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6部分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6部分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想别人知道我的身份,所以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王信。希望都指挥使大人帮我隐瞒。”

秦永年再次打量了朱由检一眼,心平气和,少年老成。“就依殿下。”

“不是殿下,是王信。”朱由检纠正的时候,微笑地看着秦永年,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轻松的外表下,显得有点凝重,和秦永年的冷冽倒有得一拼。

“是,殿……王信。”秦永年终于顺了口,他是军人,可不想军营因为信王的到来出现躁动。至于朱由检到军营的目的,他没多想,多半是过腻了荣华富贵的宫廷生活,来军营找刺激,等感觉到军营生活的枯燥,一定会哭着喊着要离开。

今天操练,士兵们发现都指挥使身边多了一位体格健壮但又细皮嫩肉的随从。他们没有在意,军营中的士兵比较固定,但幕僚经常变化,说不定是哪位高官弟子来京军中混份简历,好去别处高就。

朱由检站在秦永年的身后,观看士兵们操练。说是近万人,朱由检偷偷数了数,大约只有六千名士兵。其余的士兵当然不是上厕所去了,军官吃空饷,几乎是明末公开的秘密。

士兵们列队,挺枪收、发,发出“嘿、哈”的呼喊声,但动作看上去有气无力,根本就像一支刚从战场上溃退下来的败兵。一句话,士兵没有精气神。

就餐时,朱由检主动要求与士兵同吃,我不是来军营混军功的,跟着当官的,怎么能够提升士兵的战力?怎么能够掌控军队?“大家好,你们当兵几年了?”

“几年?比你年龄还大?”一个老兵龇牙咧嘴,其他人一阵哄堂大笑。

朱由检也不在意,大明的军人都没什么文化,粗口是他们的习惯,只有适应了他们的习惯,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那大叔啥时可以退役?”

“退役?你骂我老头子不是?知道你是新来的,不跟你计较。退役有两种,一是战死战伤,二是老得拿不动枪。”老兵没有生气,但眼睛里满是哀怨,深深的,绝望的……

明朝实行军籍制,一旦入伍,就入了军籍,永不能退,自然就没有退役一说。而且军人一旦战死,家里或家族必须另外出丁补上。这不是终身制,而是永久制。

而他们的军饷,只能勉强养活老婆孩子。其实,钱多了,也没处花,终身待在军营,也没地方去。一旦年老,从军队退下来,他们的孩子就要顶上去,过上和他们完全相同的生活。复制就是这些军户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士兵,组成没有希望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要怎样才能培养成铁军?朱由检的头都大了,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他没有参过军,对军队,特别明朝的军队,不是很了解,本来他打算和士兵们说说为什么要练兵,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遥远了,京师军的主要目标是护卫京师,很少有打仗的机会,士兵们不会对练兵有兴趣。他只好换个话题:“大哥,咱奋字营可是大明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呀,为什么训练时没有精神呢?”

“小子,看你不到二十吧?你是哪个官家弟子?还从来没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一名四十多岁胡须凌乱的士兵显得相当不屑,他咽下口中剩余的饭菜,好像教育小学生似的:“认真训练,身体消耗就多,而饭菜就就这么多,你傻呀?”

“如果饭菜管饱,那大家训练起来是不是更有劲头?”明朝军队的腐败,空饷都填不满腐败这个黑洞,剩下的军饷还是层层克扣。但朱由检找到了突破口,大不了将信王府的财产补贴进去,没钱花的时候,找疼爱自己的皇兄皇嫂要点,反正自己又不是腐败,而是为了大明的军队。

“你付钱呀?”一直闷头吃饭的年青士兵,压根就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

“不瞒几位大哥,我在营部听到几位大人商量此事,怕有希望。”善意的谎言,也许能激励士兵的士气。

听到能吃饱饭,士兵们都来了兴趣,聚集过来的士兵越来越多。

“真的吗?”

“你小子不是拿我们穷开心吧?”

“你是官家弟子,又不和我们一起训练。”

朱由检看到群情激愤,感觉有戏,“三天,三天后,你们都能吃饱饭。”士兵们将信将疑,充满渴望的目光都射向朱由检。

这些保卫京师的士兵们,这些终身生活在军营中士兵们,他们的目标只是吃饱饭,这和大明的国姓有区别吗?但这不能怪他们,是谁让他们步入如此困苦的境界?朱由检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要为自己的先祖赎罪。

“你是谁呀?指挥使大人能听你的?”有些士兵从兴奋中醒悟过来,十分担心天上掉下的馅饼,落到地上的时候,会变成砸破脑袋的石头。

“我叫王信,家父在南方开了数家纺织厂,颇有资产。家父曾说过,有一个厂子的收入归我支配。厂子每年都有收入,如果我所说的话不实,就将厂子捐出来,作为奋字营的伙食补贴。”朱由检的话掷地有声,根本不像是撒谎。

一阵沉默,显然大家在思考朱由检的话有几分可信。

“哪位大哥上过前线,参加过战斗?”朱由检抛出早就准备好的问题。

“我。”

“我。”

“我。”……

有数人高高举起自己的手,好像怕朱由检看不见似的。看来朱由检这个“富二代”的话,已经有人相信了。

“我没有上过前线,大哥能说说前线的事吗?”朱由检当然不是好奇,战场、血腥、死亡,才能造就军人的士气,激发军人的野性。

说道战场,无论是上过战场的,还是没上过战场的,都能说上一大段,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众人的故事终于说完了,其实,听众只有朱由检一人,因为这些故事在士兵们中间已经传承了千遍。

“战场是危险的,也是血腥的,各位哥哥们,在战场上,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朱由检不知不觉中,已经和士兵们融为一体了。

众人以为朱由检害怕,也是,这么小的年龄,又是富二代。战场上刀枪无眼,谁不从尿裤子走过来?“跑呗,还能怎么样?”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回答,立即遭到大伙的唾骂。

“胆小鬼。”

“白吃军粮了。”

“你没长那啥?”

“躲到你婆娘裤裆里得了。”

毛头小子好像不好意思似的,又好像怕给朱由检留下不好印象,真的躲到后面去了。

“要我说。”一个年龄比较大,可能上过战场的老兵,语气平和,目光空明,好像在回忆那噬血的战场,“就是练好自己的本领。”

精辟。朱由检暗叹,在冷兵器时代,个人本领的确是最重要的。

“还有纪律,严明的军纪才是获胜的保证。”一名士兵补充道。“岳家军、戚家军都是以严明的纪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

第11章发表演说

回到营部,朱由检正考虑如何向秦永年说起让士兵吃饱饭的问题,秦永年刚好也在找朱由检,“王信,军中枯燥的日子,习惯吗?”

“还好,谢指挥使大人关心。我能向你提个问题吗?”朱由检知道军人空饷的问题,会让秦永年头痛不已,但这是迟早要面对的,否则,自己来军营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说吧!”秦永年也没将这位年轻王爷的问题当回事。

“能让士兵们吃饱饭吗?”朱由检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谁知道秦永年在中间贪墨了多少?但问题总要说出来,没有秦永年的支持,士兵吃饱饭肯定是不现实的,以他王爷的身份,秦永年即使不答应,也不敢将自己怎么样,他要根据秦永年的态度来决定对策。

秦永年没有说话,他盯着朱由检,像是要从他的眼睛里看出真实的意思。

朱由检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指挥使大人,士兵们一辈子呆在军营,时刻准备为大明流血牺牲,吃不饱饭,怎么训练、打仗?”

“殿下,你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吗?”秦永年不是不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但他无法解决军人的吃饭问题,许多卫所军人流失就是因为吃不饱饭问题,那是文官的事,作为将领,他能有什么办法?

“银子我来出,而且军人的空饷……”朱由检也盯着秦永年,不知道他贪墨了多少空饷。

面对年轻的王爷,秦永年并没有惊慌。吃空饷是所有京军,甚至是大明所有军队的惯例,相当于后世的潜规则,他自己分到的极少。朝廷要是整顿吃空饷的问题,怕是要引起整个大明军队高层的地震,弄不好会引发兵变,而且,内阁也不会派一名未成年的王爷来调研。

“我将我所得的部分全部拿出来,其它的,王爷就不要追了。”

朱由检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只要士兵上顿吃饱了,下顿就不会增加多少粮食,如果每一顿吃不饱,士兵的饭量才会积压下来,所谓“一顿不饱,顿顿不饱”。不过,让秦永年拿出自己的非法所得,应该是割他的肉吧?想到这,他向秦永年投去询问的目光。

秦永年一脸平静,他算得上是职业军人,只是在明末这个腐败的大染缸里,他无法独善其身,除非像陶渊明那样过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

朱由检将目光从秦永年的身上移开,没必要逼视他了,秦永年能主动拿出自己的贪墨,说明他没有看重这份额外的收入,说不定他当初还是被迫的呢!

比如四个处长,面对千万现金,其中三人都想分了,你一个人怎么办?如果你要洁身自好,其他三人也绝不敢分,但他们会污蔑、打击你,轻的让你调离,重的会要你性命,你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所以,在举世皆醉的年代,你难以独醒,要么像陶渊明那样独自去南山采菊,要么像屈原那样去投汨罗江喂鱼。如果两者都不选,就只能选择在染缸游泳了,不管你愿不愿意。

“殿下,这空饷之事,由来已久,而且各军都存在,地方的卫所,恐怕还要严重。”

“我明白,我不会去整顿空饷,我只想让士兵吃饱饭,训练有气势,真到打仗的时候,他们是一支能战斗的军队。”

两人甚是默契。秦永年又看了朱由检一眼,虽然体格健壮,毕竟只有十五岁,从未涉猎过军务。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只要士兵能吃饱饭,我保证生气能上升,军威大震。不久之后,兵部将视察京军,我保证奋字营是最好的。”朱由检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训练军队,估计军中有人会,他们因吃不饱饭在磨洋工,如果能吃饱饭,肯定有人站出来,带领大家训练。但他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所以不敢说得满满的,都用些模糊的字眼,好在秦永年也没打算朱由检能训练出一支精锐的军队,也没让他立下军令状什么的。

忙了一天,终于回到营地。朱由检洗完澡,又开始修炼虚极神功。经过几天的修炼,小周天已经极其顺利,今晚他开始修炼大周天。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真气在四肢循环。完成了大周天,真气才能真正贯通全身,虚极才能用于实战。

第一遍是,略有困难,特别是真气在下肢难以循环,朱由检慢慢导引真气,缓缓运行,直用了一个多时辰,才完成大周天。第二遍第三遍是,则是轻车熟路,真气运行快了许多,但还不能收发自如。

三遍过后,朱由检开始练习外功。先温习五龙归洞、佛母开光、飘风不终、骤雨不归、谷神开天。由于大周天已通,真气运行到了四肢,招式也更加流畅。又照着拳谱开始练习刀法,因为是初练,虽然有真气辅助,却也不是特别畅快。

三天后,士兵们卯时准时到达操场,准备出操。

其实,在大明的后期,士兵准时出操的情况已经不多见,朱由检在心中暗暗感叹,他对秦永年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秦永年亲自站在高台上,他没有按照往常的惯例要求训练,而是清了清嗓子:“奋字营的弟兄们,今天由营部参谋王信向大家训话,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说完,他闪身退了两步,让朱由检来到台前。

台下列队的六千多名士兵,无数双眼睛中全是冷漠,或许明天要上战场厮杀,流汗流血,甚至牺牲,好事从来不会轮到他们头上。朱由检没有意外,漠然不是士兵的错,是他们对生活的绝望。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整天想的就是一件事:这样才能吃饱饭?长时间吃不饱饭,没有指望,只有无尽的等待,你能指望他们为国为民杀出一条血路?在朱由检的眼中,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成为明军的精锐,只要能吃饱饭。

“奋字营的弟兄们,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官兵,一律可以吃饱饭。”

开始是沉默,接着是小声的议论,最后是欢呼:

“谢指挥使大人。”

“谢王参谋。”

“皇上万岁。”

“大明万岁。”

吃饱饭这种最基本的人生需求,就能让士兵如此欢呼,如此振作,秦永年感慨万分,朱由检更是为大明感到悲哀,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不仅是为大明,更是为了这些社会底层的士兵。

“奋字营的兄弟们,你们是大明的精锐,是保卫京师、保卫大明的精锐。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训练、杀敌、立功。你们保卫了大明,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大明也会为你们解决衣食之忧。”

“……”

“奋字营的弟兄们,你们有谁上过战场、杀过敌、立过功?”

很多士兵在下面欢呼,杀过敌、立过功的人,谁不为自己感到自豪?

“看来你们当中有很多人为保卫大明流过血、立过功,你们是大明的骄傲,更是大明宝贵的财富。”朱由检稍稍停顿了一下,让士兵们有时间为自己骄傲,特别是那些平时不为人重视的士兵。“作为营部参谋,我只希望你们上阵杀敌、斩将立功,不希望你你们流血流汗,指挥使大人是这样,朝廷更是这样。

“可是,在战场上,怎样才能做到既斩将立功,又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呢?前几天我和几位兄弟们商讨过。”

第12章瓶颈

“本领和军纪。”朱由检说得异常简洁,明朝时的士兵,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只有用他们的语言,他们才能听得懂,也容易让他们接受。

台下的士兵队列中,不时有士兵点头。

“你们是军人,是保卫大明的军人,随时可能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