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洋战争 >

第11部分

太平洋战争-第11部分

小说: 太平洋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使海军里提倡海空作战的主要代表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得到一个机会,可以对仍持怀疑态度的“枪炮俱乐部”显示一下航空母舰战斗群怎样在没有战列舰的护卫下进行活动。在夏威夷西北雾霭笼罩的海面上,他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避开舰队的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冲了过来,出动飞机对珍珠港进行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模拟空袭。
  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基地容易受航空母舰的袭击,这一点在一九三二年进行的一次类似演习中得到证实。然而,希特勒进军奥地利及其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使美国战略家们在算计时忽视了夏威夷面临的危险。美国人曾安然设想,可望皇家海军保卫大西洋,使美国海军集中兵力于太平洋上。可是,德国人越来越好战并不断加强战列舰和潜艇力量使这种设想破产了。
  “我们的美洲再也不是一个海外争端的利弊不会波及的遥远的大陆了,”八月,当欧洲危机可能发生时,罗斯福发出了警告。他已要求国会再拨款三亿美元,用来制造一万架飞机以加强“因防”。现在美国政府想方设法用总统对拉丁美洲的“睦邻”政策来保卫大西洋半球。德国对美洲的商业和政治渗透的惊人消息传到华盛顿,意味着“门罗主义”正受到威胁。于是,下年的海军演习就定在加勒比地区进行,参加演习的部队将组成长驻“大西洋舰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大西洋舰队”只是断断续续地活动过。
  一九三八年秋,捷克斯洛伐克危机的骚动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罗斯福总统只能呼吁希特勒“为了人类”而就他对苏台德区提出的要求达成和平解决办法。当张伯伦在慕尼黑与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一起进行了灾难性的外交活动后飞回伦敦,挥舞着他那等于一张废纸的条约时,美国和欧洲一样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我们时代的和平”这个诺言对德国元首希特勒来说算不了什么,对日本近卫首相来说也毫无意义。十一月,军方成立帝国统帅部以指挥日本在大陆上未经宣布的战争,之后,近卫政府决心使对华战争升级。德国驻华大使奥斯卡·特劳特曼为使中日停止冲突而进行的斡旋活动没有取得进展。尽管蒋介石的军队正向长江撤退,但他坚决拒绝接受东京所要求的“帝国方式”的任何部分。到一九三八年一月,当日本派更多的军队到中国,日本领导人开始准备建立另一个附庸政权时,谈判即告破裂。又有十万军队动员起来了,
  准备派往中国大陆,和八个师的“中国派遣军”会合。这八个师正在进行的一场战争仍被官方描绘为“一起事件”。
  实际上,中日冲突已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一九三八年夏,日本成为第一个动员国。对工业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在对汽油实行配给的同时,内务省派出的冷酷无情的秘密警察对书报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军训成了学校必修课程的一部分。稻米奇缺,鼓励崇拜天皇。有轨电车驶过皇宫时,乘客要脱帽致敬:后来,司机要停车让每个人庄严地鞠躬致敬。政府的印刷品鼓动全国为即将到来的旨在“将亚洲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远怔进行“精神动员”和作出“自我牺牲”。
  到一九三八年年底,日本领导人已成功地利用“中国事件”来扼杀民主,从而将日本变成一个远东型的法西斯国家,他们颁布命令,“任何与民族利益相违背的行为必须杜绝。”虽然陆军和海军一致同意迅速武装起来进行一场扩张国土的战争,但他们在应该“解放”亚洲哪部分地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日本海军认为,只有南下夺取英国、荷兰和法国在远东的富饶的殖民地,日本帝国的使命才能完成。陆军最高指挥部则主张北击西伯利亚的夙敌俄国,以便摆脱代价越来越大的为结束“中国事件”的战争。
  现在轮到驻朝鲜的日本军队的军官了。他们自告奋勇促进实施“北击”战略。七月二十九日,他们不顾东京的命令,窜犯了西伯利亚与满洲和朝鲜交界的卡山湖畔的苏联边防哨所。由于担心离这里不到六十英里的太平洋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①的安全,红军不惜出动坦克和飞机,以武力反击。由于缺少装甲车辆和飞机,日军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撤回边界。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一日签订了边界停战协定,战事方告结束。
  ① 即海参威。——译者
  驻朝日军的可耻失败在远征中国军队的胜利中得到了补偿。后者在秋季占领了武汉和广东,控制了所有的港口和五大城市。英国试图重开谈判以结束中日战争,保护它自己受到威胁的利益。东京要求美国停止对中国国民党的支持并承认“满洲国”,否则战争将继续进行下去。但是,美国坚决拒绝同意诸如此类的践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的做法,和平行动又告失败。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叛变,为日本人准备在南京另立中国政府提供了所需要的领导人。但是,东京的帝国统帅部意识到,只要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苏联向毛泽东的游击部队提供武器,日本势必要么接受一个胜利的相持局面,要么派遣更多的军队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剩下的国土。为了另觅途径摆脱这种困境,近卫亲王首相于十一月十一日宣布建立“东亚新秩序”,以便将中国从“西方列强帝国主义野心的牺牲品”的传统命运中拯救出来。
  亚洲新秩序
  近卫内阁使日本走上“解放”亚洲的讨伐道路之后,于一九三九年一月辞职,让平沼骐一郎首相的新政府来解决陆海军之间就日本应否加入轴心闰的三国条约、从而与德国共命运的问题上发生的争执。海相及其副手山本五十六海军中将强烈反对结盟,认为这将导致与美国发生公开冲突,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石油禁运和贸易制裁。他们的反对意见有效地阻止了日本与德国联盟,希特勒在对波兰提出越来越苛刻的要求,毫无顾忌地将德国推向战争的时候,需要的就是这个联盟。
  东京中明它的政府“不怀任何领土野心”,这是人们听惯了的调子。无须这种声明,人们就可以看山,日本的“亚洲新秩序”的蓝图与希特勒的“欧洲新秩序”的计划毫无二致。蒋介石和华盛顿都不接受这个“新秩序”,美国拒绝考虑任何违反九国公约原则的行为。罗斯福当即宣布给重庆政府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来进行战争。类似在南京的暴行的报道仍然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亨利·卢斯在《时代》周刊上发表的支持国民党人的事业的文章,鼓动了已经受到赛珍珠文章的影响的公众。
  一九三九年春笼罩在大西洋上的战争乌云使总统颇感不安,他设法避免冒在太平洋上发生冲突的风险。除了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之外,拥有很大势力的商业集团也反对这种冒险,尽管他们口头上叫得不是那么凶。他们正向日本出口填喂日本战争机器的石油、纺织品、机械和战略物资,以此获得巨额利润。只是到了一月,乎沼首相领导下的军人新年阁上台,帝国军队在海南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①登陆以后,人们才开始怀疑袖手旁观的做法是否明智。
  ① 即我南沙群岛。——译者
  占领了这些近海岛屿,日本人就有了进攻菲律宾群岛、香港和印度支那的跳板。
  欧洲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排除了英国与日本对抗的任何可能性,英国政府希望关国作出反应,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同时伦敦的领导人试图向澳大利亚人作出保证,他们“将不会放弃我们在远东的地位”,并且英国外交部认为,“日本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任何威胁,不管是直接进攻还是以远征新加坡的形式间接进行威胁,美国都不会长期无动于衷。”究竟怎样无动于衷,又能保持乡长时间这是澳大利亚总理急切关注的问题。“英国所说的远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近北,”罗怕特·孟席斯五月对堪培拉议会说,他宣布已派代表前往华盛顿,试探“特别是在英国眼下因与德国和意大利纠缠而不能派遣必要的海军部队前往太平洋以遏制日本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侵略行径究竟持什么态度。”
  理查德·凯西率领的澳大利亚代表团不安地发现,英国外交部相信可以指望美国保卫西太平洋是过于乐观了。孤立主义浪潮强烈反对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务院也担心实施制裁可能挑起的危险。一月份罗斯福对日益恶化的中国局势所作的有限反应是,号召自愿向日本禁止出口飞机零件,二月份呼吁停止提供信用外贷。一九三九年三月,德国军队攻入捷克斯洛伐克,彻底践踏了签订才六个月的慕尼黑协定,戏剧性地证明了靠这些道义上的行动来制止侵略是注定要失败的。英国和法国政府惊惶失措,加紧向美国订购军火,为与希特勒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作准备。
  英国三军参谋长会议认为,英国是否派遣舰队去新加坡,“必须取决于我们的人力、物力和欧洲的战况”,这等于已经发出他们实际上要放弃远东的信号。没有美国的坚决支持,英、法两国的弱点很快就被日本人利用了。他们在天津和上海制造“事端”,要求将租界的控制权交给皇军,并承认南京的傀儡政府。外交谈判导致了“远东慕尼黑”。性格暴躁的亚洲舰队司令哈里·亚内尔海军上将看到这种绥靖政策如何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地位,他自上海报告:“英国雄狮被人拳打脚踢,达到惊人地步,它还在忍受。”
  海军部计划人员陷入困境。同德国及其轴心国伙伴意大利交战的危险日益逼近;没有多余的战列舰可派往新加坡去保卫马来亚,来信守保护澳大利亚的庄严诺言。他们于是紧急呼吁华盛顿,要美国海军汉遣战列巡洋舰前往西太平洋。总统认为这一举动含有太大的挑战性,尽管他真的取消了原定该舰队参加五月纽约世界博览会的计划,转而让它通过巴拿马运河前往西海岸进行军事演习。但是他“讲话太软”,他的大棒压不住日本人。两个月后,远征中国的军队的士兵封锁了英国天津租界,无耻地企图让人们默认他们对占领区的控制权。这一次罗斯福的反应比较坚定。七月二十六日,他宣布美国将废除一九一一年通商航海条约,这等于提前六个月通知日本,下一步可能要实行贸易和石油禁运。而东京敏锐地想到,华盛顿采取会导致太平洋战争的重大步骤,肯定是要三思而后行的。
  宏伟战略
  面对欧洲和远东不断恶化的国际形势,美国军方不得不考虑怎样用最好的办法来对付由来已久的两洋战争的可怕战略局面。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战略家们在进行了六个月的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关岛和马尼拉军事基地的不足,加上新加坡没有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决定了必须放弃过时的“桔色作战计划”——随之放弃菲律宾。甚至为保卫西海岸、巴拿马和阿拉斯加而进行的战略撤退也受到了威胁,因为日本的航空母舰占压倒优势。他们的报告断定,这一点将使珍珠港易遭空袭,这种空袭“可能不发警告就炸掉舰队的主力。。”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军事战略从来没有经历过象一九三九年夏季所作的重大修改。这年夏季,美国陆海军参谋长不得不作出抉择:实行大西洋防御计划还是实行太平洋防御计划。他们的建议是,直接的威胁不是来自日本,而是来自轴心国。英国和法国面临同德国交战;佛朗哥由于德国空军的援助,在西班牙成功地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轴心国为保护德国在南美日益增长的利益而沿西大西洋南下的危险迫在眉睫。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一致要求总统将海军力量集中在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区。这就有必要在太平洋上作出某种防御态势以守住夏威夷——在一定程度上以放弃菲律宾为代价,如果日本人进攻该群岛的话。备忘录特别提醒总统,不要受政治诱惑而保护那个群岛,因为那样做“违背对美国利益所作的明智估价”。
  这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彻底改变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宏伟战略。总统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已得出结讼:纳粹德国对美国在欧洲和甫美的利益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所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战略目标的这种戏剧性的转移反映在新订的一套“彩虹作战计划”中,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同现在不现实的、传统的单色指令不同,它们旨在对付联合起来的敌人和潜在的同盟。一九三九年六月底新制订的“陆海军联合基本作战计划”包括五个意外事变的应付方案。“彩虹1号”限于“半球防御”,防止“违背门罗主义的字面和精神实质的行为”蔓延到大西洋中部和远至夏威夷、威克岛和萨摩亚等太平洋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保卫菲律宾群岛和关岛。其余四个只是这个目标的延伸。“彩虹2号”设想英国和法国与轴心国交战,届时美国“不在欧洲作最大限度的参战”,但承担“维护太平洋上民主国家的利益。。并消灭敌人力量的责任”。“彩虹3号”预告了实施原来的“桔色作战计划”——派遣舰队收复非律宾——时“牢年控制西太平洋”的必要性。“彩虹4号”设想美国武装部队不得不集中力量打一场大西洋战争及其必然结果;而“彩虹5 号”则设想他们与英、法联合并在“打败德国的决战中”起主要作用。
  一九三九年夏当欧洲危机正在酝酿的时候,华盛顿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忙于详细制订“彩虹2 号”。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英、法为制止德国吞并波兰而卷入战争,美国可能卷进去,供应英、法——如果不是支持的话。这就需要在太平洋上采取防御态势,由美国海军以及在较小的程度上由美国陆军来肩负这个重担。与皇家海军军官的参谋会议又在秘密地进行,重新商讨英格索尔——菲利普斯关于如何有效地遏制和威慑日本的“会谈纪要”。双方承认,不可能采取很多行动阻止日本入侵并占领香港和菲律宾,但美国海军仍然不愿保证派遣一支舰队前往新加坡,尽管它是为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海上通道建立一条防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