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是谁蹉跎了年与岁 >

第3部分

是谁蹉跎了年与岁-第3部分

小说: 是谁蹉跎了年与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我的确是饿坏了。 

吃饭的过程,我们彼此都没有交谈,很安静,我吃得很快,Taiki吃的很慢,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得不说Taiki有的时候是个慢性子的人。 

吃完饭过后,看到Taiki对着窗外看得出神。 

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好奇得顺着他的视野向外看。问他“Taiki你在看什么呢?” 

“没什么,我是觉得这个城市和我的城市不一样。”Taiki托着下巴。一副沉思的样子。 

“那当然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也看了下窗外, 

Taiki一听来了兴趣,招呼着我坐在沙发上,示意我继续刚才的话题。 

在这里,我觉得我有必要提华盛顿。一下机场出来后,初到美国的新鲜感就在刹那之间消失了。华盛顿虽然是个大城市,但是其繁华程度说真话还不及上海。至于哪方面比不上上海,我自己也说不清,可能是因为上海是我生长的城市,从感情因素上来讲,我肯定偏向上海的。给我感觉华盛顿这个城市和温州差不多。 

当然在这里,我必须要纠正一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有两个华盛顿,一个就是华盛顿哥伦比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华盛顿特区)另外一个就是华盛顿州了。这两者的距离整一个南辕北辙,相当于上海与西藏的距离。而我住的就是华盛顿特区。 

华盛顿特区是一个非常平淡无奇的城市,就像一个温吞水,很难激起人们的兴致,好在我不是来这里旅游的,所以谈不上什么失落的。就像我所住的那地方,不远处也能看得到白宫。这座乳白色圆顶的建筑是白宫的特色,这所带来的感觉恐怕不是其他建筑物所能复制出来的。怎么说能,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象征吧,它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在里面。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地铁站,它和火车站是合二为一的。火车通道都是圆穹高顶,装饰着简练的方格图案,显得大气庄重。说到华盛顿的特色,那就是圆穹高顶的建筑物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特征,给我的感觉是华盛顿人对圆形有着特殊的偏爱。 

华盛顿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代表历史印记的博物馆很多,但却都是免费向人民开放的,我想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就这么培养起来的。 

在这一点上海没办法跟华盛顿比。所以上海人也不能像华盛顿人那样如此热爱着自己的国家。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爱国方式,至少我离开了中国,我依然仍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哪怕我身处于繁华的美国。这也无法改变我的中国心。 

我想中国人最爱国的时刻,恰恰是站在异国土地上的时候吧。 

我们住的楼层相对比较高,的确是没错。因为华盛顿的建筑不能超过纪念碑的高度。市中心的国会大厦是全城最高的大楼,也不过只有八层楼。 

全城几乎没有工厂,因而环境异常整洁。华盛顿是个绿化覆盖面积比较大的城市,说白了,正式因为有着太多的绿化做铺垫,所以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一尘不染。 

不过说到一尘不染,Taiki笑了。我觉得他的笑是有资格的。我说的华盛顿的整洁是拿上海做参照物的,华盛顿要比上海整洁多了。Taiki对我的说法实在是嗤之以鼻。他得意得说,在华盛顿走一天抹一下鞋底,肯定有灰,但是在名古屋,即使走一天,脱下鞋子一抹,未必有灰。即使在马路上躺着也没关系。 

我立马做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来。我知道他是夸张了点,名古屋的马路很干净,这点我是相信的,但是干净得能让人躺在马路上,这一点我是不相信的。 

在Taiki的叙述下,我才知道名古屋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所以,在Taiki的描述下,我对这个城市的兴趣多了几分。于是,我再次对我自己移情别恋的速度而感到惊叹,离开上海就喜欢上首尔,离开首尔又爱上了华盛顿,讲到名古屋的时候又开始迷恋名古屋了。 

名古屋是一座仅次于东京、大阪和横滨的第四大美丽城市。它于本州中西部,濒临伊势湾。由于该市介于首都东京和古都京都之间,故有“中京”之称。它的中心地区是日本规划最好的城区,市内绿荫夹道,鲜花吐芬。 

名古屋港湾隐蔽,不太受风浪的影响。名古屋众多的古迹使它获得了美誉。 

了解日本文化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名古屋诞生了很多历史著名人物,其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不亚于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所以名古屋有很多时代的建筑物大都是保留了德川家康时期的味道。 

名古屋的城堡久负盛名!公元1612年由德川家康所筑,集当时建筑技术之精华,豪壮坚固的结构名闻天下。城楼顶重达八百公斤的纯金铸造鱼虎的造型,正是象征德川幕府当时至高无上的威权。 

德川家康的书籍我看过一些,因为太长,所以没耐心读完。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名古屋和京都一样,都保留了很多18世纪的日本风情。名古屋林林总总的博物馆也是各具特色,Tokugawa艺术博物馆、名古屋城市博物馆、名古屋城市艺术博物馆展现了日本文化的魅力,Toyota工业技术博物馆、电力博物馆是名古屋发达的工业的注脚。 

但是,名古屋的特点,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Taiki给我看了很多名古屋的照片,但是我对名古屋的印象仅限于名古屋出了木藤亚也这个感动全日本的人物。我还是看《一公升的眼泪》才知道的。这个励志片带给了我很多很多感动。正因为木藤亚也,所以我与Taiki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Taiki告诉我日本女孩子的生活习惯,这颠覆了我对日本女性原先的印象。 

可能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无聊,AV片看多了的缘故,总觉得日本女孩子虚浮得可以,连AV片也敢拍。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空下来的时间里特别喜欢看苍井空,饭岛爱,小泽玛利亚等等的片子。感觉她们拍出来的片子比较有美感,但是在Taiki的解释下,我后来才知道AV只是一个职业,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职业,但不是日本女性特点的一个注脚。 

名古屋最有名的三大美食就是味噌炸猪排、鳗鱼饭、炸鸡翅。怪不得那天Taiki做的炸鸡翅比外面快餐店的好吃不知道几百倍。在名古屋地铁站附近有个卖鱼摊,每晚八点后就会有很多家庭主妇都在等待每天的大减价。原来家庭主妇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好当,每天为了过日子精打细算。 

在日本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有大减价活动的。金枪鱼等各种昂贵的生鱼片会在挂减价牌后被抢购一空。 

要知道,在日本,他们最重视的就是吃的质量和品位,正因为这个严谨的态度和挑剔的做事风格,导致日本的很多产品走在世界的顶端,比如索尼。 

因此日本本土产的东西要比进口的贵很多就是这个道理,质量决定一切。 

日本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吃的东西精,而且低盐的良好饮食习惯,让家里人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最为重要的是日本女孩子一辈子恪守妇道,每天不知道要对丈夫说多少敬语,鞠多少躬。这一点,在日剧上经常能看到日本女孩卑微得向男性鞠躬的画面。但是,我要说明一下,这不是示弱的表现,这是一种尊敬。 

虽然男尊女卑这个国家文化,我并不是很认同,但是日本女性身上所具备的那些优点,我正是我希望我女朋友也能具备,当然这个是不可能的,除非她是日本人。 

最关键的是,在日本,一旦多年媳妇熬成婆婆后,她们会将媳妇带出来,正式交班卸任,然后自己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对小两口的生活不再干涉。 

在中国,这样如此开明的婆婆很少见。尤其在上海,那显然是天方夜谭。 

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清晰的出现了一些影像,以日本生活为背景的那些画面,因为有很多镜头在日剧上看到过,因此构建这些画面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人一旦有了想象力,可以丰富到这个地步。 

不过说到这里,我就特别羡慕,这个就是国家文化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你我的阅历所能理解,不是你我之力所能改变的,同样也不是用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清楚的。 

在我生长的城市里,别的城市我不知道,但是上海婆媳不和是经常的事。对于这个问题,我还和Taiki争论过,他非说上海女孩子不懂事,其实我觉得也不全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这个问题。因为独生子女政策下来,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就成了家庭宠爱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婆媳矛盾才特别突出。 

所以争持到后来,我很难再争执下去了,因此,把话题转移到上海城市整个特点,他才停止了与我争持,耐心听我对上海的描述。 

说到上海。 

正因为它是我所生长的城市,所以在上海的叙述远远要比华盛顿和名古屋多一点。 

相比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上海的历史不光短暂,甚至不值得一提,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换,上海这个小渔港突然一下子名声大噪,才有了上海滩。留下了很多传说,这片土地一百年沉浮,布满了政治风云。 

由于随着中国的发展,上海有着惊人的转变。这转变由陆家嘴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荡开。于是,这个城市发展得比原先更加紧凑。几乎看不到代表历史的东西。很多东西都被推倒重建了。留下来的除了历史建筑和遗迹,剩下来的就是为数不多的老洋房。实在是稀罕的可以。 

很多人一说到上海,就想起那些几个标志性的地段。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还有徐家汇。极其繁华,让人惊叹,这个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 

一群繁忙的人,奏响了生活的乐章。所以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脚步永远是那么匆忙,从不为谁停一停。 

都说上海是繁华的大都市,不过要在这繁华的间隙里去寻找那古老的印记不是很难的事。 

上海的老房子就基本夹杂在新式的建筑中间。零零散散得散开着,看着地图的版图,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区域都能找到那些老旧的痕迹。 

实在是无法绝迹的那带有历史印记的东西,到处都有。随便转个弯来看到。 

湖南路一排排旧式风情,一出来繁华的淮海中路。再转个弯踏入衡山路又看到中世纪的风情。仿佛置身于旧时。不管怎么走,总是能看到新旧交替的画面。总是有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是很多时候新旧能共存。至少我认为他们共存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都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巴黎我是没去过的,但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上海的评价甚高,相信人们给它的评价不是没有道理的。上海这东方巴黎的称号不是盖得。 

雕刻时光所遗留下的璀璨,就像铺了墨一样。然后一点点荡开来。一荡便是几十年。据我所知道的巴黎很多东西大都都是保留中世纪的特色。也就是说目前的巴黎的特色是奥斯曼时期所保留的。 

我不知道上海是谁的特色。总之有一种特别奇怪的感觉。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当你满目琳琅的新式建筑,产生视觉疲劳的时候,转个弯看到一些些老式的建筑,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在里面,然后放慢脚步细细欣赏。 

人就是这么奇怪,总是贬低过去时的东西,但是却不能阻止他们去欣赏的心情。人有的时候就这么矛盾吧。不如说是那些旧时的建筑美丽得让他们无话可说。在美的事物面前选择了沉默。 

就这样璀璨的城市里,残留着一些仅存的老上海特色的东西。正因为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不多,才显得弥足珍贵 

当一个人习惯看到现代化的东西,看到老式的东西多半有种强烈的抵触感吧。当你站在老房子面前,你讨厌的只是他们粗糙的外壳。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粗糙的外表下,却有精致的内部。我不禁感叹,那些老房子不过是上海历史的浓缩。也是上海原来的风格上的延伸,海派的风格,海纳百川。 

你会看到风格各异的老房子,但让人感觉却是风情万种。整个格局看起来就像是艺术精品。夹杂在新式建筑丛里,隐隐可见。像是一种点缀吧。 

感觉就像现代的轮廓里安上复古的味道。那种感觉很新鲜。 

那些老式建筑的存在,是因为它们身上藏着历史,所以才会有保留到现在的价值,又因为身处各个不同的租界,才会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实在是很难说这类建筑的存在,会影响新式建筑在视觉上的平衡。 

但是艺术这个东西很难定义的,也许有人认为好看的东西,在另外人看来是很难看。 

立场的不同,思想角度的不同当然也会有着不同的评价。 

我曾听过很多人对老房子的评价,说有碍上海整体的美观。 

只是我个人认为整体的美观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并不是你说的全部推倒,打造一个新的城市来,一个非常华丽的外表下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审美疲劳。中间塞进一些小小的旧时元素的东西,可能会缓冲一下视觉审美疲劳感。带给一个新鲜的感觉。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那些老房子的确是一种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它被岁月沉淀过的缘故,也许你们认为墙面上掉落的水泥块露出红色的砖块不是一种美的特征,但是对我而言是据有时代意义的。 

那年岁的痕迹并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所能伪造出来的。你不得不惊讶那些建筑师当时的想象居然能达到这种境界。把这些枯燥的建筑题材照样处理得让人不得不感到内心深处的震撼。 

尽管那浓重的灰色调,那个体略显单调,但是有着一排梧桐的陪衬,会有别样的风情。或许你会有种置身于旧时的感觉。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时光并没有倒流。而是你自己美丽的幻觉。老房子的存在,说是为了点缀上海,倒不如说是成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 

末了不禁感慨,上海即使是再美的城市,也经不起流年的蹉跎。一个新式建筑惊艳了时光,一个旧式建筑温柔了岁月。 

这个城市,有着与其他国际城市相似的地方,也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就是我生长的城市,带给我很多温馨的时光。 

叙述那一段的时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