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344部分

大明帝师-第344部分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武堂的门口,吏部梁储和两位侍郎,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早已等待在哪儿。
  今天,是讲武堂第一期学员毕业的日子。
  由于标准严格,所以三千学员只有不足两千人顺利毕业。如今吏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的领头人物齐至,目的只是为了要给讲武堂的学员们开毕业典礼,同时给他们下达任命状,将他们安排到大明各个不同的军队去。
  马车停在讲武堂的门口后,江夏和王守仁一起下了马车。等在门口的十数位官员一同走过来,对着江夏拱手行礼道:“参见辅国大人。”
  江夏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诸位大人就别跟我如此客气了,让诸位大人久等,江夏真是过意不去。”
  “大人客气。”众人又齐声回答。
  一众对江夏行礼的官员中,心情最怪异的恐怕就属梁储了。
  他可是眼睁睁看着江夏从一个青楼小老板,一步一步成为大明辅国的。即便是江夏每一次提升,他都了如指掌,但如今回顾起来梁储依旧觉得如梦似幻。
  有谁能够想到,一个青楼小老板有一天会达到如此高度?命运,的确是变幻莫测。前一刻穷困潦倒一文不名,可能后一分钟便一鸣惊人,名动天下。
  人生不止最后一刻,又怎么知道自己会拥有什么样的精彩?
  江夏指了指讲武堂的门口,说道:“各位大人请吧。”
  “辅国大人请。”
  众官员哪里敢走在江夏前面,所以纷纷躬身伸手指向讲武堂的门口,一起请江夏先行。
  江夏虽然嘴上客气,但对于这些尊卑之分的礼数却不会真的客气。这人到了什么阶段,就得有什么样的排场,这叫做“人的贵重”。
  你这样做了,既是理所应当,也是树立威严。若不这样做,难免会被别人小瞧,惹得别人来试探你的底线。
  江夏负手走近讲武堂,然后余下官员才一一跟随进入。
  到了讲武堂里面,成功毕业的学员们穿着讲武堂发放的全新制服。由上等蜀锦剪裁缝制而成的交领直身长袍,胸口龙飞凤舞的写着“讲武堂”三个字,旁边是两排小字,即“马革裹尸不惧,血溅沙场无悔。”这十二个字。
  看见江夏,每个学员脸上的表情都十分激动,一个个双手后背,竭力把胸膛挺的高高的。
  在大明,武将的地位是逊于文官的。但是整个大明,相信不会有一个人敢说讲武堂的学员,地位会低于哪个举人老爷。
  整个讲武堂,只因祭酒是江夏,地位便是无比尊崇。不知道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讲武堂,可惜已经满员,一切只能等讲武堂第二期了。
  对于讲武堂的学员们来说,江夏就好像他们的教父一般,是他们崇拜,甚至是信仰的对象。
  当江夏站到了正中间的讲台上,嘴角刚刚露出一个笑容时。
  所有讲武堂的学员,包括教官全都一起单膝跪地,齐声喊道:“参见祭酒大人!”
  声音整齐,声响震天,仅三千余人发出的声音,气势似乎已经可以和万余人发出的声音相比。
  站在一旁的十数位官员虽然一早听说过讲武堂学员是江夏自己用银子堆砌出来的精锐,但那也只是听说而已,没有具体的概念。
  如今听见这一声呼喊,顿时让众人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了讲武堂的不凡之处。
  江夏摆了摆手,道:“免礼。”
  “谢大人!”众人一起起身,动作整齐划一不说,甚至衣袂发出的抖动声音似乎都是一致的。
  江夏的目光从一众学员的身上一一扫过,每个感受到江夏目光的学员,全都激动的微微颤抖。
  沉默良久,寂静无声。
  江夏酝酿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说他的开场白。
  “终于毕业了,终于看见你们毕业了。”
  仅仅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不知为何就牵动了众人的情绪,引得一众学员纷纷流泪。


第五二三章 大明宝钞发行

  “讲武堂的成立,从来都不是为了训练一支精兵。如果单纯是想要训练精兵,也不会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你们。
  讲武堂成立的意义,是为了培养一批种子,一批真正不惜死、忠于国、信仰着军人的荣耀,坚守着军人职责的种子。
  我们创办讲武堂,挑选了你们作为种子来培养。等的,盼的就是今天。从今天起,你们就将被播种到大明的各个地方。也许是北直隶,也是南直隶。也许是哪个边疆要塞。
  有的人可能去的地方环境优渥,战事较少。有的人去的地方,可能环境恶劣,战事频发。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去计较,去对比这些东西。我希望的是,你们不要忘了自己的‘讲武堂出身’,同时也不要忘了,你们的职责是去做一个种子。
  什么是种子?就是种下以后就会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然后再度结种,播种。以致于有一天,整个大明都是讲武堂的种子。
  当然,讲武堂出身,代表的并非是一个小集体,或者小的集团利益,更加不是我江夏的私军,或者向外人揣测的那般,说是我江夏用来掌控大明兵力的工具。
  不是!
  讲武堂要播的种,是忠君爱国的优等军人之种。播下的是身为军人,报效家国,守疆卫土是我们的职责。绝对服从,执行命令是我们的天职。这样的军人理念!
  所以我希望你们记住,我们你们在身体地方。你们都是讲武堂的一份子。无论你们做了对的事也好,错的事也罢。都代表着讲武堂的荣耀与耻辱。
  讲武堂,与汝等同在。
  讲武堂!”
  “血溅沙场不惧,马革裹尸不悔!”
  讲武堂上上下下,在这一刻齐声呼喊着这句口号。所有人都发出了最强最大的声音,可以看得见讲武堂学员们脸上的那一种狂热,嘶吼时脖子上冒出来的青筋。
  这一幕的确十分感染人,就连站在一旁的梁储、王守仁等人也看的十分激动。什么叫精锐之军,什么叫百战之师。
  这一下梁储他们终于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江夏要在讲武堂身上花下这么多的心思和精力。
  当年忽必烈命伯颜率军二十万灭亡南宋,使得汉家土地一度被外族所侵占。而我大明太祖皇帝立国之初,所下第一个命令就是命徐达将军同样率军二十万,将蒙古人一路驱除到大漠。
  明初之际,大明雄狮,也曾令草原诸族闻风丧胆,使其等不敢有丝毫的觊觎之心。而自从土木堡之变发生以后,草原诸族又开始对大明蠢蠢欲动,一直把大明视作为一块大肥肉,无时无刻不要冲过来咬上一口。
  特别是当下,大明国君尚幼,国体不稳。如若武备再不增强,恐怕大明要不了多久就会再度重蹈南宋覆辙了。
  所以对于江夏成立讲武堂,梁储和王守仁都觉得是十分有道理的。
  江夏一番话讲完以后,梁储和王守仁,还有五军都督府的两位都督大人也一一对讲武堂的学员们讲了话。
  讲完以后,梁储开始主持任命仪式,每个讲武堂毕业的学员都将领取到一份任命文书,然后准备三天便可以赶赴上任了。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毕业包分配吧。
  这些毕了业的学生,并非是说他们毕业了,到了地方军队做武官就没讲武堂什么事了。其实不是,所有人还必须每月接受讲武堂巡检队的抽查,以便监督他们在地方军队中有没有做过什么违纪、渎职,或者不作为的事。
  总之,“讲武堂出身”这五个字,对于讲武堂的学员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特权的象征,而是一个紧箍咒。但是不得不说,所有讲武堂的学员,都很喜欢这个紧箍咒。若是让他们现在放下这个紧箍咒,这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觉得难受。
  一张张任命文书发放下去,毕业典礼也到了尾声。
  最后高甲和邱文石分别代表教官团队在台上进行了讲话,结束以后江夏宣布:“后院已经准备宴席酒菜,所有教官学员,可以去用饭了。最后再次祝贺大家,成功毕业!”
  一时间,掌声雷动,欢呼声不止。
  在讲武堂吃完饭以后,江夏召集梁储和王守仁一起回到皇宫,到乾清宫议事。
  到了乾清宫以后,没多久杨一清和崔政义,以及梁文涵也来了。
  梁文涵一直在负责掌管着皇娱司,有鉴于皇娱司的重要性,所以衙门级别一再提升。如今的梁文涵,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四品大员,官职不低。
  虽然梁文涵如今也经常需要上朝参加朝会,但是像今天这样坐在乾清宫,和六部的头头们一起开会,这对于梁文涵来说还是第一次。
  虽然年纪也是三十啷当岁的人了,可是坐在椅子上却仍旧兴奋地动来动去,被梁储不知道瞪了多少眼。
  江夏见人都到齐了,于是说道:“好了,既然大家都已经到了,那我就来说说今天召集大家前来,到底所为何事。”
  听到江夏这样一说,所有人立刻正襟危坐,包括梁文涵也是这样。只不过他眼睛还是没有忍住,对着江夏眨了眨。
  江夏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没有理会梁文涵的调皮,而是说道:“今天劳烦各位大人前来,是为了说明大明钱庄,京师总铺的开张事宜。”
  江夏这么一说,所有人顿时精神一振。
  这件事自从江夏提出来,然后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时间已经不短了。如今终于要正式开始实施了,杨一清他们也想看看,这由江夏鼓捣出来的大明宝钞究竟就什么不同。
  江夏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开始安排起了各自的任务。
  “首先是文涵那边,开业的时间定在了七天后早上的辰时初。届时你提前安排一些教坊司的人来总铺站台,然后组织一个存银抽奖活动。
  另外在大明日报上,给我清楚说明开业时间,同时写明白大明宝钞以旧兑新,各地随时兑取的原则,以便打消百姓们的顾虑。”
  “其次是户部这边,安排人准备好人手、宝钞,同时设立一个授课台,组织人手教百姓们如何辨别宝钞的真伪。这一点,文涵在大明日报上也得详细列明。”
  “然后是兵部,派人和五城兵马司以及京营的人协商一下,安排人负责治安。最后是礼部,那些什么祭天、舞狮、开业等等一切流程,就由你们礼部负责了。”
  “是!辅国大人。”众人等着江夏说完以后,齐声应命道。
  安排好一应事宜以后,江夏自己倒是先当起了甩手掌柜。在大明钱庄总铺正式开业之前,他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做。
  江夏见众人都没什么问题,于是宣布散会离开。
  回到逍遥山庄以后,江夏命人送来了有关福建那边,枪支炮弹以及船只的制造情况。
  总得来说,福建那边的情况发展非常好。水军招募也如火如荼,编制一再扩充。相信只要等大明宝钞在国内运行成熟,很快就能够开通对外贸易,还是用纸去骗别人的东西了。噢,不对。是用宝钞换取外国友人的货物。
  次日,大明钱庄总铺即将开张的事被大明日报登在了当日的头版头条上。这件事一下传遍了整个京师,京师中的百姓一时间议论纷纷。
  有的害怕大明宝钞会像以前那么变的一文不值,有的则希望看看江辅国重发宝钞,会不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出来。
  事情传扬的这么快,二元里街的戚舞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
  她看完报纸以后,一个人在店内自言自语道:“这是要改变经济体系,进化货币体系吗?”
  戚舞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不行,他改变的事已经太多太多了,不能让他这样继续下去。”
  都知道,银行的操作方式,其实就是吸纳公众存款,然后发放贷款,以此盈利。
  江夏自然也会也会这样做。
  在银行还没有召开之际,云闲就已经先派人去接触了一些信誉良好,有可能需要贷款的京师商人。
  虽然大家对于银行的操作模式还不熟悉,但是冲着贷款低于一般高利贷的利息,以及江夏江辅国这一块金漆招牌,有兴趣的商人还真不在少数。
  终于,七天过去了。
  京师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华容街的中心地段,大明钱庄京师总铺总算是开业了。由于之前宣传到位,所以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有很多。
  外加还有皇娱司的明星助阵,所以华容街整个被堵的水泄不通。
  为了吸纳存稿,江夏设定的抽奖活动,最高奖金有十万白银。只需要进入到总铺存款,就能获得一张奖票。
  把奖票写上自己的名字丢进奖箱盒里,一日以后就在这同一的时间进行开奖。
  刚刚开业没多时,突然就有十几批人抬了箱子进入到大明钱庄里面。
  原本江夏还以为这是梁文涵替自己找的托。结果江夏让人仔细询问过以后,才知道不是。
  如此顺利,江夏又觉得有些不对了。


第五二四章 风波起

  大明钱庄京师总铺的开业典礼可以说是办的非常成功,严格来说如此的成功是完全超乎了江夏计划的。
  仅仅只是第一天而已,总铺银子和宝钞的兑换额就高达二十五万两白银,当然还有很多零头,此处就不再细说了。
  对于一款已经让不少人吃过亏,丧失了公信力的货币,云闲原本的计划中,首日能够吸纳三万两白银的存稿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如今一下冒出了二十五万两,简直就是事出寻常。都知道,事出寻常的下面三个字便是“必有妖。”。
  江夏让人查了一下,二十五万两白银之中,有二十万两都是由同一个人存进来的。具体这个人究竟是何身份,千门还在查探之中。
  经过第一天大明钱庄的京师总铺开业,接下来的时间里,京师其它几家大明钱庄,以及京师城外各省、府、县的钱庄也陆陆续续开始开业了。
  因为之前大明宝钞已经失败过一次,所以重头再来所受到的磕绊还是不少。至少大明百姓对于宝钞的态度,如今都还处于观望的状态之中。
  不过这种事情也无所谓,因为国家始终是有手段让货币流通起来的。
  例如江夏就颁布了几条命令。
  第一、从今往后所有官员的俸禄,一律用大明宝钞进行发放。第二、地方农税、商税,一律允许上收宝钞。汇兑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