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令西路军以第38军继续向桂酉金城江、百色方向前进,追歼敌第17兵团,切断其退往云、贵的道路;以第39军改道向桂中之柳州、宜山前进,准备参加郁林、合浦之线的作战与截击由桂林南撤之桂军。
各部队按照四野前指的指示,立即行动。
15日,第43军从广州乘船到达肇庆,尔后急行军向罗定、信宜开进。
第4 兵团第14、15军向茂名开进。
北路第40军由零陵、道县分两路出发,南下梧州。第41军于20日占领兴安县城。
第13兵团第38军继续向金城江、百色疾进,追歼西逃的第17兵团。18日进至光冲,20日解放宜北。第39军向柳州。宾阳疾进,插入广西心脏地区,在白崇禧集团南撤的道路上层层拦截。18日攻占古宜。
白崇禧集团西进援黔部队,至11月中旬,第17兵团仅一个师抵达独山以南,第1 兵团仅车运一个团到达南丹。11月15日,进军西南的二野第5 兵团解放贵阳。白崇禧援黔计划落空,加之湘桂方面又受到解放军北路军的攻击,即决定放弃援黔计划,同时放弃桂北地区,退守西江上游之线,以掩护其“南路攻势”。
白崇禧为贯彻其南路攻势的作战构想,于21日再次调整作战部署:北线徐启明第10兵团向西南转移,在转移之前先与黄杰兵团协力击灭向三江方向前进之解放军第39军,尔后转向柳州以南地区,最后于苍梧以西蒙江、平南地区占领阵地,掩护“南路军”左侧安全;黄杰第1 兵团先与徐启明兵团于柳城。罗城地区协力作战,掩护桂林、柳州物资向南宁转运,尔后以主力位于来宾至黔江间地区,沿红水河阻止解放军南进,以掩护“南路军”之北侧安全;刘嘉树第17兵团即逐次向东兰。万冈地区转移,,沿红水河西岸占领阵地,拒止解放军南进,以策应“南路军”作战。
同日,白崇禧正式下达“南路攻势”命令:第11兵团以第125 军一部据守岑溪东北高地,以第125 军主力及第58军攻击信宜;第3 兵团以第126 军进攻太平圩,以第48军向茂名攻击,以第7 军向化县攻击。暂归白崇禧指挥之余汉谋部第4 兵团同时发动攻势,“由博白南下,经凤山、塘蓬,击破石岭圩(廉江以西十五公里)之匪军后,续向廉江攻击前进”。其第63军向东支援廉江方面之作战;第62军即以有力之一部,进占遂溪,策应廉江方面之作战。
白崇禧在命令中强调:“此次南路攻击,乃我生死存亡的关键,胜则大量美援立即可获,败则涂地。”为确保“南路攻势”的顺利实施,白崇禧坐镇南宁指挥。
22日,白崇禧部第3 、11兵团在岑溪、容县、北流、郁林(今玉林)地区展开。其第3 兵团第7 军主力向信宜西北地区开进,集结于北流、新圩地区;第48军向信宜西北地区开进,集结于北流与容县之间的十字铺地区;第126 军集结于郁林地区。第11兵团向信宜以北地区开进,其第125 军主力集结于岑溪西南南渡地区;第58军集结于容县地区。逃至合浦。北海、灵山地区之余汉谋集团残部第4 兵团2 万余人也回头东进,配合白崇禧主力作战。
11月22日,衡阳五桂岭,四野前指。
此时的作战室内一片忙碌。在接到敌情报告后,冷静而沉默似乎每分钟都在思考问题的肖克参谋长走到地图前,仔细地察看了敌我态势后,差不多已看出了白崇禧的作战意图。
连日来,肖克是作战室里最忙碌的人。他经常向参谋们突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某某师现在到了什么位置?”
被询问的参谋立即打开自己的阵中日记,用手在地图上比量一下,看看表,立刻作了清楚而准确的回答:“某某师今早7 时从某某地出发,现在已进入某某地,今晚预定在某某地宿营。”
“从某某地到某某地的道路怎么样?可以通车吗?”
“据前卫部队报告,中间有三座小桥被敌人破坏,不很严重。如果工兵很快地抢修起来,能通行一般的卡车。”
每当这些突然的询问提出后,参谋们简直就是一个个聪明的数学家和熟练的工程师——在战争的特殊训练下,参谋们不是一架死机器,而是一部活字典。
每天,肖克还要向前线发出一封又一封电报,紧张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要发出一封电报。他在屋子里不停地来回踱着步子,日里吐着最简洁而妥当的句子。参谋们的笔尖则飞快而准确地记录下每个字,简直称得上是最好的打字机。
每天都是这样,通过无数电报,把五桂岭和前线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肖克来到林彪的斗室里,报告了白崇禧调整部署的情况。听说有情况,谭政也过来了。
林彪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轻轻指了指濒临北部湾的廉江。化县以南地区,对肖克说:“白崇禧想占雷州半岛,以确保撤往海南岛的通路,必然要从这一带经过。他以为陈赓的第13军孤军突出,于是想重温青树坪的旧梦,我们何不给他来个将计就计。根据白崇禧的进攻态势,应先求歼灭战斗力较弱的鲁道源第11兵团,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战斗力较强的张淦第3 兵团。”肖克赞同地点了点头。
“立即给陈赓发报。”林彪随即口述如下作战部署:陈庸、郭天民并各军、师首长:(一)我军决以13军牵制张淦及余汉谋,以三个军首先围歼鲁道源兵团,尔后再歼灭张淦兵团与余汉谋部。
(二)13军除暂留一个师在廉江抗击余汉谋部外,其余两个师必须遵令进玉壶洞圩、那雾圩。合江圩抗击白匪主力,迟滞敌向高州、化县前进的时间和防堵该敌向鲁道源增援。
(三)我军准备歼灭鲁道源兵团于信宜及其以北地区。14军应准备由南向北攻击;15军由东向西攻击;43军则完全插到敌后,由北向南攻击。14军应即进至信宜及其以西三十里以内地区隐蔽;15军应东移至大城圩、白石圩(信宜东北五十里)隐蔽;43军之128 师应进至分界圩、石龙寨(罗镜圩以西),127 师应后移至怀乡圩(不含)以东二十里以外之塘底屋、路岔坪一带隐蔽,129 师应移至石头塘街、龙眼等一带隐蔽。
(四)我原为防敌绕过信宜南撤,故将部队向南集结,现敌既向信宜前进,则对我甚为有利。但我43军与15军则应照原定集结地点略向后移,14军则北移。盼我各部坚决执行此移动命令,不得停止于南面地区,以便诱敌进入信宜地区。
为配合南线作战,林彪又命令西路军第38、39军向百色、果德前进;令北路军第40军进占梧州后向西南直插,第45、41军向武宣、蒙江之线前进。
谭政补充说:“为彻底粉碎白崇禧的‘南路攻势’,打好这关键性的一仗,应该给第4 兵团和第43军发一个政治动员令,以鼓舞部队的斗志。”林彪点点头表示同意。
谭政素以儒将著称。他出身于湖南的一个绅士之家,从小便习读诗书。上小学时与陈赓是同窗,后考入湘乡县立第二高等学校“东山学堂”——毛泽东曾在该校就读过。毕业后当过一年多的小学教员。1927年,在已成为谭政大舅子的陈赓引导下于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7 月,随部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由于他是个知识分子,毛泽东让谭政作自己的秘书,直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作。在以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谭政迅速成长为我军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谭政非常重视对部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越是到战役战斗的重要时刻,越能显示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正如谭政自己所说:“深入的政治思想动员和有力的宣传鼓动,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这一次也不例外。四野前指发布的动员令指出:敌于明晨开始自容县、郁林之线向信宜、茂名、化县、廉江之线进攻,企图压迫我军于海滨并乘势拼死向南突围。桂系部队是有战斗力的,不可轻视。敌人此次行动是他的生死斗争,必然决心死拼。敌现所集中兵力的数目与我军目前所能参战部队的数目相差不远,我军多敌无几。各参战部队必须发扬机动作战的精神,在战术上注意集中兵力,重点攻击,各个击破,严戒分散兵力;对已占领阵地和战斗力较强之桂军,应准备好后再行猛攻,不可零散乱打;对退却之桂军,则应猛烈追击,使其一乱不可收拾。动员今最后强调,“此为带最后性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战,各部须立即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发挥最高度的积极性、勇敢性、坚决性,严戒轻敌松懈。只要此敌歼灭,则解放琼崖、台湾与云南皆属易事,否则敌退琼崖、台湾或云南,则对尔后作战增加困难。故我全体指战员须奋勇作战,各级指挥员尤须严密细心组织战斗,每个指战员要争取在此次机会立功。”
林彪没想到,陈赓对他的部署有不同的意见。
自从归林彪指挥以来,这是陈赓第三次对林彪的部署提出异议。
陈赓就是这样的人,敢做敢为,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即使林彪是自己的直接上级,哪怕林彪也同样固执己见。这一点,陈赓与林彪倒有些相似之处。
林、陈的第一次分歧是在1949年7 月。那时,林彪的指挥部还在郑州,陈赓的兵团司令部进到江西的樟树镇。林彪电令陈赓兵团于7 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准备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战。陈赓却认为如此部署不妥,建议仍按原计划迂回广东。林彪不同意,坚持说决心已下,不能更改。无奈,陈赓只好直接致电军委,陈述自己的意见:四野规定的此次侧击行动,构不成对白崇禧的包围。我部人马逾万,稍有动作,极易被敌发觉,而敌一旦发觉,即会火速返回两广,于下仗极为不利。而且,时值盛夏,部队北方兵多,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不少。因此,建议充分利用我兵团有利态势,继续向南推进,搞大迂回,占广州,堵截敌人向广东之逃路。当然,陈赓同时也表示,部队正在待命,准备随时执行四野的作战计划。毛泽东第一次出来裁决,于7 月16、17日连续发出了两封电报,明确提出了对白崇禧集团实施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同时对陈赓兵团的进军方向和具体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基本上同意了陈赓的意见。陈赓受到鼓舞。林彪虽然有些难堪,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毛泽东的裁决。
林、陈的第二次分歧是在广东战役期间,详情前文已作了交代。当两人意见僵持不下时,还是由毛泽东出来裁决。不过,毛泽东先是支持林彪的主张。后来,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最终还是采纳了陈赓的意见。
这一次是林、陈的第三次分歧。
陈赓接到四野前指的电报后,认为第4 兵团距鲁道源兵团较远,可能追赶不及,贻误战机。
22日22时,陈赓、郭天民致电四野前指:22日13时电令奉悉,我们坚决执行。但有如下意见提供参考:(一)13军如以一个师守廉江,受敌三面攻击,如张淦以全力向南突击,廉江防线有被突破之危险。
(二)如故牺牲鲁道源兵团,求得主力自北海出海(该处能泊三千吨船),未能消灭敌之主力。
(三)13军、14军自现位置转入新位置须三日行程,是否有贻误战机之危险。为此,提议是否就现态势首先求得歼灭张淦兵团,然后再歼灭鲁道源兵团。
林彪仍坚持自己的部署不变。23日4 时,四野前指复电陈赓、郭天民:(一)我仍决心首先歼灭鲁道源部。
(二)15军应集结于信宜及东南四十里地区;14军应以两个师集结于信宜西南四十里地区,14军之一个师即移南塘圩(茂名西北),准备抗击向茂名前进之敌七军。
(三)13军应以两个师移合江、那雾圩\抗击向化县前进之48军、126 军,13军留廉江之一个师,可进行大胆的机动防御。如情况万一困难时,则可向中洞圩靠拢,以便全力抗击张淦。
为表示自己决心的坚定,24日11时,林彪再次致电陈赓、郭天民,同时上报中央军委:“现我决以13军留一个师守廉江,以两个师于化县以北地区,以顽强防御阻击、钳制张淦余汉谋两兵团,集中14军于信宜以西、15军于信宜及其东南。43军于罗定西南地区,求得首先歼灭敌左翼之鲁道源兵团,尔后再歼张涂、余汉谋兵团。”
郭天民是个急性子,一看林彪的复电就有火,准备亲自给中央军委拟电,陈述自己的意见。陈赓说:“还是我来给林总回电,再陈述一下我们的意见吧。”
陈赓的电报语气虽然委婉,但决心却很坚定:“建议我如用43军及15军合歼敌125 军及58军力量已够,而以14、13两军钳制敌3 兵团及粤敌,以确保廉江。待北面我两个军歼鲁敌后,迅速由北向南协同13、14军合力歼张涂兵团。如此,不但鲁匪可以就歼,张匪不能逃走,亦可获歼。”
如同在广东战役期间一样,这一次毛泽东又要在林彪与陈赓两种不同意见之间进行裁决。
24日16时,毛泽东致电林彪并告陈赓:根据四野22日谍息,白崇禧决于23日起令其所部共16个师由博白、郁林、北流、容县、岑溪之线,向廉江、化县、茂名、信宜之线攻击。这是歼灭该敌的好机会,为此请你们注意:(一)陈赓所率四个军,除一个军仍照陈赓前提部署由罗定、容县之线迂回敌之左侧背外,主力似不要进入广西境,即在廉江、化县、茂名、信宜之线布防,置重点于左翼即廉江。化县地区,待敌来攻而歼灭之。同时以一部对付余汉谋之配合进攻。
(二)桂林方面之我军迅速分数路南下,攻敌侧背,置重点于左翼,即宾州、贵县、郁林之线,但未知时间上来得及否。
(三)白匪主力既确定向雷州半岛逃窜,我程子华兵团即应分数路宽正面,第一步向百色、南宁之线,第二步向龙州。南宁之线攻进,以期尽歼逃敌于龙州、海防国境线上。
(四)以上是否可行,请按情酌定。
虽说是“按情酌定”,实际上基本肯定了陈赓的意见。
既然是“按情酌定”,实际情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