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187部分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187部分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水·在南洋也是一样。”司徒南喃道,“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上海滩又是怎样呢?希望不要让自己失望。”

上海,宋宅。

这是位于法租界宝昌路的一处洋楼,从外面精致的装修可以看出主人家是个有钱人。当然·这样楼房在法租界不少,这房子也不算太出

或许这也预示着里面的主人还没来得及真正的飞黄腾达,但机会很快就来临了吧?!

“滴——”

一辆崭新的汽车驶了进来。

这是一辆款式新颖的汽车,车头的标志是一个大椭圆形加中间两个小椭圆垂直组成的T字形,很特别,让人耳目一新。

在上海能说出这汽车的名字的人很少,能拥有这种汽车的人就更少了。如果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愤青穿越回到1919年的上海的话·他肯定会惊讶,因为司徒南把丰田的标志给剽窃了。

司徒南前世全球牛叉的丰田汽车的标志现在出现在克莱斯勒汽车的身上,无疑是司徒南做的好事,只是不知道克莱斯勒公司能不能做到丰田那样。

一战后,从生产坦克中赚足美金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终于回到了正轨,推陈出新,匠心推出一款优质的中档汽车,受到了美国市场的热捧。

至于为什么克莱斯勒的汽车会出现在宋宅·这得从四五年前说起,司徒南在旧金山安良堂的一次宴会上认识了宋嘉树,当时可被宋家的名头狠狠地震慑一番呢。

不过·这也开始了司徒南和宋家的合作。

认识了司徒南后,宋嘉树回到上海,筹建宋氏家族的上海商业机器公司。这家公司没有一家工厂,也没有生产一枚螺丝,却是上海最大的民营机器进口贸易代理公司,每年都从上海和美国的贸易中占了不少的份额。

嗯,它的合作伙伴是美华贸易公司。

上海甚至其他省份的资本家也从上海商业机器公司进口机器,大到笨重的矿山采掘机器小到缝纫机或者打火机,都可以提供,而且价钱比从怡和、太古等洋行价钱要低不少·所以上海商业机器公司受到不少华人资本家的欢迎,生意也越多越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高。

再加上宋家和美国教会的关系,虽然上海本地的一些大家族有些看不起这洋化的宋家,但也不轻易小看宋家和上海商业机器公司。

除了机器设备外·上海商业机器公司也经营着汽车、钢铁等大件商品贸易业务,这辆美国最新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就是今天上海商业机器公司业务的一大重心。

一个月前,他们从美国进口了8辆这样的汽车,已经销售掉其中的5辆了,剩下的3辆也已经有了买主了,其中有两辆就是被宋家人自己用了。

话有点长,且看汽车停了下来,从车里走出一位风姿卓若的女人,她身材高挑,穿着貂皮大衣,肩披黑色披肩,显得高贵优雅。

嗯,再从那发育得蛮好的身段看,有几分高傲冷艳的御姐的风采。

她就是宋美龄本想小小爆发一下的,没想到这可不易!感觉白天感觉太糟糕了!家里光线太亮,对着电脑屏幕刺眼,感觉恍惚,老集中不了精神,让我有些怀念在广州的城中村出租屋暗无天日的日子!那种昏暗中专注。看来只能在晚上写稿了,可惜老妈不喜欢我熬夜。b不少读者说不大喜欢涉及民国中国部分的情节,我也不大喜欢,但就是忍不住。尽量写得有趣点吧!啊,这种感觉难以形容,算了,再说下去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b总之,这段时间更新不太稳定,抱歉!

第三卷余波98上海宋家

23岁的宋美龄!

在这个十几岁就成家立业的时代,23岁的她用老姑娘来形容也会是合适的,说她是御姐一点也没错,而且还是一位招蜂引蝶的御姐。

成熟而带有青春活力,良好的修养,超人的见识,加上热衷社交场合,都让宋美龄艳名渐播,在上海的社交场如鱼得水。

自从1917年从美国卫斯理女校毕业后,宋美龄回到上海,平时在教会工作,但更多的是参加各种沙龙,疯狂跳舞,迷倒不少小开,可是谁也没能占这为精明女人的一点便宜。

宋美龄在上海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她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上海的节奏了,随着汉语水平的的提高,刚从美国回来的那个女孩现在融入了华人社会了。

“吴妈,我回来了!好渴,给我准备一杯水。”一进门宋美龄就朝家里的女佣嚷道。

屋里生有暖气,不像外头寒冷。宋美龄退去披肩和掉皮大衣,露出一袭窈窕的旗袍,端起茶水优雅地抿了一口。

她刚参加完一次舞会回来,此刻脸上还带着舞会“女皇”的潮红,回想起舞会上出尽风头的情形,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惬意。

“三小姐,家里来电报了,好像是一位司徒先生拍给你的。”佣人恭敬地把电报递给宋美龄。

“司徒先生?哪个司徒先生?”宋美龄心里疑惑,拿起电报一看,马上就愣了。

“是他?真的是他?司徒南!”

宋美龄惊讶道。

雀跃、怀念、迷茫、期待、哀怨ssssss所有的情绪一下子充斥她的内心,回忆像是决堤一样涌了出来。

她永元忘不了第一次在中秋之夜见到的那个翩跹优雅的男子,忘不了在洛杉矶带自己疯狂游玩一个月的那个富有而自信的男子,更忘不了曾经共同在东去轮船上的那一段美丽的时光,一切的一切,到最后却在休斯顿港,他毅然下船的背影!

那是一个迷一样的男人!!尽管只是短暂的相处但却让宋美龄对司徒南产生了好感!在异国他乡,能遇到一个和自己背景相仿,似乎又谈得来的男子真是不容易。

因此在宋美龄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残留着司徒南的影子。只是司徒南从不知道也无从理会而已。

“他还好吗?听说已经结婚了?”宋美龄有些心痛地喃道。。美华公司一直保持和宋氏的合作,所以就算不关心生意的宋美龄也知道一些关于司徒南的信息。

只是最近两年来,此类的信息越来越少了,司徒南三字也渐渐地从宋美龄的印象里褪去。

“三小姐=====三小姐===ss=,你没事吧?”女佣人关心地问道。

“噢=====没事!”宋美龄捏着电报,抿起倔强的嘴皮,摇摇头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她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记忆里,真的曾经闯进来一个如此重要的男人。更致命的是,他是如此优秀,优秀到让自己对上海滩所有的男子都谈不起兴趣。

晚饭的时候,一辆同样牌子的克莱斯勒汽车回来了,上面下来一个精明英俊的年轻男子,二十五六岁一身笔挺西装,带着一副黑边大眼睛,梳着大背头既有年少多金的公子派头也有成功男人的自信,怎么看都是那种让人羡慕的男人。

他就是宋子文!貌似宋家的当家人,去年,他老子宋嘉树去世后,宋子文就子承父业。

现在是上海商业机器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滩有名的大商

拜司徒南所赐,宋家搭上了美华公司后,生意场上无往不利,比历史上要好多了。就算日后没有搭上蒋介石,投机政治凭着和美华的关系,成为上海滩最大的买办也没问题。

“大少爷,你回来了!”佣人吴妈恭敬地笑迎宋子文。

“嗯!”宋子文心不在焉地答道,一边往屋里走。

华灯初上,家里早准备好晚餐了。是中西餐!筷子和刀叉相互配合使用,这是宋家的特色。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大家子!

一个慈祥而威严的老妇人坐在上首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实在祷

宋子文坐在一旁,有些心不在焉,精致的食物在他眼里泛不起一丝兴趣。

再往下就是稍微年轻的宋子良,20岁,比旁边的宋子文青春阳光些,好像憧憬着什么美好的事情,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似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小的是宋子安,家里的老幺,13岁,一双灵动的眼睛有趣地看着上面的长辈和兄长,显得有些天真烂漫,那撅起的嘴皮带着老幺特有的任性顽皮。

他看了一眼摆在面前的烤鸡腿,浓浓的香味让他意动。

这宋家的大部分成员都在这里了。撇开历史加在他们身上的色彩,其实这只是一个严谨的家庭,和别的家庭没有太大区别。有些可惜的是,这个家族最出名最可怕的三个女人暂时都不。

“谢谢上帝赐予我们珍贵的食物=ss=ss阿门!”老太太倪桂珍昨晚祷告,一脸慈祥地看了看下面的儿女。

“三小姐怎么不来啊?”老妇人问道。

“三姐说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把自己关在房里。”宋子安麻利地答道。平时就数他最黏在家里,所以家里的一丝风吹草动也逃不过

“哦。不用理她了,我们先吃饭吧!”倪桂珍答道。

看着一旁心不在焉的宋子文,她眉头又轻轻滴皱了一下,不过没说什么。自从宋子文当家以来,这千万压力都但在他身上,有压力也是正常的。

只是有些揪心的是,老大儿子都二十好几了,却偏偏不成家,在这方面最让人着急了。大女儿宋霭龄,成熟稳重,最让人放心·可惜远嫁山西,有点远了,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还好有电报往来。如果把外孙也带过来就好了。

二女儿宋庆铃·为人最为端正,最有主张,也最犟,一旦打定主意,就义无返顾。嫁是嫁人了,可惜=ss==注定要一声波折,不提也罢!

三女儿宋美龄最为娇气·也最得宠!是宋家硕果仅存的一朵鲜花,由于二女儿的教训,老妇人现在对宋美龄的看管得比较严,最为上心。

跟上面的二个姐姐,一个哥哥相比,排行老四的宋三小姐确实最洋化,思想观念跟其他孩子大不一样。

像只美丽的孔雀,平时最好开屏·展现自己美丽的羽毛,不过是在太骄傲了,一般男人她总看不上·这不都成老姑娘了,还没个定型!

唉!又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急死人了!!

这家里,几个儿女,每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一直关注她们,爱护她们,像母鸡一样保护她们。

不过很多时候,儿女太出色了,反而显得家长的弱势,所以倪桂珍有时候心里只能想·却不好说什么。

倪桂珍心里想道。

作为“大侠”徐光启的后代,他们家族是有信教的传统的,嫁给了一个牧师后,宗教更占据了这个老太太的大部分生活,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老太太都在不停地骚扰上帝,祈求万能的上帝保佑宋家繁荣昌盛。

“子良·这次假期准备坐点什么?”倪桂珍问道。

说起来还是比较平庸的宋子良比较让她放心,好像他永远不会做出格的事,也不用担心出格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只是安安静静地在那里。

宋子良正在上学,比较洋气的留学,学校放假了,他就可以回来上海过一段时间。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去帮哥的忙,帮公司做点事。”宋子良答道。

宋家的上海商业机器公司公司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在那里工作可以认识国内国外的不少人,可以增加宋子良的见识。

想到这里,宋子文爽快答道:“好啊!明天你去公司报道吧!做一名贸易实习生。”

“不!我想尝试开办一家厂子。”宋子良道。

“为什么?”宋子文问道。

“我们宋家每年的贸易生意都做得不错,也挺大的,我去做贸易其实也帮不了家里多少。不如是尝试一下别的,也是实业救国嘛。

我们完全可以开办自己的工厂的,比如纺织厂、面粉厂之类的。机器设备这方面完全不缺,技术也有,资金的问题也容易解决,为什么不呢?”宋子良期待地看宋子文。

“嗯,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一直都是我一个人打理公司,公司又那么大,精力有限。而且如果是小厂子也算了,大型厂子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宋子文叹道。

他从美国哈佛毕业后,就加入家里的公司,可以说上海商业机器公司是他一手打造的。这几年,公司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战的时候,上海大量从美国、日本进口机器,上海商业机器公司做代理机器进口生意火爆,目不暇接,根本没时间精力来关注其他产业。

不过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产业遭到列强外资打压,因此发展也遇到了困顿。不过,不久前,抵制日货的行动倒是让上海商业机器公司的生意火了一把。

长三角的中国商人不从日本进口机器,便把订单交到上海商业机器公司,让接任家族生意的宋子文松了口气。只是这种情形不可能持续太久,在一战中美日瓜分中国市场的美好时光在欧洲资本回归上海后,宋子文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了。

宋氏的产业确实需要一些改变。

“好吧!你准备办什么厂子?”宋子文问道。心想,先让宋子良的折腾一番,等过两三个月他回学校后,自己再接手就好了。

第三卷余波99小小火柴

“我要做这个!”宋子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掰开就听到一声清脆的金属声音。*。

这是美国芝宝公司生产的第一批打火机,当时主要用来打广告的,所以不惜成本,做工非常精美,宋子良花了150美元才从一位美国朋友手里买来的。

“打火机?哦,芝宝牌子的,不错!芝宝所处,必属精品!”宋子文点点头,道出了芝宝公司的广告词。

他对芝宝打火机不陌生,上海的部分打火机就是宋家的上海商业机器公司从美国芝宝公司代理的,除了打火机,芝宝公司的剃须刀、眼镜等产品他都有代理。

这些产品质量自然不错,在越来越洋气的上海等大城市越来越受欢迎,不过价格比较昂贵,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根本用不上这些昂贵的舶来品。

想到这里,宋子文摇头。

“怎么?不行吗?”宋子良紧张地问道。“这打火机风靡美国,还随着美国兵流传到欧洲,现在很快又会在中国流行开来的。”

“这话没错。我也相信它是有不错的市场。但不适合我们来做,别小看这打火机,要想做好,涉及的技术可不少,投资也比较大。

在上海,想做出像芝宝这样精致的打火机不大现实。就算我们能生产打火机,质量肯定要比这差多了。

我的下一步准备向银行发展,不会抽出太多资金投资打火机厂,投资钱少,这打火机厂也难成气候,倒不如换成容易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