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花都暗侠 >

第59部分

花都暗侠-第59部分

小说: 花都暗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梅香听见有得商量,又转了回来,张平却没动,只是催着她快点。摊主看这模样,也就爽快的说:“得,咱今天交个朋友。这物件,亏本卖了,800元,你看咋样?”

孙梅香喜出望外,这可比刚才她得报价还要低了不少,看看张平的意思。张平也走了过来说:“老板,你这可不厚道,方才我说了500都不值,你现在叫我们回来,却又加了300,这算什么事?”

摊主咧咧嘴,“兄弟,这小本买卖,不就赚个勤苦钱。这物件这位女士喜欢,喜欢可就无价了。好吧,既然兄弟你挑理了,700元,这可是底价了,再不能低了。”

孙梅香见状连忙应承下来,也不看张平的意思了,急忙递给摊主700元,喜滋滋的抱着那物件,一起离开。

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刘大海他们几个也溜溜达达的走了过来。几个人一碰头,回到了酒店,开始清点各自的成果。

除去张平的石头,孙梅香的哑铃,刘大海还淘到了一件北宋哥窑式笔洗,陶芸儿也出手买了一个小瓷碗,公子胜和欧阳情也各自买了几个小物件。张平随便这么一扫,就知道这几样东西没一样真货,都是现代高仿的产品,还好除了刘大海以外,其余人顶多也就是几百元上下,不算亏太多。刘大海可是出了血本,花了2000元,呵呵。

不带张平这作弊高手,要说真正的捡漏,还得算是孙梅香,那哑铃一般的物件,张平可认真看过,绝对是个珍品。里面蕴含的灵气,比昨晚在那店铺里摆着的任何一件都要浓郁的多。

不过看着他们几人喜滋滋的模样,张平可不忍心打击他们弱小的心灵,嘻嘻哈哈着吃了早饭,一路驱车赶奔黄山而去。

除了公子胜和刘大海之外,其余众人都没来过黄山。一路上听着他们的介绍,充满了期盼。

刘大海这么说:

如果你没有走进西海,你不会感觉到造物的神奇;

如果你没有到达谷底,你不会感觉人的渺小;

如果你没有走完西海,你不会感受到走上步仙桥完成西海旅程的兴奋。

张平一向以为,凡是背负着盛名的名山大川,被古人的诗文加以牵强或夸张的颂扬之后,再加上今人唯利是图的旅游开发,必定变得恶俗不堪,不去也罢。但是,听过太多人的赞美以后,终于动摇了。

当晚歇在事先预订的酒店里面,听着外面呼呼的山风,张平有些睡不着,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门,踏着月光漫步在小径上。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外面晃悠了,毕竟第二天的日出才是重头戏。

幽静的小径带着张平走到了酒店后面的一片悬崖处,山上的寒风还是比较刺骨的,张平突然异想天开的有了一个念头,兴冲冲的缓步走到悬崖栏杆旁边,找了一个最高点,盘腿坐下,寻找一种古人修炼的感觉。

还别说,在这寒风凛冽的山头上练功,这滋味的确不一样。没一会功夫,张平的身上已经冰冷一片。直至他运功三转,身上的寒意才慢慢消退,丹田处热烘烘的很是舒服。比起家里面,这开阔的场地,这高耸的山头,无疑更适合修炼。

运功九转之后,张平缓缓睁开眼睛,目含神光向天边望去,那一刹那,他好像感觉自己的心神与那高高挂在半空的明月有了一丝联系,一时间泥丸宫内那粒黄豆隐约间变大了少许。神识放开,10米以内的生灵呼吸吐纳,全然掌握在心。

这时候有个别人爬着夜路,疲倦的时候往山上望去。远远的看过去,张平盘腿而坐的身影,在月光下庄严肃穆,透着山里的雾气隐约看到个模糊身影,恍惚间似乎有一束月华从天而降,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什么精怪在吸取日月之精华,以讹传讹下,也变成了一个传说。

过了不知多久,张平收功站了起来,却丝毫不觉身体有任何不适。又放出神识,却只能探查到方圆5米以内的动静。方才无意中踏入的那种奇妙境界,却再无所获。

看看左近无人,想来这偏僻的所在不会有什么人来。邀月共舞,张平运功于全身,打起了许久不练的大手印。不知不觉间,足底已是运用了天星真力,张平越来越快,后来漂浮在高达2米的半空中,兀自打拳不止。直到收拳以后才赫然发觉自己在半空中,吓得扑通掉了下来。体内神识已是用的七七八八,想起怀中的那块小石头,连忙拿了出来,运起真力炼化那笼罩其上的灵气。

这石头上的灵气好像层出不穷,随着张平的炼化,石头上的灵气不断的从内部渗出,很快张平恢复了往昔的神识,甚至更有精进。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这石头或许就是那传说中的灵石吧,可以提供灵气让主人恢复功力,这真是个好东西,张平偷偷的将它收了起来。怀璧其罪,这是张平老早就明白的,不过对于他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黑路。要是有人知道张平身上的秘密,恐怕他将再无宁日了。

正文

第98章 老顾老葛''

'更新时间' 2011…09…03 21:30:00 '字数' 3012

早上,4点刚到,众人就被张平拉扯起来。要看日出的,洗漱完毕退房;到“光明顶”大约要一个小时,天漆黑一片,还好小路两边有星星点点的路灯,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想看日出的人们,一路走来,寂静的黄山只听到山风带着松涛声偶有几声鸟鸣伴随着前行的人们,很是享受。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光明顶”,啊好多的人呀,偌大的光明顶已经站满了心急的游客,景区气象预报今天看日出的机率是百分之六十、多云,就是和昨天傍晚一样云层太厚,看来日出景观恐怕也要泡汤了;等吧

果然,越来越浓的云雾把“光明顶”笼罩着,几米远都看不到人了,6点半多了看来是看不到日出了,走吧。

下山啦。一路走来,奇松、怪石、云海让张平左顾右盼,云雾中看这块岩石:像一只兔子往上攀爬、看那块岩石像个手机放在那。巨大的“金龟探海”俯卧在路边,一个人好像登山累了躺在云雾中享受,“鳌鱼峰”上的鳌鱼像在云中游曳;

“卓立峰巅观苍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是送客松在送他们下山;

一头石象在“玉屏楼”前高扬鼻子欢迎他们来到黄山著名的“迎客松”前;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是“迎客松”,它伸出一侧枝桠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由于云雾太大、狭窄的栈道危险,所以“莲花峰”不开放,“天都峰”在例行每年的维护期,在买门票时就知道不开放;不过,没有关系,看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致,尤其是去了“西海大峡谷”,这帮人已经很知足了。

告别了“迎客松”,经过“蓬莱三岛”,过“一线天”,远观“莲花峰”,从“天都峰”下走过,拜访了“蜡烛台”,来到了“慈光阁”,“中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巨大岩石雕刻矗立在这里。

黄山不仅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名扬天下,也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遗憾的是我们即将准备走啦,这里真是走不完的山川峡谷,看不够的黄山美景,这里的松与山相互辉映、相互依恋、松因山而出名、山因松而更具生气;正像人们流传甚广的“黄山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下奇观啊;不虚此行

对于一辈子劳碌、奔波的人来讲,旅游是从一种忙碌的状态到另一种忙碌的状态,但是这种忙碌是旅游放松的幸福感,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源自于个人的心理满足感,而心旷神怡的感受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致,已经是非常的满足啦。

已经坐上悍马走了很远,方可欣还有点恋恋不舍,这次出游,她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抹上了重重的一笔。在车里,她兴奋的和孙梅香聊着闲话,时不时的捉弄开车的张平一下。

偶尔剩余两人目光相撞,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笑,显得是那么和谐自然。这种变化很快让孙梅香感觉到有些忐忑,尤其是旁边还有可欣,更是让自己觉得有些心虚有些错乱,仿佛自己就是在偷情,还是在好朋友的眼皮子底下和好朋友的男友偷情。

还好,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观单调而且乏味,很快让后面的两位女士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傍晚时分,两部车开入了成都市区。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这个说法当之无愧。身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良田万顷,物产丰富,既无天灾又无人祸,整个一个“田园都市”。

驱车进入蓉城,感觉立刻觉得有些不同。在成都的街上,满眼都是闲人,一边走,一边聊,一边吃,除非出了天灾人祸,或者东西被盗被抢,极少见到心急火燎、步履匆匆的人。自古以来,成都人总是知足常乐,所以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革命时期,成都人都没有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成都人的“闲”是出了名的。这首先当然取决于物质条件,成都平原一马平川、田良土沃,富饶的物产使成都人不用太费劲就可以活下去,而且还可以活得滋润匀净。其次就是由于成都人的个性使然了,对于生活,用成都人的话说就是:日子是水,自己是鱼,游着走就是了。

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懒散,几位女士也变得慵懒了起来,躺在酒店的大床上不愿起来。几个电话打过,莫姨口中的老顾匆匆而来。

老顾,其实并不老。不过三十来岁的年纪,个头不高,显得很精干。黝黑的面庞上,透着一股子沉稳。这样的人往往说话不多,老顾也是如此。和众人随便聊了几句,也只是简单的说自己以前当过兵,在莫姨老朋友的手下干过几年,相对来说对藏区比较熟悉一些。如此而已,再无他话。

闲坐一会后,老顾带着他们品尝著名的成都小吃。一路上,众人几乎没怎么在一家饭店或者摊位多逗留,每样吃了一点,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是品尝了不下十余种美味小吃。什么“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鸡丝凉面”、“卤肉锅魁”啥的,口味之丰富,让人吃在肚里,舌头还在回味着,嘴巴上的口水已经又淌了下来,那叫一个过瘾。

原定的是第二天早上就出发进藏,不过有个别人心里非常好奇自己在合肥淘到的宝贝是否真假,于是试着问老顾是否有关系。没想到的是,看似木讷的老顾一个电话打过去,居然联系上成都一位颇有名气的古玩店老板,答应上午帮他们掌掌眼。

看到一下子有这么多人过来,店老板老葛稍稍皱了眉头,捶打老顾一拳:“小顾,你这是要打劫还是来示威啊,让你葛叔的买卖还做不做了?”

刘大海见状赶忙解释说:“葛老板,都怨我们来的匆忙,让您为难了。”

老顾苦笑一声,却说了一句:“葛叔,您可快点啊,我们还忙着上路呢。”

老葛嘴里说着这小子该打的话,手上却不闲,吩咐着小伙计关门,将众人让到二楼。方可欣好奇的低声问道:“为什么要关门呢,不做生意了?”

老顾低声解释说:“这是行里的规矩。但凡是有贵客或者有什么宝贝要掌眼鉴赏啥的,不想让旁人打扰,自然关上门也就是这个意思。至于生意,你们想必也听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就是这一行的特色。”

上到二楼,和一楼的摆设截然不同。全部的家具都是木质的,木桌子,木椅子,木柜子,甚至连楼层的结构都是木质的,显得格外有种回归自然的冲动。

整个客厅的色调偏冷,暗红色的木头色彩显得格外深沉。有些家具上,裸露的年轮清晰可见,更多了一丝沧桑感。

几个人小心翼翼的拿出各自的宝贝。老葛随便这么一瞟,就直接忽略了别的物件,注意力放到了孙梅香淘到的那件哑铃状物件。

“这,这个,是谁淘到的啊?”见孙梅香笑着点头,老葛赞许的夸了几句,随即拿着放大镜仔细的观察起来。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方才恋恋不舍的放下。

看他这般样子,不用问肯定是个真品了,就是不知道价值几何?方可欣着急的询问道:“葛叔,梅子这个物件究竟是什么啊?”

葛叔不着急回答她的问题,转头考问起了孙梅香:“丫头,你怎么选到这个物件的,说说看。”

孙梅香不好意思的回答说:“这,其实我也不懂,就感觉不错啊,再就是看它的样子稀奇古怪的,放在家里也不错啊。”

听到这个回答,再知道她仅仅花了700元不到,老葛略有些羡慕的说:“呵呵,你这可是捡了一个大漏哦,这东西,正经的唐钧窑黑釉蓝斑腰鼓,存量极少,很具有收藏价值哦。”

众人一片哗然,呵呵,真的捡了一个漏。方可欣更是兴奋的追问一句:“那这个,市场价能到多少啊?”

听到这个回答,知道她就是古玩上的小菜鸟,再知道她仅仅花了700元不到,老葛略有些羡慕的说:“呵呵,你这可是捡了一个大漏哦,这东西,正经的唐钧窑黑釉蓝斑腰鼓,存量极少,很具有收藏价值哦。”

正文

第99章 玉琀与盘玉''

'更新时间' 2011…09…04 04:30:00 '字数' 3612

听到这个回答,再知道她仅仅花了700元不到,老葛略有些羡慕的说:“呵呵,你这可是捡了一个大漏哦,这东西,正经的唐钧窑黑釉蓝斑腰鼓,存量极少,很具有收藏价值哦。”

众人一片哗然,呵呵,真的捡了一个漏。方可欣更是兴奋的追问一句:“那这个,市场价能到多少啊?”

老葛仔细想想,给出了一个价格:“这腰鼓,存量并不多见,至少值20万以上,如果送拍卖行,恐怕还要高不少。”看看那腰鼓,稍有些犹豫的问道:“孙小姐,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转让,我看着也有些喜欢。”

孙梅香不假思索的摇摇头:“不好意思啊,这可是我第一次捡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