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147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47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效率。当年发明这种方法的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接种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导致与妻子纠纷,甚至被说是发狂想杀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加州政府跟温莎财团正处在交战状态,但为了民众的健康着想,赶紧向联邦政府申请允许温莎医院进入加州的许可。林肯很快就同意了加州政府的要求,他可不想自己痛失爱子的悲剧发生在加州那么多父母的身上。

有了加州政府作榜样,其余零星暴发天花的州政府也迅速有样学样,很快的,全美国都得到了允许温莎医院商业化行医的许可,只不过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政府部门需要出钱来采购温莎医院的高效安全疫苗。

天花病毒是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最大病毒,边长达400纳米,为光学显微镜刚好能看到的长度。由于美国深厚的自由氛围和宗教氛围,一些地方政府反对疫苗注射这种不自然的违背上帝旨意的技术,因而阻碍了全民种痘的进程。《自然》很快就详尽解释了为什么温莎医院发明的疫苗高效无毒。原来,温莎医院已经使用上了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能够在电子示波器上观察尺度极限为0。1纳米的物体,这是在研究纳米金的时候创造的一种技术,如果连看都看不到,如何能操控纳米金的诞生?用电镜可以仔细地观察天花病毒的毒性特征和灭活之后的特征,因此能保证疫苗的安全、高效。

“病毒”这种生物也在这一期的《自然》中闪亮登场,据某神级生物学家“猜测”,这种极为微小的生物在少许媒介的帮助下,突破细胞的各种防御机制,直接利用细胞的整个遗传物质复制系统来增殖。由于其个体太小,且本身并无多余的代谢环节,所以弱点也极少,人类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直接杀灭病毒,疫苗这种防御性机制将在长时间内成为人类唯一有效地对付各种病毒的方法。

这个技术公布之后,北约国家全都瞠目,妈的,跟我们干仗的这都是什么人啊,随手发明一个东西都像是从外星文明带过来的,咱们还有必要继续吗?特别是商业气息浓厚的美国人,厌战情绪渐生。

当然了,北约联手的好处不少,也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比如:普鲁士为了提升北约的战斗力,以克虏伯为首的公司向北约国家公开了炼钢的奥秘,再加上关税原因,几乎使英国钢铁公司的产品无法卖到美国北方。这相当于是北约版的经济制裁。这么好的盟友,怎么能轻易言弃呢?

普鲁士人的技术当然是落后于英国钢铁公司一个级别的,因为bs采用的是纯氧炼钢,没有氮的干扰,质量更高,速度也更快,如果没有关税,高端市场仍然要被bs统治,现在嘛,美国市场自然是卡耐基的天下了。

法国人的青霉素量产技术也很快地授权给北约各成员国,以备军用,民用这块是很难跟温莎医院的多种抗细菌药优势配合及大量的临床数据产生的病人信任感竞争的。

美国人当然也不闲着,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打捞那艘沉没的费厄泼赖号重巡洋舰,企图发现它高航速、舰炮高射速、大威力的奥秘。这艘沉没的战舰一直坚持到水深达100米的地方才完全沉下去。因为东印度公司海军的水兵大概知道这里非常深,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对方能打捞上来,然而……

王级是万吨级的船只,要拖动这么沉的船难度不是一般地大,更难的是要潜到100米的地方去打捞。深度潜水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只需10米的深度,水压就能达到两个大气压,此时肺中的空气被压缩成了一半体积,当他上升时,如果不能顺利呼出这种压缩气体,其容积会增加一倍,可能导致肺过度膨胀,甚至造成死亡。100米能有多危险,难以想象。

潜水者从水下上升时,肺内空气随压力降低而膨胀,使血流中出现气泡,造成潜水者气泡阻塞血管,如果气泡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类似中风的后果。空气栓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可能导致潜水者死亡。

空气中的三大成份: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正常气压时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在高压下全都成了危险的杀手。氧分压高会导致氧中毒,二氧化碳分压高会引发意识障碍,氮气分压高则会引起类似酒精中毒的氮麻醉。100米左右,几乎所有的强壮的潜水员都会推动工作能力。

英勇顽强的美国大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玩儿命去打捞沉没的费厄泼赖号。经过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打捞,美国人终于在没有现代潜水科技的情况下完成了将绳索系到沉船上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为此他们牺牲了10个优秀的潜水员,还有35个潜水员受到重伤,有可能终生残疾。

美军为这些死去的大兵进行国葬,华丽的星条旗覆盖在他们的遗体上,低调来参加葬礼的美国总统林肯饱含热泪发表简短的致辞,最后,他说“我们一定要赢得胜利!上帝保佑美国!”他转头看了眼费厄泼赖号上那船身上的两个单词“fairplay”,似乎感到一丝非同寻常的意义。

205。第205章选举

江苏。

大清膏腴之地,农工商业发达,此时的江苏下辖上海,一省之地经济实力就超过日本全国。大清选举委员会已经定下了全国首届民选巡抚的大好日子,秋收之后,百姓闲下来,凡是在江苏依法纳税并已申领了机械芯片式身份卡的百姓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到现在为止,芯片身份卡已经普及到整个大清三分之一的民众,在江苏这个商业发达的地方更是普及到了三分之二。ibm开发的大选机器亮相,选民通过身份卡就可以投票,将身份卡插入投票口,打印设备会将一个串号给到选民,这是随机生成的一串数字,将来选民可以凭借这个没有别人知道的数字来在公布的按串号顺序排列的投票结果来查看是否存在舞弊现象,世贸组织国家的公投、大选什么的基本上都采用这套系统,久经考验,从未出现争议。技术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美国直到100年之后还需要律师自愿者来监督大选,但这个问题已经被ibm的小发明彻底改变。

唐宁为什么会给辅政大臣建议开启巡抚民选呢?当然是因为选民基数大,靠贿赂选民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能。避免了很多民主化进程初期的混乱。

说是人人都有被选举权,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资金门槛的。因为选举制度规定只有收集到一千个有合法投票权的实名制签名才有资格,这总得花点钱去派人办理吧?选举委员会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抽查这些签名的真实性。这又会给候选人带来麻烦,你得找有固定住所的人才方便核实,否则委员会查无此人,就会扩大核实的数量,给候选人带来不利影响。有些长年在外经商的虽然也在江苏纳税,但不适合给候选人签名。

民选的巡抚牛就牛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朝廷管辖,比封疆大吏还牛,因为大清正处在改革的浪尖,没有十分过硬的理由,朝廷都无法把一个民选驯服搞下去,除非停止改革。且第一任民选巡抚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你今天是第一任民选巡抚,搞不好来年就是第一任民选宰相。

大家可能忘了,江苏巡抚的位置上是有人的,那就是正在安徽剿捻匪的两个大帅之一的李鸿章。不过,他只有其名而没有其实,朝廷一直没有实授给李鸿章这个职务,搞得他很尴尬,现在明白了,原来是把这个大肥差民选化了。跟他一起共事的左宗堂对李一直坚持朝廷的围而不剿的政策很不满,按左的想法,剿匪就是要真刀真枪地把乱匪拿下,甚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战场上要制造点开战的事端简直太容易了,不过李在这里他没法下手,所以左宗棠是打一开始就劝他去竞选江苏巡抚的,称:“李大人,这个位置本来是你的,现在相当于敌人都欺负到你头上来了,哪有不奋力反击的道理,千万不能退缩,上吧,我看好你。我可是听说老曾的儿子想参选,你打败一个毛头小伙子太容易了。”

李鸿章讶道:“不能吧?曾纪泽才二十郎当岁,这年纪也太小了,对于个大省的巡抚来说。”

左宗棠:“怎么不可能?他被朝廷任命为苏松太道的道台时是多少岁?这个位置已经控制了上海、苏州,跟江苏巡抚差多少?而且上海的民间报纸最近在吹嘘小曾治理苏松太的功绩,无利不早起,这不是很明显吗?我可是参过他叔叔一本,所以不希望曾家太强势,老曾现在是户部尚书,万一他儿子再来一个江苏巡抚,还是民选的,还有治吗?”

肃顺原来执掌户部,他跟到东三省闹分裂之后就由曾国藩来接任,因其治理厘金税收有方。自从朝廷鼓励官员申报个人财产并全部存进户部银行之后,初任户部尚书之后曾国藩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历经人生起伏的老曾倒是不对别人苛求,并没有要求部下也这么干。民选官员肯定是要申报财产的,小曾也差不多要来一发了。

这就是李鸿章难为情的地方,他可不像老曾小曾,自己的金库里藏了不少“讲不清来历”的银子,万一竞选时被抓住把柄,那可真是英名尽丧了。他已经找人问过了外国竞选时的情形,互相攻击的时候无所不用,可怕得很。

可是老左也讲得对,“别人”都欺负到他头上来了,倒霉就倒霉在他本身有个江苏巡抚的虚名,要是连竞选“连任”的勇气都没有,别人又怎么看?你是抵制朝廷政策呢,还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呢?两个猜测都对他不利。利刃已经架到李大人的脖子上,最后他决定先去上海看看行情。南京、苏州因战争凋零,现在上海成了江苏人口最多,也是有钱人、纳税人最多的城市,此次选战的核心战场,不幸的是那里是小曾的主场。

左宗堂大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赶紧鼓励老李老当益壮,跑去跟老曾的儿子大战三百回合。

打太平军的时候,祁泰裕是军需供应商,而剿捻时这活儿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祁泰裕就退出了供应商之列,李鸿章和左宗棠最后把生意交给了胡光墉来做。李鸿章虽然没有竞选的经验,但也知道这事儿得花钱,于是,他带着胡光墉一起来到了上海战场,继续低调地招募助选人材。

胡光墉现在不是那个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了,由于军需供应引入了第三方审计制度,他的油水捞得有限,而且他也听说了,民选巡抚之后别以为就完事儿了,以后为了形成三权分立,江苏还要民选议员以制约巡抚的权力。雪岩兄那是多么机智的家伙,感到自己的财力不够强大,得拉拢更多的人。

他先是纠集了一些与之交友的上海商人,主要是徽商群体,办了一份报纸,名为“申报”,招募记者,并向各国通讯社购买新闻源。只要有资金,报纸的产量绝对不是问题,现在上海已经出现了大小十余种报纸,因为业内都知道《电讯报》的一流印刷厂可以为各家报纸代工,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这方面,有温莎家族幕僚成员的曾纪泽早就率先出手,注册了《时报》这个明显想跟英国times和纽约时报学习的报纸,英国的times则在中国翻译成了泰晤士。《电讯报》虽然实力超群,但是至今在销量上敌不过泰晤士报,因为它的口味实在是太清淡了,只有在发生科技事件的时候,群众争相购买。曾纪泽的目光是向泰晤士看齐的。

电讯报从来没有参与选举的传统,自然也不会支持谁,所以纵使曾纪泽以唐宁的学生自居,也没有受到优待。大清皇家电台也是一个威力巨大的舆论工具,是bbc国际语言版之外罕见的电台。可见温莎集团对大清之与众不同。大清皇家电台也不参与选举。其余候选人也只能发行报刊以宣传自己。

一时间,光是有能力自己办报的候选人就兴办了《上海新报》《上海泰晤士报》《中国日报》《政治报》《民报》《清议报》合共八家报纸。徽商、晋商、粤商、买办等支持的政客纷纷粉墨登场。

有眼光的政客甚至已经在做长远打算,专门成立政党以图长期经营这一事业,曾纪泽再次走在前列,创立了“进步党”,就算这次竞选不利,他还打算在议员选举时再次发力。

李鸿章学习能力极强,发现对方成立政党可以为长期参政建班子之后,立即有样学样,搞了大清第二个政党:大公党。为了得到更靠谱的竞选知识,他还设法找到了目前在东印度公司就职的容闳加盟,这位是耶鲁大学毕业生,确实见识过西方选举的场面。

容宏加入李的幕僚之后,着手制定寻找最大竞争对手的弱点:年轻,没有参加过传统的科举。不过李鸿章念在跟老曾有旧,不能太过份,只能暗示,以免戴上诬蔑老师的儿子的罪名。他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施政上面,这时他找到了另外一个人材,冯桂芬。

冯是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学生,文名满天下,并对西学颇有心得,提出了乡村民主化的主要施政方案,每满一百人选出一个“村董”,村董们商议解决乡里的事务,以分担县政府的负担,甚至县里也可以选出“县董”,这是最激进的民主化进程方案,果然提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目前的朝廷是皇权不下县,只有县级长官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村董理所当然的可以选出村长、乡长来,而县董就要复杂得多,只能先做一个制约县令的议会式的机构,下一步的改革要等朝廷的推进。

这个方案挺有趣的,大清新闻报和大清皇家电台都报导了这个消息。李大人似乎打了个胜仗。不过,他的情报部门很快就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小曾已经学会了亲自走到百姓中间,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给选民承诺一些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厉害,经过《时报》一吹捧,许多的选民开始给曾大人写信、发电报诉苦,希望曾青天能帮他们解决生活疾苦的问题。

一个大官人要跟那些屁民纠缠不清,真是痛苦啊!可是李大人似乎已经感到被逼上绝路了,不得不学习,也开始深入民间。

因为双方没有辩论的传统,而且老李跟老曾是旧识,放不开手脚去攻击对方,这一次竞选似乎显得特别的文明,几乎就没有谈到对方的私生活之类的事情。大家都在谈民生,修路、田地分级不公、矿难、赋税等都是重要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