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第390部分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390部分

小说: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着三人当中两人表示了不同意见,朱利安。罗伯逊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将话题转移到如何做空贝尔斯登的策略上来。

“尽管他们的市值已经下降到了百亿美元左右,而且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巨亏,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想要在短期内做空他们,即便有了两个奶牛的加入,恐怕还是力有不足吧?”

朱利安。罗伯逊在研究了贝尔斯登的情况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奶牛所说的自然就是约翰。保尔森和肯尼斯。格里芬,因为可以像奶牛出奶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在金融界里一般将这种现金流充足的机构或者个人称之为奶牛。

的确,尽管现在贝尔斯登的市值已经被腰斩了。但他们目前的市值仍然有接近百亿美元之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很多交易所的结算商,同时内部管理着千亿规模以上的资金,所以在现金方面可以说是无忧的。

别的不说,就光说对冲基金界,至少有200亿美元在贝尔斯登的经纪账户当中。即便这些资金的闲置率只有一成的话,那么也相当于给了贝尔斯登20亿美元的现金流。

做空金融机构,打击其现金流是最狠辣的一招,朱利安。罗伯逊虽然远离了资本市场很久,但是当年深厚的功力依然在。当他一开口,所说的策略就是针对所要做空目标的现金流,远比起之前不明就里的约翰。保尔森要高明得多。

“不,他们有很多的问题!”吉姆。查诺斯立刻出声反驳道,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致命的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他却没有多说。

“朱利安,你离开一线市场的时间太久了,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就在朱利安。罗伯逊还在苦苦皱眉思索的时候,索罗斯的声音又恰时地响起了,“虽然目前贝尔斯登的内部对外宣称,他们的资产因为债券亏损减计了19亿美元。但是谁都清楚,贝尔斯登才是整个债券市场最大的玩家之一。斯坦利方面亏损接近百亿,而贝尔斯登这边才亏损区区的二十亿美元,这个数字可不太符合华尔街的预期啊!”

索罗斯的说法虽然让朱利安。罗伯逊的心中略感不爽,但毕竟对方说的是事实,所以他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评价。不过接下来的话很快就让朱利安。罗伯逊陷入了沉思,“乔治,你的意思是贝尔斯登方面谎报了他们的亏损情况?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对于财务造假,一旦被揭穿之后,代价几乎是上市公司所不能够承受的。不止如此,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后期审核的事务所都要面临着严重的处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查诺斯所做空的安然,这个庞然大物在倒闭的同时。也导致了审计界巨头之一的安达信关门结业,从此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了四大。

正是因为造假的代价太过于沉重,造成的影响太过恶劣,所以罗伯逊根本就不敢相信对方胆敢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

“不!不!不!”索罗斯连连否认。“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贝尔斯登在财务报表上做了手脚,只是我不认为他们在债券市场上的损失会止步于此。我个人认为,恐怕在一季度报表出来之后,市场才会对贝尔斯登的财务状况有个更清醒的认识,而这个认识绝对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所以我把正式做空的时机定在那个时候。”

按照原定的计划,现在他们开始在市场上卖空贝尔斯登的股票,借此先慢慢消耗他们的现金流,等到三月上旬的时候再全力爆发,在那个时候全力以赴、多策略结合地打压贝尔斯登,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要将对方彻底打死。而三月中旬,正是贝尔斯登08年一季度财务报表出来的时候。

“这似乎有点冒险!”对于爆发时机的选择,朱利安。罗伯逊没有任何的异议,在这一点上他和索罗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两人都是选择时机的高手。不过对于贝尔斯登财务状况会恶化的这一判断。他却是不敢太过苟同,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清楚贝尔斯登真实的经营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除了他们自己的高管,“如果到时候他们的财务状况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糟糕,又或者得到了某些改善,那我们选择在那个时机发动岂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朱利安。罗伯逊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贝尔斯登真的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那么他们的股价势必在短期内出现反弹,而这种反弹对于他们这些图谋做空的人无疑是相当不利的。

“这不可能!”静默了半天的吉姆。查诺斯突然说道。他的开腔将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两人吓了一跳,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对方有话要说。如果说到做空,尤其是这种微观性质的做空,恐怕索罗斯和罗伯逊都没有对方经验丰富。

见两人安静下来之后,查诺斯依然是惜字如金。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两人心中一亮,“我们制造他们亏损。”

“具体呢?”索罗斯若有所思地问道,他仿佛抓住了什么,但一时半会却是不能明悟。虽然之前他制定了大方向和策略,但是这个策略并不是完备和具体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和其他人一道商量。

“交易。结算,和人事变动!”查诺斯难得地多说了几句,“交易方面我们让他没有对手,结算方面让他们的客户不再继续信任,继而抽走资金。而人事变动,则可以产生各种谣言,虽然这种谣言的杀伤力是最小的,但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吸引眼球。而引起各方的注意,对我们后续的计划至关重要。”

“真是太棒了!”

“吉姆,你真是个天才!”

几乎是在同时,朱利安。罗伯逊和索罗斯就明白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称赞道。虽然两人都是造势的高手,但他们造势的起点太高,一般来说都是宏观方向的。朱利安。罗伯逊曾经是一个股票造势的高手,但他毕竟远离一线时间太久,而且手头上的资料也不完全,所以一时半会也没有意识到其中有这么多的文章可做。

查诺斯的计划是索罗斯策略的一个重要补充,即在朱利安。罗伯逊提出贝尔斯登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三月份公开时出现盈利或者小亏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向市场散布流言、说服交易对手停止交易和结算等方式来压缩贝尔斯登可能获取盈利的渠道,进而让他们的财务报表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尽管这种预期实现与否还是未知之数。

讨论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所有能想到的漏洞他们都已经想到了,又谈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之后,他们将话题转移到了怎么样借入贝尔斯登的股票上。

“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在过去一年当中,始终有一股势力在做空贝尔斯登的股票,从他们达到17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做空,到现在也没有丝毫回仓的迹象,这葬送了我们部分流动性!”索罗斯愤愤不平地说道。

基于美国股票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的性质,所以一支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很强。而贝尔斯登一共有两亿不到的总股本(普通股),整个盘不算少。但是贝尔斯登公司自己控制一部分四成多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而其他的机构和个人掌握着剩下的五成多股份。但相比起贝尔斯登自己来说,这部分的股东数量实在是过于众多,分摊到个人头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抗衡。而市场上一下子少了一成左右的流动性,这必然对贝尔斯登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不过幸运的是,这笔一成多的股票最终还是流入了市场。因为所隔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所以当初接手的人恐怕早就解套出手了。因此索罗斯只是稍微地抱怨了一下,就开始认真地盘算起怎么样借入贝尔斯登的股票而不被市场所察觉。

“竟然还有这种事?一年前就开始做空?”罗伯逊很惊讶,即便他曾经持有过日本沽单超过五年的时间,但那是在他认为行情还有下跌可能的情况下,而一年前的贝尔斯登完全没有任何颓势可言,相反则是如日方中,“乔治,你知道对方是谁吗?”

“不清楚,或许他们已经平仓离场了,这个利润足够让他们满意了!”索罗斯眉头微皱,想了想之后,回答了一个让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答案。

他的确是不知道。(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六十九章丧失交易对手

银行间交易市场,这个原本为拆借保证金头寸的市场,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因为参与者不止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外汇交易商等都可以投身其中;也因为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一个24/7的市场,全球范围的交易员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交易对手;更因为这个市场里交易品种和方式繁多,票据、债券、现金等应有尽有,抵押、拆借、买卖等方式也可以任意挑选。

新加坡。

星展银行的总部,尽管此时已经是深夜,但在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之后,交易部的头头脑脑不得不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商讨交易策略。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有着浓烈的国有色彩,淡马锡控股是他们的第一大股东。这家巨无霸早就将触角伸向大中华区,是最早几个在华夏大陆设立办事处和分行的几家金融机构之一。而趁着亚洲金融危机,它更是吞并了香港的几家本土银行,一举攻入了香港金融市场。

目前的星展银行,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当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因为这家公司的风险控制做得特别好,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之一。

风控做得好,自然意味着流动性充足,核心资本充裕。于是世界上很多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都乐意和星展银行进行交易,不止是拆借资金,还有买卖债券、国际结算等业务。这些机构包括了来自欧洲大陆、英国和北美地区的金融机构,贝尔斯登也是其中的一家。

而这一次的紧急会议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交易员说起。

林国栋是新加坡星展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主要的交易品种是美国不动产债。在去年8月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爆发时,他正好减持了一大部分的仓位,使得星展银行避免了一场潜在损失高达2亿新元的损失,所以他很快地被提升为他所属那个小组的主管。

在外界看来,林国栋那一次的减持属于运气好,恰好在危机爆发之前减低了仓位。但林国栋心中很清楚。这绝对不是运气使然,事实上他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嗅到了某种危险,加上有量子基金的朋友及时地提醒他,所以他才下定决心减持一部分房地产债券。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的林国栋。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美国,而是回到了弹丸小国新加坡。他先是加入了淡马锡基金从事债券分析工作,很快就跳到了星展银行从事债券交易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比单纯的分析工作压力更大,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夜工作。但薪水方面比分析工作好上太多,因为到美国读书的贷款他还没有偿还清。

事实上林国栋的交易员生涯并不算成功,三年的时间他才从星展银行拿到了五十三万新元的薪水和分红,这个数字虽然远比普通人高得多,但对于一个债券交易员来说这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林国栋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所以很多时候他开始渐渐地偏离基本面,开始按照他所听到的流言或者内幕消息进行操作。

在新泽西的这四年,除了学习之外,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交际上,所以林国栋在美国的人脉不算弱。其中还有不少他认识的人进入了华尔街,他也因此经常能够听到某些公司内部的第一手资料。而三年的交易生涯,在他刻意逢迎和奉承之下,也结交了不少其他机构的交易员,这些人自然都成为了他各种信息的来源。

上一次卖空美国次级债券的行为,就是因为他听到一个贝尔斯登的交易员告诉他,贝尔斯登内部两支专注于次级债券的对冲基金崩溃了。正是因为比新闻报道更快,所以他才能够顺利地卖出数量不少的美国次级债券,躲开了那一次风险。

现在是时候再一次发动消息了,因为最近美国市场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各种流言层出不穷,所以林国栋觉得机会又来了。

“嘿,斯蒂夫,最近有什么该死的消息吗?”

林国栋首先拨通了贝尔斯登交易员的电话。这就是上一次告诉他贝尔斯登内部对冲基金崩溃的交易员。作为交换,林国栋自然也告诉了对方一个关于英国债券市场的内部流言。

“林,去你的,我可没听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叫做斯蒂夫的交易员声音低沉,隐隐还能听到其他喧闹吵杂的声音,林国栋已经开始脑补出一副热火朝天的交易场面。只听斯蒂夫继续说道,“不过该死的,你有没有消息,关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

“什么?”林国栋大为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方身在暴风漩涡中心,却居然向自己这个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人询问关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消息,这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斯蒂夫,我他妈没有听错吧,你在向我问关于CDO的消息吗?”

一听到对方这般反应,斯蒂夫不惊反喜,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随即淡淡地说道:“哦,既然你不知道,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怎么样,今天有什么该死的债券需要报价吗?”

林国栋不知道的是,在和他接触的一些交易员当中,普遍都对他有一个这样的认识,即这个家伙的消息非常灵通,不管是美国、亚洲还是欧洲的市场,而且这家伙的消息十有八九是准确的。

正是因为坦诚,而且等价交换,所以林国栋在他的圈子里也变得小有名气起来,只是他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既然对方没有可以透露的消息,他只能作罢,礼节性地询问了几种债券的报价之后,就挂断了电话。没有内幕,他暂时不打算做交易。

紧接着又打了几个电话,对方要不是不知道消息,要不说的都是新闻已经报道出来的。林国栋很失望,看来今天又要白白熬夜了。他挂掉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