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壁不远,陈忠那边看到李元庆这边已经有人影上去,也是有人影攀上了那边的望塔。
很快,只听得头顶上一声闷哼,商老六对下面的李元庆打了个手势,示意已经解决。
李元庆大喜,商老六办事,毕竟稳重许多,否则,这种事情,就要李元庆自己亲力亲为。
商老六很快带着两名士兵爬下来,低声对李元庆道:“元庆,可以对营地动手了。”
李元庆朝着不远处的望塔一看,陈忠应该也得手了,他的眼睛里渗出一抹狠厉,“商大哥,你我一人一边,先控制马厩。等陈忠那边过来,再对里面动手。”
“是。”
很快,两边人已经包抄到马厩两侧,这时,营地院子里却忽然传出来狗叫声。
李元庆面色不由大变,擦,如果被这些畜生,把里面的人吵醒,那事情可就不美了。
商老六那边也有些慌乱,尤其是几个新兵,没有见过这阵仗,有些乱了手脚,就要往后退。
危急时刻,李元庆却是愈发冷静,他已经听清楚了,里面狗不多,应该是两条,忙对顺子使了个眼色,低声道:“顺子,跟着我,去把里面那两条畜生先解决了。”
杀人顺子是没有经验,但杀狗,尤其是自己独自在沈阳城遭了一个多月,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任何障碍。
“哥,你在这里等着,两条畜生而已,我自己就能解决。”
“少废话,一人一条,用最快速度。快。”说着,李元庆腰刀出手,已经大步跳进了院子里。
顺子快速跟在了身后。
****************************************************************
第36章纷纷来投
求收藏、红票,小船多谢。。。
~~~~~~~
或许是感觉到危机的临近,两条狗叫的越来越大声,越来越急。
旁边的房屋里,已经传出了人的不满声,“狗日的畜生,叫唤什么?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但房屋里并没有亮灯光,里面的人也没有出来的意思。
但李元庆却是听的详实,说话的是汉人,应该是汉军旗的士兵,老奴对狗有忌讳,所以建奴不吃狗肉,这人居然这么骂这两条狗,恐怕,这个小军驿里面,没有真奴。
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不管有没有真奴,李元庆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这时,两人已经来到了院子里,两条狗就在东面的门口拴着。
李元庆对顺子使了个眼色,顺子会意,操起手中钢刀,就冲着右边一条狗冲过去。
而李元庆也是健步如飞,十几步外,狠狠挥起一刀,就朝着左边这条狗劈过去。
狗虽有灵性,但此时它们却是被拴着,又哪里躲的掉李元庆和顺子的狠厉攻击?
瞬间,狗血飞溅,世界嘎然静了下来。
李元庆看了顺子一眼,顺子点点头,忙对身后不远处的商老六打招呼,让他带人过来。
商老六眼见这边得手,忙迅速带人冲了过来,李元庆这边的两名士兵也快步跟了过来。
“看好马厩,准备动手。”李元庆低声道。
商老六会意,低声道:“陈忠他们应该马上过来了。”
李元庆点点头,“已经是瓮中之鳖,等他们过来再动手。”
很快,陈忠也带人冲了进来,看了看门口的两条死狗,不由对李元庆竖起了大拇指,“元庆,不错。”
两条狗虽是畜生,但却是看家护院的好帮手,若不是李元庆果决,果断将其除去,就算里面的人大意,但它们若是叫个不停,很快也会发现不对劲。
“陈大哥,咱们一起,莫要放跑了一人。”李元庆低声道。
已经控制了院子,里面的人就成了‘瓮中之鳖’,到了分功绩的时候,李元庆自然不会独吞。
陈忠不由大喜,按说李元庆此时独吞下功绩,他也没有办法,毕竟,他的速度慢了,但李元庆既然分给他一半,他又怎的会不识抬举?
“元庆,走。”
说着,陈忠和李元庆一马当先,率先冲向了房屋门口。
这些房子,都是简易的大木屋子,有点类似于后世建筑工地上的简易窝棚,也没有单间,就是一通趟。
李元庆和陈忠几乎同时踹开门口,大喝“杀鞑子啊”,便率先冲进了屋内。
身后的士兵们鱼贯而入。
这屋子虽很大,但只有十几张木板床,里面燃着火炉,一冲进来,一种男人特有的汗臭和脚臭味,扑面而来。
此时已经是深夜,除却守夜人,谁还会在这时候全副武装?
加之他们也不知道李元庆这边到底有多少人,完全懵了,瞬间便被李元庆和陈忠斩杀几人。
“别杀,别杀。爷爷饶命,爷爷饶命啊。我们都是汉人。”有几个反应快的,连滚带爬的从床上滚落下来,赶忙跪倒在地上,双手举起来,想磕头却不敢,害怕让李元庆这边认为他们有反抗之意。
李元庆和陈忠对视一眼,不由都是一笑,大局已定。
“把这些狗汉奸都给我绑了。”陈忠大笑道。
片刻,陈忠和李元庆身后的士兵,如狼似虎般冲上前来,将这六七个汉军旗士兵捆绑的结实。
陈忠笑着对李元庆道:“元庆,你来审?”
李元庆一笑,“陈大哥,这活儿我可不熟,你来吧。外面那两条畜生就这样死了可惜,不如填了咱们的肚子。这几天在船上,嘴里都要淡出鸟来了。”
陈忠当然明白李元庆的心意,不由大喜,低声道:“元庆,你放心,这次,哥哥绝对不会亏了你的功劳。”
李元庆笑着点点头,快步来到了门外。
商老六和顺子也快步跟了出来,顺子还有些不解,低声道:“哥,人是咱们抓住的,你咋不去审?”
李元庆看了顺子一眼,“功劳少不了咱们的。走,去把两条畜生收拾利索,也是物尽所值。”
…………
很快,两条看门狗便被去皮抽筋,商老六取了驿站的大锅,拿来食料,炖满了整整一大锅。
狗肉味极其鲜美,可谓是动物中的极品,尤其是对男人,很快,浓郁的狗肉香味,就飘散在院子里。
这时,陈忠也从屋子里出来了,笑着对李元庆道:“元庆,你这好手段啊。哥哥我还想再审问详细点,都耐不住性子了。”
李元庆一笑,“陈大哥,战果如何?”
陈忠嘿嘿一笑,“问题不大。娘娘宫那边的人手不多,现在他们主力正在北线,三两天之内,赶不回来。”
李元庆不由大喜,“这下咱们的时间宽裕了。去向将军汇报吧。”
陈忠笑着点点头,“哥哥马上就回来,这狗肉你可得给我留着点。”
“哈哈。放心吧。”
…………
陈忠很快回来,而且不只是他,张盘、尤景和、王辅几人,也跟了过来。
陈忠还有些不好意思,“嘿嘿。元庆,我可没乱说,是他们自己闻到的狗肉香味。”
李元庆不由一笑,“嘿嘿。都是自家弟兄,见者有份。只可惜没有酒。”
众人不由大喜,狗肉也差不多了,很快便开始分食起来。
这时,马厩那边也检查完毕,不仅有九匹好马,还有不少的草料,足够这九匹马吃上几个月。
几个亲兵军官这时都吃的差不多了,尤景和又喜又恨道:“建奴狗日的还真是奢侈,小小一个军驿,居然有这么多好马,这些早料,又要多少老百姓的血汗。”
李元庆笑道:“听说狗救过老奴的命,老奴不吃狗肉,建奴就不敢吃狗肉。今天,咱们就替他开开荤。等有一天,打下了沈阳,老子一定炖了老奴的马。”
众军官不由都是哈哈大笑,陈忠道:“元庆,听说老奴的马,那可是万里挑一的良驹,你要炖了,岂不是可惜?”
众人又是大笑。
不过,虽是在说笑,但军驿的防卫工作,众人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很快,天色放亮,毛文龙的主力也靠了岸。
李元庆这些军官们,恭敬候在一旁,等待着毛文龙检阅此战的成果。
这些汉军旗士兵们已经被绑的跟粽子一样,一夜惊吓、疲累,他们都已经是憔悴、疲惫不堪,看到毛文龙过来,也知道是主将过来,赶忙拼命求饶,“大人,我们也是汉人啊。被鞑子奴役,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
毛文龙看了他们一会儿,这才道:“某可以不杀你们。我王师已经开始反攻辽地,你们可以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
这些汉军旗听说能活命,不由大喜,拼命磕头,“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消息带到。”
毛文龙冷冷一笑,“给他们松绑,放他们离开。”
“将军,这……”毛承禄有些不爽,这些狗日的汉奸,能放了?
毛文龙却道:“放人。”
士兵不敢怠慢,忙给这几个汉军旗士兵松绑。
这几个汉军旗士兵又惊又喜,又害怕毛文龙反悔,赶忙屁滚尿流的逃了出去。
“将军,这是何意?”毛承禄还有些不解。
毛文龙一笑,对陈忠道:“情报都出去了没?”
陈忠忙道:“回将军,昨晚上就已经出去了。”
毛文龙点点头,“这些人,死不足惜,但毕竟也是我汉人子弟。我们的情报虽然已经出去,但这里毕竟地广人稀,让他们活着回去,也可以帮我们宣传,顺便帮我们造势,让他们的主子害怕。”
毛承禄这时也明白了毛文龙的深意,不由恭敬拱手道:“将军英明,卑职佩服。”
李元庆也是微微点头,毛文龙此招,回报应该很快就会显现。
…………
果然,从上午开始,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溃兵、流民,纷纷涌向这小小的军驿。
在后金军的奴役下,他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一听到王师的消息,哪怕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死也要死在路上。
毛文龙当即令人在驿站支起了数口大锅(都是船上用具),煮粥赈济这些溃兵、流民,来者不拒。
不过,在暗地里,他却吩咐各亲兵军官,仔细筛查,防止有可疑之人,混入其中。
由于溃兵、流民越聚越多,怕是已经超过千人,李元庆这些军官和士兵们,也开始忙的脚不沾地,一方面,要赈济这些人,另一方面,却也要维持治安,仔细筛查,防止有人趁机使坏作乱。
毛文龙此时站在屋前的台阶上,抚须看着眼前的人头攒动,满是沧桑的老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
辽事虽然崩坏,但民心,依然在大明这边。
这一次战争虽小,但不仅壮大了他的威势,充实了他的力量,也更坚定了他的奇袭之路,深入敌后。
白天还好说一些,流民溃兵们有口饭吃,还能保持安静,但晚上,睡觉就成了大问题。
好在此时已经进入夏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就算是‘天为被、地当床’,也没有太多大碍。
但这必定不能给这些流民、溃兵们足够的安全感,李元庆偷偷向毛文龙提了一个建议,可以将马厩里的草料拿出来,作为流民、溃兵们的暂时铺盖。
毛文龙想了一下,当即应允,草料虽然很珍贵,但在此时,与民心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临近半夜,前方情报网再次传来好消息,驿站汉军旗士兵的消息很准确,此时,后金军在辽西一线的主力,都在北线、海州一带,要赶到这边,至少还需要三天时间。
毛文龙不由大喜,时间的充裕,让他更有把握,将这些流民、溃兵们,消化在肚中。
****************************************************************
第37章声势骤起
~~~~~~~
两天时间,看似很短,但对于毛文龙来说,已经足够他做很多事了。
流民、溃兵们,大多是拖家带口来投,毛文龙自然毫不客气,将其中的近三百青壮,消化在肚子里,充作士兵、水手。
至于他们的家眷老弱,则是由四条船昼夜运送回三岔河西岸、明军的实际控制地,毛文龙此时有巡抚大人的‘金牌令箭’,加之收复子民,对地方官员来说,也是大功一件,他们为自己的利益,也必定会想办法安置好这些人的家小。
奇袭小分队的力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壮大了不少。
李元庆也收到了巨大的红利,与上次在广宁城挑人不同,此时,李元庆已经是副百户官身,又是此次小规模军事行动的‘当头炮’,理直气壮的挑选了二十名青壮,这一来,李元庆的直接麾下,已经接近三十人。
收拾完这些,已经是第三天的早晨,据探子回报,海州方向,已经有一支千余人的骑兵,正飞速朝这边赶过来。
毛文龙当然不会再停留,大手一挥,船队继续航向大海,连个后脑勺也没有留给后金军的骑兵们。
人员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四艘沙船上也热闹起来。
这些新加入的青壮,都是辽中、辽南人,家园受到了后金鞑子的洗劫,亲族被杀,对后金鞑子的恨意,简直滔天,充满了复仇的欲望,与此时还没有被后金攻占的辽西相比,他们更适合充做优秀的兵员,即便是做苦力般的水手,他们甚至也毫无怨言。
几天之后,船队已经进入了盖州境内,来到了辽东半岛的腹地。
老奴八旗铁骑虽然强大,但在海上,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无法打探到毛文龙部的下落,只能是干着急。
看着不远处的陆地腹地,毛承禄对毛文龙提议,可以效仿之前在三岔河的办法,再做一票,壮大队伍规模。
毛文龙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主要原因很简单,收拢溃兵、流民,不是问题,但这里已经距离明军实际控制地太远,如何安抚他们的家小?
毛承禄虽然想故技重施,但也明白,毛文龙说的是正确的,家小不宁,便无法保证这些人为己方效力。
船队一路向南,与陆地保持着适当的安全距离,窥探着后金军在辽东半岛的形势。
李元庆这时却没有心思关心这些事,麾下这二十名新兵,各个都是青壮,最大的不超过三十岁,最小的也不低于二十岁,正是人生中最鼎盛的年华,加之他们对建奴恨意滔天,李元庆没费多大力气,便已经将他们的精气神提了起来,竖立了自己的权威。
傍晚,大军靠岸,在一处河口边取水。
人数的增加,也使得粮食和淡水消耗量极度猛增,幸得巡抚大人给的贮备粮食很足,否则,这真是个麻烦。
毛文龙决定暂时在这处河口停留一段时间,打探下三路招降人马的情况。
这个时代,辽地是苦寒之地,人口密度稀少,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