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兰妮的绣象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了。虽说是收尾;但比前面难度还要大;还要细致;所以进度慢了。
接着的几天;华家的男孩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
他们先用粘土做了模型;梅兰妮一看是国际象棋的棋子;以为他们玩兴大发;于是;就不在意了。
接着他们用书快煮烂了;和橡胶泥加工了;成为类似软胶一样的东西。
从模型上翻下阴模。在阴模内灌如热熔的蜡。等自然冷却后;取出蜡模。再精心修理蜡模。然后再包上耐火石膏制成石膏模。脱了蜡。
又忙着烧制;烧好了;粗磨细磨。再细心雕饰修整。从李木匠那里取来一个木匣。木匣盖与身翻了合并;两边用小铜扣扣住。他们在上画了棋盘。早早的用清漆漆了两遍。晾在阴凉处。还让梅兰妮帮着给木匣做了蓝花布的棉套子。
这一忙;忙了整整十二天。
晚上;大家照常坐在桌子旁。梅兰妮占了三分只一的桌子。她在在裁好的棉衣上絮棉花。
秦炼在一旁;把梅兰妮绣好的肖像。装上画框。楚濂等人看着绣好的肖像;赞不绝口。对照着原画;绣品更是精彩绝伦。
秦炼说;〃明天;如果;去送绣像。就把这幅国际象棋一起送去给他;说;这是送他的礼物。〃
楚源把那幅国际象棋拿了出来。打开木匣;他把三十二个棋子整齐的摆了出来。
梅兰妮看那棋子;十六个是半红半白;十六个是半蓝半白。兵;象;马;车;帝。后。精致光亮。看来花了不少工夫。
梅兰妮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和那老外有了交情?〃
边峰说;〃不是交情;是投资。〃
梅兰妮越发糊涂了;〃投资?投什么?〃
楚源说;〃长话短说;安托尼是皮斯托亚(Pistoia)人。这个城市从十三世纪开始就做手枪;所以英文里把手枪叫做‘Pistols‘。我们希望用这份礼品;请他为我们买手枪。〃
梅兰妮有点明白了;〃你们是想用象棋做人情;让他有机会;报答你们。这个时代的手枪肯定不便宜;教会里的人大都钱不多。你们怎么肯定他有钱为你们买枪呢?〃
边峰说;〃他没钱;我们为他准备了钱。楚源拿出来。〃
楚源拿出了几颗宝石。
梅兰妮一看;〃猫眼石!你们做的?!〃
楚濂笑了;〃真正的缅甸猫眼石;在明中期就开采完了。所以;这种石头目前是很值钱的。两三颗;足够换两把手枪和一些子弹了。〃
梅兰妮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想用这种‘宝石‘买军火。〃既然;猫眼石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多做些;我们拿去换钱?〃
楚源答道;〃我们是做了一些。但还要后期加工。〃
边峰问;〃我一直在观察对面的那间教堂;我觉的很奇怪;这个教堂从没有搞过什么宗教活动。这是怎么一回事?〃
齐逸说;〃康熙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的。而雍正曾明令;不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关闭所有的教堂。外国人可以来中国;但;不能搞宗教活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所以;这家教堂已是失业状态了。〃
梅朵说;〃不知安托尼是不是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几年后;在回苏州?〃
楚源道;〃我觉的可能性很大。这时的中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文明程度最高。到中国来;是很多欧洲人向往的。而且;他的修会在欧洲正遭到迫害。他在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回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他不回来了。依照他的信仰;他答应的事情多半也会想办法完成;比方;托人带来。但肯定是要几年之后。〃
梅朵说;〃那我也让他带些欧洲的植物种子来。〃
梅兰妮问齐逸;〃让你画的双面绣的稿画好了没有?〃
齐逸拿出了两份画稿;花鸟册页似的。一幅是桂花盛开;桂叶上爬了一只黄底黑点的瓢虫。旁边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的满山香。诗的下方还有两方小印---‘不易居收藏‘和‘梅氏女红‘。
另一幅是紫薇花。红紫的紫薇开的很茂盛。旁边有一只蜻蜓在飞。画面上也有一首诗。就是杜牧的那首‘紫薇花‘。也是两方印。
齐逸说;〃画是没什么复杂;要把这种国画的效果绣出来;就要讲功力了。看了你的绣像;我觉的你能行的。〃
梅兰妮没有作声;只是细细的看那绣稿。心里琢磨着。她抬起头;〃那些屏架弄好了?〃
〃还没完全好;只打了一次蜡。还要再打两次蜡。不过;木理纹路已经很清楚了。〃他把一个屏架递了过来。
梅兰妮接过来;比起开始时;这幅屏架已有一层温柔的褐色光泽。密密的像羽毛一样的纹理清晰。屏架看上去漂亮;文雅。
〃干得好!〃梅兰妮由衷的赞道。
边峰突然问道;〃是不是我最没用?各位都能为这个家庭添砖加瓦。我好像什么贡献都没有。〃
梅兰妮马上接话;〃不是啊;相反;我觉的你的用处最大。用大的来比方;每个国家都要有军队。军队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军费开支都是一个天文数。但一个国家没有军队是万万不能的。〃
边峰腼腆道;〃我哪里可以和军队相比。〃
齐逸说;〃二哥;老子说;‘治大国者若烹小鲜‘。治国与治家的原理是一样的。〃
秦炼也说;〃那天;我们在外和人争执的时候;你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感到有了底气。〃
边峰说;〃讲到那次吵架;那个姓余的;名叫余勇。不是海保的家奴;他进苏州织造是在李煦倒台之后。至今;约有十年了。如今他当了个管事;专管着些织机工户。他们的工钱;米粮由他发放。他经常从中剋扣。以饱私囊。所以;有些民愤。〃
梅朵说;〃你看;你的情报多有用。现在;我们至少知道;我们得罪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你;我们就像是瞎子;聋子。〃
楚濂说;〃大道无形。就象空气;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一旦;没了空气;你说会有发生什么?〃
边峰像孩子一样裂开了嘴;〃你们把我说得太好了。〃
楚源说;〃你本来就好。〃
035 赠别礼品
更新时间2013…11…14 1:18:01 字数:3420
第二天一大早;梅兰妮找出了一块小零头面料;黑底红花的织锦缎。做了一个小口袋;这时的人把它叫作荷包。
梅兰妮用黑色的缎带收口。用丝绳打了个如意结。一个漂亮的小荷包就做好了。梅朵是第一次看到梅兰妮做这些小东西。在一旁好奇的看了一阵子。
齐逸告诉她;那时梅兰妮替人做荷包;扇袋赚钱。
梅朵感叹道;〃原本这是小女孩的玩意儿;想不到;这里竟然成了养家糊口的技艺。〃
梅兰妮自豪地;〃我也能让八口之家无饥寒。〃
梅朵说;〃也?那还有谁做到了?〃
〃芸娘。〃
梅朵意味深长地;〃哦。原来是沈三白的老婆啊。〃
梅兰妮说;〃你不喜欢芸娘啊?林语堂曾说她是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梅朵讽刺地;〃男人当然最爱这样的女人了;主动为丈夫纳妾;没成功还气死了。还帮公公纳妾;最后为婆婆所不容。〃
齐逸在一旁听的嘿嘿笑。
下午;梅兰妮带着物品和孩子来到教堂的时候;安托尼正坐在树阴下喝茶。
见到梅兰妮;他热情的招呼。林永青和乔制为他们端来了一些凳椅。安托尼请她坐下;为她倒了一杯茶。
安托尼的下午茶;和英国下午茶没得比。即没牛奶;也没糖和小点心;就是纯喝茶。而且还不是什么好茶。
梅兰妮把绣像和油画一起递给了他。安托尼接过来;先看了绣像;一时;他就不知用什么语言了。穷他一身;他尚未见到过如此精品。对照着原作;更是无话。他听说过东方世界的奇技;来到苏州;他也见到过一些刺绣。和欧洲的刺绣相比;那就是天工;而这件是天工中的天工。
他只是喃喃的说;〃Parfeite!Parfeite!〃(太精彩了。)
梅兰妮趁机问他的行期。
他说;〃现在有商船在广州;我原来还担心你绣不完;既然;你绣好了;那我过两天就可以动身去广州了。年底可以搭船回欧洲了。〃
梅兰妮说;〃听京城里的洋人说要在船上好几个月。〃
〃可不是。冬天的风朝欧洲吹;所以要快些。〃
梅兰妮拿出蓝花的包。〃这件东西;是在京城琉璃厂购得;我们全家送你作为临别礼物。希望你能喜欢。〃
安托尼接过去;打开蓝花包;取出木匣子;他看见木匣外画的棋盘;〃棋子?〃
梅兰妮点点头。
他打开一看。顿时无语了。这是今天的第二次惊喜。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琉璃的国家。他们为了保密;把工匠们迁移到一个小岛上工作。而在他面前的琉璃象棋是他的国家目前都无法制造的。比他国家的琉璃器要好上很多很多。他见识过东方的瓷器;丝绸;今天;他又见识了东方的琉璃。
这里面有个误会;梅兰妮说琉璃厂是指那条街;而安托尼理解为一个做琉璃器的地方。
安托尼只是说;〃谢谢!谢谢!〃
梅兰妮微笑了;〃我还有一件事相求。〃
安托尼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做到。〃
梅兰妮说;〃听说欧洲有一种火器;只这么大。〃她比划了一下;〃很厉害的。〃
安托尼说;〃夫人是想买枪吧?〃
梅兰妮赶紧点头;〃你也知道;我家孤儿寡母的;想弄两把防身。〃
安托尼沉吟着;〃买枪是件简单的事;只是要送过来;恐怕;要等待机会了。〃
〃等几年;也不要紧;那枪原本是用来防备的。〃说着;梅兰妮拿出小荷包。〃我知道;短枪是很昂贵的物件。大清朝的银票;你们那里也不好用。我这里有几颗宝石;你拿去做枪资。〃
安托尼倒出荷包里的宝石;他又惊呆了。他看过红宝石;蓝宝石;可是他是第一次看见猫眼石。
梅朵;边峰他们和安托尼也谈了一会;就不一一叙说了。
次日的下午;安托尼带着礼品来回访了。
华家的人正准备吃下午点心。见他带着一个大包;和两本书。知道他是回礼来了;便热情的邀请他坐下;一起用点心。
安托尼很少被邀请到本地人家中。所以;下午点心;对他来说也是第一次体验。他欣然入坐。
梅兰妮给每个人一小碗绿豆百合汤;每人前面放着一个小碟。放了两块绿豆糕。
安托尼对苏州人的生活雅致是有所耳闻的。眼前的这家人;就是例子。食品虽然简单;铺排很完整。碗;碟;瓷匙;虽不是官窑的产品;但也很精致。
其实;平时;梅兰妮并没有这么复杂;今天;正好;歇工;有了时间折腾。
安托尼第一次吃这样的食品;觉得很好吃;便问;这是什么东西。
梅朵取了一把绿豆给他看。又和他说了这种植物的种植方法。对于爱好植物的人士;还有什么话题比这更有趣。谈了好一会儿;他方想起了他来的目的。
他对梅兰妮说;他后天动身去广州。这盒子里是一套银制西餐刀叉具。送与梅兰妮作为临别礼品。并感谢华家对他的友好。他告诉梅朵如果想要什么;可以和林永青和乔制说;他已经吩咐过他们了。
梅兰妮按照欧美人的习惯;当着安托尼的面把礼品拆开。盒子里是十二人套的餐具。每套有大小四个叉;匙勺大大小小六个;刀两把:一把是割肉;一把是切面包的。还有六把大调羹和一把大叉和夹子。意大利的银制品还是很精致的。
梅兰妮说;她很喜欢。衷心感谢了安托尼。
书是给梅朵的。梅朵看了书名;也很感谢。
说了一会话;日头斜了;安托尼告辞而去。
两日后;安托尼去了广州。
华家的日子;照旧进行。
王重已经做了六千个蜂窝煤。秦炼;又买了一千斤的煤碎和炭粉。让王重继续做。现在;在秦炼的改进下;简易的制煤工具;好用多了;王重一天能做五百多个煤饼。
王重这些日子还要整理园地;草房的附近;杂草已经清理干净了。梅朵让王重翻了一块土地。种下了蚕豆。
梅兰妮有些奇怪;问梅朵为什么不多种几样过冬的菜。
梅朵笑道;〃你以为;什么土地都能种东西。荒地起马要养上三年才会有出产的。〃
齐逸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开荒地能三;四年免税的原因。〃
整个九月;基本上没有下雨;可是;到了三十这天;开始下雨了;而且下了很大;整整下了两天;方停。
地上泥泞;下不去脚。梅兰妮觉得古代吧;人和自然贴的很近;刮风下雨对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卖菜的少了;买菜也不容易。出门很不方便。不象后世有雨鞋。布鞋穿出去马上就泥了。梅兰妮不舍得布鞋;她只好穿草鞋;每次回来;都要洗脚。尽管有雨伞;但衣服也要湿一半。真的很不方便。所以梅兰妮很不喜欢雨天。
来到这里;并不是没有下过雨。那下的都是阵雨。停了雨;几个时辰;地也干了。像这样的大雨;还是第一次碰上。
通过了这次雨;梅兰妮开始对雨具注意了。她观察到;金伯出门时穿蓑衣;脚上是草鞋。她知道;这样;两手到能派用处。
早上;出门买菜时;她看到有的妇人穿一种木制厚底的麻;草编织的鞋;这种鞋子都很大;一看就是套在布鞋外穿的。梅兰妮想起上海人把雨鞋说成套鞋;出处就在这里。她后来知道;这叫草翁鞋。它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苏州城里的草翁鞋;自然是要精致许多。
梅兰妮知道;江南多雨;特别是春末夏初;还要有雨季。所以雨鞋是必需的。
由于地上还泥泞;梅兰妮一时无法出门。她在家里一边绣屏面;一边和孩子们闲话。她忧心忡忡地说;〃今年的冬天会很冷。〃
所有的人象看神棍似的看着她。
梅兰妮说;〃别看着我。苏州地方有个风俗;叫做;看五风信。就是以十月初的天气来推断本冬的冷暖。如果;天晴;代表暖冬。天雨;代表寒冬。这几天下大雨;按照这个习俗;不是说明;要有一个很冷的冬天?〃
楚源说;〃这种民间的传言;不信也罢。〃
梅朵不同意;〃当地人对气候的经验;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劳动人民对气象的经验积累。〃
大家都知道;梅朵在研究古代气象。她从金伯那里学了不少;诸如;〃月晕午时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很多有关气象的民谣。
她还虚心的跟着金伯学看云。她讲;这叫〃看云识天气〃。农业和气象有紧密的联系是众所周知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的。现代社会里有气象局二十四小时提供服务。而在古代;这就要靠个人的经验了。
梅朵曾经玩笑的注解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她说;〃这就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高度概括;种地讲究;合适的气象---天时;适当的土地---地利;还要大家伙的齐心协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