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 >

第31部分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第31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明朗,为统筹一切,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作战,统一领导战区支前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电报说:“各电均悉,处置甚妥。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时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这就使得淮海战役的指挥力量、组织力量、军事力量大为加强,为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聚歼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兴奋地说:“两个野战军联合在一起,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好几倍的力量。”
  这是刘、陈、邓三位一体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总前委五虎将,特别是刘、陈、邓三常委在战役指挥中与统帅部毛泽东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关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关系,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有着精彩的描写:说起他们三个人,也是怪有意思的。三个人都是四川人,都是历经几十年的走南闯北而乡音未改。只不过,他们三个人,一个比一个大几岁,而且,一个人一个脾气。
  刘伯承,高高的个子,戴一副近视眼镜,文韬武略,雅儒温厚。讲起战略战术,精妙高深;谈论问题事物,又常常雅俗并至。那种四川歇后语加幽默形象的比喻,常常一语惊人,令四座喷饭。他的老部下们,常想编一册刘司令员妙语集,可惜又怕那些言语过分形象生动,而无法形诸文字。其时刘五十四已过,是三人中的最年长者。
  陈毅,个子次之,但体胖有加。那圆圆的脸形,厚厚的双下巴,加上一个便便大腹,好一派威风八面,将帅之首。他是四川人,当然具有四川人的幽默。其实,岂止是幽默,陈毅将军天生就一副潇洒豪爽、谈笑风生的开放性格。他武,能指挥千军万马;文,则诗兴常发,文章顿面。而且谈天论地,也是妙语如珠,使人听而难忘。这时的陈毅,四十七岁。
  邓小平,个子又次之,年龄又次之。这时他四十四岁,不惑已过。比起刘、陈,自有另一番风采。邓不多语,沉稳精明,严肃起来令三军生畏,细致之时体贴入微。他行事果断,意志鲜明,与老友相聚,亦是谈笑风生,用四川话谈古今,故事可也多着呢。
  邓和刘,相孺以沫,自不必说。
  邓和陈,同是留法勤工俭学生,话题更多一个,关系更深一层。
  要说也可算天凑地合,中原战场这个总前委的班子,竟然搭配得这么样的巧,这么样的好!
  总前委组成后,继续紧张的战略运筹。
  55.鏊兵碾庄,蒋介石为虚假的胜利高兴得手舞足蹈
  黄百韬兵团西逃的计划彻底破产,只得在碾庄地区负隅顽抗。
  以碾庄为中心的地区,位于运河以西,陇海路两侧,只有十几个村庄。国民党第7 兵团退到此地区,迅速筑成了以地堡群为骨干,并有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壕的环形阵地,每村有独立的火力支撑点,村与村形成兵力、火力相互支援。黄百韬将兵团部设在碾庄,所属之第64、44、100 、25军分驻在东。南、西、北四侧。
  自11月11日起,华东野战军担任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各纵队从四面八方向敌开展猛攻。由于准备不足,炮火未能及时跟上,以致连续攻击三天,进展缓慢。
  毛泽东已经预料到蒋介石要派兵增援黄百韬,并在战役发起前指示华野用一半以上兵力阻援、打援。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粟裕对阻援打援作了周密部署。11月11日晚,担任正面阻击的第7 、10、11纵队进至预定位置,并利用河流、村庄、山坡等有利地形构筑工事。12日,阻击部队同邱清泉、李弥兵团展开激战。
  蒋介石坐在南京心急火燎地算计着邱、李兵团的进度。第二天,他又电令刘峙、杜聿明,督促他们倾全军东援,星夜挺进,务于当夜到达碾庄附近解围,免误大局。他还电告黄百韬:“已令杜、邱星夜向东挺进,务于本夜到达碾庄,夹击共军,希激励官兵,鼓起最后五分钟之革命精神,坚守待援。”看起来整个部署非常周密。
  同一天,邱、李兵团向东推进三至六公里。对此速度,杜聿明和邱清泉都感乐观。邱清泉甚至电告黄百韬:“能于一二日内盼与兄部会师。”
  但是,邱清泉兵团同空军协调出了问题,双方互相指责,闹得一塌糊涂,致使邱兵团几乎没有进展。
  在南京的蒋介石又按捺不住了,再次电令刘峙、杜聿明:“黄兵团陷于苦战,我军胜败决定于最后五分钟,徐州方面应尽量减少守备部队,彻底集中兵力向东挺进,击灭共军,求得最后胜利。”
  华东野战军方面攻击集团也遇到了困难。各纵队歼敌心切,先到先打,由猛烈追击仓促转人攻坚,炮兵大部又未能及时跟上,缺乏火力支援,致使攻击部队每攻击一处均要经过五次以上反复争夺,结果连攻三日,伤亡较大,进展缓慢。
  14日晚,粟裕、陈士荣、张震在华野司令部周家召集攻击集团指挥员开会,重新调整部署,提出以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采取攻坚手段,发挥夜战特长,利用近迫作战接近敌人,插入各村之部,进行逐点夺取,逐个歼灭。攻击集团的第4 、6 、8 、9 、13等五个纵队统由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指挥。
  同时,为了加强攻坚力量,华野又将有很强火力的特纵分置四面,配合各攻坚部队对碾庄发动攻击。
  面对黄百韬的顽强抵抗。面对中野部队西阻黄维、南抗李延年的艰难处境,粟裕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仍坚定地按照11月14日夜决定的战术原则,层层剥皮,进逼碾庄。
  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加紧攻击,可急坏了蒋介石。他立即催促邱、李两兵团加紧东进,解救黄百韬。在徐州东北面约25里的铜山和郊县之间有一条公路,是徐州通往碾庄圩的必经之路。敌军要增援黄百韬必须从此经过,我军要阻敌援军也必须控制这一通道。就在这一通道上,有一座高150 米叫寺山的小山,守山口成了控制公路的咽喉。
  在这里,李弥兵团第8 军动用了两个团的兵力,在六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守山口发动了凶猛的攻击。第10纵第28师一个营的兵力在光秃秃的山梁上,在岩石缝中顽强阻击敌人。他们放过国民党军坦克,专门射击随坦克跟进的步兵,打退敌军数次冲锋。激战两天,在寺山的山坡上,国民党军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李弥兵团在寺山被阻两天,没有前进一步。
  就这样,虽然损失惨重,但在蒋介石的督促下,邱、李两兵团还是拼着血本向前推进。为了解救黄百韬,邱、李两兵团先后发动了数百次的冲锋,在付出重大伤亡的前提下,平均每天只能向前推进三四公里。敌军的进攻连连受挫。
  就这样,杜聿明一直在督令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蒋介石也三番五次地发出电令,邱、李兵团东援的出发地距碾庄不过十多公里路,炮声相闻。但是,无论邱、李兵团怎样疯狂进攻,始终不能突破华东野战军的层层阻击,只好眼望着黄兵团一点点被吃掉。一向气势很盛的邱清泉曾经不无沮丧地电告黄百韬:“弟部连日猛攻,匪顽抗异常,每村每山匪均死守。甚盼兄部向西出击,在曹八集附近会师。”
  东援之军没有任何进展,急得蒋介石在南京直骂娘。他一面电斥邱清泉说:“共军不过两三个纵队(实际上有七八个纵队),为什么两个兵团还打不动?”一面派顾祝同、郭汝瑰飞往徐州督战。
  顾祝同一到徐州,立即召见了刘峙和杜聿明。顾祝同说:“光亭,老头子派我们来,是要我们督促尽快攻打碾庄圩,救出黄百韬。”
  郭汝瑰埋怨进展太慢。显得十分疲劳的杜聿明叹了口气说:“打仗不是纸上谈兵,画一个箭头就可以到达。况且敌人已先我占领阵地,兵力也在陆续增加,究竟有多少,我也未搞清。战斗十分艰难,每一个村落据点,都得经过反复争夺,死伤数百人甚至上千人,才能夺取,难啊!”说完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几个人一面议论,一面发牢骚,最后也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只是让黄百韬坚守。顾祝同对杜聿明说:“光亭,你务必严令邱、李加紧攻击。”
  在顾祝同的督促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全力驱动国民党士兵向解放军阵地上发动疯狂进攻。
  不料,邱清泉将其主力第74军投进去,全军溃败,陷入解放军的重围。
  邱清泉请求杜聿明速派总预备队第72军前来增援,该部也为解放军所牵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邱清泉只好将身边仅有的一点预备队和几辆坦克、重炮调上去,才使第74军免遭全歼之灾。
  邱、李增援十分缓慢,黄百韬的情形又十分危急,一日数电请求加快增援。杜章明在万般无奈中,对邱、李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必须在两天内突破解放军阵地,与黄百韬接近。
  第二天清晨,邱、李两兵团在空、炮、战车火力的掩护下,再次向我军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上午9 时前后,邱、李发现张楼、房村的解放军已经后撤。午后,邱、李兵团进占大许家解放军阵地前沿,离碾庄圩只有10多公里了,邱、李两人立即向徐州“剿总”发电,报告了这一战绩。在徐州的刘峙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高兴地说:“这回对得起总裁了!”
  在南京的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命人组织力量大肆宣传,同时派出代表团、慰问团,携带大批勋章、奖章和白银前往徐州犒劳三军。刘峙则下令徐州燃放鞭炮。
  其实,这是真正的虚假胜利。原来,为了减少伤亡,同时也为了吸引邱、李兵团东进,便于苏北兵团直插徐州和东援之敌之间,切断东援之敌的后路,为下一阶段歼灭东援的邱、李兵团奠定基础,总前委命令在徐东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在基本上完成阻敌东援、保证包围碾庄圩的部队有充足的时间消灭黄百韬兵团的前提下,主动撤出大庙阵地,退至大许家一线,放东援之敌前进一步。
  56.粟裕说:淮海战役紧张过两次,第一次就是围歼黄百韬兵团
  就在刘峙在徐州庆祝所谓“徐东大捷”时,在周家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粟裕指挥部队已基本上肃清了碾庄圩外围的据点,黄百韬的末日已经来临了。
  1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攻击集团暂停对黄百韬兵团攻击,调整部署、调整火力,并进行迫近作业。16日,谭震林。王建安下达对黄百韬兵团攻击命令。当晚,各纵在80门大口径火炮编成的三个炮兵群支援下,以碾庄以南、以西各村落为目标发起猛攻。
  我军改变打法后,立即从黄百韬手中夺取了好几个村庄,碾庄圩外围的阵地,一时出现险情。黄百韬见状,十分惊慌,连忙向顾祝同求救。
  顾祝同为此特地派了一个空军科长,驾机空投陆空通信电台一座,因飞机发生故障,这位科长就随电台跳伞了。从此敌阵地情况危急时,空军立即派飞机轰炸;空中情况危急时,地面立即应援。黄百韬依靠此举,一时遏制了我军的攻势。
  面对这种情形,顾祝同、刘峙竟大吹大擂,宣传碾庄大捷,说什么解放军实行“人海战术”也无济于事,不得不溃退,碾庄圩阵地前伏尸遍野,血流成河。南京的何应钦闻讯拍案惊呼:“黄百韬真是英雄!”立即派飞机送勋章给黄百韬。
  就在国民党军为黄百韬大吹大擂之时,黄百韬兵团的处境愈来愈不妙了。
  11月17日,视黄百韬为心腹的顾祝同乘飞机飞往碾庄上空,用地空联络电台同黄百韬直接通话,不得不告知黄百韬:“好自为之吧!”
  11月18日,碾庄历历在目。
  为扫清碾庄外围,粟裕第一次动用了他的坦克部队。
  国民党军队根本想不到共产党军队会有坦克,看见几十辆坦克威武地开过来,竟一起跳出掩体哇哇地大喊大叫,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是邱清泉的援兵到了。
  谁知这些坦克驶近阵地时突然开火,机枪一齐扫过来,在这些国民党军队的官兵还迷迷怔怔地不知所措之时,就一排排如收割的麦子刷刷地倒下了。这些坦克是济南战役中缴获的,属日本血统,资格很老了,大部分没有炮,只有机枪。步兵被地堡内的火力阻击时,坦克便驮着爆炸手开到敌人地堡跟前,让爆炸手不慌不忙地下来放炸药包,将敌人的地堡一个个炸开了花。
  至11月19日,黄百韬兵团第100 军和第44军被全歼,第25军和第64军也被歼灭一半。黄百韬兵团只剩大约8 个团的兵力,据守在碾庄及东北两面约六平方公里的七个村庄里。
  黄百韬兵团剩下的部队分属于第64、25军,战斗力都比较强,其中第64军为粤系军队,第25军是黄百韬的基本部队。
  碾庄周围设有两道迂墙和水壕,分为外圩和内圩,两圩之间相隔百米,其间布满地堡群,外圩水壕宽达二三十米,深一二米。整个碾庄圩成了一个兵挨兵、工事挨工事的堡垒。
  为一举歼灭碾庄敌人,粟裕等以攻歼碾庄圩守敌为目的,再次调整了部署;第8 、9 纵从东南和正南方向担任主攻;第4 纵由北面进攻,第6 纵在坦克配合下从西进攻。
  11月19日上午10时,随着粟裕一声总攻碾庄圩命令的下达,整个黄淮平原颤动起来了。
  粟裕命令对碾庄地区实施长达30分钟的炮火急袭。
  这一天,黄百韬也命令他的炮兵对解放军发射完它的全部炮弹,并呼叫了空军作战飞机投放轰炸。30分钟的炮击,碾庄落下了数万发炮弹,将这座曾有Zbo 余户人家的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