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威武-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宛平县民团总计一千余人,年纪在四十到十六岁不等,都是身体强壮,无有残疾或疾病的汉子,并且所有人都已经和朝廷签订了生死文书,说明上阵杀敌,报效国家,乃是出自自愿,如不幸战死沙场,将由朝廷发下抚恤,立功者安排养老云云,总而言之属于比较人性化的一种文书,这大概也是大批青壮男子愿意组建民团,上阵杀敌的主要原因。
毕竟民团的缴获都是归自己,只要你胆大心黑武艺高,再加上有那么点运气,活着回来就能够家人吃喝几年的,更好些的甚至能够成为一个小富家翁,就像是当年的罗金刚一样,燕赵堂虽然覆灭,但罗金刚等人的事迹却一直激励着一代代的燕赵百姓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参加民团杀敌报国。
想起罗金刚,周鲤突然记起,这人据说已经被安排进死囚营了,老二李旺也在那里,那个周顺德则被他弄死在旷野之中,马进财如今进了宛平县,独自居住在一处租来的房子中,周鲤本来打算将其劝入自己的幕中,但还没得及搞定,便要出兵北征了,只得暂时搁置。
只是罗金刚所在的死囚营并非属于护国公的东路军,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在辽东战场上还能不能再见面,虽说两边的仇已经结死了,但周鲤对这位血性好汉还是很佩服的,明知此人进了辽东之后必死无疑,心中却还是想要再见一面。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错,在当时的那个局面下,稍微有点想法的人也不会束手待毙,只是对一个曾经杀敌报国,如今依然走上战场的老兵,表达一下自己应有的敬意。
两碗饺子下肚,酒肉也吃得差不多了,周鲤站起身来,作为民团的暂时代表,走向站在高台上驻足凝望的林大人,拱拱手道:“大人,时辰已到,我等该出发了!”
说罢,周县保单膝跪下就要行礼,却没想身子刚刚前倾,便被林大人一把抱了起来,从来都是古井不波,面带春风的林大人,竟然用难得的悲呛声气说道:“三郎,到了前线好生做事,家中之事有我看顾,你不用担心,为师已经和护国公打过招呼,他会照顾你的,等到大军凯旋回来的那天,为师带人出城十里去迎接你!”
“多谢老师厚恩,学生无以为报!”周鲤也有几分感动,林大人虽说官位也不太高,但好歹是主政一方的县令,百里侯,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种真情流露的举动,想来也是因为对自己这个弟子的看重,否则断然不会如此。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如何不舍的离别,总也有结束的时候,周鲤作别林大人,以及前来送行的本县同僚士绅,率领一千民团弟兄出了城门,正巧碰到百余名女子背弓持剑从此路过,为首者正是闹着要去前线的吴梓菲。吴女侠如今已经换下了自己那套大侠风格极重的套装,穿上了女营特有的喜鹊战袄,看样子还混了个头目,见周鲤带人过来,笑道:“周大人,我们女营直接去通州找定国公夫人报到,估计在第二批启程队伍中,这次就不能通路了,不过应该也是被划入了东路军,希望我们到达辽东的时候,还能够见到你。”
“你放心,本县保一定活得结结实实,你说你个姑娘家的”周鲤的话没有说完,因为当他说到一半时,吴梓菲身边的各路女中豪杰,彪悍妇人们,都用犀利的眼神看向他,有几个甚至还抬了抬手中的刀剑,他很识趣的没有再说。
两路人马在出城十五里之后便分开行进,一千民团弟兄会和了大兴县的八百多同行,浩浩荡荡的继续向京城南门进发,沿途不少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情绪十分激动,让这些平时只在乡野中种地的小年轻们也感到脸面光鲜,颇有立刻杀上辽东前线,找个鞑子与之同归于尽的心情。
只有周鲤这种经历过小规模战斗,也看多了战争片的人知道,不要说这些民团了,就连正经的朝廷军兵,第一次接触战阵的时候,能有两成人保持平常心就不错了,其他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别逃跑。
打仗,哪里有那么简单。
南门外此时已经聚满了各处军队和民团,约莫一万多人,到了地方找到该管司官报到,周县保便与几位民团的团头告辞,找到了他那攻击五百人的运粮队伍,随后共同前往密云大营。
密云大营乃是屯军重地,自然不会是京城那般军民鱼水情的景象,反倒是一片肃杀之色,不少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小伙子们,也终于开始感到了一丝紧张,似乎自己之前所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殊不知这也是朝廷的目的所在,这些民团的人,甚至一些新兵,都要在出征之前经历这么一早,至少要让他们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情。
接下来,便是一些必要的仪式了,校场的高台上站了个看不出几品的小白脸,手中拿着一卷圣旨,高声诵读圣上旨意,以及此次北征的必要性,满清鞑虏存在的罪恶性等等,念过之后,早已隐藏在军中的托儿开始带头鼓掌喊好,之后自然是彩声如雷。
仪式结束之后,一群武士推来几门神武大炮,架在校场中央,三声号炮响过,东路军主帅,护国公李双喜大手一挥,喝道:“出发!”
浩浩荡荡的五万东路军自密云大营出发,一路向北,朝着承德方向开进,正式迈出了北征的第一步。
本日第二更,求收藏和推荐票,谢谢!
第一百零四章 天下第一关
第一百零四章 天下第一关
京城到承德大约四百五十余里,五万东路军虽说有很大一部分骑兵,几乎达到了两万人,但整体速度却始终提不上去,因为军中除了这些速度飞快的骑兵们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火器营和长矛兵,长矛兵还好,扛着自己的矛开步走就行,可火器营却没有那么省事,要带着沉重的火铳,火药箱子,甚至还有重量令人发指的火炮。
除此之外还有周鲤所在的运粮队伍,以及一万多人的民团,他们一路闲聊,还押送着第一批共计八百万斤粮食,这速度能快的起来才怪,一天只不过行军三十余里,好在这是主动的北征,不是被动的驰援,一时半刻间倒也不必担心速度问题。
作为东路军主帅,李双喜显然也不太着急,毕竟他这一路上去也不可能马上打仗,而是要在山海关住下,与那边的成国公吴三桂吃吃喝喝联络感情,等到后面的人齐了,才会继续出发。反倒是朝鲜的那一路,据说动作比较快,毕竟他们要负责牵制敌军,让盛京到本溪一代的兵力不敢乱动,方便主力逐步推进,所以才需要在大部队进发之前动手。
东路军虽然不是四路中最强大的,远远比不得镇国公刘宗敏麾下的中路军,但火器装备率却是全军最高,而且有刘芳亮、李锦、马守应等宿将在,军士也都是燕赵或秦晋之地最有名的队伍,所以战斗力绝对不弱,李双喜对这次北征也是颇有信心,一心想着为家中不得荫萌的孩子们打出铁饭碗。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东路军抱有希望,大多数人还是更加看好实力最为强大的中路军,毕竟他们有足足二十五万人,虽说火器覆盖率比不上东路军的将近一半,但数量却是远远超过,有总计六万人的火铳火炮部队,而且还有一万人使用最新式的燧发枪,堪称骑兵杀手。虽说满清这几年也开始逐步装备一些火器,但比之大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如,大部分时间里面,他们还是以满蒙骑兵为主力,汉军八旗为辅助的冷兵器方式作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仗就好打,好打的话怕是头几年满清就不存在了,虽说火器的发展已经逐渐改良,但目前在对付弓箭上面,依然没有太多的优势,射程方面差不太多,速度更是比不了。而骑兵正面冲锋还好,但在吃过几次亏之后,满清那边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开始采用迂回突进的方式来进行冲击,一旦外面的步兵和弓箭队支撑不住,火铳兵将面临巨大地危险,若是被骑兵冲到近前,那火铳和木叉还真不如烧火棍好用。
所以在这个时代,兵多依然是权衡实力的绝对标准,尽管刘宗敏二十多万大军中真正的精锐只有几万,其余有不少都是地方守备军,有的甚至是新组建的,但人们还是下意识的觉得他这里最安全,也最容易建功立业。尤其这位镇国公爷虽说几十岁的人了,但精气神一点不比小年轻们差,据说食斗米肉三斤,舞起大刀来如同风车一般,尤胜当年之勇,就更容易让人成为盲目追星的脑残粉,高呼公爷威武。
李双喜早年战绩虽也不差,但在闯营的地位肯定和刘宗敏没法比,因此虽然同为国公,但无论在朝中的地位,在军中的声望,想必这位老前辈总是差上一大截的。
其实看看各家小公子们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出三路大军的地位问题,中路军那里有刘大刀、高长治、罗章、罗顺,吴三桂的西路军中有牛通、高畅和宋平,东路军中只有一个自己非吵着要来的田武,当然周鲤也可以算一个,他虽说不是什么王孙公子,但好歹也算是目前护国公系统里面重点培养的年轻人了,这一趟带他出来,李双喜本来就是要他刷威望造金身的。
不过兵少有兵少的好处,东路军在三路大军中最弱,只比派去朝鲜那一路三万人多,就连吴三桂加上自己的山海关守军,兵力也几乎是他的将近一倍,可李双喜却根本不在乎这些。首先他知道他这些手下都是精锐,乃是求爷爷告奶奶才从各个系统划拉过来的,其次朝中大佬们、甚至皇帝陛下本人,对他这略微有些受排挤的局面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只要不出什么大错,一份功劳是稳稳当当的。
最重要的是,那些读书人可不知道哪里的兵强,哪里的卒弱,他们只看到李双喜带了五万人,外带一些民团就出发了,心中顿时起了同情之意,觉得这是真正上阵杀敌的,不是拉出二十来万人摆架子的,加上这位护国公虽说不跟文管系统挂钩,但也还算是比较重视文人,没事喜欢资助个贫寒书生之类,所以无论在朝在野,名声还是不错的。
这年头名声代表什么?几乎可以代表一切,李双喜可以肯定地说,只要他在辽东抓住机会立下功劳,打胜那么一两仗,最好再抓个贝勒贝子之类的,有读书人们跟着一起哄,几乎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周鲤自然不知道军中大佬们各自的强弱和算盘,他现在正在熟悉军中的一切情况,和他做同样事情的还有他的副手燕随风大侠,以及时不时跑到他这边喝茶聊天的田武。
田武对周鲤有一种很天然的亲近感,甚至比和自己大哥还亲,这种状况周鲤到现在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估计和自己与众不同的做事风格有些关系,他那前锋校整日除了行军之外也没什么事情做,便来这里找周鲤玩,顺便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周县保倒是也不忌讳,问到什么就教,两人这一搭一档的倒也合拍。
大军行进了半个来月,总算是到了地头,李双喜此时也不耗着了,在承德安排大军吃了顿饭,休息了半日,和当地官员士绅百姓们秀了一把,便朝向山海关方向开进,搞了一场加速行军,当第四日正午的时候,东路军加民团总计六万上下,总算是到达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简单的安营扎寨之后,等待守将成国公吴三桂过来迎接。
当然,周鲤还是更习惯称呼这位吴公爷为平西王,不过只能在心里说说,否则就算朝廷不治罪,吴三桂也会干掉他。
今日晚更到,求收藏和推荐票,谢谢大家!
第一百零五章 传说中的平西王
第一百零五章 传说中的平西王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上辈子来到山海关的时候,周鲤还是个高中生,是利用暑假和同学一起跑过来旅游的,当他们的首要目的是承德避暑山庄,对于这座关口只是远远地望了望,留了几张合影而已,并没有太过深刻的印象。
因为那个时候,山海关已经彻底沦为旅游景点,再也不复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可当他此时此地在站在山海关前的时候,却着实被这里的气势震惊住了,这是一个山海关最辉煌的时代,虽然后世鬼子进中原的时候,这座雄关依然发挥过余热,可那时已经是热兵器的辉煌时代,雄关依旧但威风不再,根本无法阻止住外敌的入侵。但在这个时候,他还是中原民族防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尽管这个天然屏障在前明的时候经常漏风漏气,可大顺显然又把它打造回炉,将英灵重新铸上,继续作为中原的最坚固屏障存在。
平西王吴三桂,中华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与秦桧汪精卫齐名的那种,可谓名垂青史,周鲤对此人也算是有些了解的,不过很显然他之前所有的了解都已经起不到作用了,因为这个时空没有平西王,只有成国公吴三桂。
之所以封为成国公,并非是将成地封给这位公爵,而是表达一种信息,没有这位公爵的话,大顺朝甚至都不能成国,这可是先帝爷金口玉言说的,也是记进起居录的话,可想而知重要到了什么程度。
周鲤曾经恶意的猜想过,是不是先帝爷知道这位吴公爷爱面子,又怕他被历史惯性推动,所以才给了这么个封号,这年头的人对名声看的极重,吴三桂都已经混到国公了,而且又是这么号的寓意,想必真要被什么人蛊惑,造反前也会深思熟虑一番,甚至有可能进行自我催眠,这辈子就给大顺朝做忠臣孝子了。
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无从考证,不过吴公爷自打得了这个名号之后,却是真的以忠臣孝子面目出现的,今上即位他第一个上表称贺,表示山海关沿线的军头们绝对支持陛下,在本职工作上面也是兢兢业业,这些年若是没有吴公爷在关前扛着,怕是京城那边也安生不了,算是为大顺立下血汗功劳的。
其实想想也是,前明江山稳固的时候,吴三桂也老老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