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5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锋开始之后,李自成很快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官军突然爆发了,领头冲锋的人年纪有些大,李自成不认识,不过他身边的顾君恩却惊呼此人就是太子太师、内阁次辅、兵部尚书杨嗣昌。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还没有特别的在意,杨嗣昌不过是文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冲锋在前面不过是做做样子,这说明官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杨嗣昌亲自冲锋了。
可惜情况根本不是李自成想象的那样,战场上厮杀的官军根本不怕死,迎着箭雨也敢朝着前方冲锋,特别是官军的骑兵,更是展现出来难以想象的骁勇,这些骑兵没有抱成一团,而是奋不顾身的参与所有地方的厮杀,官军的骑兵在前面冲锋厮杀,步卒紧随其后厮杀。
义军冲锋在最前面的军士,很快被官军冲散了,一些军士掉头开始逃跑。
这是义军无法克服的问题,每一次的战斗,只要出现稍稍不利的战局,就会有军士掉头逃离,尽管指挥战斗的军官也亲自斩杀这些逃跑的军士,可还是不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更多的军士开始掉头往回撤。包括一些冲锋在前面的义军骑兵。
李自成组成的第一轮冲击波很快被打散了。
不敢相信眼前景象的李自成,肯定是不甘心的,他暴怒者对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马上组织再一轮的冲锋厮杀,一定要将官军打的气焰压下去,义军在人数上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一定能够打败官军的。
命令尚未下达到前方军官的耳中,让李自成瞠目结舌的一幕再次出现。
官军发动了总攻,全部都压上来了。
那一刹那,一股滔天的气势扑面而来,只有在面对郑家军的时候,李自成才感受到这样的气势,他知道情况不对,此番作战恐怕难以善终了。
官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骁勇了,个个都不怕死。蒙着头超前冲锋,反观义军方面,大批的军士掉头后退,甚至阻碍了准备进攻厮杀的军士。
李自成不敢下达撤退的命令,这个时候若是大规模的撤退,中军必定被后退的前军冲的七零八落,不需要厮杀就自行溃败了,若是官军沿路追杀。那损失就太过于惨重了。
怒吼一声之后,李自成准备亲自上阵。却被身边的亲兵阻挡住了,李自成正要怒斥身边打的亲兵,却发现他们是接受顾君恩的命令。
忍不住的李自成对着顾君恩大喊大叫,他一定要冲上去厮杀。
顾君恩冷静很多,他同样知道失败的局面无法挽回了,这个时候闯王就是冲上去。也不能够扭转战局,相反闯王若是出现什么意外,那义军就真的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了。
顾君恩不管不顾李自成发脾气,同样大声开口,恳请李自成率领中军先行撤离。
顾君恩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此刻无比要求进攻的前军拼死抵抗,不准继续后退,为中军撤离创造时间和机会,若是前军一味的后退,必定会影响到中军,仓促之下加入到厮杀队伍之中,中军难以施展手脚。
李自成明白顾君恩的建议是对的,稍稍冷静之后,他掉头率领中军准备撤离了。
变故就在这个时候出现。
官军的鼓声更加的强烈,更多的军士突然冲杀过来,而且以骑兵居多。
义军的前军再也无法抵抗,瞬间崩溃,绝大部分的军士掉头朝着后面逃跑。
义军的前军和中军相聚不到五里地,这种排兵布阵的安排是大忌,也是因为李自成有着绝对的自信心,故而如此安排,等到前军突破了官军的防御阵形之后,中军全部冲上去厮杀,一举击溃官军。
这种自大的安排,在此时出现了致命性的问题。
义军军官斩杀逃离的军士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作用,很快军官也调转马头跟着朝后撤离了,军官开始撤离,军士就跑得更快。
官军在后面追杀的速度丝毫没有停顿,骑兵冲锋在最前面,步卒紧跟其后,他们甚至不管不顾跪在地上投降的军士,一股脑的朝着前面冲杀。
李自成急的心里滴血,他快马加鞭,冲到了中军帐,命令中军抽调两万人抵御官军的进攻,其余所有人开始朝着后面撤离。
杨嗣昌没有亲自参与厮杀,他毕竟是文官,冲锋也就是做做样子,身边还有十来个亲兵护卫,真正指挥战斗的是左良玉与贺人龙。
看着官军取得胜利,拼命的追杀流寇,杨嗣昌感觉到脸颊冰凉,他抬手摸了摸,才发现自己的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了。
从来没有如此的酣畅淋漓,看着流寇拼命的撤退,看着诸多军士拼命的追杀。
人数上面处于绝对劣势的朝廷大军,迸发出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杀得流寇大败,这样的情形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传令兵前来请示,是不是继续追击流寇,杨嗣昌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命令全军出击。
除开镇守保定府城的五万大军,其余十万人全部追杀出去了。
这样的阵势是罕见的,杨嗣昌也是第一次见到,几十万的流寇与十万朝廷大军在保定府城之外展开厮杀,几十万的流寇拼命的后撤,十万朝廷大军拼命追杀。
尽管厮杀还在进行之中,不过杨嗣昌知道,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胜,这一场战斗的胜利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朝廷的危机自此就能够解除,杨嗣昌不是特别的清楚,那需要等到战斗结束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做出评估,不过他要感谢这些拼命厮杀的军士,要感谢诸多指挥战斗的军官。
杨嗣昌没有随着大军前去追杀,他克制了自身的情绪,他不是军士,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在战场上厮杀,他的任务是指挥作战,是激起所有军士的斗志,这方面,他已经做的非常的完美了。
追杀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朝廷大军追出去近三十里地,流寇已经溃不成军,一股脑的朝着后方逃离。
一直到天色微微有些黑的时候,左良玉与贺人龙才命令停止追杀。
一路上已经是尸横遍野,这是一场罕见的大胜,更加让左良玉与贺人龙兴奋的是,他们缴获到了大量的粮草,流寇拼命逃离的时候,根本就顾不上携带大量的粮草,甚至都没有机会烧毁这些粮草。
大军最为需要的就是粮草,尽管说目前的粮草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可作为高级指挥官的左良玉与贺人龙,很清楚朝廷已经面临着粮食的危机,今后一段时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粮草供给大军。
盛夏季节,收拾战场是必须的,阵亡的军士,不管是朝廷大军还是流寇,都是必须要掩埋的,否则容易传染很多的疾病,这方面左良玉与贺人龙都很是清楚,他们命令军士打起了火把,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彻底打扫战场,朝廷大军阵亡的将士,统一集中起来,找到地方掩埋,至于说流寇,则是集中起来点火烧掉。
被斩杀的流寇人数太多了,想要分别聚拢烧掉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事情。
缴获的粮草则是连夜运送到保定府城之内去,这些粮草必须要小心的保管起来。
见到杨嗣昌的时候,左良玉与贺人龙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尽管他们身上的血渍尚未清洗。
杨嗣昌脸色虽然平静,但身体微微颤抖,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皇上太需要了,朝廷太需要了。
翌日午时,战况终于清理出来了。
朝廷大军伤亡一万人左右,斩杀和生擒的流寇超过六万人。
早有思想准备的杨嗣昌,被这样的胜利成果惊呆了。
按照这样的方式计算,就算是李自成麾下有百万的流寇,也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更何况李自成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士,且一部分的军士还驻守在河南与山西。
惊呆之后,杨嗣昌迅速察觉到了问题,这是一场皇上和朝廷期盼的大胜,如同一针强心剂,瞬间会刺激到很多人,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得知这场胜利之后,会不会马上进言,要求朝廷大军开始主动征伐流寇,直至彻底剿灭流寇。
这样的建议肯定是会出现的,但目前这样的建议,是自杀式的建议,提出此等建议之人该被杀头。
杨嗣昌决定亲自给朝廷写去奏折,在这份奏折里面,他要详细的说明情况,且建议朝廷大军固守保定府城,护卫京城的安全,对流寇的情况展开全方位的侦查,流寇大军失去了大量的粮草,不可能长时间在北直隶坚持,一旦流寇准备全面撤退的时候,朝廷大军才能够趁势追击。
第八百四十五章都面临抉择
突如其来的惨败,让李自成无法承受,败退的大军狂推五十里地,官军停止追杀之后,大部分的义军军士都是胆战心惊,有些甚至在夜里尖叫。
最终的战果统计出来,义军损失近七万人。
李自成率领的是三十万大军,此役损失接近三成,这样的惨败无人能够接受。
惨败是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李自成对自身的判断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原来他认为凭着他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和刘宗敏率领的十万大军,就能够横扫北直隶,直至拿下京城,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过于的自信了,谁也想不到朝廷大军如此的凶悍。
顾君恩几次想要说到此事,李自成都拒绝了,他在等候刘宗敏的到来。
义军不可能在保定府久留,大量的粮草损失,让义军的粮食不足,等到刘宗敏前来保定府会和之后,李自成决定率领大军撤回山西去。
李自成独自思索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不明白为什么义军刚刚进入北直隶的时候,一帆风顺,占领了真定府和大名府,还有河间府部分的地方,可第一场真正的战斗,却是以惨败告终的,难不成大明王朝真的有老天保佑吗。
一天之后,刘宗敏率领前军一万人抵达了保定府,与李自成会和了。
义军去留的问题,被正式提出来了。
李自成的观点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义军必须要撤回山西去,此番的惨败,义军已经是士气不振,而且大军还要时刻监视官军,看看官军是不是会发动突然的袭击。
刘宗敏了解了战局之后。没有表态。
顾君恩有着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义军已经占据了真定府和大名府,不能够因为一场失败就完全撤离,义军完全可以占领这些地方,逐步的发展,继续构成对京城的威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官军无法安心的休整。
这一次,李自成不赞同顾君恩的建议,坚持大军要全部撤回山西与河南去。
关键时刻,刘宗敏开口了,他认为顾君恩的建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义军不是第一次经历失败,以前每次失败之后,都能够重整旗鼓。现如今义军的实力完全不一样了,军力雄厚,尽管这次的失败有些太大了,可不意味着义军就不能够战胜官军了。
刘宗敏发表了意见之后,李自成发了脾气,他认为顾君恩和刘宗敏的想法过于的乐观,北直隶毕竟是大明朝廷最为重要的地方,困兽犹斗。两天之前的战斗,官军爆发出来强大的战斗力。就说明大明朝廷誓死都要保卫京城。
李自成还认为,南方有郑家军虎视眈眈,北方有后金鞑子,义军若是与官军拼死的厮杀,就算是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是损失惨重。到时是不管是后金鞑子,还是郑家军,来到北方之后,义军只能够乖乖的让出所有占据的地方,根本无力抵抗。
李自成抛出这个观点之后。顾君恩和刘宗敏都沉默了。
朝廷曾经要求义军攻陷陕西,其实就是想着义军与郑家军展开厮杀,就是想着让义军的实力大损,如今义军进攻北直隶,与官军厮杀,实力的损耗更大,这样下去,恐怕义军攻打京城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继续下去的能力,说的不客气一些,义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次的争论,李自成的决定最终被执行了。
义军开始全面的撤离北直隶,李自成率领的大军,从真定府方向撤离到山西,刘宗敏率领的大军从大名府方向撤离到河南。
撤退的过程之中,李自成命令义军军士,对于所占据的城池实施掠夺,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需要的东西,一律都带走,这道命令下达之后,执行的过程之中很快变味了,女人和钱财粮食被掠夺的同时,一些手无寸铁的老弱被残杀,青壮被强行招募到义军之中,房屋则被烧毁,真定府和大名府各处都陷入到悲鸣之中。
杨嗣昌也面临抉择,是乘胜追击还是偃旗息鼓,保住北直隶。
杨嗣昌本人的意见是保住北直隶,不要追击流寇,他甚至认为要求大军此刻追击之人,是心怀叵测之人,而且在给皇上和朝廷的奏折之中,杨嗣昌也建议暂时不要追击流寇。
但左良玉与贺人龙等将军的意见不一样,他们认为这个时候追击流寇,正是最好的时机,流寇的粮草损失太大,根本无法长时间的维持,此刻若是能够展开迅猛的追击,必定对流寇造成更加重大的打击。
杨嗣昌不置可否,他认为流寇没有遭遇到致命打击,其主力还在,这个时候追击流寇,很有可能激发流寇的斗志,与朝廷大军拼命厮杀,毕竟从兵力上面来说,朝廷大军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杨嗣昌不可能无视左良玉与贺人龙的建议,他很清楚,两人在战场上面的敏锐度,是要强于他这个大帅的。
杨嗣昌内心坚持自身的认识,以等待皇上的圣旨或者是朝廷的敕书为由,命令大军暂时不准追击。
也就在这个时候,流寇全面撤离北直隶的消息传来了。
左良玉与贺人龙着急了,屡次来到杨嗣昌这里请战,两人恳请率领部分的军士,前去追杀流寇,撤退的流寇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
杨嗣昌终于松口了,同意两人各自率领一万军士,从真定府和大名府两个方向追击流寇。
这么命令下达的太晚了一些。
左良玉与贺人龙各自率领大军前去追击,流寇得知官军前来追击之后,顾不上在地方上的劫掠,加快了撤离的速度,左良玉与贺人龙率领大军拼命的追击,也没有能够追到流寇。
在这个过程之中,左良玉与贺人龙两人对杨嗣昌都有了意见。
应该说杨嗣昌指挥的这场战斗,的确是罕见的大胜,可是在取得胜利之后,杨嗣昌没有能够果断的下达命令,要求朝廷大军乘胜追击,结果丧失了绝佳的彻底击溃流寇的机会。
战斗厮杀不是以攻占城池为目的,而是以剿灭对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