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162部分

明末传奇-第162部分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寇早就撤离,一直到流寇撤离的时候,卢象升才知道了其意图,可他不能够打开城门率兵追击,毕竟流寇的人数太多,要是遭遇到流寇的包围,后果不堪设想。唯一取得小胜利的是贺人龙,在和阻击的流寇厮杀的过程之中,斩杀了约两千多的流寇,自身的损失不超过千人,但这样的胜利,对比一万余伤亡的大军来说,微乎其微了。

所有人都清楚,他们中了流寇的计谋,但所有人都不会主动提出来,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不可思议,一直都是顾着逃命的流寇,什么时候学会使用计谋了,居然主动设下伏击圈,进攻朝廷大军了,而且大家更不能够理解的是,中计的居然是洪承畴,这可是朝中最为受到推崇的文武双全的大臣了,得到的信任和推崇,甚至直逼以前的袁崇焕了。

洪承畴率领的六万大军,在遭遇此次的失败之前,经过了那么多此的战斗,损失也不超过五千人,可这一次的战斗,骤然损失万余人,只剩下四万多人了,更加关键的是,军士的士气遭遇到沉重的打击,恐怕这个时候,就算是遇见流寇的大军,也难以发挥出来战斗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换做以往,没有谁会在意。毕竟和流寇交锋,那也是实实在在的厮杀,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但这一次的情况不一样了,洪承畴负责剿灭流寇事宜的时刻,正是流寇遭遇到沉重打击的时刻,按照道理说,洪承畴应该是要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剿灭流寇的。至少要给与流寇沉重的打击,让流寇的气焰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最终被朝廷大军彻底剿灭。可惜现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奏折已经呈奏到兵部去了,这么重大的损失,必须要呈奏兵部和皇上。可众人也不能够在这里等候兵部的敕书。必须要展开下一步的行动,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士气不振,下一步究竟该如何作战,谁的内心都没有完备的计划。

商议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了,洪承畴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了。

“本官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已经在奏折之中承担了责任,本官举荐卢大人出任五省总督。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想必朝廷很快就会有敕书前来。此番大军损失颇大,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本官的意思,大军在黄州府一带暂作休整,本官以五省总督的名义,分别给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四川诸位巡抚大人写信,要求他们注意流寇的动向,严密防备。”

洪承畴的这番话,在开始商议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奏折上面说到的事宜,卢象升等人也是知晓的,不过这是卢象升个人的奏折,众人反对也没有作用,可针对洪承畴提出来的作战计划,卢象升是不同意的,毕竟流寇在湖广活动,若是依靠湖广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遏制,造成的后果,就是州县城池被攻破,流寇的力量愈发的壮大。

卢象升的意见,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暂停追击流寇和剿灭流寇的计划,只不过在剿灭流寇的方式上面,可以采取五省联合的方式。

其实卢象升的意见,隐含着要求郑家军出动的意思。

可惜洪承畴未置可否,一直都回避提到郑家军的事宜。

经历了惨重的失败,在黄州府城会和之后,洪承畴的态度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变,这让卢象升有些忍不住了,洪承畴说完之后,他紧跟着开口了。

“下官以为,大人乃是五省总督,代表朝廷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完全可以动员五省之兵力,联合起来剿灭流寇,山西、湖广、四川与河南的军队,从实力上面来说,都是难以与流寇单独抗衡的,唯有陕西的郑家军,可以狠狠的打击流寇,而且年初的战斗之后,流寇是畏惧郑家军的,一年多时间过去,根本不敢踏入陕西境内,如此情况之下,大人要求陕西巡抚郑大人率领郑家军出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卢象升终于直接提出了郑勋睿和郑家军。

洪承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叹了一口气之后,慢慢开口。

“本官此次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大军损失惨重,必须等待朝廷的敕书,看看朝廷如何处理此事,本官刚才已经说了,向朝廷举荐卢大人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朝廷的敕书很快就会下达的,到时候就要请卢大人做出全面部署了。”

洪承畴如此说,卢象升当然不会满意。

“下官以为,不管朝廷的敕书什么时候下达,大人依旧是五省总督,若是这个时候暂停剿灭流寇,下官估计,流寇在襄阳府肆掠之后,很有可能进入到河南,甚至是进入到山西一带,他们的力量再次壮大之后,肯定会采取分兵的策略,到了那个时候,剿灭的难度就增加了,流寇发展壮大的速度,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洪承畴看着卢象升,没有说话,贺人龙与左良玉等人是不会开口的,尽管他们是总兵,但在文官的面前,他们有自知之明。

“下官知道,大军此次遭遇到重创,对士气有些影响,可流寇的损失也是惨重的,流寇进攻黄州府城的时候,损失超过五千人,接下来的战斗,损失可定也在万人以上,如此的情况下,大军继续跟随流寇围剿,至少让流寇没有喘息的机会。。。”

卢象升还没有说完,洪承畴就摆摆手,显然是不愿意听下去了。

“卢大人的心情,本官可以理解,可刚刚遭遇到失败,不经过休整,短时间之内贸然的出击,怕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本官已经决定接受朝廷的斥责了,就不想贸然出击造成更大的损失了,一切都等到朝廷的敕书下来之后再行议论。”

卢象升说不出话来了,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洪承畴迟迟不愿意提及郑家军,如此的时刻,若是郑家军能够迅速的出动,对于流寇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当然朝廷里面的有些事情,他也是知道的,但总不至于置剿灭流寇的大事于不顾,一味看着流寇壮大起来啊。

左良玉与贺人龙等人退出厢房之后,洪承畴看着卢象升,摇头叹气开口了。

“卢大人,本官知道你的想法,本官承认,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中,郑勋睿大人比本官要强,进入大同好几年的时间,本官对流寇不是特别了解,总是以为好以前一样,其实好些年过去了,流寇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变强了,不是随意就可以被斩杀的。”

“本官和曹总兵从大同出发,进入到山西,那个时候很顺利的斩杀流寇,其实是流寇当时立足未稳,而且在山西筹集不到足够的粮草,军心士气都是最为低落的时候,所以能够获取到很多的胜利,斩杀无数的流寇,可邓州一战,曹总兵陨落,那个时候流寇的心态就发生变化了,流寇和本官在襄阳周旋,就是自信的表现。”

“本官不是不想剿灭流寇,可如今的情形,的确有难度,至于说调遣郑家军的事宜,这不是本官一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总有一日,卢大人会明白其中意思的。”

“流寇撤往襄阳一带,本官也担心他们会四处劫掠,会在这个过程之中,壮大自身力量,可如今的情形之下,本官也只能够要求各地做好一切的准备,防止流寇攻破州县城池了。”

卢象升的脸上带着无奈的神情,他很清楚,襄阳一带的损失可以肯定了,流寇暂时不可能攻下襄阳城,毕竟襄阳城的城墙异常坚固,而且城墙上有红夷大炮,这些足够抵御流寇的进攻了,但其余的州县就不好说了,一旦遭遇到流寇的洗劫,活不下去的百姓,要么直接投奔流寇,要么就是成为流民,在流浪的道路上凄惨的死去。

“大人的担忧,下官知晓,可情况紧急啊,若是纵容流寇在湖广与河南甚至山西一带劫掠,局势就更难控制了,机会是不能够错过的,流寇的行动异常迅速,大军在黄州府城耽误一天的时间,流寇可能利用这段时间,拿下诸多的城池,一旦他们的兵力达到一定程度,分开活动是肯定的,到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剿灭的机会了。”

卢象升如此说,洪承畴的脸色微微变化了。

“卢大人慎言,本官绝无纵容流寇的意思,任何的战斗,军士遭受重大损失之后,都是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不会很长,在这个时间段以内,流寇未必能够迅速壮大,崇祯元年迄今,八年时间过去了,流寇一直都在北方活动,本官参与剿灭流寇的时候也是非常多的,从来没有纵容过流寇,就算是朝廷当初以招抚为主,本官也是坚持要彻底斩杀的。”

卢象升的脸微微有些红。

“大人误解了,下官没有这个意思,不过下官还是坚持,大军需要立即出动,前去剿灭流寇的。”

第二百六十二章一锤定音

崇祯九年正月十二,紫禁城,文渊阁。

内阁首辅温体仁、次辅文震孟,辅臣钱士升、张至发、林钎、张凤翼等等,悉数聚集在这里,他们正在讨论五省总督、兵部尚书洪承畴的奏折。

洪承畴真正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已经持续大半年的时间,自从郑勋睿出任左副都御使、陕西巡抚之后,洪承畴就离开了大同,以五省总督的身份,代表朝廷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可惜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剿灭流寇的事宜一波三折,而这短短的半年左右时间,流寇居然攻陷了河南南阳府城,斩杀曹文诏总兵及其麾下三千关宁铁骑,前几天更是设伏击败洪承畴,斩杀万余朝廷军士,流寇的总人数,从不足六万人,恢复到近二十万人。

不得不说这是洪承畴的重大失误,故而洪承畴在奏折之中,主动承担责任,举荐左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按说事实摆在眼前,内阁做出决定是很简单的事情,可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以唐世济为右都御史的都察院,公开的替洪承畴辩解,他们的意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不管怎么说,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流寇造成的影响是很小的,远不能给和前些年相比较,朝廷既然信任洪承畴,就应该给与其充足的时间,朝廷甚至可以限定时间,要求洪承畴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剿灭流寇。当然都察院也提出来了,洪承畴作为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就可以调动五省的任何军队,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调遣边镇的军队。

以内阁辅臣、兵部尚书张凤翼为代表的一派,力主撤换洪承畴,提议左副都御使、陕西巡抚郑勋睿负责剿灭流寇事宜,理由当然很简单,郑勋睿负责剿灭流寇事宜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斩杀流寇十余万,让流寇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是朝廷要求五省总督洪承畴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之后。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流寇的数量再次增加,而且面对朝廷的围剿,居然取得了几次的胜利。让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内阁的意见也不统一。因为洪承畴在奏折之中,提议左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事宜,这让内阁出现了分歧和争论。

内阁辅臣、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士升认为,洪承畴还是应该继续负责剿灭流寇事宜,毕竟时间不长,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若是调整主帅的时间过于的急促。恐怕会真正的耽误剿灭流寇的大事,就算是要调整。也应该尊重洪承畴的意见,让卢象升负责。

内阁阁臣、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意见是很明确的,力荐郑勋睿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事宜。

温体仁和文震孟的态度都很是含糊,没有明确表态。

其中的奥妙,众人都是清楚的。

钱士升虽不是真正的东林党人,但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关系非常要好,东林党人万璟遭受魏忠贤迫害的时候,钱士升曾经倾囊相助,为东林党人推崇,崇祯六年钱士升成为内阁阁臣,基本成为了东林党人的代言人。

郑勋睿与东林党人表面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仅仅是与张溥、张采和杨彝等人不和,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郑勋睿对东林党、复社和应社不屑一顾的原因,如此情况之下,东林党自然不会让郑勋睿步步高升,否则他们肯定会遭遇到打压。

如此情况之下,钱士升自然是维护洪承畴的,尽管说洪承畴没有能够很好的剿灭流寇。

张凤翼不是东林党人,与东林党没有任何的关系,按说他也不至于得罪东林党人,可他是兵部尚书,剿灭流寇的进展不顺,在外面的将领没有多大的事情,他这个兵部尚书就要时刻提心吊胆,甚至是遭遇到皇上的训斥,如此情况之下,张凤翼自然是从实际出发,让有能力的上来,负责剿灭流寇事宜。

两边意见对立之际,东林党人开始大规模的发难,都察院御史张溥、张采,翰林院庶吉士杨彝、龚鼎孳、吴昌时等人,纷纷支持洪承畴,而其他的东林党人,虽说不出面,也是暗地里支持张溥等人的,唯一让众人感觉到奇怪的是,礼部主事吴伟业这次没有表示出来任何的态度。

张溥和杨彝等人,对郑勋睿是恨得咬牙切齿,杨廷枢退出了应社,顾梦麟同样退出了应社,甚至是直接到郑勋睿的身边去了,还有西安府知府史可法,与东林党的联系也淡化了,只要是与郑勋睿关系密切的东林党人,认识都在发生变化,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就是削弱东林党的力量,是生死博弈,张溥等人自然不会客气。

就连在老家苏州常熟的钱谦益,也忍不住了,专门给内阁辅臣钱士升写信了,阐明观点,认为朝廷不能够重用郑勋睿。

东林党人还有更加厉害的办法,那就是结交司礼监太监。

内阁具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红的权力。

所谓的票拟,就是内阁将处理朝政的建议写在纸上,贴在奏章上面,呈奏给皇上阅批,所谓的批红,就是皇上用红字在奏章上面做出批示,接着下发圣旨,下面遵照执行。

内阁的票拟权,在内阁首辅的掌握之中。

批红权就不一定完全由皇上掌握了,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上的意思代笔,而代笔的太监被称作秉笔太监,批红之后,下发圣旨,掌管玉玺的司礼监太监在圣旨上面用印,被称为掌印太监。

大明朝廷这种奇怪的制度,让内阁首辅都不敢得罪秉笔太监,否则其提出来的诸多建议,很有可能被否决掉。

当然崇祯皇帝好一些,因为其是工作狂,每日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