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杂的文 >

第7部分

杂的文-第7部分

小说: 杂的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突然感觉郑钧会在当天按捺不住,说些类似高晓松当时的怪话。不过我白天有事,没空陪人玩,索性就先写好了文章,存在WORD里,起床后觉得似乎存在BOLG的草稿箱里比较方便,于是就放到了草稿箱里。此时郑钧还没反应,我就出门玩了。玩到半夜还在外面,用手机上网一看,应了,就打电话给朋友,告诉我的BOLG密码,修改几个字,发了。但新浪一直有个奇怪的设定,就是发表时间按照放在草稿箱里的时间为准。这就导致了细心朋友们的误会。
    至于修改了哪,就是我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地方,我草稿箱的原文里是一篇,不料他一下发了两篇。我就稍微加了点话。
    先预判准备好,再用手机上网,再电话远程发射,真是最新的技术。也是我的第一个发现。这样我才能觉得好玩一点。如果鲁迅梁实秋知道2007年的笔仗是这么打的,不知道什么感受。
    但是,这次是丝毫没有价值的笔仗。两个男的毫无观点在那里婆婆妈妈。但是,郑钧的理解显然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装不懂,我说的“立牌坊“是指他的那个关于为什么在骂完超女后还要去做评委的一个声明。太装了。他几个月前骂超女和多看不起这类节目的评委工作的言论历历在耳。其实你诚实诚恳一点大家都能理解的,新唱片要出了那节目收视也挺高的,那边的出场费也不错(当然你现在可以马上再发一类似的声明说你没拿钱,真是去挽救音乐的)。但你那声明太次了,居然道貌岸然地辩解说自己是去以正健康视听。不知道你们公司怎么想的。你还一再转移视线,说自己指责超女和阿牛是我所谓的立牌坊。我不知道你什么逻辑,那说的是你正在做嫂子。牌坊是你的声明。为了让你理解我觉得我自己嗦死了。
    郑钧的文笔我就不说了。
    不过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郑钧发回应文章,都是一次成双,呈人格分裂状,第一篇先过了过嘴瘾发泄一下,第二篇就开始修正装逼了,这难道就是修正主义?我怎么觉得更像修正没主意。A1中,他意淫奚落我一下,A2里马上表示自己要专心做编曲做音乐,B1里大篇幅地再逞了口舌之快,一分钟后的B2里马上表示自己太无聊了应该爱谁谁,不搭理我。这太好玩了,像极了电影里瘾君子吸完爽过后表示自己再不吸了。可你爽都爽了,有种就在犯毒瘾的时候能忍住,那就真成了。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做嫂子立牌坊,而且不用从他的语句里看出来,大家从他发表文章的模式里就能看出来。这堪称史上立得最快的牌坊,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其实,如果我是他,我就把那篇B1删了,空留B2,这样显得好看和摇滚精神很多,也能突显出我的絮叨和不大方。论战就是这样,他写得长,你一定要回得短。当然,这短句一定要精辟,对方就会很难看。以你对文字的把握和如今的精神状态,我判断是写不出来的。所以我放心。其实到现在已经够无聊了,因为我们不是在谈论一个观点的,纯粹个人恩怨,这是我就你这事的最后一篇文章。你应该不回应,这样还能酷点,因为我才写了一篇加一句,你就四篇了,而且看得出来你有点急,强装嬉笑怒骂。这样不好,心平气和,别再理我,才能挽回车轱辘事件损失的形象,也免得你车轱辘话来回说。
    当然,我也是逞逞口舌之快而已,是男人,就约一个时间,约一个地方,约一个房间,选好武器,CS。还有,今天的文章我是现写的,如果能预判到这程度,我就成史搞飞了。
    卡门的自我修正主义(2)
    我还有另外一个大发现,就是徐静蕾的博客链接里的男性朋友大多和我有过节。徐静蕾是我的好朋友,她是很义气的一个人,所以这点我有点过意不去,让她有点稍微难做。我不是故意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情景是雅典娜和她的圣斗士们呢。
    不能拿这个来要求事
    今天有记者采访我,说有一个“80后“的作家,叫落落,说,作家参与慈善事业太少,应该多点。我记得他们的《最小气》,每本《最小气》捐出整整一分钱。所谓落落大方,怎么不够大方啊。记者问我,怎么看。我说,慈善事业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去说,或者用自己做的那点小事去要求别人,尤其是一个普遍不宽裕的群体。这样会给别人加上道德压力。很多人,只是不愿意说罢了,你这样也是为难他们。我就不会好意思去说我做了什么好事。因为我真是看有些人太苦。不是我想让这个社会进步,这是政府的责任。我只是觉得我应该帮帮他。你们真要我说,到年底的时候我可以说。到时候别骂我炒作或者标榜自己什么的就行。我还正愁做了好事找不到一个正当的借口去吹嘘自己呢。但作家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有钱的没几个,大部分写字的都是自由职业者,因为没有工作,所以很多人都没有什么退休金或者社会保障,你要求他们做善事,他们生个病谁想到他们,医药费也不能报销。善事是不能要求的。卖一本《最小气》捐个一分钱,不管什么目的,我表扬你们。但你们那算是钱吗,卖十万本也就一千块钱,就你们那点钱,还假装是慈善事业,笑死人了,你们这点撑死了只能叫红领巾献爱心而已。捐了相当于你们BOSS两条内裤的钱就感觉终于挺起来了,可以要求整个职业了,这太小儿科。你自己宣扬自己也算了,别给这个尚且不富裕和没有保障的写作者的群体道德上压力。你觉得你们牛逼,就跟房地产商去提出这个道德要求吧。
    支持海岩
    刚才看了海岩展示手稿的视频,觉得非常心酸。我父亲就非常喜欢他的《永不瞑目》。关于海岩的书不是自己写的传言其实很早就有,大概五年前也有人问过我,我说,肯定是他自己写的,他如果真有一帮枪手,不可能不会传出来,现在网络发达,干坏事,尤其是群体干坏事肯定不可能不被人知道。你不能因为人家还有一个看似非常繁忙的正当职业就揣测人家没时间写,就说人家是雇枪手写的,如果人家海岩下班了不去干诸如喝个酒、戏个果、包个奶、赌个博、应个酬、桑个拿、唱个歌、搂个小姐打个炮……这些也被很多男人说成是“为了工作“之类的事,不就有时间了吗。还好海岩用的是手写稿,那用电脑写的,比如我,一旦有谁无聊了看你不顺眼了造个谣之类的,岂不是一辈子说不清楚了。
    一个好的作者肯定是非常爱惜自己的文字的。一直有人找我,让我可以推荐他们的文章去出版社出版,条件是一旦可以出版,就可以让我在书上标是同韩寒合著的。我真不知道这是种什么样的奇怪想法,但这应该是从中国学术界的一些科研论文开始的非常坏的风气。
    从第一本书开始,就有人说我的文章是我父亲写的。我当时还是学生,我对记者说,我同桌陆乐和周围同学能作证,因为我上课每写一页马上就会给他们看。马上又有人说,是你爸写好了以后逼着你背出来再凭记忆在上课时候写的。总之就是我爸逼的。碰上这样的人,我只能说……
    跑了
    首先是要对小四抱歉一声,其实那曝我料的学生根本不是你的粉丝。你的很多粉丝虽然傻,但好歹淳朴。那人太怂了,把博客的文章全删了(幸亏都留了证据),先栽赃媒体说是媒体断章取义了他想象的一个作品作成了新闻,最后习惯性栽赃地把博客的名字改成“小四“就跑了。你有胆子造谣怎么没胆子对质呢。你这样敢做不敢当,你们班级里哪位女同学愿意忍痛拔腋毛给你呢?但《二十四小时》里的CTU告诉我们,科技是很发达的,肯定能把你找出来。
    但是纵然这样,我还是不赞成网络实名制的,以后专家在讨论是否要网络实名制的时候别用我被诽谤这例子来说事。我宁可自己倒霉点,但也得坚持一向的看法。在网上骂人是没办法的,世界各地的网络都是这样,世界各地的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的。就像写文章可以用笔名一样,网友是有权享有**的。我可以完全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如果对方利用匿名触犯了法律,有人来管就是了,这不构成实施实名制的借口。但是居然有专家说我反对实名制是替自己的利益着想。他老昏头了,我从有网络到现在就一直实名的,你实不实名根本不关我事。再澄清一件事,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就是韩寒,这不是我的笔名。某次赛车的时候我在宾馆签单的时候签了我们车队后勤负责人“左菲“这名字,服务员特别激动,说原来我的真名是左菲,韩寒是我艺名。不知道这谣言传出去没有。其实我不叫左菲,我叫苏菲。
    海岩和海南香蕉的造谣者都没抓住,当然,关于网络造谣的立案需要有具体的造谣者,但要去查找造谣者就得先立案才能获得权限。这真是个大矛盾。
第四部分(1)
    第四部分
    此文枪手所写,慎入
    今天看到新闻,说某网友猜测我三年用了枪手,而且枪手是我博客链接里的朋友马日拉。 这些新闻都是以“被曝”为标题。 我这样明显的文字风格都能被说有枪手,那些没风格的大作家们怎么办啊。 于是我就去看看是谁曝的,我找到了那个同学的新浪博客,BLOG的名字叫“狂想”,已经表明了他的类型。 第一篇就是写我找枪手的文章,他说他自己是一个资深的出版界的圈内人,第二篇就是《我很喜欢收集班上女同学的腋毛,怎么办》,资深出版人还在上学呢,真有为。 再往下还有《去参加林志玲的见面会后我感觉她爱上了我,怎么办》《泽塔?琼斯曾经瞒着老公来中国找我》等等我就不用解释了。
    所以,记者一定要弄明白小说和新闻的区别,不能随便在论坛里找一个帖子就拿来当新闻,然后不负责地写道是网友曝料,自己就没责任了。 如果这样,新闻就太好写了,我注册个账号可以说全天下的作家都是找枪手写的,一天换一个作家曝料,想必用电脑写作的作者也拿不出证据来反驳吧。 一个作者写东西挺花脑子的,记者论坛上随便整理一个帖子当新闻就可以把人家逼到跳到黄河洗不清的境地,而且现在的读者还都特别相信这些“曝料”,当事人走到哪都要背黑锅,这个已经和娱乐精神完全不搭界了。 别逼得中国的作者们以后只能在公证处写小说啊。
    但好在。 和海岩留地1000万个字的手稿向记者展示来澄清自己没有枪手一样,我是有证据的,我早料到有那么一天,于是每次动笔写,我就摆个DV在后面拍着,到现在,我已经拍了1000盘DV带了。 总计也就2000个小时。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黄健中,等我用一年时间核实一下里面没有我写作的时候姑娘来探望我的画面的时候。 我就举行记者招待看片会。 请参加会议的记者带好帐篷和干粮,善意地提醒参加发布会前不要购买电器或者汽车,等发布会完估计都已经改款了。
    此文炒作,慎入
    我们很多记者地思维都是一根直线,除人挂了以外,凡是没作品的时候出来新闻就是提升人气,凡是有作品时候出来新闻就是炒作。 既然这样,大家做什么娱乐新闻嘛。
    我地作息时间不正常,有时候一觉醒来就过去两天,在沉睡的两天里,好多地方又说我进行了炒作。 我时常佩服自己。 比如这次枪手的事情出来,离开新书上市没几天,肯定会有没想象力的媒体说我炒作,但不会有人去指责那个造谣的人。 我是莫名其妙一觉醒来打开MSN就看见首页新闻上说我用枪手。 这种事情,要背很多年黑锅的,因为“韩寒被曝雇三年枪手”这样的新闻肯定是在显眼地地方,而“韩寒澄清没有枪手”自然看的人少点,就在角落里。 我脑子进水了,用这种背黑锅毁声誉的事情来炒作?所以。 希望媒体有点媒体的样子,当初那个帖子也是你们从各个论坛里找来的,我韩寒从1999年到现在,本人从来没有主动找过媒体要求报道个什么事,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新浪编辑推荐过什么文章。 某些媒体不要把自己找出来的岔子,毁我声誉以后再扣我自己头上,说是可能是我自己曝有枪手为新书炒作。 某天你们自己要出书可能需要这么干,我不需要。
    在中国,做个造谣的人是最幸福的,随便就可以让一个省地香蕉全都卖不出去。 或者可以轻松毁一个人的声誉。 到头来还是被造谣者的错。
    英雄本色
    前几天看了《英雄本色》。 真老的片子,当时叶锦添还是美术助理。 枪战拍得真香港啊。 好人一扫,坏人噼里啪啦从各个地方往下掉。 但更加准的是坏人,专门瞄着好人的脚四周打。
    打着打着,小马哥突然站了起来,说了几句话,中弹了。 周润发演得真好,就是有点浪费子弹。 朋友说《英雄本色2》更加牛,这三个人几乎干掉了一个团。 找《2》去。 我都能想象,在那年,我家旁边地录像厅里放完这个片子,那些连枪都没见过的小混混的内心躁动。 那个时候我八岁来着,似乎看过这个电影,但太深刻了,没看明白。 那年代真有意思。 每个年代在事后看来都真有意思。
    没意思
    前几天看了一个又后悔了的片子,就是《墨攻》。 似乎应该叫“墨子攻略”,可能觉得这名字有点像香港二流电影,什么“东京攻略”、“汉城攻略”之类,所以取了个简写,叫《墨攻》。 怎么没叫“子攻”?
    影片是很没想象力的,据说编剧编了十年。 我的妈妈,十年是什么概念,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啊。 这要是我,一个剧本写了十年,我准保不要。 这已经说明不是什么好本子了。 好本子都是灵光乍现,好电影甚至没有本子,经典都是天才的玩笑,佳作都是智者的胡扯,不是傻蛋kao憋就能憋出来的。 一个电影剧本居然憋了一个“文革”……
    片子还是那样,现在的大片可真喜欢告诉我们做人地道理啊,可真喜欢思索做人地意义啊。 而且最牛的是,在咱们中国,这些中心思想都会由主人公亲口配着音乐一字一句说出来给你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