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

第427部分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27部分

小说: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照南对李宗仁大吐苦水,为云南糟糕的财政头疼不已。

“简兄不必过谦,以你的本事,不出三五年,肯定让云南变了个模样。”李宗仁笑道,他是一脸轻松,只需要负责军事,民政方面不用他插手,事情再难,也难不到他头上。

“现在唐继尧是跑了,不过云南各地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散落在各地的士兵很容易上山为匪,境内山寨的少数民族半匪半民,自古以来就不大听话,为了树立新政府的权威,我建议军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行动。”

简照南坚定道,喷出一口浓烈的烟雾。云南是新地盘,必须清理一番才能保证后期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没问题。我也有此意。”李宗仁笑道。

就算简照南不提,他也计划这样做。

“不过时间会比较紧,一个月后,我就得把主力调回去。”他又补充道。

“够了。就先从玉溪开始吧!我们要铲除那些害人大烟,发展烟草种植业,被清理出来的土匪正好可以用来修铁路。”

简照南一脸坚定。于公于私,玉溪都得要落入烟草公司的手里。玉溪在昆明南部一百多公里处,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世界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最适合发展烟草工业了。

同时,玉溪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贮量就超过5亿吨,铁路修通后,简照南将会发展云南的钢铁工业。

“如你所愿。”李宗仁笑着点点头。大概明白这位省长好像是冲着云南的烟草来的。禁毒是一件大事,如果能把云南的罂粟变成烟叶,也是一件大大的善事。??????

“你是龙云?”李宗仁看着面前的年轻军官,龙云是唐继尧的嫡系亲信,是滇军中难得的将才,治理云南,还得需要这些熟悉本地行情的地头蛇配合。

“是的,长官。”龙云抬头挺胸,目光平视,看着这位桂军司令,心想:看起来挺和气的,不过就是这家伙把原来的上司赶跑了。现在自己的前途掌握在他手里,可千万不能得罪这家伙。

“现在我们正对滇军进行整编,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治安,司令部准备开展一场治安剿匪行动,你怎么看?”李宗仁一脸微笑地看着龙云。

“治安剿匪?”龙云心里想道,滇军现在已经被人吞并了,就连他麾下的部队也所编不少,补充了部分粤桂军官兵后,现在已经不是他龙云得心应手的那支部队了。

不过,这也是龙云加入新团体,争取表现的好机会,想到这里,他精神一震:“保家卫国,维护一方安宁是军人天职,司令一声领先,龙云愿赴汤蹈火。”

“好!”李宗仁等得就是这句话,他正色道,“鉴于你熟悉本地情况,我现在任命你为这次剿匪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具体计划由你制定。”

“是。”龙云心花怒放,离开司令部的时候,脸上带着红光。

看着那位年轻军官离去的背影,李宗仁喃喃道:“希望不要让我失望,不过无论如何,在云南他绝对不让这里再出现军阀的,剿匪结束后,就把滇军调出云南。”

“司令,广州电报。”

副官的话打断李宗仁的思绪,他拿起电报快速看了一眼,马上道:“准备飞机,我们今晚要回到南宁。”

由于云南没有通广西的铁路,所以李宗仁最快要坐飞机飞回南宁,再坐火车到广州。

远在广州的司徒南也在讨论云南的战事,刚从南沙港出来,司徒南就对林一民笑道:“李宗仁干得不错啊!”

他果然没看错人,历史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有些人有些事还是没变,至少这位李宗仁虽然不像白崇禧一样被司徒南送到南华去跟荷兰人死磕,不过成长起来也让司徒南失望,他取得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水平了。

“你不是说他有大将之风吗?”

林一民笑道,当初把李宗仁拉入伙的人是他,所以跟李宗仁的关系一直很好,李宗仁能从一名小小营长短短几年间成为手握雄兵的大将,最直接的支持就是林一民。

至于司徒南如何知道李宗仁这个人,林一民也曾想过,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不了了之。

“这次你不能像从前一样躲在幕后了,要表现魄力。”

说完李宗仁,司徒南严肃地对林一民道,他对北伐的前景乐观,广州政府即将取得的成绩应该不会比历史上那个广州政府差,地盘扩大,势力膨胀,也是时候整合一番了。

司徒南需要林一民从政商两届牢牢地掌握辛苦经营的成果,免得被某些投机分子得逞,因此林一民要完成从商人到政客的转变。

“嗯。一直都在等着这天呢。”林一民轻松一笑,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

不仅是他,宋家宋子文也要从富商家族变成政治家族,这点不用司徒南提醒,他们两人私底下已经谈论过好几次了。

毕竟,国内的情况就是这样,商人要成为社会的主流,刀子、笔子都不可少。

说起这些,气氛变得严肃,林一民想到了什么,突然一笑:“对了,宋家小妹好像挺想你的,少爷,你准备怎么办?”

“滚!”

司徒南没好气道,白了林一民一眼,回头看了一眼,何仙姑没在身边,暗暗舒了口气。

想起宋三,他的心有些不争气的悸动,有点害怕,有点愧疚,还有一些期待。

不过,司徒南没有闲心去想念宋三,到了广州城,又马不停蹄地考察兵工厂。

广州石井兵工厂,目前中国最大的军工组织,进入下半年,工厂越来越忙碌了,工人们三班倒,军队在产区巡逻要比平时频繁许多,士兵手里握着钢枪警惕地查看周围可疑的情况。

看着一跟跟幽蓝的枪送生产线里下来,司徒南暗暗点头,在轻武器制造方面,广州政府已经不亚于捷克等欧洲的小国了。

经过四年埋头建设,致公党在两广地区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以广州和南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达到30万吨年产量规模,大大满足军工业的需求,武器基本能自足,同时还向其他军阀势力兜售武器物资当然,还有飞机工业也发展迅速,通过从外国进口飞机发动机、仪器,用本地木材制造的机身组装起来,培养了数百名飞行员,同时还有少量的飞机可供“出口”。

在沸沸扬扬的民*阀混种中,两广地区军工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中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因为一直憋在南方“种田”,基本上国内的军阀势力或多或少都成为广州政府的客户??????

陈天明兴趣盎然地给司徒南盘点家底,作为财政部长,广州政府的三巨头之一,他不仅主管三省财政,两广的工业建设也是他的任务之一。

“很好!”

哒哒哒!

来到靶场,司徒南不客气地操起机枪,粉碎的标靶就像即将被摧毁的??????

第245章见李宗仁

傍晚时分,云贵高原上空,金黄尽染,一架康明斯双翼客机掠过就像一只巨大的火鸟在空中翱翔。

倦鸟归巢,苍翠的山川袅袅炊烟,那是农家在煮饭。

李宗仁端坐在飞机上,默默地看着窗外,刚刚取得战斗胜利,他心情轻松,就像窗外舒展的天空。

桂军编制里就有一个飞行团,拥有数十架飞机和数百人的飞行团队,平时驻扎在南宁,偶尔李宗仁也到飞行团去视察部队,实践证明,除了侦察,飞机大有用途,这次征讨唐继尧飞行团的功劳就不小,从空中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大多数从飞行学校毕业不久的技师,南华派遣飞行教官,在他们严格培训下,桂军飞行团继承了南华空军的经验,用南华模式培养起来的空军在国内几乎可以横着走。

放眼国内,只有华北的吴佩孚和东北的张作霖麾下拥有飞机,至于战力几何,要比试过才知道了。

李宗仁相信己方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同样的,盟军粤军在广东也拥有一支飞行部队,成军更早,飞行员经验比这边要强,经过几次对抗,双方的差距真逐步减少。

李宗仁意识到飞机的重要性,飞行员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要不让家里的小弟去飞行学校?

李宗仁心里想道,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李家并没有因此鸡犬升天,老母在乡下耕田,李家兄妹没有任何官职,这有点不“合理”。

驾驶员技术娴熟,飞机偶有颠簸,还算平稳,客机旁边有两架战斗机在护航,从窗外看出去,那两架战斗机就像空中的掠食者,凶猛而灵活,可惜高手寂寞,苦无敌手。

这种待遇在国内应该没人比得过我吧!

李宗仁脸色浮现一丝得色,开始他有些抵触飞机,觉得不大安全,后来慢慢改变态度,积极鼓吹在广西发展航空工业。

“不知道平果的铝工业发展怎么样了?南宁的那些德国工程师常说,铝是飞机制造的重要原料,现在广西建起了钢铁厂,等炼铝工厂建成,飞机工厂大有希望吧!”

李宗仁心里想道,耳边响起副官的话:“将军,这次广州催得紧,肯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很可能要北伐了。”

李宗仁没有回头,眯起眼睛,俯瞰大地,山川河流尽收眼底,不由荡起一股豪气。

“南宁到了!准备降落”前面的驾驶舱传来飞行员的提醒。

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出现在李宗仁视线。平时铁厂高耸的炉子如今看来像跟牙签,烟雾滚滚。

飞机高度降低,厂区的轮廓渐渐清晰,连绵的厂房像一张地图不断放大,那一条条网络状就是建成不久的公路网,上面的汽车像盒子一样走来走去。

从空中看下去,黄昏中的南宁就像一个庞大的工业怪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李宗仁心头一热,感到亲切。

一直在前方护航的战斗机在空中打了个跟斗后,围着客机盘旋起来,直到客机降落后他们才算完成这次护航任务。

南宁西郊的机场是军用机场,戒备森严,飞机降落顿时让机场忙碌起来。

李宗仁走下飞机,回头看了看暗淡的天空,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好!

“事情紧急,广州刚才又催了一次,明天你要出席特别会议。”

一上车,车里一位肩上扛着将星的军人就对李宗仁道,他是桂军参谋长黄绍竑,仅次于李宗仁的二号人物,“关于北伐的最后决议。”他小声补充道。

“好。”李宗仁点点头,从黄绍竑眼中看到一丝热切。

常年戎马生涯锻炼李宗仁强壮的体魄,从飞机下来,没有一丝疲惫,反而精神奕奕地和老搭档交代整编滇军。

“云南跟我们广西相似,艰苦的环境孕育山地人彪悍耐劳的性格,可惜被唐继尧的大烟毁了。”

李宗仁惋惜道。

昆明整编的时候,看到的滇军官兵大多一脸烟容,大部分连立正一个小时都坚持不住,一场五公里武装越野测试下来,部队就松松垮垮了。

李宗仁大为失望,本想从滇军中挑选部分官兵补充的,只好从云贵山区重新挑选农家子弟了。

“呵呵。你要求太严格了,不是其他人都像桂军一样的。”黄绍竑笑道。

他也是从旧桂军中过来的,很清楚大烟对军队的致命伤害。

唐继尧平时没钱发兵饷就拿烟土充数。战前滇军有吸口大烟的习惯,开始时异常勇猛,不过烟力一过,马上就软了。

“说的也是。这次入滇一个月,前前后后十多万部队跟唐继尧玩了一遍,直到我们打到昆明城,我方死伤不到五百,却消灭唐继尧3万多部队。这样打仗太容易了。”

李宗仁又笑道。

粤军的部队全部调回去了,只有桂军留下来驻守云南,下一步,李宗仁准备换上二线部队驻守云南,用土匪的血给麾下的士兵锻炼一下,桂军的精锐则裹挟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可堪用的部分滇军北上。

“后勤部的那些家伙这些日子可没少骂娘,不过他们干得不错。”

黄绍竑笑道,这次讨伐唐继尧其实也是对粤桂军后勤补给一大考验,找出问题,加以改进,为接下来波澜壮阔的北伐做准备。

他又补充道:“不过马军武省长好像不大愿意军队再扩编了,怕影响社会生产。”

想到了什么,语气又兴奋起来,“昨天防城港来了两条大船,从南华过来的,有两万吨粮食,一万支南华造步(机)枪,5000万发子弹。听说南华到处是油田,石油公司陆陆续续在广西招工,他们的薪水高,有本事的工人争着要下南洋。这真是富得流油,啧啧!”

黄绍竑一脸轻松,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羡慕。他还不知道,石油公司在广西招工,有不少工人要到遥远的非洲务工,而不是距离越来越被拉进的南华。

半年来从南华输入的物资源源不断,在充裕的物资刺激下,桂军扩军速度骤然加快,从预备役中征集十万人,南宁、桂林、柳州等地的军营杀声四起。

“富得流油倒也不见得,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过,有他们做后盾,我们八桂子弟一定要给这个国家打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宗仁一脸坚决道,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四年磨一剑,只等扬眉出鞘!加紧点,时间不多了。”

李宗仁吩咐道。

从汽车里下来,快步走向南宁火车站,一列特意推迟出发的军列早已准备好,上面满载着各种军火弹药,后面特意加了一节贵宾车厢。

第二天。伴着东方一缕晨光,李宗仁走出广州火车站,经过一夜休息,他精神抖擞,特勤局的一位少校恭候多时,很快就把李宗仁接到越秀区的致公党总部。

走进会议室,气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严肃,看见林一民身边坐着一位陌生的男子,神情自信平静,自有一股气势。

李宗仁微微一愣,这人他不认识,他是谁?为何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呢?

司徒南别过头来,看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将军伫立门口,身材高大健硕,有股虎威,样貌清秀,眼神清澈,显得儒雅从容。

这就是李宗仁?

司徒南微笑着点点头,心想:总算把你盼来了。跟蒋伟记咄咄逼人的眼神相比,这位自己苦心栽培的桂系战将多了几分平和宽容。

李宗仁正统的军人出身,作风正派,没有旧社会的陋习,不爱跟人换帖子拜兄弟,身居高位而保持农家子弟的质朴之心。

司徒南不放心蒋伟记,一心要搞掉他,却对李宗仁有说不出来的欣赏,一直关注着李宗仁,基本上,李宗仁的表现跟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