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稳固李治太子位的举动,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亲信全部被贬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员人事的任免上,尽量为李治作考虑。
东宫的属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后才决定的,除此外,他还希望再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黄门侍郎刘洎上奏道:“太子宜勤于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逾旬朔,师保以下,接对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甚幸!”
李世民马上同意了刘洎所请,命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侍郎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轮番到东宫,与太子交流治国之道,想借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导,让李治的才学更有长进,当然也是希望借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响力,进一步稳固李治的太子位。
这几位都不是东宫的属官,若再加上东官的属官,可以看得出来,大唐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臣,都已经为李治服务了。
在某一天朝会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两位在押的兄长“承乾、泰衣服不过随身,包含不能适口,幽忧可愍,拨敕有司优加供给!”李世民闻听后马上恩准,并当着朝臣的面,大大地嘉奖了一番李治,并将此事诏告天下,在诏书中极力称赞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乱,李泰被贬后有些乱事的长安局势,也慢慢平息下来,一些另有所图的大臣也放弃了原先的念头。
朝中事务逐渐恢复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亲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证,李承乾和李泰都离开了长安,其他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胁李治位的因素暂时没有,让李世民松了口气。
内部事务稳固下来,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过去,那就是高丽。
在李承乾作乱前,营州都督张俭就曾上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为新王,自为莫离支,总揽高丽国事,张俭在奏报中力请趁高丽内乱时候举大军讨伐。
差不多在张俭奏折送达的同一时候,亳州刺史裴思庄也上表,以高丽王高武朝贡不绝,今为贼臣所杀,我大唐不能容忍高丽国内出现此乱为由,力请讨伐高丽。
在两位大臣上奏的时候,李世民正为李祐和李承乾作乱的事繁恼,如今这些乱事都平息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高丽的事上。前隋时候,炀帝杨广三次亲征高丽,都未成功,而事事都想超过杨广的李世民,在当皇帝不久后,就已经关注过高丽的事了,只不过那里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再加上又有突厥各部直接的威胁摆在那里,高丽的事暂时未被提上日程。
随后几年,因为王易的许多建议,大唐国力日渐强大,军队战力也在连年提升,接连灭了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强大的西突厥也不得不臣服于我大唐,大唐周边,可以除了一个高丽外,其他的都已经听服于我大唐,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实存在的。
但这些年大唐对外的战事也基本没有停过,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战事发生,无暇东顾高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些年高丽王高武采取了与我大唐示好的政策,每年都派使者到长安朝贡,并在刚即位之时,就入朝请封大唐的官职。
李世民继位后,也接受了高武的请求,诏以高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这些年,高丽也没有在边关有挑衅的行为,李世民即使想出兵高丽,也找不到好的理由。
如今高丽国内有乱,李世民闻听后大喜过望,机会终于来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要在朝议上通过出兵的决定,还是有困难的,果然在接到张俭奏报后,李世民问询群臣,反对出战者居多,大多的人都以为,高丽国内起乱事,我仁义的大唐不能趁人之危,派兵讨伐,况且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马上遣使进京,请求大唐皇帝的册封。
因为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在拒绝了高丽册封了请求后,却下不了决心讨伐高丽,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来,此事自然就没精力去关注了,但在朝事平复后,辽东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新罗派使节来长安,向我大唐救援,来使称百济与高丽国联合,攻取新罗四十余城,图谋断绝新罗到唐朝的朝贡通道,请求派兵大唐派兵救援。
辽东的高丽、百济、新罗都听封于我大唐,除高丽王听封于我大唐外中,百济和新罗的王也同样听封于我大唐,百济王扶余璋被我大唐封为上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新罗善德女王被封这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大唐也以宗主国的姿态调停三国间的争斗。
新罗王派使节来大唐救援,作为宗主国的大唐自然不能无视,李世民召集大臣,问询出兵事宜,但朝中反对出征的大臣依然占多数,连任兵部尚书的李世勣都持反对意见,大部朝臣的意思是,我大唐为调停辽东三国之间的争斗而出兵,实是得不偿失之举,且我大唐刚刚在上一年,举大军平灭了薛延陀,那次战事规模巨大,天下需要休生养息几年,即使要出兵,也要等过几年。
因反对的大臣占多数,李世民也放弃了出兵的打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携他的亲笔玺书出使高丽、新罗和百济,令高丽和百济罢兵。
李世民又以“泉盖苏文杀死高丽王高武而独掌国政,实在不能忍,以我大唐今之兵力,攻取他们并不难,只是不想劳扰百姓,”为由,令臣服于我大唐的辽东部落契丹、靺鞨骚扰高丽,牵制高丽对新罗的军事行动。同时李世民也悄悄地命兵部尚书李世勣,令大唐各卫军做好出征高丽的准备。
李世民派出的使者相里玄奖到达高丽国者平壤时,泉盖苏文正率军进攻新罗,已经取两座城,高丽王高藏在听到大唐使者来宣旨时,这才派人将泉盖苏文召回平壤。
相里玄奖向高藏和泉盖苏文传达了大唐皇帝的谕,令高丽与百济不得再进攻新罗,不然大唐会出兵干涉,但泉盖苏文以“前隋东征高丽时,新罗乘机侵占高丽五百里国土,如果新罗不归还侵占的高丽地,恐难罢兵”为由,拒绝停战,并将相里玄奖礼送出平壤,并令使者随相里玄奖一道来长安,再次为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请封。
接到相里玄奖被礼送出平壤,泉盖苏文拒绝停战的消息后,李世民几乎暴跳如雷,立即召集群臣再次商讨出征高丽的事。
王易在闻听此事后一个劲地感慨,高丽这是自找晦气也,这次注定逃不过被挨打的命运了!
在以往几次朝议时候,一力主张举大军讨伐高丽的王易,非常果断地第一个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泉盖苏文弑其王,迫害其大臣,残虐其百姓,如今又违抗陛下之诏令,侵略邻国,还将陛下派出的使者驱离平壤,如此无视我大唐上国之众,不能放任不管。臣请陛下严拒高丽王请封的要求,并举大军讨伐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高丽。前隋时候,我汉家子弟数十万亡于高丽,如今到了为他们报仇的时候!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一定能将高丽踏平,臣愿领军出征!”
王易话音刚落,谏议大夫褚遂良马上出来阻止,“陛下,如今四夷臣服于我大唐,陛下的威望无与伦比,即使是高丽,也派使者来向陛下请封,如此,高丽王和其莫离支也是畏惧于我大唐的,臣以为,陛下应该再派使者严厉宣诫,并许诺其退兵,我大唐就会册封,如此高丽王定会罢兵的!前隋时候,隋帝杨广举百万之军三征高丽,却不得其果,死伤无数,最终导致隋亡,如今有人提议陛下渡海远征高丽,万一遭遇挫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剧重演吗?”。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赞成王尚书的意见,臣觉得,高丽叛乱,我大唐应该举大军讨伐。放眼我大唐周边,前有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原本都是实力强大之部落或国家,如今都已经臣服于我大唐,然并不是其真心归附,而是臣服于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大军将其平定的,陛下只派出使者,是劝服不了高丽的,唯有兵道,才可让高丽臣服。臣以为,我大唐应举百战雄师,一战平定高丽,以报前朝之仇”
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让王易大喜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第八十三章 朕要亲征高丽
第八十三章朕要亲征高丽
长孙无忌话刚完,一边的兵部尚李世积很快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附议!臣也认为,应该举大军讨伐高丽!高丽君臣不听陛下的令,抗我大唐,犯我大唐属国,如今还逐我使者,坏我大唐声望,天下人共恨,我大唐师出有名,如今正是举大军讨伐高丽的时候!臣愿领军出征!”
中侍郎马周也随在李世积后面奏,“陛下,臣附议!臣觉得,对不听服于大唐者,唯有以武力相讨才能解决!当初突厥入寇,朝中有官员力谏不成出兵,然陛下却令李特进兵进突厥,突厥终亡;吐谷浑攻我鄯州,朝中也有人力主不战,然陛下还是再令李特进出兵,青海之地终入我大唐版图;还有后来吐蕃、高昌、薛延陀,这些不肯听于我大唐的部落犯我,朝中皆有人奏不宜动干戈,臣以为,若这几次我大唐都不出兵,那现在我大唐周边还是边患四起,危机四伏!正是因为陛下果断下决心,派大军还击犯我大唐之敌,才使的如今我大唐边患消除夷臣服,版图日益扩大所以臣觉得,对高丽这等不听我大唐号令,时犯我边关,还欠我中国血债未还者,一定要兴兵讨伐!”
接着李道宗、薛万彻、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武将也都出列,陈请讨伐高丽!但否决的人也很多,主要都是些文臣,如黄门侍郎刘洎、左庶子于志宁、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人,褚遂良也再次站出来,力陈离次举兵事不久,时间太短就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事,恐天下苍生会群起而否决!
支持和否决的人在朝堂激烈地回嘴,谁也不克不及服谁。
就在褚遂良和李道宗辩论时候,李世民猛地站起了身,高喝一声,“诸位爱卿没必要再争论,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服,朕不克不及容忍高丽如此张狂,一定要给予其教训!高丽自古为中国之大患,朕要趁我大唐将多兵广之时,将高丽平定,不将此事留给后人!因此朕决定,将举大军讨伐高丽!”
李世民的高喝震惊了诸臣,诺大的两仪殿内,一下子恬静了,连某些人的喘气声都清晰可闻!
但也只是恬静了一会,褚遂良再次站出来,力陈如今讨伐高丽的坏处,建议李世民,要给天下苍生休生养息的机会,再过几年,待离次战事隔的时间长了,再举大军讨伐高丽。
但李世民却不为所动,坚持趁现在高丽人逐我使者,并联合百济攻打新罗之时,举大军讨伐。
因为李世民表了态,除褚遂良外,刚才否决起兵事的其他大臣,都没再站出来暗示否决意见,而褚遂良的建议当面被李世民驳斥,在李世民再次大声宣布,他决定举大军讨伐高丽,并获得许多大臣的支持时候,褚遂良也没再站出来,暗示否决。
在前面几次朝议时候,一力主张举大军讨伐高丽的王易,终于放下了心,李世民这般决定,那出征高丽的事,将不会再有变数,战事将会在辽东演。
王易也相信,因为有他这个很是详细研究过李世民亲征高丽那次战事经过的穿越人在,这次征战高丽的历史一定不会重演,李世民不会无功而返,无论如何,他都要促使高丽亡在大唐贞观年间。
王易也知道,李世民会如此干脆做出征讨高丽的决定,还有转移愤怒的因素在里面,因为两个儿子作乱,这皇帝心里正窝着火,想找个不利蛋撒撒气,高丽的泉盖苏文倒好,不知趣地来惹怒了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出气包。再过一些日子,那位高丽的大佬,还有他扶持去的傀儡,会知道他们嚣张要付出的价格,将是何等严重!
就在否决出征的大臣溃退,支持讨伐高丽的朝臣们满意之时,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来,“诸位爱卿,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时四次出师而不克不及得,折损我中国门生无数,朕要举大军踏平高丽,为中国报子弟之仇,为高丽雪君父之耻!因此朕决定,朕将御驾亲征,亲自领兵讨伐高丽!”
大殿内完全恬静了,刚刚某些人的喘气声也听不到了,若有一根针失落地,应该清晰可闻!
一些人是不是怀疑自己听错了,皇帝竟然要亲征?一些人是听得真切,但愣在了那里。
如果殿中所有的人都意外,那是毛病的论断,有一个人对李世民的决定没有一定意外,那自然就是熟知这段历史的王易,刚刚他还在等着李世民出亲征的话来呢!
看着殿群臣惊愕的样子,李世民有些满意,“朕在当皇帝前率军征战多年,立下战功不比在场的武将少,前隋炀帝杨广没有完成的使命,朕替他去完成!”
“陛下,不成!”已经回过神来的长孙无忌率先出列,大声地否决,“陛下乃九五之尊,高丽只不过是宵之辈,我大唐朝中猛将如云,无论遣谁领军,皆可将高丽平灭,如何需要陛下亲征,臣虽然是文臣,但也曾随陛下征战沙场,谙领兵之道,臣愿替陛下督师征战”
李世积也马出列,大声请命道:“陛下,如今长安情况刚稳,需要陛下坐镇京都,主持政事,万不成亲征,高丽乃一国,只是凭山川之险抗我,前隋时候炀帝好大喜功,没有采纳正确之道,以致数征无功而返,如今我大唐国力军力远非前隋可比,臣愿替陛下领军,将高丽平灭!”
尚右仆射高士廉也出列相阻,“陛下欲远征辽左,此乃万分毛病之决定,如今从多的突厥部落置于河南一带,距京师不远,此是大患,再加齐王和太子先后作乱,京师人心还未大定,陛下万不成在此时离开长安,臣希望陛下坐镇京师,以稳大局,只需遣诸将东征即可!”
江夏王、礼部尚李道宗也出列,否决李世民亲征,“陛下,辽东路途遥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