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第687部分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687部分

小说: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几个月内为了回购市场上的人民币,我们花了大约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几个月下来,全部外汇储备减少了一千多亿美元,大约占据到了全部外汇储备的一成左右。”

说到这里,金行长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我们也没有想到,竟然花费了这么多,可能还有部分资金外流的情况。这是汇总的信息,不过到目前为止,外汇储备减少的速度已经大大放缓,同时有望在这个月内出现新的增长。”

“一成?”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领导有些惊讶,不过并不是一个人感到意外,在场的人除了金行长本人外都或多或少有点吃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要把精力放在对付国际炒家这边。如果人民币崩盘了,那意味着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就付之东流了,这实在是不能想象,你我都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沉吟了片刻之后,领导果断地说道,“金行长,这段时间你的主要精力就放在捍卫人民币的汇率上。这件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万万不能马虎。如果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是,领导!”

金行长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么,项会长,你这边是什么意思?”

处理好这边的问题后,领导又把头转向了资本市场监管会的项会长,“下午时候你们紧急发布了一条辟谣的消息,及时挽救了指数。不得不说,你们这一次的应急措施干得不错!”

“可是……”

尽管受到领导的夸奖,但项会长脸上一点喜悦之色都没有,苦笑了一声之后,他艰难地说道,“领导,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发布的信息,针对的其实是对周五大跌的情况,当时被强行平仓的头寸并不算多。但是经过今天的大跌,恐怕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就不那么准确了。因为下跌得实在太厉害,已经触发了大量的平仓盘。尽管未来几天可能因为这个事情出现一点股市上涨的迹象,但严格说来我们只是利用过去的消息拯救了今天的市场,后面的交易时间股市依然会继续下跌。”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原来是这样……”

领导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摸着下巴沉吟了半晌,环视了一圈后,又接着问道,“如果真的要救市的话,应该怎么做才好?各位应该知道现在我顾虑的是什么,这同样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当初如果不是有民间资本的介入,香港经济自由全球第一的地位恐怕就被其他的地区所取代了。”

一说到当年香港受到国际炒家攻击的话,在场不少人都沉默了。他们当中有些人经历过当初的风雨,有些人只是通过一些内部或者公开资料了解过相关情况。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当时凶险的情况他们都是了如指掌。

同样,他们也意识到“救市”正在成为可能。领导既然这么说,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将这个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认真地思考起可行性了。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同样如法炮制?”

就在这时,金行长突然开口道,“如果要动用国库资金的话,由于投资有风险,最终是否有收益都难说,同样还要受到纳税人的质疑。所以动用国库或者其他资金的话基本上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救市的资金。”

“众筹?”

领导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颇感新鲜,忍不住问道,“金行长,你说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做法?”

“利益相关部门!”

金行长直截了当地指出道,“且不想目前在资本市场上投机的那些人,他们都是短期的玩家,赚钱之后就会离开。但是谁不会离开,谁希望这些市场继续繁荣下去,只有这些人才有意愿出钱做长期的投资。我想各位应该已经知道,那些靠着资本市场生存的机构才是这个市场的根本,券商、基金甚至是上市公司它们才是我们市场的基础。中小股民都算不上是基础,他们只是彻头彻尾的投机者罢了。”

“上市公司不可能从他们口袋中掏出钱来,一方面他们不是国有性质的公司,另外一方面他们的财务需要股民和制度的监督。但是对于券商和基金来说就不同,它们能够拿出钱来,同时所谓的‘救市’也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完全符合它们的利益。”

“当然,中央也要拿出一部分的资金来,毕竟不可能完全依靠他们。”

项会长突然插话道,“将利害关系讲清楚,相信他们会理解这么做的长期好处。我想他们不会有人看到市场出现崩塌,因为这也意味着他们的饭碗也将被砸了。如果有哪些券商在这个时候不能意识到这么做的必要性,选择负隅顽抗的话,那真的要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了。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除非他们有其他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他的话非常诛心,在场的不少人脸色当即就变了。

在这种时候,有些机构或许在打着浑水摸鱼的打算。通过筹集资金这一招将它们试探出来,然后再追查背后的原因,这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但整个做法却又是有点“引蛇出洞”的味道,有失公允。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如果强迫性地要求,这一点有点说不过去,而且违背法治的精神。”

领导的眉头微微耸动,很显然是心动了,不过想了想之后,他又将整件事当中不合适的地方给挑了出来,“还是得按照自愿的原则来,如果真的要抵触的话我们也不勉强它们,这一点要弄清楚。”

“还有,项会长,这段时间要加大查处非法交易、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活动的力度。”

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领导下定了决心查处资本市场的违法活动,只见他声色俱厉地说道,“不管是谁,只要发现违法的行为,就要一查到底。有什么事我来担着,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这个时候捣鬼,和我们的政府公然搞对抗的行为。记住,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非常时候用重典!”

“是,领导!”

项会长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一点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将这些害群之马全部揪出来!”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满意地点了点头后,领导又说道,“要拯救整个市场,大概需要多少资金?同时,谁来领导这些资金拯救市场,也就是我们的人选,大家有没有想说的?”

敲定了“救市”的打算之后,接下来就是细节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领导所说的这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量,另外一个就是操作这些资金的人选。

这两个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这些资金肯定要集中管理的!”

想了想之后,项会长第一个开口说道,“我建议由华投进行集中管理。管理这些资金的人选嘛,我认为华投的高东方先生是最适合这些资金的人选,他在海外投资的表现非常不错,我相信他能够胜任!”

“但是海外市场和我们的市场是两回事,我担心他并不能够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这个时候金行长发话道,“将资金放在华投公司进行管理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应该挑选一个对本土市场熟悉的人。高东方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市场数年的时间,我认为这一点他恐怕难以服众。如果让我推荐的话,我推荐央行的李斌同志,他是从券商出身,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宏观经济学家,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这个时候银行协会的齐会长也开口道,“我也有一个人选,郭忠业同志,目前工商银行的首席投资官。相信在座的人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他,在执掌了工商银行的投资基金之后,他在二级市场上将一支原本末流的基金带到了市场前十的地步,并且将整个基金的规模扩大到接近五百亿之多。这样一个同志如果能够管理救市基金的话,一定会做出非常出色成绩的。”

“我也想推荐一个人……”

保险业的周会长也站了出来,“平和集团的首席投资官刘平同志,他……”

各路人马都想推荐自己的人上位。

“或许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到这几个人争论不休,领导有些疲倦地皱起了眉头,突然一个人的形象没来由地跳入到他的脑海中,“相信他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他猛然攥紧了手中的钢笔。

第四七六章最大牌说客

“对于目前的华夏资本市场,不知道你怎么看?”

在这间宁静的私人会所中,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笑眯眯地看着坐在他身前的年轻人,满眼的欣赏之色。上下打量了钟石好半晌,这才看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虽然长年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但毕竟年事已高,在他的脸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人斑。不过他的头发却依然乌黑,虽然发际线已经严重地后移,但打理得却是一丝不苟。

在他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四四方方的黑边框古董眼镜,这种眼镜目前在市场上已经近乎绝迹,只有上年纪的人才会喜欢这种款式,而且还是那种至少六十岁以上的老者。

在香港只要说到这种款式的眼镜,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公开的华人首富李家诚。

作为曾经雄踞华人世界数十年的超级富豪,李家诚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标志,同时也是整个华人商业社会的象征。虽然在这几年他的财富增长速度已经大大地下缓,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影响力。

今天他突然亲自邀请钟石过来坐坐,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番对话。

作为最近二十年来本港突然横空而降的超级富豪,李家诚对钟石的关注并不少,也曾默认他的次子和钟石多来往。不过李二公子和钟石也不知道是两人脾性不对还是气场不合,总之两人并没有建立起如李家诚所愿的那般友谊。

今天李家诚是受了一位大人物的委托,亲自前来试探一番钟石的口风。同时他也想好好地和这个后起之秀聊一聊,于是就促成了这一次的会谈。

如果说在香港有几个人钟石必须给予特别尊重的话,那么在这份榜单上除了特首之外,李家诚应该排在第一位了。不仅他是一名商界的老前辈,还有他和香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

此时的钟石恭敬地坐在李家诚对面,双腿合拢,腰杆笔直,头略略地低下来,一副认真聆听的态度,这副态度让李家诚非常满意。

这家会所也选得非常有水准:暗黑色的基本色调装修,但在细微之处到处可见显示身份尊贵的金色。房间的正中央四四方方地放着四张长型真皮沙发,这是从意大利进口的高档座椅。摆放在它们中间的茶几上,整齐地摆放着红酒、茶具、雪茄、烟灰盒等物品。

李家诚坐在面对门位置的主位,钟石则坐在他的对面。服务生上完东西之后,就恭敬地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这两人。

“华夏的资本市场?”

听到李家诚的问话之后,钟石略显吃惊,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慢悠悠地说道,“李生,你或许不清楚,我基本不在内地进行资本的操作。所以你想要问我关于这方面的东西,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我是以实业起家,香港人人都知道我的第一桶金来自塑胶花。”

李家诚哈哈一笑,端起茶杯细品了一口,随后说道,“现在我的公司涉足基建、进出口、地产、银行、石油、公共事业等行业,雇佣的员工超过万人,生意遍布世界各地,公司市值超过万亿。不过钟生,我说的这些并没有其他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做我的实业,你做你的金融,大家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即便是有,也可以共同发财,不是吗?”

“听说你抽烟,不要客气,这里是最好的古巴雪茄。”

说完之后,看到钟石并没有动桌面上的东西,李家诚挥挥手催促道,“这里是我最喜欢和朋友聊天的地方,在这里尽情地享受,放松心情才能坦诚地交流。”

“李生是打算告诉我,直言不讳就对了,是这样的吗?”

钟石笑了笑,抽出一根雪茄嗅了嗅,随即点燃火机慢慢地烘焙,一股雪茄的香气立刻蔓延开,“我并不担心我们之间有利益冲突的关系。坦白地讲,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华夏的资本市场,从当初的牛市到现在的陡然崩盘,只能说现在的华夏资本市场非常混乱,各方势力都搅合到其中,共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其中有真心推动股市上涨的,也有很多投机的分子,甚至还有别有用心的机构。”

就着火柴点燃了雪茄,钟石深深地吸了一口,让雪茄的烟雾在鼻腔当中过了一圈,随即缓缓地吐出,“每一个势力都不是我能够惹得起的,而且我也不打算掺和到这趟浑水当中,所以我对华夏的资本市场就没看法了。”

“到底是年轻人!”

李家诚无奈地笑了笑,端着酒瓶亲自给钟石斟了半杯红酒,“我们这代人和你不一样,当我在战争年代逃到香港的时候,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当时的我,非常渺小,每天只想着如何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去。等到七十年代我功成名就、成功跻身到港英的上流社会时,我才发现整个世界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那个时候的英国人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警务处长,私底下也充满了对华人的不屑,就更别说高高在上的港督和英女皇政府了。”

“这种歧视并不是明面上,表面他们会对你客客气气。但是即便在私底下,一个小小的英籍警察都敢对我不敬。相信你应该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香港是他们的殖民地,我们是大英帝国的下等公民,和他们那些白皮肤的原住民不是一个等级,因为我们是黄皮肤、说白话,早餐吃豆浆油条而不是牛奶面包,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李家诚有些激动。

“这就是我为什么当初要第一个收购英资的银行,即便是举债也一定要收购的原因。”

他轻抿了一口茶,平复一番心情后,脸上终于恢复了平静,“我和几个朋友,一起集资从英国人手里收购了银行,就是今天的和记。那次收购不仅开创了华人收购英资机构的先河,也真正让华人财团为整个英国商界所重视。后来不管是港督还是警务处长,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的,真正地把我当做平起平坐的存在。”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