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11部分

追忆似水年华-第11部分

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也早已不会再对我的母亲说:“陪他去吧。”出现这种时刻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说已一去
不复返。但是,不久前,每当我侧耳倾听,我居然还能听到我当年的哭泣声。当着父亲的面
我总竭力忍着,等到与母亲单独在一起时我才忍不住地哭出声来。事实上这种哭泣始终没有
停止过;只因为现在我周围的生活比较沉寂,才使我又听到了它,好比修道院的钟声白天被
市井的嘈杂所掩盖,人们误以为钟声已停,直到晚上万籁俱寂时才又遐迩可闻。
  ①亚伯拉罕:圣经中的人物,据说是希伯莱人的祖先。上帝为了考验他,要他献出
自己的儿子伊萨克祭神,他同意了。萨拉是他的妻子。
  ②伯诺索·戈索里(1420—1497):意大利画家。上面说到的那幅画系他所作的二十三
幅“旧约故事”中的一幅,作于1468—1484年,原存比萨“康波·圣托”教堂,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毁于兵燹。
  那天晚上我的母亲就在我的卧室里过夜;我犯了这样严重的错误,准备受到让我离家住
校的惩罚,不料父母却对我恩宠备加,过去我做了好事都从来没有得到这样的奖赏。我的父
亲即使对我恩宠备加,他的举止言谈仍具有专制武断、奖罚不当的成分,这已成为他行为的
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他办事多凭兴之所至,难得深思熟虑。他打发我睡觉去的时候,那种
态度我称之为严厉恐怕太过分,其实赶不上妈妈和外祖母严厉。他的天性在许多方面虽说同
我很不一样,但同妈妈和外祖母就更有天壤之别。他八成直到现在都没有猜到我每天晚上有
多伤心,而这一点妈妈和外祖母却了如指掌,只是她们太疼我了,不忍心让我尝到痛苦的滋
味,她们要我自己学会克服痛苦,以此来减轻我多愁善感的毛病和磨练我的意志。至于父亲
对我的疼爱,那是另一种类型的,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她们那样的勇气:他只要一发现我心里
不痛快,就对我的母亲说:“去安慰安慰他。”
  妈妈那天晚上就呆在我的房里了。弗朗索瓦丝看到妈妈坐在我的身边,握住了我的手,
任我哭个不停也不训斥我,她看出必定发生了什么非同小可的事,便问妈妈:“夫人,少爷
怎么啦,哭成那样?”我本来是有权盼望妈妈来同我道晚安的,可是眼下的情况那样不同,
妈妈看来不想以任何懊恼之情来损害这不同寻常的时刻,便这样回答说:“他自己也弄不明
白,弗朗索瓦丝,他神经太紧张;快给我铺好大床,然后上楼睡去吧。”就这样,破天荒头
一回,我的忧伤没有被看作应该受罚的过错,而是一种身不由己的病症。方才妈妈正式承认
了,这是一种精神状态,我是没有责任的;我松了一口气,我不必在苦涩的眼泪中搀进什么
顾忌了,我可以痛哭而不至于犯下过失。在弗朗索瓦丝面前,我深为这种人情的复归而自
豪。一小时前,妈妈拒绝上楼到我的房间里来,还不屑一答地吩咐我快睡;如今她那番通情
达理的话,把我抬到了大人的高度,使我的痛苦一下子脱离了幼稚的境界,达到成熟,我的
眼泪由此获得解放。我应该感到高兴,然而我不高兴。我觉得母亲刚才对我作出的第一次让
步,她一定很为之痛心,她第一次在她为我所设想的理想面前退缩;她那么勇敢的人,第一
次承认失败。我觉得,我取得胜利是跟她作对;我使她的意志松懈、理性屈服,不过是因为
她怜恤我有病,怕我伤心过度,顾念我年幼。我觉得那天晚上开始了一个新纪元,而且将成
为一个不光彩的日子留传下来。倘若当时我有勇气开口,我就会对妈妈说:“不,我不要,
你别睡我这儿。”但是,我深知妈妈有审时度势之明,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很现实主义。这
种明哲的态度,使她的理想主义天性有所收敛,不象外祖母那样热得象团火。我心里有数,
现在既然毛病发作,妈妈宁可让我起码得到些慰藉,免得惊动父亲。当然,在妈妈那样温柔
地握着我的手,想方设法止住我眼泪的那天晚上,她的俊俏的脸庞还闪耀着青春的光彩;但
是,我偏偏认为不该这样。她若怒容满面,我或许还好受些;我童年时代从来没有见到过她
这样温情脉脉,这反倒使我感到悲哀。我仿佛觉得自己忤逆不孝,偷偷地在她的灵魂中画下
第一道皱纹,让她的心灵长出第一根白发。想到这里,我就哭得更凶了。这时候,我看到了
从来没有依我亲昵撒娇的妈妈,突然受到我情绪的感染,在竭力忍住自己的眼泪。她感到我
看出她想哭,便笑着对我说:“瞧,我的小宝贝,我的小傻瓜,再这么下去,弄得妈妈也要
像你一样犯傻劲儿了。好了好了,既然你不想睡,妈妈也不困,咱们别这么哭哭啼啼地呆
着,倒不如干些有意思的事,拿出一本书看看吧。”可是偏偏房间里没有书。
  “要是我把你外祖母准备在你生日那天送给你的书先拿给你,你不会不高兴吧?想好
了,等到后天你什么礼物也没有,你不会失望吧?”
  正相反,我高兴极了。妈妈去拿了一包书来,从包装纸看,那些书又短又宽,仅凭这初
步印象,(虽然是笼统的,而且还隔着一层纸)它们的吸引力就已经大大超过新年颜料盒和
去年的蚕宝宝了。那几本书是《魔沼》、《弃儿弗朗沙》、《小法岱特》和《笛师》。后来
我才知道,外祖母起先挑选的是缪塞的诗,卢梭的一本著作,还有《印第安娜》①;因为,
外祖母固然认为无聊的书同糖果点心一样对健康有害,但她却并不否认天才的恢宏气魄甚至
对一个孩子的思想都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见得比旷野的空气和海面吹来的风更有害于健
康,更缺乏振作活力的功效。但是当我的父亲得知她送我那几本书时,几乎把她看成疯子,
因而她只好再次亲自出马,光顾舒子爵市的书店,免得我不能及时拿到礼物(那天的天气热
得灼人,外祖母回家时难受极了,医生警告我母亲说:以后切不可再让她累成那样)。外祖
母一下就选中了乔治·桑的这四本田园小说,“我的女儿,”她对我妈妈说,“我总不能存
心给孩子买几本文字拙劣的书看呀。”
  ①《印第安娜》也是乔治·桑所著的小说。
  确实,我的外祖母从不凑合买那些智力方面得不到补益的东西,她尤其看重能教我们在
物质享受和虚荣满足之外寻求愉快的优美的作品。即使她有必要送人一件实用的礼物,臂如
一把交椅,一套餐具,一根拐杖,她也要去找“古色古香的”,似乎式样既然过时,实用性
也就随之消失,它们的功用也就与其说供我们生活所需,倒不如说在向我们讲解古人的生
活。她希望我的卧室里挂几张古建筑的照片,或者很美的风景图片。可是当她去选购时,虽
然照片上的内容不乏审美价值,她总觉得照相这种机械复制方式,让平庸和实用过于迅速地
得其所在了。她要想办法做点手脚,虽说无法完全排除商业性的俗气,但至少要削弱它,在
大的方面仍用艺术来取代它,给它引进一些艺术的“厚度”:譬如说,不要实景照片。她问
斯万:有哪位大画家画过夏尔德尔大教堂、圣克鲁大喷泉和维苏威火山?她宁可送我油画照
片:柯罗的《夏尔德尔大教堂》,于贝尔·罗贝①的《圣克鲁大喷泉》和透纳②的《维苏威
火山》;虽说仍是照片,艺术档次毕竟高了一级。但是,倘若摄影师不拍古建筑,不拍自然
风景,这些都由大艺术家去描绘,摄影师只拍艺术家画下来的景物,那么,他倒算做得更名
正言顺了。一触及流传甚广的作品,我的外祖母就千方百计稽古溯源,她请教斯万,某某作
品有没有版画复制品?倘若有,她倒更看重一些旧版画,因为在版画本身之外另有一种价
值,例如那些临摹杰作原貌的版画,而杰作原貌今天我们已经无幸拜识了(就象莫冈在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原作变样以前临摹刻制的那幅版画)。
  ①于贝尔·罗贝(1733—1808):法国版画家、油画家。
  ②透纳(1775—1851):英国画家,是印象派的先驱者之一。
  应该说,用送礼物来理解艺术,这种方法并不总能收到辉煌的功效。提香有一幅画,画
的是威尼斯,据说背景是环礁湖,我从那幅画上所得到的威尼斯印象,肯定不如照片所能给
予我的印象准确。我的姨祖母倘若存心跟外祖母作对,开一份清单,一一列举她送了多少把
交椅给新婚夫妻或老夫老妻,那些椅子的最初受礼者是想日常使用的,可是椅子经不起坐者
的体重,立刻散架垮掉,那么这笔帐无人能算得清。然而我的外祖母认为太在乎家具结实的
程度未免鼠目寸光,木器上明明还留有昔日的一点风采,一丝笑容,一种美的想象,怎能视
而不见?那些木器虽说从我们已经不习惯的某个方面还符合某种需要,但就连这一点也能象
一些老掉牙的成语那样使她欣赏备至,我们却只能从中看到一种在我们现代语言中已经被习
惯磨损得影迹莫辨的隐喻。外祖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那几本乔治·桑的田园小说,恰恰
就象一件旧家具那样,里面充满了过时的短语,早已变成了形象化的说法,除了农村,别处
已经听不到还有人这么说了。我的外祖母在一大堆书中偏偏选购这几本,正等于她更乐于赞
美一所有哥特式阁楼之类老式点缀的住宅,这些东西能使她心头萌生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使她生发思古的幽情,可以领她到往昔的岁月中去作一番不可能实现的漫游。
  妈妈坐在我的床边;她拿了一本《弃儿弗朗沙》。发红的封面和莫名其妙的书名,在我
的心目中,给弗朗沙平添一种明显的个性和神秘的魅力,我还从未读过名副其实的小说。过
去听说乔治·桑是典型的小说家,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想象《弃儿弗朗沙》中一定有某
种难以界定的、引人入胜的内容。用来煽起好奇之心或恻隐之情的叙述手段,某些令人不安
和催人惆怅的表达方法,有点知识的读者一眼就看出这些同别的许多小说一样;可是在我眼
里,它们却是感人肺腑的一种外观,流露出《弃儿弗朗沙》所特有的本质。我并不把一本书
看成一件有许多同类的事物,而把它们当作与众不同的人,其存在的理由只在于它自身。在
书中那些日常事件中,司空见惯的情节里,短而又短的字里行间,我感到一种奇特的语调,
别具一格的抑扬顿挫。故事在展开,我却觉得晦涩费解,更何况我往往一连读上几页,心里
都在想别的事。这样分心的结果造成连贯情节的中间出现一段段接不上茬的空隙,再加上妈
妈朗读时凡描写爱情的地方都略去不念,空隙更有增无已,所以磨坊姑娘与那小伙子之间各
自的态度发生令人费解的变化,在我看来就好象打上了非常神秘的印记;其实,他们之间萌
生的爱情得到了发展,足可解释那些变化,我却一厢情愿地设想神秘的根源出自“弃儿”这
个名称。我不知道这个名称的含义,只觉得听来受用;我不明白那个小伙子为什么叫“弃
儿”,这称号给他披上了一层鲜艳、绚丽和迷人的色彩。
  我的母亲朗读时固然常常不忠实于原文,可是她朗诵起来也着实令人钦佩。凡读到感情
真挚处,她不仅尊重原意,而且语气朴实,声音优雅而甜润。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倘若有人
(且不说什么艺术品)引起她类似的爱怜或钦佩,她也能从自己的声音、举止和言谈中,落
落大方地避免某些东西,做到恭谦待人:为了不使曾经遭受丧子之痛的母亲勾起往日的旧
恨,她避开活泼的词锋;为了不使老人联想到自己已届风烛残年,她不提节日和生日;为了
不使年壮气盛的学者感到兴味索然,她不涉及婆婆妈妈的话题。她如此恭谦大度,实在令人
感动。同样,我的母亲读乔治·桑的散文,还能读出字里行间所要求的种种自然而然的温情
和豁达亲切的意蕴。乔治·桑笔下充满善良和高雅的情操,外祖母的教诲早已使妈妈学会把
这两种情操看作生活中的高尚品格(直到后来我才让妈妈明白它们在文学作品中未必是高尚
的品格),所以她朗读时细心地从声音中排除掉一切狭隘情绪和矫揉造作的腔调,以免妨碍
感情的洪流涌进字里行间。乔治·桑的字字句句好象是专为妈妈的声音而写的,甚至可以说
完全同妈妈心心相印。为了恰如其分,妈妈找到了一种由衷的、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语气;由
它带出行文,而句子本身并不能带出语气;多亏这种语调,她在朗读中才使得动词时态的生
硬得到减弱,使得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过去时在善中有柔、柔中含忧,并引导结束的上一句
向开始的下一句过渡;这种过渡,有时急急匆匆,有时却放慢节律,使数量不等的音节服从
统一的节奏,给平淡无奇的行文注入持续连贯、情真意切的生气。
  我的悲哀一俟平息,我便沉溺在妈妈伴我过夜的温情之中。我知道如此夜晚不可再得,
我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在夜间如此凄凉的时刻有妈妈在房中相伴;这种心愿同生活的需要和大
家的期望太对立了,简直是南辕北辙,所以那天夜间我暂得的满足不过是勉强的例外。明天
我的苦恼照常还会出现,而妈妈却不会再留在这里。但是只要我的焦虑一时得到平息,我就
不知焦虑为何物了;况且明晚毕竟还远,我心中盘算:到时候再想办法,时间并不会给我带
来更大的神通,因为事情毕竟不由我的愿望决定;只是现在事情还没有落到我的头上,这就
更使我觉得侥幸避免是可能的。
  就这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每当我半夜梦中回忆及贡布雷的时候,就只看到这么一块
光明,孤零零地显现在茫茫黑暗之中,象腾空而起的焰火,象照亮建筑物一角的电光,其余
部分都沉没在黑夜里。这块光明上尖下宽:下面是小客厅、餐厅、花园中幽暗小径的开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