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93部分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93部分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定匍匐在地,“臣一定铭记陛下的教诲。”然后才起身,依然立在朝臣的中后排。

“当然,光怀柔也不行。”朱由检面色一凜,“先是葡萄牙,现在是荷兰,将这些岛屿当做他们发财的工具,大明赶走这些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初期可能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但如果有人不领情,必须坚决采取果断的措施。”

张定向朱由检拱了拱手,“敢问陛下,如果当地百姓不服教化,臣该如何去处?”

朱由检想了想,看来还是要直接讲明了,反正现在还没有联合国,别人不会来干涉大明的内政,“或者消灭,或者让他们离开这些岛屿,如果他们选择离开,我大明所有的土地,都不会接纳他们。”

“臣明白了。”张定突然想起,大明在关外的各省,似乎就是这么做的。

“张爱卿,朕必须先行说明,大明暂时无力向这些岛屿移民,一切,只能靠爱卿自己了。”朱由检心想,现在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特别是婆罗洲,只能暂时委屈张定了,不过大明人口庞大,如果百姓自愿移民南洋,朝廷绝对不会反对。

“陛下,臣能否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当地百姓归化为汉人?”张定心道,陛下可以不给移民,但必须要给予宽松的政策。

“张爱卿的意思是……”

“臣此次去苏岛,必然要登记当地的人口,凡是自愿登记为汉人的,无论是否从事农业耕作,将分给良田三十亩,但凡不愿登记为汉人的,只分给二十亩,甚至十亩,此外,还要允许归化的汉人进入官府为吏。”

“这里是大明新收复的土地,愿意归化为汉人的,朕同意爱卿的策略。”朱由检突然想到,这里可能已经传播了伊斯兰文化,“爱卿要在当地传播汉文化,归化为汉人的,要信奉大明的儒教,佛教、道教也可,这类人群可给予三年免税期。”

张定自然不明白朱由检的用意,不过朱由检能给予优惠的政策,那就足够了,“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争取早日归化当地的百姓。”

“爱卿去了苏拉威西岛,还要在当地发展工商业,比如,成立贸易公司,建立固定的贸易路线,这样也可吸引汉人去当地定居入籍,靠海吃海,也将渔民手中的鱼干、珍珠贩卖至大明内地,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总之,岛上的百姓富裕了,他们才会心向大明。”

“是,陛下。”张定觉得朱由检的思路开阔多了,他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百姓富裕了,才会心向大明。

朱由检将目光转向群臣,“奥,朕打算将苏拉威西岛屿香料群岛合并成一个省份,但这些地名太过拗口,众爱卿看看,用什么命名适合?”

“陛下,香料群岛本身就是个汉化的名字,可以继续沿用下去,至于苏拉威西岛……能否更名苏威岛?该是一个汉化的名字。”黄立极躬身行礼后,轻声向朱由检作答。

“苏威……苏威岛……苏威省……”朱由检念叨着,他并不在乎用什么名字,只是需要将这些地方汉化而已,“不错,如此一来,称呼简介多了。”

“陛下,那这里就叫苏威省?”张定有些遗憾,他这个省长,竟然没有挣到省份的命名权。

“嗯,就叫苏威省吧,张爱卿就是苏威省的第一任省长。”朱由检向张定投去一撇,“爱卿去苏威省就任之后,将当地的府县、山脉、河流等,全部用上汉化的名字。”

“是,陛下。”张定反问了一句:“陛下,苏威省也比照大明其它的省份一样,设立府县吗?”

“那是当然,苏威省也是大明的一个省份,只是刚刚由大明接管而已,当然要设立府县,人事部随后会向当地派出府县的官员。”朱由检向张定摊开南洋的地图,“苏威岛的最北部叫万鸦老,这里已经有汉人活动的痕迹,暂时将首府立在此处,爱卿就兼任知府吧——万鸦老怎么听起来像一个村落的名字,还是改为万鸦吧!”

张定从地图中张到万鸦老,“陛下,万鸦在苏威岛的最北面,此地作为首府……”

“张爱卿已经看出来了?不错。”朱由检夸赞了一句,“苏威岛面积太大,爱卿一时难以统御全岛,万鸦作为爱卿的落脚,暂时作为苏威省的首府,爱卿逐步向南推进,将来的首府,自然应该立在岛屿的中部。”

张定再次向朱由检拱了拱手,“臣明白了。”

“张爱卿,东面的香料群岛,也是属于苏威省。”朱由检在地图上一划,“爱卿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岛屿,虽然现在岛上没什么人口,但岛上出产香料、丁香、豆蔻、胡椒等,无论谁来开采,都需要交纳赋税,这里将是苏威省近期最主要的赋税收入。”

“奥,难怪叫香料群岛。”张定恍然大悟。

“对,这的确是岛屿得名的原因,西洋人来到南洋,最早就是冲着这些来的。”朱由检目视张定,“爱卿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宝贝,千万不要涸泽而渔,要放上长线。”

“臣明白了,臣一定听从陛下的教诲,保护好这些香料,绝不有付圣恩。”

第454章争相入汉籍

“朝会结束之后,张爱卿立即去人事部办理文书交接手续,做好去苏威省赴任的准备,到了苏威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将你的施政方略写成一份书面报告,托付南海舰队传书与朕。”朱由检轻呷口香茗,今天他说了太多的话,早就口干舌燥了。

“是,陛下。”

“苏威省是一个岛屿省份,测绘相对较为容易,爱卿要绘出苏威省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特别是香料群岛,到底有多少岛屿、每一个岛屿的形状和位置,都要详细标注清楚。”

“臣谨遵陛下教诲。”

“张爱卿远去南洋——奥,这里将来不叫南洋了,它已经属于大明,就叫南海吧,刚好也是南海舰队的驻地,朕最后送爱卿两件礼物。”朱由检眉目含笑,这苏威省,应该就这样搞定了。

“礼物?”张定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皇帝陛下当朝送礼,那是多大的荣幸,但他也有些担心,重礼之下,必然是各种巨大的压力。

“哈哈,爱卿不要误会。”朱由检觉得自己的话,可能引起张定的误会了,“朕将从湖广抽调两千士兵,随爱卿进驻苏威省,只调兵,不调将,待苏威省安定下来,他们将不再是士兵,而是专门维持当地治安的警察,相当于大明的捕快。”

“捕快?”张定明白了,朱由检的礼物,乃是协助他管理苏威省,“陛下,那苏威省还有大明的驻军吗?”

“没有,南海舰队就在附近,岛外的安全问题爱卿不用担心,这些警察,乃是维持岛内的秩序,如果他们愿意将家属落籍苏威,将是第一批正式移民苏威省的汉人,爱卿要给他们分配适量的土地。”

朱由检从缅甸立省的时候,就打算用警察维护社会治安,将军人完全解放出来,专门用于维护国家安全,这样将来的各地的驻军才可以有效裁撤。

大明现在的赋税,主要支出就是在于军事,要不是几次外战得到一些额外的白银,财政部根本没有足够的银两兴办教育、归化边疆,即使不算上各地的府兵,大明现在的军队还是太多。

现在的苏威省恰好是一个试。

“是,陛下。”张定头,他似乎明白了,朱由检已经考虑好了,外部安全交给南海舰队,内部安全交给警察,“那陛下送给臣的第二件礼物呢?应该不是银两吧?”

“张爱卿猜得也对也不对。”朱由检哈哈一笑,“苏威省的赋税,五年内不用交给税务部,全部留在省内,一部分用于发放官员的俸禄和公务开支,其余的一部分,用于岛上办学,每名七到十岁的儿童,必须入学,学习汉语汉话,写汉字,用汉名。”

见张定似乎不明白,朱由检又补了一句,“兴办学校暂时不用全面开花,就像人口登记那样,从万鸦开始,逐步向中南部推进。”

这又是朱由检的一次试,税务部五年免税,就可以换得一个基本汉化的省份,朝廷不用投放一文钱,只是派出几名官员,如果时间再长一些,朱由检也能接受。

当然,现在的苏威省实行的还是军管,公务支出很少,除了有限的几名官员的俸禄,根本不用承担繁重的军费。

军费是由朝廷支出的,但这对朝廷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两千府兵本来就是大明的火药桶,朱由检只是用分流、移民的方式,逐渐拆除这些炸弹的引线,而且数年之后,这两千府兵就会转化为警察,不再需要朝廷支付军费。

至于守护苏威省的南海舰队,那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和海上贸易路线,即使没有苏威省,舰队也是存在,朝廷并没有增加额外的支出。

“陛下,五年免税,闻所未闻,而且对其它的省份也是不公平。”听说苏威省五年免税,税务部长黄士俊不干了,大明开疆拓土,应该增加赋税收入才对,都是免税,那要这些土地何用?

“苏威省自古以来,就是国弱民穷,加上西洋人的盘剥,百姓早就困苦不堪了,即使百姓得到免税的优惠,依然比大明内地的百姓要贫困得多,所以朕才给出五年的休养生息期,杀鸡取卵的故事,爱卿们都听说过吧?”

“这……”黄士俊一时语塞,他根本不知道苏威省百姓的具体状况。

“黄爱卿也不必担心别的省份效仿。”朱由检才不管黄士俊要说上什么话,“现在的苏威省,并不需要大明投放银两,譬如它晚上五年收回,又当如何?”

“陛下,臣赞同五年免税。”内阁总理黄立极站了出来,他已经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苏威省原本并不是大明的土地,免税对朝廷没有任何损失,通过五年的汉化,岛上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到时候如果朝廷能腾出手来,再对苏威省进行移民,一举汉化全省,那时候的苏威省,才真正成为大明的一个行省。

黄立极的支持,让内阁各部长集体哑火,朱由检见朝堂上再无反对的声音,这才对张定说:“张爱卿现在还是正四品吧?”

“回陛下,臣正是正四品!”张定心里咯噔一下,从正四品到正二品的省长,一下子上升了四级,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实在太过罕见,他本来只是要求去苏威省担任一名知府,没想到朱由检直接任命他作为省长。

“现在的苏威省省长,可是正二品,一下子升职这么多,张爱卿打算如何回报朝廷?”朱由检果然是冲着张定的品级来的。

“陛下,臣一定鞠躬尽瘁,五年内在苏威省改土归流。”张定“噗通”一声,跪倒在大堂之上,大气都不敢出,脑袋都趴到地面上了。

朱由检觉得气氛有些凝重,他舒缓了语气,“五年内能否完成改土归流,朕不会太在意,爱卿要根据当地百姓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对策,凡事不可太用强。”

“是,陛下,臣明白。”张定依然匍匐在地上。

“朕最关心的倒是贪墨问题,不要以为苏威省远在海外,朕就两眼一抹黑,苏威省还是大明苏威省,大明的《反贪律》在苏威省依然有效。”

“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严于律己,为苏威省所有的官员当好典范。”张定连连叩头,以表决心。

“起来吧,爱卿也不用太紧张,这不是朕对爱卿的特殊要求,而是对大明所有官员的一致要求。”朱由检飞快地扫了一眼群臣,“只是你初掌苏威省,不要在大量的赋税面前,把持不住,朕还是信任你的。”

“臣明白,臣谨遵陛下的教诲。”张定从地上爬起来,连额头上的灰尘也不敢抹去,一溜烟躲到群臣的后面。

朱由检的目光再次转向地图,“麻六甲水道是东西方交流的唯一海上通道,堪称咽喉之地,当年的郑和就在在麻六甲设立了最大的贸易货栈,今后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出售到西方,必须经过麻六甲,现在南海舰队已经完全控制了麻六甲,诸位爱卿说说,朝廷将来如何管理麻六甲?”

“陛下,麻六甲既然对大明如此重要重要,南海舰队要不要在此建立基地,常年驻守?”李春烨早就知道朱由检对周边形势的谋划,是以率先出言支持朱由检。

“爱卿所言甚是,既然麻六甲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咽喉要道,南海舰队自然会在此驻守。”朱由检在朝臣们出言之前,给麻六甲定了调调,“只是郑芝龙是军人,他只会经营南海舰队,却不会经营麻六甲两岸的土地和百姓,上还发生了东吁余孽大量残杀当地百姓的事,幸好陆战队及时赶到,剿灭了东吁余孽,拯救了当地百姓,现在当地百姓对南海舰队感恩戴德。”

朱由检的话,已经十分明了,就是现在的麻六甲,军民已经打成一片,应该比苏威更好管理,想到这些,黄士俊出班奏到:“既然当地百姓欢迎大明的军队,陛下何不趁机在此处立省,早早归化当地的百姓?”

黄士俊的话,算是对刚才反对朱由检的一种补偿,朱由检心中暗喜,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惊喜,“黄爱卿的话,正合朕意,现在麻六甲的百姓已经归心,据郑芝龙的军报上说,麻六甲附近,百姓争相入汉籍,正是大明入主麻六甲的最好时机。”

“陛下,我南海舰队刚刚进入麻六甲,当地的百姓就争相入汉籍,郑芝龙此言是否太过?”乔允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乔爱卿有所不知。”朱由检将东吁吉伦海祸乱马来半岛的事,简要说了一遍,“吉伦海的祸乱,加上当地的百姓误以为郑芝龙、郑兴就是当年郑和的后人,所以百姓才争相归心。”

“奥。”乔允升似乎还有些不信,“陛下,争相加入汉籍的百姓,到底有几成?”

“据郑芝龙汇报,靠近麻六甲城的地方,当地百姓被葡萄牙欺辱害怕了,加入汉籍的不下八成,其余的北方,加入汉籍的百姓,至少达到五成。”

“陛下。”李春烨捧着手捧地图,“如果麻六甲归入大明,那岂不是和缅甸省连成一片了?”

第455章乔允升的反对

“爱卿眼力不错。”朱由检笑对李春烨,“一旦大明据有麻六甲,就会与缅甸连成一片,那时大明就有了从路上进入麻六甲的通道。”

李春烨心内惊涛骇浪,比起朱由检还是信王时对大明的展望,现在的朱由检更加从容地应对周边的局势,他知道,朱由检不一定是看重这片土地,而是看重麻六甲,从此以后,大明从海路、陆路,都可抵达麻六甲,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