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66部分

风月天唐-第66部分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陈浩坐定便谦恭询问:“二位大师,不知今日唤弟子来此有何训示?”
    明和与明善两位大师对视一眼,随后明和率先问道:“阿弥陀佛,今日老衲师兄弟二人,均有疑问请教小施主,还望小施主正言应答”
    陈浩见二位态度如此郑重颇感疑惑,到底是何等事情让大师如此郑重。于是便拱手道:“大师此言折煞弟子了,年少末学怎敢言谈请教二字。大师请讲便是,弟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见陈浩如此谦恭有理二人赞赏的点了点头,随后明和大师笑着问道:“小施主,在你心中可曾思量过,何为天下?”
    何为天下?听罢此言,陈浩心头为之一怔。倒不是陈浩眼界太窄,实在是没想到一个远离红尘的栖霞寺住持方丈,竟然问及这天下红尘之事。
    陈浩愣了愣神,随后便略作沉思道:“古语有云,天下为中原之地,威加四海,环宇八荒然弟子妄论,此非真正之天下!”
    “哦?陈施主有何见解?”明和双眼一亮,一种久违的期许不言而喻。
    陈浩抬眼看着云雾缭绕的栖霞山,侃侃而谈道:“王侯将相生杀予夺所争的是天下?不!那是欲;高人隐士指点江山所看透的是天下?不?那是私;
    天下,有亦无,无亦有,一切在人之心而已。心如何,天下便是如何。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欲。然众生之天下,方是你我之天下。故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所盼的天下,才是真正之天下”
    陈浩的见解让两位大师与一旁的紫鸢为之一怔,心道好一个‘众生之天下,方是你我之天下’此等胸怀与认知,着实出乎二位大师的预料。
    明和明善二位大师均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二人万万没有想到,陈浩会将天下理解的如此独到。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竟将世事看的此般透彻,着实难能可贵。
    “弟子不才妄论天下,还望大师莫要嫌弃!”陈浩不知自己的见解是否达到明和的要求,于是恭谦一礼谦逊道。
    “善哉善哉,陈施主有如此慧根与胸怀,乃是天下百姓之福,也是众生之幸”明和慈善一笑向陈浩行一佛礼。
    陈浩赶忙郑重还礼,但眼睛瞥了一眼旁边的明善,思忖这明善大和尚不知会有何种问题。
    见陈浩瞥了一眼自己,明善便随即说:“师兄已问完,便由师弟续问,贫僧请问陈施主,当今之世如何?”
    额
    陈浩被明善这句话差点给噎住,心道这么敏感的话题这大和尚也敢说的出。见明善不似与他开玩笑,便中肯的回道:“当今大唐,已然远非昔日。其内节度使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其外四面皆是虎视眈眈。黎民百姓虽不致流离失所,然也垂于边缘”
    陈浩说道此处也是颇感无奈,这些放在面前的事实是抹不掉的。更有甚者,几十年后唐朝便不复存焉,烟消云散于历史长河。
    宣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然而后人却是个昏庸之主。即便兢兢业业的努力十多年,也经受不起这帮子孙的几年挥霍。陈浩起身看向群山,屈臂一指栖霞山峦感慨道:“即便当今圣上有独撑大厦之宏愿,也是治于癣疾罢了”
    明和明善二人相视一笑,随后便向陈浩俯身一拜:“拜见少主!”
    “师傅,师伯,你们”紫鸢见师傅师伯向陈浩下拜,不由惊疑的失声喊道。
    最为惊讶的要说得上当事人陈浩了,沉浸在感慨之中的他,突然身后被喊了这么一嗓子。本以为两位大师是参拜他人,故此惊讶的转过身子观瞧。他倒要看看,是何等人物竟然使得明和明善二位大师口称少主。
    当转过身子后却惊讶的发现亭中并无他人,而两位大师行俯拜之礼的对象竟然是自己,于是赶忙搀扶起二位惊慌道:“二位大师这是为何?弟子可承受不起!”
    明和却道:“阿弥陀佛,方才有意试探少主,还望少主恕罪!”
    陈浩一听可是愣住了,这自己怎成了少主了?饶是陈浩自认头脑清醒,此刻也有些迷糊了,于是疑惑的问明和大师:“大师切莫认错人了,陈浩岂会是什么少主?”
    明善微微一笑道:“少主无需生疑,贫僧与师兄已然断定,您便是我二人等侯数年的少主!”
    噗!
    这越来越玄乎,怎么还是数年的少主?陈浩觉得这有必要问个清楚弄个明白。于是陈浩带着激动与疑惑的心情问:“还望二位大师解惑答疑”
    明和慈祥一笑,双手合十是有深意道:“阿弥陀佛,少主昨日禅房所讲之故事,便是事情的真相”
    额!
    这次陈浩彻底愣住了,昨日自己为了拜托明善大师的刁难,这才移花接木真假参半的编造了一个故事,没想到竟然成真了

第三十七章 宝藏由来

    陈浩面带尴尬的施了一礼,旋即三人坐定,明和大师这才向陈浩讲述了这此间的缘由。
    此事要追溯到隋朝以前,当年隋朝将要一统天下之时,唯独江南建康陈朝尚未平定。陈朝最后一位国君陈叔宝膝下皇子众多,陈胤便是最为年长的一个。然却因是庶出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被封为吴兴王驻守建康。
    历史的车轮没能因为陈朝的阻挡而停止它的脚步,陈叔宝的昏庸无能最终换来陈朝的覆亡。所有陈氏子弟均被送往长安,陈胤自然也在其列,之后不久便重病去世。
    然而真正的陈胤却没有死,而是偷梁换柱的瞒天过海回到了建康。私下里,时刻等待着时机准备光复陈朝。陈胤之所以有此等打算并非毫无底蕴,因为身后有着巨大的财富做后盾。
    其父陈叔宝敛财众多,私人宝库金银古玩可谓是堆积如山。陈胤见陈朝岌岌可危,其父却纸醉金迷不理战事。于是便在大隋军队进驻建康皇宫内部混乱之时,派自己的亲卫队伍私自将宝库财宝暗运出城。由于陈朝各地已尽归大隋,于是便趁着夜色将其运送离建康(南京)附近的栖霞山。
    栖霞山上栖霞寺主持乃是陈胤的故友,因此便将大量的金银珠宝藏匿于深山之中。大厦将倾岂有完卵,覆灭之日便是他押解长安之时。陈胤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山中设立机关藏好金银财宝。
    最后便将三枚星形钥匙的两枚,分别由陈朝大将秦彝与罗艺保管,并且将大致山中路线分别告知了二人。以图日后时机成熟,打开宝藏东山再起。
    随后陈朝覆灭之时,陈胤便被押解至长安。而其手下护卫陈广,便带领其队伍在栖霞寺出家为僧,暂时躲避以备卷土从来
    然隋朝一统天下之后,便是迎来了短暂的几十年盛世。又闻秦彝战死罗艺归附朝廷,使得陈胤空有报复却无能为力。直至隋炀帝五次东征高丽失败以后,不久隋朝便迎来了前所未有动乱。本是群雄逐鹿的年代,然而最为可惜的是,陈胤由于积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
    陈胤后人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终究在大浪淘沙中,还没有泛起浪花便被李唐的大势淹没。其后罗家归附大唐,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尽皆覆灭,至此大唐一统天下。
    其后数十年中陈胤后人已颇具规模,故此成了不小的家族。其后武后夺位之时徐敬业起兵反武,陈胤后人陈仓便借势军中。然徐敬业无力使得义军溃败使得陈仓壮志难酬,并且遭到朝廷的清洗。陈仓最后死于万马军中,至此陈氏再次隐没于乡野,第三枚星形钥匙也至此丢失
    期间陈氏子弟知晓宝藏传闻却无迹可寻,曾也找寻剩下的星形钥匙却终究无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期间两百多年的起伏变迁,陈氏早已根深于士农工商之中,已然无人思复国之心。其陈氏成员也慢慢的归附于颍川陈氏门阀,以求得以安身立命。直至陈胤第十一代孙陈玄礼,文武双全胸有沟壑,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玄宗)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
    其后又于马嵬驿立下奇功,然却郁郁不得志。于是封蔡国公后,便辞官告老隐居这栖霞山。期间便建造了这碧云亭,亭中设一残局,等待后人参破此局
    陈浩听着明和侃侃而谈,这才清晰的理顺了这其中宝藏的前因后果。想来陈仓丢失的那枚星形钥匙定是流落民间,此间被太极门寻得。之后便以谢峰携带钥匙为饵,然后让自己顺利推出藏宝之地。
    而罗艺之所以后来有两枚星形钥匙,定是当年秦彝身死,罗艺无意中得到的另一枚钥匙。这才有了罗艺送链坠与前妻姜氏,最后落到紫鸢手中这一段故事。
    从罗凤娇身上纹有藏宝路线图,就足以看出当年罗艺也是垂涎这宝藏。只是最后无功而返罢了,于是便希望后人有朝一日能够据图得之。
    但是陈浩却是疑惑了,既然当年藏宝路线不是刻在背上,而罗家后人身上的藏宝图,正好印证了钥匙图腾上诗句,这是巧合吗?
    陈浩将这一疑惑向明和大师问及,而明和大师却是神秘一笑。将那日救陈浩时取下的三枚钥匙放在石桌上按大小堆垒而起,示意陈浩关瞧。
    陈浩仔细望去,却见三个星形钥匙形成塔状,其周身的纹路形成一副围绕周身的路线。看到这里陈浩却是恍然大悟,原来诗句所谓的‘背’字,原来指的不是人的后背,而是这个
    陈浩惊讶之余,倒是觉得自己甚是可笑,竟然就这样歪打正着。然而陈浩却没有因此感到庆幸,因为自己的歪打正着,自己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东西。若能够时光倒流,自己宁愿不要这好奇心!
    “大师,这与二位称弟子为少主有何关系?”陈浩虽然猜出来一些头绪但是仍旧不敢确定,故此需要向明和大师问个明白。
    明和大师一打佛偈道:“阿弥陀佛,少主有所不知,当年先主曾有言,若有人能破得此局便是陈氏嫡出!”
    陈浩闻听不由一愣,心道这都什么逻辑,若是来一个棋坛高手破了你的残局,他便是你陈氏中人不成?于是陈浩反驳道:“大师此言有些妄断矣,这能人异士世间比比皆是,又岂能以此衡量?”
    明和大师微微一笑,指了指棋盘上那颗至关重要的棋子问:“少主可还记得当日执此棋子的情景吗?”
    明和大师的提醒让陈浩不禁陷入沉思,看着那颗自己放上去的棋子回想起当日的情景。当日观棋良久才找到破解之法,但是当伸手探入棋罐时却发现只有一枚棋子,而且是不可移动的棋子。最后还是在明和大师的提点下,滴入一滴鲜血才捏动棋子继而破了此局。
    陈浩当时还甚是疑惑,最后苦寻无果只能自认自己见识浅薄。见明和大师如此似有深意的提及此事,陈浩便觉得此事定有玄机。

第三十八章 藏中之藏

    陈浩带着询问目光看向明和大师:“莫非这棋子与血液有着关联不成?”
    明和双眼微合轻轻点头道:“这枚棋子乃是先主玄礼指骨所铸,与棋罐相连暗合机关,除非是陈氏后人血液无法化开此机关”
    “滴骨认亲!?”陈浩失口惊呼出一个连自身都想不到的词语。
    见明和大师点头示意,陈浩暗自思忖,这滴骨认亲只闻南朝梁武帝曾经做过此等事情,难道这南朝的朝廷都有这般习俗不成。
    况且这滴骨认亲,本就无任何严谨的依据可言。滴血认亲尚且不能保证其准确性,更何况这死者已矣的骨头。
    “大师,恕弟子直言,这滴骨认亲并非一定准确”陈浩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内心却是十分的不信。
    明和大师似乎料定陈浩会如此一说:“阿弥陀佛,老衲如今已有六十有八,十余岁便跟随师傅身旁。在五十余载间,能有缘来此碧云亭的不下十余人,其间不乏陈氏子弟,然却无一人取子破残局!今日少主却完成前人所未完之事,这有作何解释?”
    “这个”陈浩想说这是一种巧合,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深深的咽了回去。此时此刻若是一定要说此事纯属巧合,即便陈浩也觉得有些牵强。
    “纵使拥有陈氏血脉,若无天命机缘也是枉然,此前那些陈氏子弟便是无天命机缘者”见陈浩一阵沉默似在沉思,明和从袖中抽出卷轴放于案上示意陈浩打开一览。陈浩拿起卷轴先是大致的看了一下,见无甚独特之处便打开卷轴一观。
    这一观可是让陈浩大吃一惊,不由得从石墩上站了起来,他万没想到这画中人竟然与自己有着九分相似。
    见陈浩面色惊异的赫然起身,紫鸢疑惑的探过头来观瞧。关于方才师伯所讲的种种,紫鸢一直都在场聆听。此刻她越来越好奇陈浩的身世,于是向画卷移目望去。
    这一看之下,紫鸢终于知晓陈浩为何这般惊异了。此画卷纸质泛黄,其边角已有少许毛边,足以证明此画卷已有些年月,断然不是新作。然这画中人即便颜色已然暗淡,却栩栩如生酷似陈浩。
    陈浩缓缓将画卷收起,来到石桌旁拱手以礼慎重的问:“大师,此画缘何而来?”
    明和没有作声,双目微合捻动佛珠低语佛语。久久未说话的明善深明师兄之意,于是口念佛语道:“阿弥陀佛,此画乃是先主陈玄礼之画像!”
    额!
    陈浩闻听此言不由一愣,原来手里拿的是陈玄礼的画像。曾经陈浩一直想知道这个陈玄礼,究竟是何种容貌。对于这个安史之乱中,少有的几个在历史留名的人甚感兴趣。然而却不曾想这陈玄礼,竟然与自己相貌几乎同出一辙。这着实是陈浩始料未及的,更是未曾想到的。
    难道自己这幅身躯真是陈胤后人?难道真的是陈朝开国之君陈霸先的后人?陈浩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
    见陈浩低眉微皱沉思不语,明和知晓眼前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这个事实,于是轻言问道:“少主还有何疑虑?”
    额
    陈浩沉吟半天这才道:“大师能否告知弟子,承认如何?否认又如何?”
    明善倒是无甚芥蒂的直言道:“承认便是少主,我师兄二人数十载的重担即将卸下,也可归还与你应有的宝藏!”
    “宝藏?”陈浩听闻眉头一皱,颇感疑惑的失口而出。
    明和感慨之余轻言一笑:“善哉善哉,少主听的没错!”
    “宝藏不是已被那群匪徒抢掠一空了吗?”陈浩疑惑的看着明和明善二位大师,心中疑窦丛生。
    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