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18部分

清穿物语-第118部分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这个商务会议定在了七月初的一个休沐日召开;那是为了方便叶;屈二人参加会议。

    有人的地方就有宗派;华氏企业里也不例外。华氏企业是借南方洪门的力量起家;所以;在华家的家里;叶;屈二人对于南方的洪门人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北方大都是新发展的人才;但是;能海是很愿意看见有南方的力量加在其中。

    范大娘是在女儿十三娘的陪同下;和康掌柜一行人一起来的。

    梅兰妮把范大娘母女迎到自己家里住;客栈还没有安装抽水马桶和自来水。女人多有不便。

    范大娘和女儿心里非常的高兴。这是因为梅兰妮没有把她们当成外人。也没有看低她们。

    对于华家光亮的房间和方便的生活设施;范氏母女感到希奇;但也没怎么小家子气。很快就学会了使用。

    傍晚时分;叶屈二人回家;梅兰妮为他们做了介绍。

    因为事先叶惟世和屈仪奉听说过胭脂盗的故事;所以对这两位女客很感兴趣。特别是屈仪奉;他没想到十三娘是如此的美貌;自己倒先红了脸。

    十三娘也眼睛闪眨看着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主要是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进士。特别是这样的后生。

    叶屈二人如今正当年华;虽然还带有一些青涩;也算得上正当年华了;两人由于营养较好;个头都偏高。从小又都参加训练;并非豆芽菜一根;人也有些粗壮。

    最特别的是头上的头发留的比别人多;常人是光着整个头顶;在后脑勺开始留发;乾隆时期的发型已经将后脑勺基本留满了。而这两人只在前面剃了个半月印;这是穿越的男孩教他们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辫子比别的人粗;垂在后面;还有了些潇洒劲。自然更符合汉人的审美观。比那金钱鼠尾不知要好上多少。如今;京城里正悄悄的流行着他们这样的发型。翰林院的年轻人几乎全改成了半月印。

    晚饭后;梅朵邀请十三娘一起去了西南小院;年轻人都到在西南小院里。艾思德也在那里。这些天;每晚固定的时间和琅琦有联络。在等待的时间里;大家喜欢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特别是有了艾思德的海外奇谈;连和娘也顾不上矜持;晚晚前去。这些天来;和娘的眼界被逐渐的打开;不再局限于后院的家长里短。

    艾思德这天见有美女加入谈话沙龙;更是起劲。话题被引到了英国最受争议的国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王后们。宫廷的血腥使所有人都有了兴致。

    两位做母亲的;坐在东小院;谈着闲话;相互夸着对方的儿女。梅兰妮这些年养成了习惯;边谈话;边在手里干着针线活。

    她的手里织着绒线活。问道;"十三娘的排行是根据她父亲家里来的吗?"

    "不是;"范大娘道;"是根据我们那些姐妹结拜的排行。"

    "哦;那十三娘姓什么?"梅兰妮又问。

    范大娘沉默了。梅兰妮觉的问的孟浪了。

    过了一会子;范大娘才说;"她父亲姓袁;他死后;她嫡母将我赶出了家门;我临走时带走了她;那时她才五岁。"

    "你做的对。如果留她在袁家;说不定就为了那些人的利益就给祸害了;你看她现在多好!"

    "可是;有人对我说;是我耽误了十三娘;没了姓氏的女子不好找婆家。"

    "十三娘怎么没了姓氏?她可以姓范。你的女儿为什么不可以跟着你姓!"

    范大娘说;"你是真心这样认为的?"

    "当然。她现在称得上是一位巾帼英雄。美丽又大方。"梅兰妮是真心的夸。"这世上象她这样出色的女子;我还不多见。"

    范大娘微笑了;"你见过几个人;就这样的夸她。"

    "我从南到北也是有过几番见识的。这年头的女子大都是扭扭捏捏的;让人看的肚肠发痒。"

    和梅兰妮谈话还真开心。原以为华家出了五个进士;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家庭。没想到和她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华家的人都平易近人。

    家里的佣人并不多;梅兰妮对她们说话也很平等。没有颐指气使。

    说到华家的生活;家中摆设也没见有多少富贵。但是生活舒适方便。华家的生活给了范大娘很多启示。比如取水;排水等。红河村的生活设施也可以改造一下。

 186 圆桌会议

    开会的座位排次;历来都是让人伤脑筋的。

    英国的亚瑟王就用圆桌解决了这个问题。

    金掌柜在梅朵的指导下;在会议室设立了一张大圆桌。围绕着圆桌放置了十把椅子。

    梅兰妮邀请范大娘坐在自己的左边;梅朵自动坐在了她的右边;梅朵的右边;坐着能海。范大娘的坐边依此坐着华家的兄弟。能海的右边坐着两位大掌柜。

    没人对这个座次有异议。好象这是很自然。

    会议由梅兰妮主持;她把事先和能海商量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和各项福利项目;让人抄写了;发给在坐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逐条进行讨论。

    这份条例是穿越众写出来的;他们主要想听听这个时代人的意见。

    也许;开始大家都没有适应这样的会议形式;开始时居然冷场了。

    在梅朵和齐逸的带动下;气氛才渐渐地热烈起来。有些条款还起了争执。

    会议开到中午;休会;吃了午饭后;稍休息了下;又继续。

    讨论好了各项条款。能海做了北方的工作报告;讲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将遇到的阻碍。

    讲到企业的发展;康掌柜说;"为什么我们不考虑开当铺?这是赚钱的行当。"

    梅兰妮立刻给予否定;"当铺这种缺德的买卖我们不做;它低价抵押收购物品;再高价买出。靠的就是趁人之危。"

    "那我们是不是考虑开票号?"康掌柜又问。

    "这是个好建议;我们现在常常有资金南北调动;与其一直让别人赚;不如自己赚。所以大家要留心推荐合适的人才。"齐逸说。

    能海对康掌柜说;"鞣皮的药水已经上船了;再有十天左右就能到天津。这是使用的方法。"能海给了他一份稿件;"你可以找人先试一下。另外;在收皮毛时;也收羊毛;收到的羊毛按等重量打包;运去南方。"

    两人又讨论了羊毛的收购价。

    会议最后;边峰把电台介绍给了两位大掌柜知道。这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奋。

    "过些日子;会到大同安装一台电台;这样从大同到北京就可以直接联系。"边峰说;"只是;这电台之事不能对外人提起;这是我们企业的秘密。"

    这点很能被理解;金掌柜说;"这和信鸽是一个道理;那都是不能让人知道的事情。"

    会议开到晚上七点才结束。

    散会时;梅朵叫住康掌柜问起各地种荞麦的情况。

    康掌柜说;"中秋前都种下去了。"

    梅朵说;"再翻些地出来;准备种土豆;荞麦要到明年五月才能收割;而土豆一;二;月就能收了;可以当粮食。"

    范大娘听说;也立住了;"只是如今没有了种;想种也难。"

    梅朵说;"我们家里还存有两千斤的土豆;你们回去时带过去;分着先种起来;等南方的土豆到了;再给你们运过去。"

    范大娘知道;别看梅朵年纪小;但是在粮食生产上她是能做得了主的。

    认真开会;是件蛮辛苦的事情。第二天;叶惟世和屈仪奉顶着熊猫眼上班去了。

    其他的人比较幸福。梅兰妮睡到了自然醒。

    和娘也是一脸倦容的来到餐厅;昨日;趁着大家开会;她陪十三娘逛街去了。还家时累了个半死。倒是十三娘精神很好;昨天那点运动量对她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这天早上;还兴致勃勃地策划去逛大栅栏。

    范大娘嗔着她;"这么大个人了;镇日就想着玩;也不怕人笑话。再两天我们就要回去了。不帮着准备;就知道到处疯。"

    十三娘的神情有些悻悻。

    梅兰妮见状;说道;"不怕你们见笑;我来北京这么长时间;还没去过大栅栏;听说那里的商铺货物丰富;我也要去见识一番。今儿天气好;我们一起去逛逛。"

    十三娘得意的瞟了范大娘一眼。

    范大娘笑骂道;"死妮子。"

    水妮也想跟着去;她着急的看着梅朵;希望梅朵去。梅朵这人最怕逛马路;前世她就想不通;在马路上看来看去;有什么意思。所以她没有一点要去的意思。

    水妮眼里流出了失望。

    梅兰妮说;"水妮今天就跟着我吧。和娘和梅朵看家。"

    水妮响响的应了一声。

    十三娘说道;"这家有什么看的;不如我们娘几个一起去逛逛。"

    范大娘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没见大少奶奶累成了什么样;还去逛!"

    梅兰妮见十三娘对范大娘做了个鬼脸;便低了头笑。

    梅兰妮对范大娘说;"那里同仁堂的中成药很不错。"

    范大娘说;"是;他家的丸散膏丹都好;我也带了钱;准备多买些药回去。"

    这年头农村医药不发达;这些药;有时能救命。

    而常婶提醒道;"六必居的酱菜很不错。"

    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牌。

    梅兰妮;范大娘等人的大栅栏之行;并没有什么故事发生。调戏民女这种戏码没有上演。这个时代的人还算老实;而且路上的行人并不多。就算是商业街;不逢节假日;也是冷清的。和苏州的热闹是没法比的。江南的人口原比这里的多;地方又小;所以更显的拥挤。

    北京的路比苏州要宽大;只是;都是土路;车马走过;扬起半天的灰沙;不象苏州的石板路;一天走下来;鞋子干干净净。

    大栅栏的商店大约二十来家;其中还有一半是饭店。所以;几下子就逛完了。

    但是女人买东西要很多时间。想要买段面料;如果旁边有两家以上的绸布店;必然是要先到各店看看;比了价钱;又比颜色花型。一段面料上墨迹好长时间。让伙计们拿了这匹;又取了那匹;结果还没有买成。要说;这年头的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那些伙计哪怕是心里发烦;脸上还是笑容可掬;热心的推荐着;帮着比划;拿着面料在自己身上试来试去的给人看。

    在梅兰妮看来;京里的绸布没有苏州的好;价钱要贵很多;所以;她是不打算买的。后来见到伙计的殷勤;心里受了感动;想了想还是买下两块面料;送给常婶。

    老话说;和气生财;再也不假。

    到了饭点;找地吃饭;北地的人喜欢面食。梅兰妮一行来到起顺斋;那里专卖各式面食。范大娘让店家介绍店里的吃食;梅兰妮心下忧虑;怕店家也象后世的饭店;尽把那昂贵的项目介绍过来。

    结果出乎意料;那店家介绍的非常全面;比如;羊肉面;他家分了几种;有红烧的;辣椒的;有清炖的。份量也分大中小;小的象江南人盛菜的碗;大的就是江南人盛汤的碗;北方人称海碗的。价钱也算公道。

    范大娘母女点了辣椒的;等那面端了上来;那辣椒羊肉面上;红红的一层辣油;点缀这绿油油的豌豆尖。色彩极其漂亮。份量也很足。

    梅兰妮要了碗清炖的;辣椒的她是碰也不敢碰。水妮只敢吃红烧的。苏州人连小的辣都受不了。梅兰妮还叫一海碗的红烧羊肉面和六个大肉包子;让店中伙计送到门口的停车处;给赶车的董辕。这年头的车没发锁;所以车夫总不离车。因为;董辕替梅兰妮赶过一阵子的车;两人很熟悉了;梅兰妮也知道他能吃多少。

    这家店里的面;还真是好吃。

    结帐的时候;梅兰妮由衷地夸赞。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我们这店从康熙五十七年就开了。"店伙计自豪的说。

    梅兰妮想起绣容的'御膳房'来。

    大包小包的回到家里;几个人还说着什么买的合算了;什么买的不合算。

    这天的晚间;叶惟世讲起了一件新闻;"前苏州织造府的海保死了。"

    好长时间没有海保的消息;突然听到了他的死讯;还是让穿越的几个人感慨了一下。

    叶惟世补充着;"他贪污了公款二十二万两;后来抄他家的资产只能抵的十一万两。只抵的一半。"

    梅兰妮几人相互看了看;齐逸说;"他后两年很多钱化在了养戏班子上;那是最烧钱的事了。"

    叶惟世说;"回到京城后;皇上并没有象对他的前任那样;立刻对他做出处理;而是凉在了一边。他家每月靠禄米过日。"

    梅兰妮等人想;这蛮好了;至少没有饿饭。

    "穷困难挨;这样过了两年;海保自杀了。"

    海保自杀了;不知道绣容怎样了?梅兰妮想。

    "海保一死;皇上就加了特恩;让海保的儿子袭了海保的骑都尉世职;还发回了一些财产。作为赡养。"

    这样看来;绣容应该没什么事。否则;乾隆不会对她的家庭开恩。

    齐逸评价道;"乾隆比雍正更喜欢虚名;雍正对康熙的老人就直接处理了;留下了'少恩寡义'的名声。而乾隆并不直接动手;他只施加压力;让你自己受不了去死;他在对后人梢加恩赐;别人还要对他感恩戴德。"

    过了一天;康掌柜带着货物;其中包括二千斤的土豆和范大娘她们结伴回去了。家里其他人都还好;惟屈仪奉怅若所失。

 187 到琅琦

    北方的事情告一段落;梅兰妮又向常婶交代了些话。便动身去南方了。

    这次和她一起走的有边峰与能海;及艾思德。梅朵和水妮另乘船回苏州。

    齐逸留在北京和请来的造园师商量着残园的设计。

    七月的北方已经有萧瑟的秋意;可是这南方;还是夏日的明媚。

    码头上;工人正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抬运东西。

    "娘。"

    梅兰妮闻声看去;秦炼和楚氏兄弟都在码头上迎她。

    见到秦炼;梅兰妮很高兴;他们这两年来见少离多;秦炼长高了不少;在南国的日光和海风中;也黑了许多;带着和他年龄不符的老成。

    母子;兄弟相见;自有一番亲热。

    "队长;夫人。"

    保安队的孩子们也来了。久别重逢;七嘴八舌的。

    这是梅兰妮第一次来到琅琦。也是她第一次见到了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排排风车。可见;这里对风力的利用。

    琅琦是一个三面临江一面靠海的小岛;风景十分秀丽。有山有水。

    秦炼等人在这里已经开出一千多亩的田;轮种水稻和甘蔗。田地还在继续开着。

    这里有一个小型钢铁厂;有船厂;有火柴厂;有糖厂;有车厂;有木器厂。

    有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