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朝之梦 >

第120部分

天朝之梦-第120部分

小说: 天朝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公,您就放心吧,现在福建水师都缩在港里面,根本不敢露头。”王德虎拍着胸脯笑道。

    

    台湾海峡这里,是满清水师不敢露头,可白云山那边却是清军压着济世军在打!

    郑洪和陆思元的部队已经放弃了第一道壕沟,退入了白云山大寨之内,倚着几道刚刚立起的胸墙同清军用火枪对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但是清军仍然没有要停战休息的苗头。而是换上了京旗外火器营的精锐,继续和济世军对射。而且这些八旗军里面也有聪明人,取来了很多大木盾竖在他们的洋枪队前面。这样一来,济世军的洋枪也很难伤到八旗火枪手。胜负的天平,顿时倒向了人多枪多的清兵一方。

    “该死,真该死!要有几门炮就好了!”

    郑洪倚着胸墙,望着七八十步开外的“盾牌阵”,咬着牙恨恨地道。

    “炮怎么可能偷运进广东?”陆思元瞥了郑洪一眼,心里面有些埋怨。要是早一点跑路,现在大概都安安稳稳到了大屿山了,何至于在这里和清军死战?

    “侯爷,要不咱们今晚上就突围?”陆思元低声建议道。

    “还是守白云山为上!”郑洪想了想,对陆思元道,“咱们现在依山而守,粮弹充足没有太大危险的。如果弃山而走,很有可能被清军的骑兵尾击,到时候是什么下场就不好说了。”

    死守在山上肯定是最安全的,这个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过被围攻的最后下场肯定是覆没。当然郑洪和陆思元不大担这个心,因为他们是有外援的!朱济世在大屿山上屯着大军,最多再有两三个月就能打过来,这点时间他们大概还耗得起。

    “侯爷,陆大人,鞑子的盾牌阵又向咱们这里迫来啦,好像要和咱们拉近距离打,怎么办啊!”

    正指挥部队和清军对射的火枪营营长丁阿蟹焦急的声音忽然想了起来。

    “这盾牌阵后面一定有肉搏兵!”郑洪看着正缓缓逼近的盾阵哈哈笑道,“这僧格林沁比咱们急啊!”

    “他能不急吗?明公的大军随时都会来打广州的。”陆思元笑着拍了拍身旁的一个大木箱子,“整整一箱都是手榴弹,一共有一百枚!延平侯,咱们俩一块儿来?”

    “阿蟹,你去召集几个锦衣卫的兄弟,准备来丢手榴弹。”郑洪冲着丁阿蟹招了下手,让他去找几个锦衣卫出身的军官过来。

    铵油手榴弹可是济世军的杀手锏,和贝色麦步枪一样,属于“防扩散”武器。所以白云山这边没有得到多少,根本不能给所有的士兵都装备上,而且普通士兵们也不会用,只有跟着郑洪从香港过来的锦衣卫才知道怎么使用。

    “快快快,都跟上!”

    盾阵后面,傅方傅大侍卫正一手持刀一手举着藤牌,招呼着几百个健锐营的藤牌兵猫着腰往前挪动。

    健锐营是京旗外三营的精锐,这些驻京的八旗兵平素的待遇就很好,不仅有旗饷、旗地,还有各种名目的赏赐,根本不用为生活担心,所要做的就是练武。当然,抽鸦片的也不少!不过也有练出一身好功夫的。这些人就成了健锐营的精锐肉搏兵,战斗力比寻常的八旗、绿营高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比功夫的话,就是济世军的精锐也打不过他们。所以傅方现在很有信心,只要能在盾阵的掩护下过了那道壕沟,自己的刀牌手就能冲进贼军的火枪兵中间砍人了。

    “看到那道壕沟没有?不能让他们把壕沟占下来,等他们一靠近就投弹!”

    郑洪一边交待,一边把手榴弹分发下去。刚刚发完,清军的大盾牌就挪到壕沟边上了,距离济世军坚守的胸墙,只剩下不到30步。

    “投弹!现在投弹!”

    郑洪的话音放落,十几个冒着烟的手榴弹就翻滚着飞了出去,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清军盾牌大阵的后面(未完待续。)

414 1921077833825

第234章必须要提前举旗了! 第一更



    一大清早就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的说,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

    这个晚上,大屿山东涌堡城外的码头上,灯火通明,三艘西洋大帆船已经靠岸,几辆马车正急匆匆直往东涌堡而去。现在白云山那里肯定已经大打出手了!就算不出手,被两三万清军包围着,郑洪也很难把队伍拉出来了——毕竟白云山上并不都是精壮,还有那些精壮们的家眷。所以一回到大屿山,朱济世就召集手下商量对策了。

    实际上对策早在前来大屿山的路上就已经有了,就是提前举兵!

    在东涌堡内,被招来参加紧急会议的韩四、刘鹏、罗军旗、陆培芳、钟子良、苏玉娘还有几日前刚刚从欧洲回来的桑切斯特军校旁听生刘炯,对提前造反之事全都一致赞成。

    “其实现在也不早了,咱们在大屿山上都已经聚众两万了!再要有人过来都没地方安排啦!”

    韩四头一个表态,现在郑洪不在,济世军的头号大将非他莫属。这些时日就和罗军旗、苏玉娘、钟子良等人在大屿山上蒙头练兵。

    “明公,咱们的两万人至少能顶清军二十万!而且都是督标、抚标一类的精兵,这样的兵,满大清都凑不出二十万之数的。”

    真心当贰臣的钟子良现在是济世军的副军师,还挂了中校军衔,专门负责清军情报工作。他在清军里面摸爬滚打十几年,虽然不会打仗,但是对清军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干这个差事再合适不过了。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地道。

    “满清在广东的兵力除了八旗新军和督、抚、提、军四标之外,稍微能打一点的就是虎门、潮州、南澳、琼州、高廉、英德和惠州碣石镇等边防七镇的镇标。不过镇标毕竟不能和督、抚、提、军四标相比。一方面人数较少;一方面一镇总兵的油水有限,就指着手下这点兵喝兵血,不可能像督抚和满洲将军那样养兵的。”

    说到这,钟子良叹气。

    “而这广东的绿营兵其实还是比较像样的,就是吃大烟的人多了一点。北方的绿营兵真的是和乞丐差不多,每月一两半二两银子的饷能到手三四成就算上官有良心了。又没有广东这里那么多来钱的路子,这兵真是叫花子兵,说出去都没脸见人,我们这些绿营带兵官也让那些文官瞧不起,一个三品参将见着个七品知县,都得恭恭敬敬称下官,一点儿心气都没有。这样的兵将,哪儿能打仗啊?”

    朱济世频频点头,这清军战斗力弱的根源,不仅是装备、训练和战术思想全面落后上,还在清军绿营官兵的社会地位太低,待遇太差。以至于“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撵钉”都成了民间俗语。相比之下,日本国那些“一刀一命”的下层武士,虽然一样穷困潦倒,但仍然是日本社会的人上之人。成为武士,是绝大部分日本平民少年的梦想。

    这种心态上的差别,就已经决定了历史上日清两国军人在战场之上的表现!甲午战争期间,清朝练军的装备、军饷和后勤供应,都远远超过日本陆军。可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却糟糕透顶,即便是依托坚固工事,也极少能坚守一天以上的。相比之下,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豆腐军,在同武器装备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日军的会战之中,往往也能坚持上几个月之久。

    这大概就是因为民国是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年代吧?

    “咱们大明军人的地位必须要提高,不能学满清搞以文驭武,军队要有独立的军政、军令和人事体系。”朱济世思索了下,把目光投向刘炯,“慕林,你去和威尔。海明、罗伯特。丘吉尔还有老皮尔他们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未来明军军政、军令和人事晋升的办法。可以参考英法还有普鲁士的体制,大明的大元帅府、陆军部、参谋总部等都要在起兵之前组织完毕。

    大元帅府总理兵事,大元帅一职由大明之君亲任,大元帅府下设陆军部、海军部、陆军总参谋部、海军总参谋部,各设尚书、侍郎或参谋长、副参谋长管理”

    朱济世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却是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现在正是建立制度的时候。特别是军事体制,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予以确立。之前建立兰芳大公国的时候,他已经仿效西方,成立了一个陆军部,不过只是草创而已。

    “陆军部尚书一职,暂时也由我来兼任。总参谋长可聘洋将威尔。海明出任。”朱济世斟酌着道。现在济世军陆军中的主将就是韩四、罗军旗、苏玉娘三人,都不是能当尚书的人——当尚书总归要文武兼备才行,朱济世心目中合适的人选其实正是刘炯。不过刘炯的资历稍浅,还需带兵征战一番,才能来当这个尚书。至于总参谋长一职,听着好像和军师差不多,其实根本是两码事,近代军队的军令指挥系统复杂着呢,左宗棠、钟子良他们根本做不来。只能让接受过完整西式军事教育的威尔。海明来干了。

    而且这个任命也是在向大英帝国卖好!

    “雨生,”朱济世又看着钟子良道,“总参谋部的副长就由你来担任,记住了,海明先生是在英吉利就跟随我的老兄弟,你要全力辅佐他做好军令工作,明白吗?”

    威尔。海明打仗的手艺肯定是靠得住的,至少比大清国一帮武术家要强。但是他不了解满清军队是什么德行,所以得让钟子良这个清军投靠过来的参将去辅佐,这样就能知己知彼了。

    “另外,攻下广州以后就该建立政府了,我的意思是先成立个大明王国政府须得设立内阁,宰相一职不如就由军师和慕文来做吧。”

    宰相啊!

    左宗棠和刘鹏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憋着笑呢!宰相一职被朱元璋废了以后,已经好几百年没有在中国出现了,虽然明朝后来是有内阁首辅的,但毕竟没有宰相名号,至于清朝干脆连名义上的宰相都没有了

    “内阁之下应该设立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内政部、工业部、交通部、教育部、建设部、农林部等十部,每部设尚书、侍郎各一名。各部之下,再视情况设立若干司局。”

    之前的兰芳大公国内阁之下也有部,一部之长称大臣,那是为了体现兰芳是英国藩属,所以才模仿英国的官号。现在是复明,自然要用尚书这个称谓了。不过各部的设立和职责却依然是西式的。

    “明公,咱们大明内阁之下好像没有吏部,这官员任命该有那一部负责?”陆培芳皱着眉头问道。他也是举人的身份,投靠朱济世虽然没有左宗棠早,但是出力并不小,他儿子现在还在白云山和清军苦战呢!这个宰相没有份儿,总该有个尚书吧?满清的六部是以吏部为首,所以他的心理价位就是吏部尚书。可是朱济世计划中的内阁却没有吏部这个衙门,自然也没有吏部尚书了

    “这大明的官员任命、考核、晋升,并不是由一个衙门总揽的。”朱济世摸着胡子思索着道。

    对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来说,吏治无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如果一国官吏都是腐败无能之辈,再好的制度都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少进步,甚至还不如糊里糊涂将就着过日子比较好。

    而满清和前明的衰弱,很大的原因便在于吏治。朱济世现在想要再兴大明,自然不能照搬明清的吏治体系了。(未完待续。)

415 739147836648

第235章 秀才为官,科举进级 第二更



    大罗罗、小罗罗一起拜求月票、推荐、订阅,拜啊拜!

    。。。。。。。

    “吏治之事,我现在只有一有些想法,说来给诸位听听,”朱济世思索着道,“无论是满清还是倾覆之前的大明,都有官吏之分,官分九品十八阶,从九品下就是吏。名为官治民,实为官治吏,吏治民。官还有清脏之分,吏则皆为污吏。因而,明清两代所实行的其实就是污吏治民。军师,陆先生,我说的可对?”

    左宗棠和陆培芳都点点头,污吏治民的情形他们自然知道,只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却很不容易,于是便望着朱济世,等着听这位明主的高见。

    朱济世接着往下道“而西洋各国并没有官吏之分,而实行事务官、政务官制度,事务官皆有考试选拔,政务官则是地方大员,由士绅推举。地方政府的日常运作皆有事务官负责,大事则由政务官和士绅所组成的议会商量讨论决定。”

    左宗棠闻言皱眉,“这等办法倒是新鲜,只是如此一来,朝廷便失去了任命官员之权了”

    陆培芳也道“如此绅权太重,恐怕会压迫平民太甚,难免绅逼民反。”

    朱济世点点头,现在的欧洲不正是坐在社会革命的火山口?看看英法等国劳动人民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现在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有多凶了。

    “我大明当然不能如此行事了。”朱济世摆摆手,笑道。

    “不过也可参考西法行事。使官吏一体,皆有科举选拔。今后我大明的科举也设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只要中了秀才便有资格在本地担任微末小官,负责原来有吏员所任之公务。须任满五年,官声良好且能任事者才能考举人,中举之后便有资格担任更高级的官员,五年后若官声良好,才能考进士,进士及第才有资格担任知府之上的高官当然这样的体制须得逐步实行,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只适用于文官,不可用于军官。”

    军官当然有独立的一套做官升官制度,在战时首重军功,和平时期则是考核、考试(军校和陆海军大学的成绩)还有论资排辈等综合因素决定怎么升官了——当然,不论文官、武官,投胎和关系都是要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朱济世要建立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王朝。这种潜规则是无法避免的。

    他抿了口茶,接着又说“而且科举当以实用为重,除了考核文章学问,也需要考算学、农学、工学、商学、法学等实用之学这科举考试应该由一个独立于内阁之外的衙门负责,可称为大学士府,各级官员升迁开革的文书和档案也由大学生府发放和管理。”他看了眼陆培芳。“第一任首席大学士就由陆先生做吧。”

    “谢明公。”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