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腾进去温书,不再听母姐抱怨。
过年时,凌二太太拒不去赵家走动,凌二舅索性只带着凌腾去了。
凌 氏面色极好,白里透红的。赵长卿赵蓉赵长宁都是一袭新衣,打扮得干净漂亮。赵长宁赵蓉是龙凤胎,如今五岁,依旧小豆丁,赵长卿九岁,冬天人们穿的厚实, 但,她衣裙缝的巧妙,并不似寻常女孩儿一身棉衣臃肿,她身上反是显出几分窈窕来。发间簪一支镀金的花步摇,耳上挂着明晃晃的坠子,更兼她年纪渐长,慢慢的 显露出眉目间的精致。赵长卿真的很会长,凌氏不过有几分水秀,赵勇亦非俊朗之人,赵长卿却是完全的继承了父母优点,轮廓鲜明的一张瓜子脸上,五官生的恰到 好处,但要说绝色亦不尽然。主要是赵长卿生得一双再璀璨不过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总是带着明亮的光泽与氤氲的灵气,将她漂亮的脸孔点亮。
凌腾心说,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我一见她便能烦恼全消。
凌腾一心二用,先给凌氏赵勇赵老太太拜了年,又与赵家姐弟妹见过,笑道,“以前不觉什么,这一过年,觉着卿妹妹宁表弟蓉妹妹都长大了许多。”
凌氏笑,“你做哥哥的看他们觉着长大了,我做姑妈的,也看你长高了许多。”
说到儿子,凌二舅满心自豪,笑,“可不是么?以前叫他吃饭总跟猫似的,现在一顿得吃两碗饭,年初一我给他量个子,比去年给长高了约摸两寸不止。”
“能吃就好。腾哥儿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尤其这冬天,多给他炖些羊肉滋补才好。他念书可辛苦着呢。我听说,腾哥儿今年又在族学里考得很不错。”凌氏与赵老太太去朱家请安,自然消息灵通。
凌 二舅眉开眼笑,“他们班里,他是第二,比去年强些,学里奖了二十两银子。”这也是朱氏族学与众不同之处,每年年底大考,文章好的各有奖励。这样一些家里贫 穷的小学生们怎会不好生念书?就是不差这些银子的子弟,也想得了学里的奖励拿出去显摆呢。故此,朱氏族学的学风一向很不错。而这些,都是朱老太太一手制定 的规则。
凌氏笑赞,“去年腾哥儿也得了学里的奖励。二哥莫逼恳他太过,腾哥儿年纪小呢。这样已经很好了,别贪多,慢慢将底子打结实,将来一飞冲天哩。”儿女皆在念书,凌氏也学了几句文绉绉的话。
凌二舅笑,“他念书的事我根本不管,好赖都随他自个儿。”
凌氏笑,“二哥就会省心。”
凌腾先同赵长宁说了会儿话,指着赵长宁腰间的小小荷包笑,“宁哥儿这小荷包儿倒是特别。”
赵长宁臭美,“是姐姐特意给我做的。”遂摘下来给凌腾瞧,“这绣得关公,表兄,比那些花花草草的好看多了吧?”
凌腾唇角微勾,“好看,也别致。”头一遭见有人绣关公的。
赵蓉笑,“表哥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荷包上绣关公的吧?”
凌腾道,“卿妹妹的手艺好,以前没人绣,约摸是不会画,没这个花样子。这是妹妹自己画的花样子吧。”
赵长卿笑,“本是给宁哥儿的生辰礼。他不喜欢花草,就绣了这个给他。”
“这个戴着才有男子汉的气概。”赵长宁拍拍小胸脯,从凌腾手里接过荷包,自己戴好,瞅着凌腾腰间系的荷包问,“表哥,你的荷包是三表姐绣的吗?”
凌腾笑,“不是。”
赵长宁问,“为什么三姐姐不给你做荷包呢?我姐姐就给我做。”其实他问这话主要是为了显摆。
凌腾笑,“卿妹妹的荷包做的好看。”
赵长宁笑,“是啊。”
一时,柳儿捧了蜜姜茶来。赵蓉笑着递一盏茶给凌腾,“表哥喝茶吧。”
凌腾道了声谢,接过茶水,眼尾余光扫过赵蓉手腕,不禁看她一眼,笑道,“蓉妹妹戴的项圈儿,是卿妹妹小时候戴的那幅吧。”赤金镶美玉,这幅项圈儿还是朱老太太给赵长卿的,凌三姐羡慕嫉妒恨,不知念叨了多少回,凌腾很有些印象。
赵蓉笑意微僵,“是啊,表哥认得?”还是想多跟凌腾说几句话。
“卿妹妹小时候常戴的。”
现 在赵长卿颈间挂的是自己串的玛瑙珠,玛瑙珠串中间系一块用红色玫瑰花络络好的一块羊脂玉玦,玉玦下垂着红色的细珠穗,也很漂亮。这是朱老太爷送的玉,小时 候可以做块小小玉佩,待赵长卿大些,做小玉佩就有些不合适了,赵长卿便自己做了坠子挂在衣裳外头,亦能增色不少。
卿妹妹小时候常戴的!
将军府楚越生辰时见了她这样说!小梨花儿姐弟见了她这样说!现在,连凌腾也这样说!
赵蓉没有像此刻这样后悔要了赵长卿的东西来戴!
看来,这步棋是走错了的。
赵蓉轻轻的叹了口气,赵长卿已非昨日阿蒙,她不该这样自取其辱,倒叫赵长卿看了笑话。
作者有话要说:整篇文章中,除了赵长卿的成长,当然,也有赵蓉的成长~~~虽然她是女配~~~其实,这并不是说赵蓉就比赵长卿笨,怎么说呢,赵长卿重生的早,后来又遇良师,自然大有不同。而赵蓉本身性格所限,必然要有所经历才能有所改变。
天下哪有不变的人呢?哪怕赵蓉,重生也要因形势的不同做出改变的~
☆、第60章
当天下午;赵蓉便把项圈手镯主动还给了赵长卿。
赵长卿问,“明天还有亲戚们过来,你不戴了?”当初死皮赖脸的要借,借了还不想还;如今不知赵蓉又抽什么疯;倒大方的还了她东西。
赵蓉道,“怪重的;我不戴了;姐姐收着吧。”
先前也不见你喊沉;赵长卿并不多说,只是笑;“你什么时候要戴再跟我说;虽然做姐姐的不能送你;不过,你戴着出去撑撑门面还是没问题的。”
赵蓉笑,“姐姐要给就送我,要是不送,只是借,我以后都不戴了。”
好大的口气,赵长卿不客气道,“看美得你。这是老祖宗给我的,起码得值上百两。就是借,也是看在一家子的面子上,不然,这么值钱的东西,我会借你?”
赵蓉倚在母亲身畔,拉拉母亲的衣袖,翘着嘴巴埋怨,“娘亲,你看姐姐多小气。”
凌氏笑,“你姐姐跟你开玩笑的,你先时出去要戴,你姐姐不是二话不说就给你戴了吗?你们是亲姐妹,她疼你呢。”
赵 长卿望着赵蓉笑,“就是母亲说的这样,我心里疼你疼的了不得,才好生教你。咱们姐弟三个,你最小,平日里连阿宁都让着你。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屋子,也各人 有各人的东西。蓉姐儿,你得自己学着攒东西,就是一针一线也不能乱丢。你看我东西多,都是我这些年攒下来的。等你到我这么大,自然也有许多自己的东西。”
“我就跟姐姐说句玩笑话,倒惹出姐姐这么一大套的教训。”赵蓉笑,“姐姐真不识逗。”
“你 说的是玩笑话,姐姐说的可不是玩笑话。”赵长卿含笑道,“句句金玉良言,只望你听得进去才好。你们年纪小,母亲又怀着小弟弟,我做长姐的,自然对你们要多 以教导,省得你们叫母亲操心。”赵蓉无非就是这几件本事,天底下的好东西都应该是她的,她略施舍一些,他人就该感激涕零感恩戴德。不然,就是在凌氏面前一 点点的抹黑她,自己占得独一无二的宠爱。
或许是上辈子惯了的,这辈子便视为理所当然。
赵长卿索性直接给她一记大耳光,叫她认清形势。
凌氏欣慰道,“越发有做姐姐的模样了。”
“那是。”赵长卿笑着拍凌氏的马屁,“都是母亲教我教的好,我也就有样学样的教导弟弟妹妹们了。”
凌氏笑,“你弟弟妹妹的有你这样的嘴甜就行了。”
赵长卿笑,“都是一个娘生的,断然差不了。”
凌氏给她哄得呵呵直笑。
赵长卿把凌氏哄乐,便道,“母亲,我去苏先生那里看看,她不喜欢凑热闹,大过年的,也不能太冷清了。”
凌氏笑,“让蓉姐儿跟你一道去吧。”
赵长卿笑问,“阿蓉,你去不去?”
赵蓉摇头,倚着凌氏,软声细语道,“大哥出去玩儿了,我再去,娘一个人在屋里多寂寞。苏先生就在咱们家,我别的时候去也是一样的。姐姐先去吧,以后有空我再去瞧苏先生也是一样。”
赵长卿便自己去了,赵蓉在凌氏身边问茶问水,陪着凌氏说话,无比的乖巧贴心。
苏先生正在屋里给自己的宝贝水仙换水。
苏先生喜养花木,不过,在冬天能过冬又价钱便宜的就是水仙花了。苏先生卧室、书房、小客厅里都摆着水仙。小小的一株,养在小小的粗瓷碗里。花不名贵,碗亦只是粗瓷,不过,苏先生收拾的干净整洁,便很有几分雅趣。
受苏先生的熏陶,赵长卿自己屋里也养了好几盆。
苏先生招呼赵长卿到近前,“你怎么过来了?”
赵长卿笑,“我来看看先生,阿白不在家?”
“下晌阿宁拿着小鞭儿来找他,俩人出去玩儿了。”苏先生笑,“别傻站着,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劳,剩下这两盆你来换水,哎呀,我手都冻僵了。”
把水瓢交给赵长卿,苏先生擦干手,呵两口热气,回里屋烤火去了,还径自念叨,“得煅炼煅炼你的眼力啊,这么没眼力劲儿可不行。”
赵长卿黑线:她也怕冷的好不好,而且,她才刚刚来的啊……
换好水仙碗里的水,赵长卿也进去烤火了。
两人守着炭盆说话,苏先生道,“我想了想,你力气的事,最关键的事,就是学会控制。”
“控制?”赵长卿道,“我现在都很小心,从不敢用力,也没再捏坏东西了。”
苏先生笑,“说控制不只是这样简单。譬如你力气大能捏碎杯子,却也只是捏坏,你要学着均匀的用你的力气。起码学着均匀的把杯子捏碎,碎掉的瓷片大小都差不多。”
赵长卿惊叹,“这怎么可能?”
苏先生笑,“怎么不可能呢?”
“知 道衙门里专门行杖刑打板子的衙役吗?”苏先生温声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打板子的衙役也不是简单的,他们无不经过苦练。练习时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上,拿小板 子打上去,只准有响声,不准打破。等到打完,里头的豆腐全烂了,外面依旧是整整方方的一块,丝毫不动。这便是衙役中的第一高手,这样打人,不消二十板便能 将人脏脾打碎,可见厉害。”
赵长卿大长见识,“难道我天天拿着豆腐练?”
“哪里有那许多豆腐给你练。”苏先生指指桌上果碟子里摆的苹果,“以后天天用苹果练就行了,要是不小心捏碎,你就自己吃掉。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的磨。”
赵长卿叹,“先生,你说我这么大力气,其实也没什么用。”
苏先生笑,“怎会没用?只是你现在觉着没用罢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有了用。有许多时候,人们并不是用道理解决事端,而是用武力。”
“也是。”对苏先生的话,赵长卿深以为然。
两人正在说话,就见小梨花儿笑盈盈的进来。大过年的日子,小梨花儿也换上新衣裙,头上簪着一支小小小的红色绢花儿。她长赵长卿两岁,这两年个子蹿的快,人依旧很瘦,尖尖的脸上,一双眼睛明亮动人。
赵长卿起身笑迎,“难得你个大忙人也有空出来。”
小 梨花儿笑着一并坐下,伸出手来烤火,细伶伶的手腕上挂着个韭菜叶儿粗细的银镯,“我家少有人来,梨子带着阿白阿宁在院子里放小鞭,吵的很,想个事情都不得 清静。卿妹妹、先生,这两天我想了件有件发财的大好事,你们要不要听?”小梨花儿早年就揽活儿帮衬家里,如今也是个小小的小包工头,她常包了手工活儿来, 除了自家做,再包给那些家境困窘的人家,从中赚取差价。这也练就了小梨花儿尤其敏锐的眼光,在赚钱一事上,赵长卿甘拜下风。
赵长卿倒挺有兴趣,从茶寮子里倒了三盏温茶,先递一盏给苏先生,再递一盏给小梨花儿,最后自己握一盏,“什么发财的大好事?莫不是还能用到我和先生?”不然凭小梨花儿生意上的精明,不见得会找上她们。
小梨花儿双手捧着姜蜜茶,笑赞,“果然是卿妹妹,一猜就中。”
赵长卿笑,“这有什么难猜的。”
小梨花儿笑道,“那卿妹妹就再猜猜,我找你是什么事吧?”
“这大年下的,能有什么事发财呢?”赵长卿呷口茶,思量片刻,“莫不是跟上元节有关?”
小梨花儿啧啧笑叹,“真是了不得,你这脑袋咋生的,这样灵光。就是上元节的事,我打听了,上元节的灯会足可以摆五天,一个摊位每天一百文到五百文不止。我已经去把摊位租下来了,咱们何不做些花灯去卖?到时卖了银子一道平分,如何?”
赵长卿问,“能卖很多吗?”
小梨花儿道,“现在不能打这个包票,不过,我认识一个大娘,她去年上元节卖灯,五天就足卖了十两银子,就一个上元节,你想一想。”
赵长卿惊叹,“能卖这么多钱?”
“这当然也是她卖的好。”小梨花儿道,“总归应该不会蚀本。到时不用你帮我卖,咱们一道把灯做出来,一样分你们银子,如何?”
赵长卿嘿嘿一笑,“梨花儿姐,你是不是要我和苏先生帮你画灯啊?”
小梨花儿将手一摊,无奈,“这也是念书的好处啦!不然,我哪里会分银子给你们呢?”
赵长卿道,“想做灯的话,除了做的明纸,还有篾条之类的东西,你都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灯卖什么价钱,这也不一样哪。”
小 梨花儿道,“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这些东西容易,就是灯,我也都打听好了。老几样的兔子灯,无非就是一二十个钱一盏。不过,也不能只做老几样的灯,花灯都 是看谁的新颖漂亮,谁就卖的好。到时按大小,咱们自己定价就行。也不能只做明纸的,绢啊纱的也得做一些,少做几个就成,这些卖的贵。我早想好了,肥水不流 外人田,卿妹妹,你家的铺子不是春夏卖绸缎,秋冬卖裘皮么?有没有库里积下的绢纱?咱们既是做生意,自然要正经的跟你算银子,如何?”
赵长卿笑,“没问题,我常也扎花使,家里还有许多,一会儿你来挑。”
苏先生问,“钱怎么分?”
见 两人并未反对,小梨花儿眉开眼笑,道,“有三种分钱的法子,一种是画一个灯多少钱,画了多少,就是多少。我知道先生和妹妹都是心灵手巧的人,只要你们有新 花样的灯,每卖出一个新花样的灯都给你们提钱。第三种就是,咱们三家直接平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