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到海宁的码头;就被漕帮的人打了。说那是漕帮的码头;不能让洪门的船停泊。结果;货也没卸下;两条船又离了岸。
漕帮的船多;离了岸也围上去撞。
等这千疮百孔的两条船逃出了生天;黄家平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
漕帮在江南就是老大;打了你又怎样?
山河会的众人听说了这事;自然是义愤填膺。
“如果不向他们讨回公道;日后江南哪里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山河会中有人这样说。
还有洪门老人;向他们说根由;“原先着漕帮的祖师爷是我洪门的叛徒。所以;漕帮的人见到我洪门;都得绕着走。如今到好了,打上门来。不给他们些教训;只怕日后他们都要忘记自己的出身。”
“就是;就是;不打回去;洪门今后就没脸在江湖行走了。”
帮派里一片申讨声;秦炼的压力很大。
海宁陈家码头上的陈老板同样是很烦恼。
陈家码头和漕帮大码头相距不到一里。陈家码头不象漕帮大码头那样繁忙;也没有那样繁华。但是好处就是僻静。他家的码头正好在一个小小的河弯里。几株古老的香樟树;隔出了一片幽静的天地。
大码头自然有大码头的好处;但是也有缺点。比方有些生意就是要在僻静的地方才好。
陈老板是和海宁的陈阁老家是一族;虽然是陈家的偏支;但是;说到底还是连着一条根。
漕帮不能将他赶走了事;陈家在海宁也是地头蛇。
但是;想要陈家码头这块地方。就只能用釜底抽薪的方法。将过来的船只都赶走。一个码头没了船;那也不叫码头了。
陈老板是靠码头吃饭;没了船;码头就没了生意;他家就没了收益。日子就紧张起来。
漕帮使人来说;要买他家的码头。
做生意的人;都不傻;发生了这样的事;自然是知道源头。
而如今;漕帮的势力在江南如日中天;谁敢惹他?
心里气愤;但是也没有办法可想;就算是报与本家的陈阁老家;会不会为他出面主持公道?如果阁老家出面让他卖了码头;那时就没了迂回的余地。
做码头;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眼线。那大码头的码头官前儿在陈家小少爷的周年宴上送上了一付厚礼;宴席时的位置安排在了主座。而陈老板是连大厅都进不了的。
想想心里气就上来了。说什么骨肉相亲;那比的钱亲;势亲?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山河会的人找来了。并不要买他家的码头;而是出一个价钱;两家合营;赚了钱五五分成。码头的管理还在他手里。
这么好的事?
陈老板犹豫了。
但是;打探的人很快就回报道;“前些日子打的那两条船;是山河会的;这山河会也是江南的一个帮派;原来是与漕帮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也没在漕帮手里吃过什么亏。”
陈老板点头想道;“这就是了;他家定是知道了根源;来插手来了。”
家里人劝道;“如今漕帮势力很大;做好了势在必得的架式;如果我们和山河会结在一起;没事也变的有事。不如卖与漕帮算了。至少;我们还能吃口安稳的饭。”
于立清得知;又去对他说道;“如果;我们两家联营;我们在江南的企业颇多;自然这处还是交于你管理;陈家码头还姓陈。日后;陈老板手头宽余了;还可以将那半爿码头买回去;这都是好商量的事。若不是漕帮这次欺上了我们;我们也不会出这个头。”
两权相害;大家都知道取哪个。
这码头的条款和新约很快就签了下来。
而山河会被漕帮打跑的两条船;又驶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哪里瞒的过漕帮。
漕帮早将自家的船封锁住了陈家码头的河湾。
你再有本事;我都让你靠不上岸。跟我别苗头?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实力。
漕船都是统一的规格;由通州赵善亭设计监造。漕运船长八十丈;宽一丈八尺;深一丈八尺。大桅十八丈零四尺。小桅十三丈零九尺。船前后是十八窗十八梁的神堂和老堂。
这六条漕船首尾相接;栏住了河湾。
这次来的两条船;并不与他相争;只是移到了这些船的东面。
趁着钱塘江涨潮;把船上的瓮里的黑色油状东西;一瓮一瓮的倒在了江面上;随着潮水;那油粘附在那漕船的周边。
漕船上的人还在研究这是什么东西;那两条船上就有火箭射了过来;只片刻;整个江面都燃起了大火。
那两条放火的船早就驶远了。
这六条船;为了固定;首尾相绑;一时哪里解的开。一条船起火;相邻的两条也逃不掉。
这火烧了整整半天;生生将那船都烧成了灰烬。岸上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也相帮捞着水中的人。
这一烧;笑了陈家码头的陈老板;怒了漕帮码头的张码头官。
漕帮这时的码头从南到北共有一百二十八个半。在浙江就有二十一个。整个浙江的漕船有一千六百三十一只。虽然这六条船烧了;只是毛毛雨。但是;江南帮派老大的脸面何在?
这以后;海宁码头还有什么人来拜?
火熄了。陈老板这边就安排人去打扫江面。该捞的捞;该沉的沉。半天功夫;江面上就风平浪静。看不出昨日的惨烈。
山河会的两条船;稳稳的停靠在了陈家码头。
码头上的管事们忙着卸货;进仓。
张码头官咽不下这口气;亲自带着徒子徒孙杀将过来。
这边陈家码头上;人虽少;但是;那两条船上的人仗着火器;把那群人打了回去;还击毙了张码头官。
没了首领;剩下的人也没心思再打了。抬着尸体回去了。
漕帮里要报仇的不在少数。但是能领着来报仇的人;却屈指可数。
漕帮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帮派;他的每个码头都是一个独立单位。码头官的位置是香火传承。都由老的码头官指定下一个码头官。张码头官正当壮年;又没有病灾;哪里会指定继承人?
群龙不可一日无首。
张码头官的得力助手有三个;三个人中;有一个秦炼见过;那就是常二。这三人每个都有一帮人在后面撑着;谁也不让谁。
按理就要让老头子来判定了。可是;如今;潘启龙正烦恼着漕粮的事情;哪里有心事来管这几个人;加上漕帮的重要码头都是运河上的码头;那里才是财源之地。海宁只是旁系;并非重要之地。暂时也没什么人愿意去接手。潘启龙只让人带话过来;让三个助手一起代管着码头。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真为张码头官再出头了。按照江湖规矩;谁为死了的老大报了仇;谁就能成为下一任的老大。
这几个人也知道这个规矩;但是;如果去报仇;也象张码头官那样;不就是为另外两个腾地了吗?
所以三个都是聪明人;谁也不会轻举妄动。
张码头官虽然有朝庭的品位;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他死了并不要向朝廷上报。
依着江湖上的规矩;因为抢码头死的;一般也不会去告官府;江湖恩怨都是江湖人自己摆平。
所以;海宁码头的老大死后;一帮徒子徒孙为他风光大葬;虽然嘴上叫嚷着报仇。实际上相互钳制着。谁也不动。
陈家码头倒安宁了。
陈老板不是没有想过;从山河会手中再将另一半的码头买回来;可是考虑再三;还是觉着这样好。那些人的手段他也见识过了。在江湖上混;靠山是少不了的。
232 同舟
秦炼派人到海宁陈家码头修整了码头和仓库。
码头的经营权还是交于陈老板。
虽然和漕帮的码头相隔不远;但是也相安无事。大家都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态度。
因为尝到过山河会的厉害;所以看山河会的旗帜;漕帮海宁码头的人也都相让;再也不似过去那般嚣张。
秦炼也教育手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很快;山河会在杭州也建立了小码头;这么多年来;他们第一次在杭州建立贸易栈。海上的货经过海宁直到杭州。
杭州在当时也是一个富饶的城市。只是工商业没有苏州发达。又因为在清初那里驻扎了大量的旗人。使得那个地方的生产力大大的倒退了。原本苏杭是并称的人间天堂;如今;虽然还是并称;但是杭州只是以湖山取胜了。
又因为到底有几百年的经营;杭州还是有自己的物产和特产;比如伞;比如扇;比如杭绸;小核桃;香榧子等。华记在杭州建了贸易栈;收了杭州当地的货;往北去的在上海换海船;运去天津。往南去的;在宁波换海船,运去泉州。
争了一次码头;争出了杭州地区的商机。这是意向不到的事情。
这一次;袁霞远派了人来和秦炼联系。
秦炼他们方知;袁霞远就是江湖人称袁七爷的盐帮老大。
当你实力强大时;自然就有许多人和组织附过来。
考虑到盐帮的特殊性;一面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一面他们又和盐商勾结。所以;秦炼对于与他们的合作持保留态度。也就是远而敬之。
华家的企业里不缺盐;相反;他们自家的盐比外面的还要好。所以;华氏企业的用盐;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江湖上的事情;有江湖上的渠道;流传。
方船主听了这故事;惊了一惊。
“你是说;这砸漕帮码头的事是山河会干的?”他想起家人传来的话;说是山河会的主事爷正找他。
“都这样传呢;这漕帮如今势力大;也只有山河会能压他一压。”相熟人喝着茶;评论道。
“为什么漕帮要买山河会的帐?”方船主想弄明白这其中的关系。
那朋友也耐心;把洪门与漕帮的关系细说了一遍。
“原来漕帮的开门始主是洪门中的叛徒。这就难怪了。漕帮人见到洪门的人天生就矮了一截;没了底气。”方船主叹道。“不过;漕帮还是很有办法的;你看光这漕粮;他一年就是上百万两的银子。这钱都是稳赚的。”
“洪门这几年的生意也很好;你别看他们没有漕帮那样显眼;其实;赚的钱比起漕帮来也不少。漕帮靠的是朝廷赚钱;那份钱是一定的了。而洪门这几年南北经商;那钱赚的就没个定数;就看他们的几个码头管理的比漕帮码头要好;所以;商船都喜欢上他那里停靠。货物管理的清清楚楚;还安全;帐目都是明面上的;什么费用都是一清二楚;不象漕帮码头;货物也安全;但是暗地里的杂费多。货物损耗也大。”
方船主点头;同意着;这次他的船就停靠在山河会的码头上。
朋友又小声对他说;“你说;混帮派还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如果洪门的饭没有漕帮的饭香;那人还不是全去了漕帮?听人说;漕帮那些码头官是过的不错;穿金戴银;妻妾成群的;这在洪门里还没听到有过;但是;洪门底下的人过的却比漕帮的人好;房子整齐;吃用都有特价货供应。孩子们也能上学认字。我是仔细看了看;那洪门里的人穿的也比漕帮的人整齐;这也不奇怪;如今华家梅夫人的那些厂子就是织这各样的布;卖的那叫一个好。”
“你说华梅氏是洪门的人?”方船主想起那个素净的寡妇。
“你不知道?如今洪门的各个产业都是华家在经营。”
方船主有些吃惊;那些管理他也是亲见的;还真是不凡。看来比单家大姑奶奶都能干。
回到上海时;于立清通过船厂管事;请了方船主过去闲话。
在坐的还有华家的三少爷。
方船主知道这是华家如今各企业的真正掌门。但是这么年轻;他不仅的多看了两眼。
谈话其实很客气;并没有过分的要求。
只是希望他能带上些人过去;他们要在宜昌地区办一个小小的贸易栈。
又说;在那里;方家是老土地了。希望能指导;关照。
方船主想;这算是什么事;举手之劳而已;加上单家回程的货又不多。便一一答应了。
两人细细的问了宜昌及沿江的各地情况。
万船主讲了自己所知的;他也趁此机会提出是否让他以后都能使用山河会的码头。
原以为;会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拒绝。没想到;对方是满口答应了。
还给了他一张印着各种服务项目和价钱及码头规则的纸张。方船主小心的折好;放进了荷包了。
中国人擅长以小说大;他们讲;‘世事如棋局。布局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要布局;就要有全盘的概念。秦炼他们的全盘包括的是那片秋海棠叶地图形和南中国的海域。
如今;他们的生意北到蒙古;南到南洋;东至日本。但是长江沿岸还是他们的空白。虽然;这些年的生意;也有意识在长江下游地区播下了人脉。至今还是没能连接成片。
宜昌古称夷陵;清人入关后见不得‘夷字;顺治五年改成彝陵。但是;彝字还是提醒到了‘夷。雍正十三年生了彝陵州为宜昌府。它“上控巴蜀;下扼荆襄”。自古以来号称“川鄂咽喉,西南门户”。从那里沿江而下;就进入了长江最繁华的地区。所以;他们先要在宜昌站立住;然后;再沿江而下到上海;沿江而上到四川。要做生意;当然讲究面广。他们现在就是要把面铺开。
秦炼这次要亲自去。
开发这样的事;总是要亲力亲为的。
梅兰妮对于这样的别离;已经成了习惯。如今她的思考虽然还达不到全球性;但是全国性是有了一点。
只是;正当秋季;枯枝;落叶;残阳;平添上了几分伤感。
到底不是二十一世纪;那里的交通尽管有长江;还是十分不便;单程从开州下来;巴巴结结的赶路;也要月余。比海船要慢很多。通讯又不方便。为了不要惊吓同路人;所以他们带着信鸽。
回程的船上要带人;方船主先和单家大郎说了。总是要和单大郎通气的;单家是他这次船的雇主。
方船长说完;小心翼翼地看着单大郎的脸色。
没想到单大郎显的很高兴。
他这次生意虽然遭了些灾;但是;由于货物出售的爽气;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这些天;到了苏州和内行们一交流;如果算上码头上的搬运和仓储费;他这次交易没什么吃亏。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