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269部分

风月天唐-第269部分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蠹际醯牧螅嵊τ玫教瞥木弥稀
    其实这连弩的设计,陈浩在很早以前就想过。此事要当追溯到六年前,六年前他与紫鸢打赌,给了紫鸢三次刺杀他的机会。而其中一次紫鸢就运用了连弩,不过那弩箭最多不过连发两箭罢了。自从那时候起,他就有了研制连弩的打算。
    平心而论说及机械发明,陈浩崇拜的不是公输般(鲁班)、墨翟也不是张衡,更不是诸葛孔明,而是那个郁郁不得志,却又殚精竭虑发明机械的马钧。
    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当时,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人就是这样,有才能不一定能够流芳千古,这是陈浩深处大唐八年之间的感悟。
    见李忶与石雄二人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陈浩却轻笑道:“李将军所言不错,这就是早已失传的连弩,不过李将军说的也不完全正确,本帅在承袭先人的技艺,在这连弩上也做了一些改进。二位当知道,连弩若是连发次数过多,就失去他应有的准度,所以本帅便在这上面作了一些改进!”陈浩说着便起身来到近前,将自己所改进的地方讲述与二人听。
    “大帅果真非凡人也,先是有震天雷震慑河北,如今又制出这等连弩,末将实乃佩服之至!”石雄赞叹之余却是有一疑惑,于是反问道:“只是末将不明,大帅为何不知会朝廷工部,将震天雷量产而出,如此一来仅凭震天雷我军就可以所向披靡!”
    石雄的疑问很是合理,也正如石雄所说,只要批量生产震天雷,唐军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但是如今的陈浩哪里有时间去制造震天雷。当初陈浩原本打算将武天的势力铲除后,把武天私下囤积的震天雷用于战场之上。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震天雷竟然无故失踪了。又由于大战在即无法抽身,也只能将此事放在一边。曾经陈浩也想将此事交予朝廷工部制造,但是经历武天一事之后陈浩有了芥蒂之心。震天雷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若是朝廷之中再有不轨之人,恐怕后果会不敢设想。而他身在前线,若是朝廷再生乱象,他也无法再力挽狂澜
    武天的势力盘根数年,一朝一夕想要清洗干净绝非易事,因此陈浩就与李渼暗中商定,这震天雷即便对战争有利也只能以后生产,目前最重要的是朝廷内部须得安稳。对于这些原因陈浩自然不会告知于石雄,只是命令二人连夜赶制这种连弩,以备将来战争所需。一更。by:89|10360463》

第553章 实至名归

    第553章实至名归
    梁州一战全歼敌军的消息一经传入京城,可谓是人心振奋朝野欢腾。当李渼看到陈浩写的军报时,惊喜之余却是莫名的感动。因为整份军报洋洋洒洒数万字,但其中大多是战死将士的姓名以及功劳,而关天陈浩自己的功劳,却是只是短短的二十八个字:
    万里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与陈浩军报一同进京的还有李忶的军报,李忶身为忠王自然有特权直达天听。在看罢李忶的军报之后,李渼才知道这一战,打的是何等的精彩又是何等的惨烈。李渼深知陈浩这份奏章的良苦用心,于是便传旨工部在长安城中树立一座丰碑,此碑高达数丈巨石砌——名为英烈碑!李渼决定将陈浩隽写的阵亡将士名字全部镌刻在上面。
    之后对于陈浩上书欲要征讨南诏一事,朝野上下议论之声四起,有人建议李渼传旨于陈浩,让陈浩挥兵河西以解河西之危。这番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三面为战已经让朝廷难以支撑。如今除了陈浩的大军以迅雷之势灭了南诏主力,其余两面的战事却显得极为迟缓。尤其是河西的战事,一直却处于胶着状态。
    不过李渼却没有听从群臣的建议,而是直接传旨于陈浩征讨南诏。如今李渼对陈浩是彻底的放权,因为对于南诏的恶行,李渼可谓是痛恨已久。
    朝堂上,令狐绹见李渼执意如此,也就不便相劝,不过令狐绹却提醒李渼道:“圣上,如今定北侯已经摧毁南诏主力,若是征讨南诏确有平定之势、倘若定北侯真的平定了南诏,届时又有重兵在手,恐怕”
    李渼眉头微皱,面无表情沉声道:“令狐爱卿此话何意?”
    “圣上,定北侯可不比河西张淮深、屠狼、以及河北易成天、仆固俊等人。若是他真的平定了南诏,兵马、领地尽在手中,到那时恐怕人心思变,难保他不会自立为王!”
    “令狐大人,你在朝堂之上出口诋毁前线将帅,到底是何居心!?”
    一旁的魏谟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如今陈浩三个月的时间就灭了叛军主力,并且收复了山南西道与剑南道,此等大功之人竟然被朝廷之臣在背后诋毁,这实在是让魏谟怒不可遏愤怒难当。
    令狐绹却眉头一斜冷哼道:“魏大人,难道本官说出了吗?况且这只是一种可能,本官只是直言进谏,何来诋毁定北侯之意?”
    “你!”
    “好了!两位爱卿不必争吵,令狐爱卿所言也颇有道理”
    “圣上”
    李渼见魏谟要说话,于是便打断道:“但朕与魏爱卿也深信陈爱卿的忠心不二,况且朕的这条命也是陈爱卿所给,朕实在是亏欠与他!魏爱卿替朕拟旨!赐封陈浩为安国公,辅国大将军!”
    嘶!
    这一刻群臣彻底安静了,心道这皇帝封赏起来真是不遗余力啊。这辅国大将军之职乃是一个闲职,以陈浩时至今日的地位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这爵位也未免太高了,国公可以说是对异姓有功之臣很高的爵位了。
    刚才还在为圣上认同而得意的令狐绹,此刻算是彻底傻了眼。心道这可倒好不但没有牵制陈浩,反而是势头强劲不可阻挡。
    群臣窃窃私语,御史大夫王博坤却出言劝解:“圣上,定北侯虽然功劳卓著,但也不致”
    “报!圣上八百里捷报!”
    “快呈上来!”李渼这些时日里,一听到八百里加急,心就提到嗓子眼。不过信使口中的捷报二字,李渼可是听得极为清楚。
    由内侍接过军报,随后转呈到李渼的手中。当李渼急切的打开军报之后,先是面露震惊之色,随后却是极为狂喜的爽朗大笑起来。
    众人不明其因私下议论纷纷,魏谟似乎猜到了什么,于是躬身问道:“圣上,可是安国公那里有了新战况?”
    魏谟口中一句安国公,可是将众人听得一愣,随后愣神片刻众人才想起,方才圣上下旨赐封陈浩的爵位就是安国公。好家伙,这还没有传旨呢,魏谟的一句话就已经坐实了陈浩的爵位。这一下不但令狐绹吹胡子瞪眼,就连刚刚欲要弹劾谏言的王博坤也心生不悦。
    “呵呵!不错!魏爱卿猜得不错!”李渼激动的说着,便扬起那份军报冲着众人道:“就在三日前,皇叔与山南西道节度使石雄,率领六万新兵十日之内击溃了崔宇十三万大军,崔宇那贼子已经死于乱军之中!”
    嘶!
    这一刻所有人都沉静了,就是一向看好陈浩的魏谟,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竟然险些将胡子拔下来。这种震惊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游荡,王博坤此刻不住的咽唾沫,心道这陈浩也是在太过凶猛,十日之期就将黔中道的崔宇击败,这可谓是神速啊!
    然而就在众人震惊的无以加复之时,李渼冷哼一声,又接着道:“此前那崔宇不是向朕索要军饷吗?传旨!崔宇三族之内连坐问斩!”
    随后李渼瞥了一眼令狐绹与王博坤,继而冷冷道:“当日战火四起危及社稷之时,尔等却无一人可以替朕分忧,如今陈爱卿屡创奇功,尔等却生出嫉妒之心!朕向来欣赏有能之人,休要说陈爱卿没有自立之心,即便是有,朕觉得他也实至名归!”
    李渼的话掷地有声,既奚落了令狐绹等人,也表明了自己的胸怀。令狐绹与王博坤等人闻听,慌忙跪地:“圣上圣明,微臣知错了!”
    “陈爱卿如此体谅朝廷,以黔中道粮草补给大军,朕心中甚为愧疚!魏爱卿,方才封赏旨意仍旧有效,你再为朕补上一条!”
    “圣上请明示!”
    “传朕旨意,若陈爱卿率领大军能够讨平南诏,全体将士具有封赏。生者,连升三级;亡者,荫及子孙!至于陈爱卿”
    李渼说到此处,瞥了一眼令狐绹,随即郑重道:“赐予郡王爵!”一更。by:89|10361406》

第554章 静而待发

    第554章静而待发
    当圣旨到达成都之后,将士们个个神情振奋希望尽快横扫南诏。而作为三军统帅的陈浩,对于这道圣旨却只是苦涩一笑,心道这李渼封赏起来真是不遗余力。经历几起几落的他,已经将这些东西看得很淡。贵为王侯又如何,逝去的人能够再生吗?不过陈浩对于李渼塑立英烈碑一事,心中却是极为的赞赏。如此一来既鼓舞了大唐将士,也让他们死后留名青史彪炳古今。
    随圣旨而来的还有何璇,从何璇的口中了解了京城家人的近况。得知林月瑶身子安好,紫鸢也已经渐渐恢复了神智,陈浩的心里也逐渐安定不少。
    对于林月瑶有孕一事陈浩当初并不知情,最后也是从武天以威胁之词中,才知道林月瑶已经怀有身孕。如今细细算来已有四月孕龄,陈浩对此事可是极为上心,但是苦于战事吃紧一直无暇顾及。
    当日赶往前线之时,四味药材已经齐全,虽然陈浩不能亲自调治紫鸢入药,但是他已将用药细节交代清楚。服用之后果然有效,一个月后便逐渐恢复了神智。如今三个月已经过去,紫鸢神智已经完全清醒,但是由于长久昏迷身体虚弱不堪,没有一年半载恐难以行动自如。
    不过这些对于陈浩而言,已经是惊喜不断心满意足了。因紫鸢醒来之事,让陈浩想起了销声匿迹的惜元真人。当陈浩询问何璇是否查到惜元的踪迹时,何璇的回答倒是让陈浩颇为惊愕。因为据消息得知这惜元老道,果真与失踪的那批震天雷有关,至于如今藏身何处却不得而知。
    对于何璇的调查结果,陈浩虽然感到有些失落,但是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当初岳梦琪执掌他麾下的所有密探,而惜元老道作为同谋者,能够避开探子的追查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陈浩有种不祥的预感,而这种不祥的预感让他的目光锁定到了南诏。
    在剑南道休整的这段时间内,陈浩并没有放弃搜寻酋龙与段宗榜的踪迹,因为他一直坚信这二人还没有逃离剑南道。如今剑南道各个关卡设下重兵,二人想要离开绝非易事。
    最后果不其然,搜寻之下果然寻到了二人的踪迹,不过可惜是两具尸体。当陈浩看到二人的尸体时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但是从尸身的样貌可以看出,的确是酋龙与段宗榜二人。虽然这两个祸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陈浩始终觉得这二人死得太过蹊跷。
    因为从尸身来看并不是溺水而亡,而是中毒而死。陈浩觉得这件事恐怕没有这人么简单,于是这一日一只信鸽飞出了成都城、飞出了剑南道,向南诏王宫而去
    
    南方战事目前算是告一段落,而与此同时的河西战事却依旧吃紧。吐蕃的二十万铁骑战力还在南诏之上,因此这对于张淮深与屠狼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压力。但是二人严守河西各个关卡,使得吐蕃大军也是寸步难行处于胶着状态。
    原本赞普维松在河西久攻不下的期间,身边将领建议大军借道南诏,绕过河西张淮深与屠狼二人的防御屏障,继而与南诏大军兵合一处向大唐京城进发。但是因为当年的吐蕃公主婚队遇袭之后,两国是面和心不合很难再相处融洽。
    况且吐蕃与南诏之间本是以上国自居,如今南诏在南面势如破竹,而吐蕃却在河西泥潭深陷寸步难行,若是再借着南诏打开的缺口进兵,吐蕃上国的颜面又将何在。即便最后吞并了大唐,他吐蕃国也是终将难以抬头。这对于自负有为的维松赞普而言,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降低身份的。
    而北方的战事虽然多有阻碍,但是有了陈浩的提前布局,如今行事起来倒也稳中有胜。正如陈浩之前的推测一样,在渤海大军在河北与易成天、仆固俊二人的大军交战之际,奚族三万骑兵与契丹的五万骑兵,共有八万骑兵从背后给了渤海大军致命一击。
    渤海世子大虔晃,根本没有想到事情会发生到这种地步。他不明白奚族与契丹为何临阵倒戈。如今十余万大军腹背受敌,不但斩断了粮道而且成了瓮中之鳖。最后历时五个月的挣扎,先锋合赤温战死,渤海大军战死八万之众,大虔晃不得已狼狈的带着残兵坐上战船逃回渤海。
    捷报传往京城更是人心振奋,李渼当即传旨以易成天为二路扫北元帅、仆固俊为先锋率领十万河朔大军,由奚族、契丹八万骑兵协同进发渤海。大军一路而来虽历经艰险,但却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使得渤海大军纷纷后撤不敢与唐军对敌。
    扫北大军之中除了易成天的沉稳机智,还有仆固俊的刚猛异常,军中也冉冉升起两位巾帼将军。这二人一文一武虽然深得易成天的赏识,但是也让易成天有时候感到莫名的头痛。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遥辇纳兰与穆鲁诗雅,两人一文一武在军中本是好事,但是却因为二人都是女人,在陈浩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两人的争锋相对的根源。穆鲁诗雅对于这突然冒出来的遥辇纳兰,自然是怎么看怎么不舒适,因此对于这个明目张胆抢夺自己丈夫的女人,一直是冷眼相对事事相较。
    而遥辇纳兰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虽然武艺上不如穆鲁诗雅,但是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不仅予以自保反而反戈一击,如此一来两人你来我往未有停歇之势。易成天一瞧这阵势,还真是印证了陈浩当年的一句话:两个女人一台戏!
    虽然穆鲁诗雅与遥辇纳兰的争斗,只是局限于个人之间私怨,但是长此下去对大军也是不利。于是易成天一寻思,这两位公主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既然这二位是你陈浩的红颜知己,那这个难题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