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极品包装 >

第39部分

极品包装-第39部分

小说: 极品包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最近关注陈海的记者说道:“自立门名,开了一家经纪公司,哦,不对,现在已经是华星娱乐公司了,不仅做明星经纪,也做音乐,影视。”

“派头不小啊。”这名记者以前不太关注陈海:“有什么背景?”

“素人,完全的素人。”杨曼回头说了一句:“所以这才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大家好,其实我也是以出品人的身份第一次站在这里,以前的我,大家有可能知道,我是作曲人,是那茵小姐的经纪人,今天,我是电影出品人,更是华星的掌门人。”陈海着重强调了掌门人三个字:“《疯狂的石头》的剧本是我写的,这是我的处女剧本作,不过我只是基石,筑起石头的是大家,现在,我们就将鉴定的时间交给大家。”

杨曼微微笑了起来,还真是不太激情的发言词,也算是符合陈海的风格,语言朴实,但简洁有力,给人的印象很深刻,反正应该突出的全部突出了。

电影终于开始了,陈海突然走了出去,肖美婷马上跟了过去,看到陈海站在大厅门口,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些宣传页:“怎么了?”

“怯场了。”在自己的女人面前,陈海不打算隐藏什么:“就像担心刚出生的孩子有什么毛病一样,我需要两分钟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也好。”肖美婷暗自笑了一下,她很喜欢这一刻的陈海,暴露出自己的脆弱的陈海,她朝左右看了一下,确认无人,过去挽起了陈海的胳膊:“走吧,观察一下现场的反应。”

陈海吐出一口气去,重新进入到放映厅,他选择了一个可以看到全场的角度,昏暗的灯光下,陈海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还不赖,当两辆车相撞,演员迸出一句重庆话的时候,现场的笑声开了闸同,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还有人正双手捏着自己的脸颊,因为肌肉已经笑酸痛了。

黄博看着自己在电影屏幕中的脸,自己也有些乐了:“看上去好像不错。”

“是很不错。”宁昊打心眼里说道:“兄弟,多谢你这次推荐我。”

“瞧你说的,我们什么关系。”黄博说道:“你也是有本事嘛,是你自己打动陈总的。”

“你们俩还逗上了。”刘华说道:“唉呀,我这道哥好像也不错,其实我是最幸福的,和我搭戏的女演员还是漂亮的。”

“那你不也是戴了绿帽子?”陈海脱口而出。

看到自己创作的成品,大家都十分满意,这片欢乐的气氛待试映结束后马上就消失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空间能占据多少家影院的放映大厅,难免卖出多少拷贝,大众会不会因为这部电影走进电影院,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媒体人们都拿到了邀请卡,上面映有网站的网址,注册后就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当然了,这些影评也将出现在各家杂志报刊,甚至是电视电台上,口碑,陈海现在只想要的是这个,时间越来越接近了,他等不及了。

迎走了所有的试映观众,陈海一屁股坐到了放映厅的位置上,与他坐在一起的还有刘飞扬、肖美婷,柳意,在他身后,是石头的主创人员们,大家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完全沉浸在想象当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海站了起来:“走吧!”

第二天,陈海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电脑屏幕上的是影评网站的界面,在《疯狂的石头》影评专区里,那里还是一片空白,陈海有些不安,不时地看着时间,虽然摆在面前的报纸上面已经有一篇不错的评论了,可是,这远远没有达到陈海的标准。

这篇评论来自于鹏报的娱乐版块,娱乐版面的头条,红色的大字很让人满意——石头横空出世!

这篇评论是这样写的:宁昊非常出色的驾驭细节的能力,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和昆汀的黑色影片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导演将这种当代流行的拼贴艺术方式运动得十分到位。

从电影一开始到结束,平均每3分钟就可以让你笑一次,几乎每十分钟就可以让你大笑一次,这样的笑果甚至在近年来的喜剧电影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归结于全篇的方言语言特色,另一方面也要归结于演员们到位甚至出彩的演出,但是最需要赞扬的,则是剧本的优秀。

荒诞,是喜剧电影长盛不衰的最好武器,不论是好莱坞的金凯瑞,还是香港的周星驰,即便是严谨如80年代的大陆影片,一旦涉及喜剧领域,也只有靠荒诞不经的剧情来博观众一笑,《疯狂的石头》也是这样一部荒诞的电影。

从剧情的设置上就体现出了荒诞精神:一所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一群半年没有开出工资的工人,一个患有前列腺炎的保安科长,一个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一个高科技犯罪的国际大盗,三个小打小闹的贼,加上一个为了泡妞不择手段的摄影师,围绕着一块曾被用来砌男厕所的老坑翡翠展开了一场保卫战。这样的剧情设置就注定了电影中会出现另人捧腹的笑料,所以,电影的一开场就有摄影师谢小盟在缆车上搭讪,结果却反被踩伤了脚,于是,一瓶饮料从天而降。

 第85章 有点像舒淇

光有精神还不够,无论多么荒诞的电影,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情节,一瓶从天而降的可乐,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这一瓶可乐,砸进保安科长包世宏的面包车,包世宏下车指着天大骂,结果汽车顺坡滑下去,撞到了房地产商的宝马车,因为房地产商要收购工艺品厂的土地与厂长发生口角,所以那个猥琐的跟班正在工艺品厂的墙上喷“拆”字,双方发生纠纷——到此为止,似乎这一个系列的情节已经有了一个逻辑的顺序,可是,并不仅仅如此。

接下来会怎么样,我想,为了出品方着想,为了我的职业道德,所以我不打算继续下去了,各位看官只有走进电影院,用自己的眼睛告诉自己答案了。

我只能告诉所有看官,《疯狂的石头》哪怕到了故事的结尾,也是一部严谨又荒诞的电影,折射出来的黑色让人在发笑之余不禁心生感慨,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现实,也许不应该与严肃紧密挂钩,它也可以很具新意。

最后提一句,演员的表现很精彩,不是一个,不是两个,是所有。

陈海的心情因为这评影评好转了不少,刘飞扬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报纸,脸上洋溢着旧社会过年才会看到的兴高采烈:“看看,我全部买齐了。”

扫到陈海桌子上的这一份,刘飞扬说道:“你怎么才买这一份?”

“这个记者写得很不错,你要不要看一下?”陈海将报纸推到了刘飞扬面前,刘飞扬扫到那个名字,有些意外:“是他啊,我们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怎么了?”陈海问道。

“你先告诉我,他写的是好是坏,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刘飞扬的态度很不一般,这让陈海越发在意这影评人的身份了。

“很好,而且很精僻,把这部电影的精华完全抓住了。”陈海突然听到电脑发出提示音,转身一看:“太好了,终于有人登上网站开始写影评了。”

因为提示注册的时候要使用实名,所以陈海可以看到写影评的人的真实姓名,刘飞扬的头凑过去:“这也是他。”

“《看电影》杂志的主编,周明。”陈海吸了一口气,这个名字很大众,可是又很熟悉:“他是广州人?”

“对,怎么,你知道他?”刘飞扬觉得陈海的大脑是一座宝库,他无所不知。

“他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也是内地最知名的影评人之一,我记得昨天晚上他好像不在现场啊。”陈海疑惑道:“要不然,你也不可能不知道,对不对?”

“难道……”刘飞扬找来了昨天参加试映会的媒体人名单,在上面一一地查看着:“这是签到表,这些人我都认识,除了这一个,周大明,这个还真符合他的行事风格,他不喜欢别人奉承他,喜欢客观地评判电影,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在签到的时候用了假名,我真没想到,他会给这个面子。”

刘飞扬想着心里又觉得疼:“可惜啊,我还一次没有见过本尊,我就这么和他擦肩而过了。”

“以后一定有机会。”陈海的心情大好,又去翻看其它的报纸,这些舆论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最终的放映安排,能够卖出多少拷贝,就看它们了。

幸好,大家的评论都比较客观,大多是对情节与拍摄手法表现出了赞扬,在对演员的评价上,也很有些有意思的评语。

“这个应该是普通观众吧?”陈海看到一条有趣的评语,不像专业的影评那样专业,可是一言一词都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我会再带我的家人一起去看,这是一部适合全家大小,不用去考虑年纪与阅历的电影,反正,就是值得到电影院里去看,你根本没有办法等到出VCD或是录像带,等啥啊,去吧!”陈海一边念,一边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下午就要确定卖出去的电影拷贝了。”陈海突然停住了笑声,这让刘飞扬有些猝不及防,陈海这种冷静的程度让他吃惊。

“是啊。”刘飞扬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卖出去多少拷贝意味着第一步能够赚多少钱。

电影的利润当然不止票房这么简单,电影的主要利润来自票房收入、电视台电影频道的播放权转让收入、音像制品版权转让收入等,在陈海当初的时代,电影中的广告植入就是一笔不小的利润,不过,广告植入,作为第一部电影,陈海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他要的是口碑,一部过硬的作品来替华星打响知名度。

眼下的第一步,是要保证票房,下午就要将各个城市的电影院的订单汇总了,大战在即,这时候的陈海终于领会到什么是商场如战场了,风一吹,草一动,就牵动着自己的心。

运营部现在都是些新手,但他们也有新人的积极性,陈海中午饭也是在办公室吃的,他现在只想知道卖出去了多少拷贝,所以,当刘飞扬带着那个运营部的代经理进来的时候,陈海马上放下了手上的筷子:“怎么样了?”

“我们汇总了一下,目前是两千个拷贝。”代经理叫汪杰,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子,年纪比陈海要大得多,不过站在陈海面前,比陈海还要青涩,不知道什么时候,原本应该属于陈海这个年纪的青涩已经一层层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成熟。

两千个,在九六年,不知道这个数字如何,陈海的面部表情有些复杂,汪杰说道:“其实据我了解,两千个是个很不错的数字了,而且只要上座率高,后面还有追加的。”

陈海微微点了下头,他觉得太奇怪了,自己关于这一块的知识原来这么薄弱,两千个拷贝,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呢?

“好吧。”陈海说道:“拷贝准备得怎么样了?”

拷贝其实就是电影胶片,与照相的胶卷差不多,只不过电影胶片上面的画面是正像。一部电影要需要10多卷这样的胶片,一套就称为一个,这是俗称,应该是一部电影拷贝。

陈海亲自去看那些准备好的拷贝,现在要做的就是复制好所有的拷贝,然后赶在上映之前送到各家影院里,时间有些紧张,幸好才两千个,这个时候这样说不知道合不合适,误打误撞到了现在的地步,只有顺其自然吧,跌跌撞撞,这就是陈海自己的总结。

“以前的电影胶片是易燃片,胶片发脆,容易折断,也容易燃烧,常常是一部拷贝,一个轮回下来,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修复。现在好多了,电影拷贝的材料比过去的有弹性,拉力也强,复制出来不会有问题,运送的时候也能够放心不少。”电影拷贝厂的负责人十分热情,他显然已经知道这部电影的内容了:“这真是一部好电影啊,我太喜欢了,到时候我得买张票到电影院里捧场去。”

不管这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听了都让人觉得心里舒服。

送去拷贝也是一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一旦接手的影院确定了日子,他们就已经开始制作这部电影的海报了,如果拷贝不能在上映前送到,那么,影院会无情地取下制作好的海报,甚至取消上映的场次,因为拷贝运送延迟,这就在释放一个信息,影院会由此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影片本身就不受片方重视,如此一来,情况就会越来越糟了。

 第86章 前夫

所以,陈海甚至想去烧烧香了,保佑自己的这一批拷贝能够安全地到达各家影院,顺利地上映,陈海突然觉得累了,公司的人为了石头几乎都是热锅上的蚂蚁,陈海的神经绷得要紧了,这定乾坤的一笔,将直接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一千套的拷贝都在第二天发向全国各地的影院,以现在影院的数量来说,不算多,也不算少,陈海只求一切顺利,事实上,所有的影院都收到了拷贝,只是有几家发现了一些麻烦,在运送的过程中,拷贝遭到了损坏。

收到这个消息,陈海就像热锅边上的蚂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立不安,影院的负责人直接将电话打到了陈海的办公室里,假如修不好的话,现在运送拷贝过去根本就来不及了,他们只有将《疯狂的石头》下线,停止上映,而且依照合同,影院不需要进行任何赔偿,因为问题发生在制作方的拷贝上。

陈海想骂娘,明摆着这是欺负人,换张大的制作公司,它们早就张罗着去解决问题了,还会来电话刁难自己,可怜啊,自己这影视新人只有受这个气了,陈海不打算就此罢休,一千个拷贝都要按时放映,少一个都不行。

陈海冲出办公室去,迎面撞上了杨曼,她是为了柳意来的,柳意给陈一迅作曲的事情传了出去后,大众对于这位林妹妹式的作曲人十分感兴趣,杨曼凭着与华星的关系,自然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独家采访权,看到风风火火的陈海,杨曼笑道:“这是赶着去干嘛,都虎虎生风了。”

“杨姐你来得正好。”陈海胡乱地捞救命稻草了:“我想找懂得修复拷贝的人。”

“这个好说呀。”杨曼的话让陈海心花怒放:“要是新的片子,损伤不大,只需要上点油就可以了,要是遇到磨损严重的老片子,就必须用肉眼去辨别受损程度,根据受损程度用新的胶片修补,通常修复一个需要一上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