写了一小部分,却只是九牛一毛,差得太远。要想重新整理这84000部经书,实在力不从心。”
萧新知道这是实情,依然忧心忡忡。好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缺氧,这些纸质的经书不会因为受潮腐败。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可以保存多年。萧新不禁心中暗道:将来如有可能,一定要想办法让这些经卷公诸于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绝不会亚于甚至会大大超过敦煌。
感念到萧新心思,“长江七号”低语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萧新闻之一愣,随即明白对方的意思。经书本是身外之物,只要佛理仍在,何必太过执著。八思巴果然不愧为几百年前得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