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追忆似水年华 >

第450部分

追忆似水年华-第450部分

小说: 追忆似水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以特殊的方式行事,但也不会忽略属图书簿籍本身价值的那种独立无羁的美,对业余藏书
家来说,这种美来源于对书籍所经过的那些书房的了解,产生于知晓这本书是哪位君王在哪
样的时机下赏赐给哪位名人的。这种可以说是书籍的历史的美对我说来也不会失落。但是,
我更愿它是我自身生命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不只是作为一般的猎奇者去释出这种美。我一
般不会把这种美连结在具体某个版本上,而是象这部《弃儿弗朗沙》,连结在作品上,在我
第一次读得废寝忘食的作品上,在贡布雷我的小房间里,那也许是我一生中最恬适、最忧伤
的夜晚,唉!(那时,我觉得神秘莫测的盖尔芒特一家实在难以接近)那晚,我第一次使我
父母弃权让位,从他们的这次让位,我能标出我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我的意志力开始削弱
的日期,我日益失去完成艰巨使命的信念。今天,恰恰是在盖尔芒特家的书房,在这最晴朗
和美的日子里,我重又见到这部作品,从而不仅使我以往摸索中的思想豁见光明,还照亮了
我生活的目标,也许还是艺术的目标。况且,就这一册册书的本身而言,在目前使用的意义
上,我还是能对它们发生兴趣的。我觉得作品的第一版比其它各版珍贵,可我更愿把第一版
理解为我第一次读到的版本。我会去寻觅初版本,我所指的是这部作品给我留下最原始印象
的版本。在小说方面,我会去寻觅旧时的装帧,我刚开始阅读小说时的那种装帧的版本,它
们多少次听到过爸爸对我说:“别歪着身子。”就象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个女人时她穿的裙
子,它们将帮助我找回我当年的爱,找回美,被我在上面重叠起那么多使我愈来愈不喜欢的
形象的美,以找回最初的美,我已不是当年看到它时的那个我了,如果我要召唤我当初认识
的那件事物,我就应让位给当初的那个我,因为今天的这个我根本就不认识它。
  我象这样为自己组建起来的书库,其价值甚至还会更大;因为我过去在贡布雷、威尼斯
阅读的书,现今得到我记忆的充实,着上代表圣希勒里教堂、代表停泊在圣乔治大教堂脚下
的画舫、闪烁着蓝宝石光芒的大运河的浩淼色彩,那些书会变得堪称“影象书”、绣象经
典,它们是时光之作,收藏者打开这些书绝不会是为了阅读书中的文章,而是为了再一次为
有富盖那样的富翁在书里添加的色彩而欣喜,正是这些色彩构成作品的全部价值。然而,哪
怕只是为了看一眼以前阅读的时候还没有插入的影象而打开这些书都让我感到十分危险,以
至即使在这个我唯一能够理解的意义上,我都可能会失去当珍本收藏家的愿望。我太清楚
了,心灵留下的那些影象那么易于被心灵抹去。新的影象取代旧的,不再具有那种起死回生
的能力。如果那晚母亲从外祖母将在我过生日时送给我的那包书里抽出来的那本《弃儿弗朗
沙》还在,我绝不会看一看它,因为我会非常害怕,太怕书中渐渐掺入我今天的印象,望着
它就此变成一件现时的物品,以致当我希望它复活那个在贡布雷的小房间里辨读它的书名的
孩子时,孩子认不出它的口音,不再答应它的呼唤,从而永远埋没在遗忘之中。
  民众艺术的概念和爱国艺术的概念一样,即使不曾有过危害,也让我感到它滑稽可笑。
如果是为了使它能为民众所接受而牺牲形式上的“适于有闲者”的精雕细琢,那就错了。我
和上流社会的人们交往颇多,我知道他们才是十足的无知无识,而不是电气工人。就此而
言,所谓的民众艺术在形式方面倒象是去为赛马俱乐部的成员们服务,而不是给总工会会员
们的。至于内容,老百性觉得通俗小说挺无聊,就象孩子们对专为他们写的书感到厌倦。人
们在阅读中寻求脱离自己的处境,工人渴望了解王公贵族们怎样生活,王公贵族对工人的情
况也有同样的好奇心。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巴雷斯先生就曾说过,艺术家(提香型的)首先应
该为祖国的荣誉服务。可是他只有成为艺术家才能为祖国的荣誉服务,也就是说在他研究那
些法则、进行那些探索和作出与科学发明同样精妙的发现的时候,除了在他面前的真理他绝
不能想到别的事物——即使是祖国也不行。不要仿效那些革命党,他们出于“公民责任
感”,即便不能说摧毁,也是在蔑视华托和拉都的作品,而这两位画家为法国带来的荣誉胜
过所有大革命中的人物。温柔多情的人如果能选择的话,他大概不会选择解剖。这不是他正
直的心灵之所愿,他的愿望十分博大,正是这种愿望使肖德洛·德·拉克洛写出了《危险的
关系》;这也不是他对大小资产者的兴趣,使福楼拜选定《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
主题的那种兴趣。有人说,一个赶得匆忙的时代,它的艺术的寿命也长不了,好象战前预言
这仗打不长久的人们。因此铁路将结束静观,缅怀驿车时代也是枉然,然而汽车担负起驿车
的职司,重又把游客载至被废弃的教堂。
  那时,生活呈现的一幅图象实际上给我们带来多种不同的感觉。例如,在一部已经读过
的书的封面上、标题字母之间,视觉编织进了很久以前某个夏夜的皓月流光。早晨牛奶咖啡
的味道使我们产生那种对大好天气的朦胧希望,从前,当我们用凝脂般打着邹褶的白瓷碗喝
牛奶咖啡的时候,盈实的白昼还完好无缺,当时这种朦胧的希望曾有那么多次在晨曦明确的
不可预料中向我们绽开笑靥。一个小时并不只是一个小时,它是一只玉瓶金尊,装满芳香、
声音、各种各样的计划和雨雪阴晴,被我们称作现实的东西正是同时围绕着我们的那些感觉
和回忆间的某种关系——一个普通的电影式影象便能摧毁的关系,电影影象自称不超越真
实,实际上它正因此而离真实更远——作家应重新发现的唯一关系,他应用它把那两个词语
永远地串连在自己的句子里。我们可以让出现在被描写地点的各个事物没完没了地相互连接
在一篇描写中,只是在作家取出两个不同的东西,明确提出它们的关系,类似科学界因果法
则的唯一的艺术世界里的那个关系,并把它们摄入优美的文笔所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中,只是
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有真实的存在。它甚至象生活一样,在用两种感觉所共有的性质进行对照
中,把这两种感觉汇合起来,用一个隐喻使它们摆脱时间的种种偶然,以引出它们共同的本
质。就这个观点而言,自然并没有把我放上艺术的道路,它本身不就是艺术的开始吗?它往
往要我在另一事物中才让我认识到某事物的美,在贡布雷的钟声中才让我认识它的中午,在
我们的水暖设备的嗝儿声中才让我认识东锡埃尔的早晨。这种比较关系可能不那么有趣,事
物可能平庸无奇,文笔可能拙劣,然而,只要没有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还不止于此。如果现实便是这种经验的残屑,对谁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就象当我们
说:一种坏天气、一场战争、一个汽车站、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的时
候,谁都知道我们所指的是什么;如果现实就是这个,那么,无疑,有这些事物的某种电影
胶卷也就足够了,而离开了一般主题的“文笔”,“文学”也便成了人为的附加部分。但
是,这真的就是现实吗?如果我在某事物给我们留下一定印象的时候力图弄清究竟发生了什
么事情,例如那天走过维福纳桥,一朵白云投在水波上的阴影使我高兴地跳着叫道“见它的
鬼!”;又如我听着贝戈特说某句话,我印象中所见的,“实在奇妙”这句话并不与他特别
适合;或如为某个恶劣行为激怒的布洛克竟说出与俗不可耐的意外事件大相径庭的言语:
“让他们这么做吧,我觉得这毕竟异异异异想天开”;或如盖尔芒特家的盛情款待使我受宠
若惊,而且他家的酒已使我喝得微带醉意,在离开他们的时候我禁不住独自低语道:“这些
人真算得上礼贤下士,能同他们一起过一辈子定是很愉快的”;那么,我发现这部最重要的
书,真正独一无二的书,就通常意义而言,一位大作家并不需要杜撰,既然它已经存在于我
们每个人的身上,他只要把它转译出来。作家的职责和使命也就是笔译者的职责和使命。
  然而倘若,当问题涉及的比如说是自尊心的不确切用语的时候,对扭曲的内心语言(它
离最初的中心印象正越来越远)的矫正,直至能与应发自印象的直线混淆一气的内心语言的
矫正,如果说这种矫正恰是我们的惰性不乐意干的令人不舒服的事情,那么,还存在着另外
一些情况,例如在爱情问题上同是这种矫正便成为痛苦的事情了。我们假装的种种无动于衷
的表现,我们对他撒得那么自然的谎言、与我们自己撒的如出一辙的谎言所感到的全部愤
慨,简言之,每当我们感到不幸或被人抛弃的时候,我们仍不断地对心爱的人诉说的一切,
不仅对心爱的人,而且在见到他之前没完没了地对我们自己诉说的一切,有时还会高声说出
来,打破房里的宁静:“不,真的,这样的行为实在叫人受不了”,或者:“我曾想最后接
待你一次,并且我将不否认这件事使我挺难受”,把这一切引回到所感受到的已离得那么远
的真实上来,这是对我们最珍惜的一切的毁灭,这在我们同自我单独相处的时候,在写信或
采取行动的疯狂计划中,造成了我们同自我的炽烈的交谈。
  即便在人们正是为了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所给予的印象而悉意追求的这种欢乐之中,我
们仍然会尽可能快地设法把恰恰是这种印象本身的内容视作不可言传的东西而放过一边,并
致力于能够让我们不求甚解地感受到它的乐趣和相信能用它感染别的可与之对话的有兴趣者
的行为,因为我们将对他们讲一件对他们和对我们具有同样意义的东西,既然我们自身印象
的为个人所有的根被砍去了。即使是在我们对自然、社会、爱情和艺术作最无动于衷的旁观
的时候,由于任何印象都是双重的,一半包裹在客体之中,另一半延伸到我们身上,只有我
们自己能够了解,我们急急忙忙地把这一半忽略了,也就是忽略了我们本来应该挖掘的唯一
的东西,却只考虑另一半,我们没想到那另一半是不能予以深挖的,因为它暴露在外,用不
着我们花吹灰之力,而一棵山楂树或一座教堂的景象在我们心中耕过的小小犁沟,这条犁沟
我们会觉得很不容易看出来。但是我们却在重新演奏那首交响乐,回头重游那座教堂,直至
——在这远离我们不敢正视的自身生活并美其名曰博学的逃逸中——我们依法炮制,做到与
颇有造诣的音乐爱好者或考古爱好者一样内行。由此可见,从自己的印象里什么也不提取的
人对此是多么重视了,他们就象艺术的单身汉在不满足中虚度年华!他们怀着童贞女和懒汉
的忧愁,只有生儿育女或工作能使他们得到解脱。他们对待艺术作品比真正的艺术家还兴
奋,因为他们的兴奋不是由一场艰苦深入的耕耘引起的,它流露在外,刺激他们的交谈,使
他们脸红脖子粗。他们以为扯直嗓门尖叫便是在完成业绩,演完一曲他们喜爱的作品便听到
他们大声嚷嚷:“好哇,好哇!”而如此表现之后并不一定需要他们陈明自己喜爱的性质,
他们也并不清楚性质之所在。这种未被用上的爱甚至潮涌进他们最平心静气的谈话,使得他
们只要一谈到艺术便指手划脚、眉飞色舞、摇头晃脑。“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他们演奏了
一段乐曲,老实说,我不敢恭维。开始是四重奏。嗯哪,哎呀呀!它变了(此时音乐爱好者
脸上显出惶惶不安的表情,他大概在想:“我可看到了火星,闻到了糊味儿,着火了。”)
天杀的,那玩意儿真叫我听了生气,写得很糟糕,可又乖乖了不起,可不是一部随哪个都写
得出来的作品。”然而,不管有多么可笑,他们毕竟还有不容轻视的地方。他们是想要造就
艺术家的自然的初次尝式,他们就象先于现有各类动物的原生动物一样没有定型、生命力不
强,生来不能持久。这些有愿望没有行动、有花无果的业余爱好者仍当令我们感动。他们就
象最初建造的飞机,离不开地面,还不成其为尚待开发的、神秘的手段,但已包藏着飞翔的
欲望。那位业余爱好者挽住你的手臂补充说:“老兄,我已经第八次去听这部作品了,而且
我向您发誓,这绝不是最后一次。”实际上,由于他们并没有吸收艺术中真有滋养的物质,
且食欲过盛,肚子永远都填不饱,所以他们每时每刻都需要艺术创作的欢乐。于是,在很长
一段时期他们连续不断地去为同一作品捧场,还以为他们的到场就是完成了一种职责、一项
业绩,就象人家参加一次办公会议或一场葬礼那样。接着出现别的、甚至与此相悖的作品,
不管是文学上的、美术上的,或是音乐上的。因为,提出概念、体系,尤其是把它们化为己
有,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总比具有真正鉴赏力的人多得多,即使在自己也搞创作的人中间也是
如此。然而这种能力获得较可观发展却在文学杂志和报刊大幅度增长以后(作家和艺术家故
作多情的天命说也随之增多)。因而,青年中最优秀、最聪明和最超凡脱俗的这部分从此只
喜爱在伦理道德、社会学、甚至宗教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他们以为那便是衡量作品的
价值标准,从而重蹈大卫们、谢纳法们、布吕纳蒂埃们的覆辙。贝戈特笔下那些脍灸人口的
句子实际需要深刻得多的反躬自省才写得出来,可人们不喜欢他的作品,却喜欢一些正因为
艺术水平较低才显得比较深刻的作家,他文字上的故弄玄虚无非为了迎合凡夫俗子们的口
味,就象民主党人把芸芸众生捧得天花乱坠一样。然而,一旦爱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