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二流 >

第24部分

二流-第24部分

小说: 二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二流还准备没事的时候,多到山里去转转,把一些野生的药材搬到自己的小菜地里种植,看看效果。
    买好种子,二流便向农技站走去,找陈雨峰问问情况。
    到了农技站,一个中年妇女听说二流是陈雨峰的同学,热情地把他让进办公室,让他坐在陈雨峰的位置上等着,说:“陈雨峰到镇政府办公室开会去了,阿南镇十里八村都染上了稻飞虱,用普通药物还杀不死,镇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二流刚坐下来,那中年妇女给他倒了杯茶,二流赶紧站起来,很诚恳地说:“大姐,谢谢。”中年妇女今年已经五十来岁了,属于“阿姨”级别,听这毛头小伙喊自己大姐,不由得乐了,说:“我和陈雨锋一个姓,你就叫我陈姐吧。”
    “陈姐。”二流叫得一个甜,让中年妇女听得麻苏苏的,笑得好像年轻了二十岁。二流也跟着笑了,问道:“你看我一个农村小伙,刚毕业回家,啥都不懂,你得给我指点指点,现在农村到底种什么赚钱啊?”
    陈姐在农技站工作,并不是技术人员,就是一打杂的,平时的工作就是接接电话扫扫地烧烧开水,这时听二流问她,皱着眉头说:“我也是打杂的,具体种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不过,其他人在种的,千万别种,其他人不种的,那就种得越多越好,大概就是这个理。听说镇上新来的镇长喜欢喝杨梅酒,准备鼓励大伙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种杨梅树。我看你这农村小伙顺眼,顺便提醒你,千万别上当,大家都种杨梅树去了,到时候卖不出去,咋办?这在前几任镇长手上都是有教训的,蚕茧吃香的时候,漫山遍野、田坎边边全是桑树,你看现在还剩下几棵?又有几个农民养桑喂蚕赚了钱?还有,最近这几年市里面某个领导说我们这地气候好,让大家种植甜橙,说是有大企业要来建大型的加工厂。于是乎,甜橙树种了很多,加工厂却没看到影儿。以前卖两三块一斤的好甜橙,现在大上市的时候六七角一斤遍地都是,卖不出去,农民还有什么赚头?鼓励栽甜橙的市领导呢?拍拍屁股早就走人了。我这些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你可别外传啊。”
    “嗯。”二流见在这个陈姐这儿打听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便转过头打量了一通陈雨峰的办公桌,除了码得整齐的一桌子书和一叠凌乱的资料外,没什么其他东西。桌子上摆着一本打开的书,二流一看,是关于稻飞虱的防治知识的,上面还有一张稻飞虱的插图照片。二流瞄了一眼,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哪里不对劲,瞄了一眼就过去了。转过头继续聊天:“陈姐,这稻飞虱危害大不?”
    “怎么说呢?”陈姐摇摇头,叹了口气,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眼看着就要丰收了,其它地方的稻谷都没出这病,我们这地方出了,如果没被县上知道,那就是小问题,最多损失农民几个钱。如果被县上知道了,到时候督查下来,那就是大问题,书记镇长就有可能到县上去背书。如果知道的层级越高,问题就越大。”
    二流与陈姐又聊了几句,陈雨峰回来了。
    走在陈雨峰前面的,是一个稍显臃肿的中年男子,脸色不大好看。
    陈雨峰见二流来了,对那男子说:“站长,我朋友来了,我给他聊两句便到你办公室来商量办法。”那男子点了点头,便走进里面一间屋。里面的屋子才是他这个站长单独的办公室。陈姐给二流打了个招呼,去忙别的了。
    “二流,有啥事吗?”陈雨峰拉过一把藤椅与二流面对面坐了。
    二流说:“没啥事,我就是想给你说一声,你给我的药不大灵,想问问你有啥办法?”
    “这样啊。”陈雨峰苦着脸小声说:“今年暴发的稻飞虱不大简单,可能是产生了耐药性,普通药杀不了。刚才我们到镇上去开会,站长还被批了一顿。办法我们还在想,有眉目了我第一个告诉你。现在这消息还在保密中,你可别拿出去对外宣传啊。”
    “那有多大的危害?”二流着急地说:“好叫我心中有个底。”
    陈雨峰说:“危害倒不是很大,这稻飞虱专门吃稻子的槁槁儿,吃多了就把槁槁儿吃坏了,稻子就要一片一片地倒下去。还好,现在这时候稻子都差不多成熟了,再过十来天就要收割了,如果忙得过来,提前点收就没什么损失,大不了谷子的成色差一些而已。”
    提前点收又要保证谷子的成色,这难不到二流,到稻谷田中练三四天气息就行了。
    有了办法,二流也放下心来,问起了他比较关心的话题:“你帮我出出主意,现在农村到底种什么最赚钱啊?”
    谈到这个话题,陈雨峰立刻摆直了腰,变得胸有成竹,说:“你喝过梅子酒没,以前都用山梅子泡的,现在我们镇上要大力推广种植梅子树,那东西种出来,新鲜的、品相好的梅子可以直接到市场上去卖钱,品相不好的办一个梅子酒加工厂全收了,做成梅子酒,不愁没有销路。”
    陈雨峰的说法与陈大姐的说法完全是两回事,二流有点犯焖,说:“大家都去种梅子树了,市场就这么大,到时候卖不出去怎么办?”
    “这个别怕。”陈雨峰一脸崇拜,说:“我们镇长可是县城下派的能人,认识的老总多,到时候招商引资建一个梅子加工厂,销路就解决了。并且,种杨梅还有优惠政策,与退耕还林一起下的,不花钱就可以拿到杨梅树苗。明年春天就开始种了,到后年就能挂果了。苗子下来以后,我给你选几十根粗壮的,保管赚钱。”
    “利用异能加快杨梅树的生长速度,提前一年就挂果,应该能够赚到钱。”
    二流在心底打起了小算盘,说:“行,到时候我就找你了。”
    从农技站出来,二流进一步理清了他的种植思路,两年内蔬菜就种反季节的、无公害的,果树就种杨梅树,另外加快兰花的生长速度,尽量多分几苗出来,万一兰花管钱,那便是意想不到的收入了。
    这样干个一两年,家里便能奔小康了。
    正文 第037章 春泥冢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3:55 本章字数:2463
    回到家中,走到院坝边,看到两块地光凸凸的样子,以及地边随意铲断的秧苗,不禁悲从中来。
    这些秧苗,从第一次采摘果实的那一天,二流便从心底里对它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不仅仅把它们看作是一株植物,更把它们看成是朝夕相伴的朋友。如今,它们收获了,却被随意地铲倒,断绝生机。
    作出了贡献,却遭遇死亡的恶运。二流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兔死狗烹的悲伤感。
    他爷刚钞了地,看着光秃秃的土地,想到又可以种上新的庄稼,再过两个月,又可以收上一季,脸上溢满了幸福。这时,见二流的脸色,关切地问:“国庆,你怎么了?”
    二流放下箩筐,走到土里,接过他爷的锄头,说:“我没事,看着这些庄稼被铲了,怪心痛的。我把他们葬了吧。”说完,在两块地的边缘,狠命地挖起来,汗水大滴大滴地流到地中。
    他爷被二流的话说的一愣,以前的时候都是这样。庄稼收了,作物便被铲到一边,让它们自行慢慢腐烂,或是烧成灰,或是被雨水冲走。而现在,二流居然要将它们埋葬。
    随即,他爷有点感叹,自己一个农民,不是和这些作物一样的命运吗?年轻力壮的时候,拼命地干活,用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老了病了,就像这些作物一样面临着被社会抛弃的命运。他爷突然有种想抽烟的冲动,在身上摸了摸,没有烟,这才记起他已经戒烟有一段时间了。
    他爷咳了一咳,拍了拍二流的肩膀,说:“葬吧,给它们安个好家。”
    二流也不说话,在烈日下不停地挖着坑。终于把坑挖好,又将被铲掉的作物一一放入坑中,再埋上土,埋成了一个小小的山头,好像一个坟冢。二流停了下来,把锄头当拐杖,支撑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对着土山头自言自语地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或许,这才是你们最好的归所。就让你们在这里看着我吧,你们的生命不会结束,你们的付出就是价值。”
    他爷端来了一盆洗脸水,把打湿的帕子递给二流,说:“洗洗吧。”
    “洗洗。”二流接过帕子,擦了把脸,对他爷说:“爷,落叶总要归根,以后这些作物我们都把它们埋了吧。”
    “行。”他爷点了点头。说:“国庆。我知道你重感情。对庄稼如此。对人也如此。我和你母把你养这么多。不图你回报什么。老了。有口饭吃。病了。有碗药吃。就是最大地幸福了。今天看着你这样。我和你母心里踏实啊。”
    “爷。”二流眼神变得坚定而执着:“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地。”
    “我信。”他爷脸上笑开了花。
    将作物埋好。二流又去找了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写上“春泥冢”三个字。将木板插在小土包上。以后地每次收获。二流都将铲掉地作物埋在这春泥冢之中。每次栽种。二流都要修修春泥冢地玟头。
    古有黛玉葬花。今有二流埋草。黛玉葬地是伤感。二流埋地是情义。
    二流拿出种子。一一点给他爷他母看。
    他爷看了后,担心地说:“二流,你这些种子都不在季节上,会不会白种。”
    二流这时也不能告诉他们原因,说:“爷,你放心,我只是做做试验,不成明年就不种这些了。浪费的也是两块地的事,不会有什么损失的。”
    他母也是满脸担忧,但她对二流有种盲目的自信,叹口气说:“就让二流试试吧。”
    吃过午饭,二流便和他爷一道,扛起锄头,翻地去了。
    他爷去了自留地,二流便翻起院坝边属于自己的两块地。
    太阳还是火辣辣的,二流一锄一锄地翻着地,汗水打湿了双手,便把双手搓搓,继续翻地,种地还真不是好干的,一靠体力,一年四季累得呛;二靠智慧,不但需要精耕细作、精打细算,还需要有赚钱的眼光;三靠胆量,种什么怎么种,用农技站的陈大姐的话说,就是跟风万万不行,这要各人自己把握。一旦种下去了,就是一季的事,对于农村家庭微薄的经济收入来说,一输了翻盘的机会就没有了。
    忙了大半个下午,终于翻好了地,每隔一段距离,便打了个宣传员,播种。二流除了注意一些种子的间距外,其他一概不管。他母走到屋外做事,看到二流种地的方法,直摇头,想过去说两句,但又想到,算了,这孩子才刚刚开始干农活,要多折腾折腾才能适应农村生活。
    但是,二流有绝对的自信,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等种播完,二流又去挑了一担粪,施一道农家肥。现在天大,不敢去过多的水,只有明天早上浇了。
    一切都忙完,二流找了块帕子,往脸上一擦,就擦出了个大笑脸,仿佛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红通通的果实。
    忙完了这块地,二流便去帮他爷翻地去了。
    他爷已经把地里的地瓜挖了起来,堆在土边,足足有一个小山这么高,看样子足足有一百多斤。二流走过去,拾起一个地瓜,小心地撕掉皮,不让泥土粘到果肉上。再放到嘴里一咬,清凉爽口,入口化渣,比往年种植的地瓜味道甜了三分,把夏日的火热一下子便从身体里赶跑了。
    他爷见二流来了,说:“你找个背兜把地瓜背回去,淘洗干净,明天挑到街上去卖。”
    “好呢。”二流答应一声,便到小池塘边淘洗地瓜。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有了衰败的景象,说明淤泥里的藕已经快要成熟丰收了。
    洗完地瓜,他爷也回来了。下午的农活已经做完,明天早上,自留地便可以下种,成长成收获的季节。
    二流将上午卖菜的钱交给他母,他母不要,说:“我和你爷都商量好了,以后这个家就你来当,要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你就把这个家当好。”
    握着手上的钱,二流感到很烫手,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是自己对父母的责任。
    正文 第038章 当家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3:58 本章字数:3667
    这段时间,二流真的很忙。忙着用异能滋养作物,忙着收获赚钱,忙着学医,忙着做秋收的准备。
    每天早上,他都要带上兰花小剑,到院坝边的两块地里去练一圈气息,练完之后,马上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在二流异能的滋养下,四种作物不仅缩短了生长的周期,抵抗气候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栽在地里的种子都发育得很健康。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本该秋季种的菠菜和小葱已经发芽破土而出了。而本该春季种植的黄豆、茄子芽子虽然已经破壳,但还埋在土里显得很娇嫩。
    兰花小剑也受到了二流异能的滋养,疯长着身躯。按照这个生长速度,二流估计,明年春天的时候就能够分出十多苗兰花。更为可喜的是,小剑长苗下长出了短短的绿色的花苔,二流有预感,这盆兰花再过两个月秋意正浓的时候就会开花,二流也很疑惑,不是说春剑是春天开花吗?秋天开花还是不是春剑?
    每天上午,侍弄完庄稼,二流都要挑一担果实到镇上去卖。第一天卖了地瓜,五毛钱一斤,一百来斤地瓜总共卖了五十块钱,全被刘海收了,平时地瓜的价格就两三角一斤,二流的地瓜是最早上市的,品质又好,才卖得了这么贵。
    接着,就是卖藤菜和野生菌。
    在二流异能的滋养下,二流家的藤菜可以说是疯长,每隔两天就要收一茬,收了之后藤菜槁槁儿还没有变老的迹象。每收一茬,二流便用谷草把收下来的藤菜扎成大把大把的,一挑能挑到五六十把。
    藤菜不利于长途运输,刘海不收。二流就在镇上的菜市场去卖,偶尔王与秋、吴倩、罗玲上街买菜看到了,就留下来帮帮忙。她们在镇上认识的熟人多,加之菜品好、份量多,只卖一元钱一把,你推销一把我推销一把,很快就卖完了,一天能卖五六十块钱。
    没藤菜卖的时候,二流就到背后的青冈林里练一圈功。野生菌长得比藤菜还要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