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314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314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上有些房子都是diy风格的,现在他们终于又找到了一个推广的办法。连普通的用户买家都能从三维说明书中获益。这个天大的好处自然要被产业工人得去,因为现在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从三维工艺流程开始慢慢积累经验,生产效率提高n倍,学习门槛也降低了n倍。

原本非洲土著和南美土著的很多没文化的工人只能做相当低级的工作,怎么讲也讲不通,现在好了,老技术工程师们可以极为方便地带徒弟,甚至经常根本不用怎么讲,工作从未如此轻松。

甚至有些老工人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还有些技术没弄明白,等三维演示一出,他们全部都“不惑”了,真是人间一大福利。

别人不知道,温莎财团自己是知道的,由于整个工业体系的学习能力迅猛增长,为避免生产力过剩,联合国的成年公民福利直接从每月1欧元提高到2欧元,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还能达到3欧元。

《自然》杂志更是推出了震撼的3d版,实体出版再次获得重生。无数的原本曲高和寡的雕刻家现在变成了生产力的代表,走进了出版业。严格来说现在的3d出版业并不是完全的实体,因为拥有高精度乐高组装机的人士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下载嘛。

唐老板更是要把网络百科全书的英文200万个词条三维化,初期会为每个词条投入一欧元,即:初期投资200万欧元来做这件事。表面上看这是为促进人类的总体智慧,不过,事实上很可能强力地带动电磁乐高组装机的销量,所以未必是一门蚀本儿生意。

毫无疑问,school这种网络学校是要迅速跟进的,三维版的教材也要掀起一股热潮。

这些是唐老板主动去做的事情,对整个人类的提升有帮助,而市场是不讲究这些的,闻风而跟进的竟是动漫产业。大家先是疑问三维的漫画有小朋友买得起吗?随后就没问题了,因为他们学习ikea低端产品的策略,只租不卖,看完了可以回收,这样成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动画片的制作也因为电磁积木的出现而从中获益,因为场景直接可以无限重复使用,节省了多少的工作。再想想人家《超级马里奥兄弟》都已经把这门技术用来制作游戏了,所以动画片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制作成全自动的,说话口型、走路姿势,一应俱全。

原来做动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动画片以分钟来计,而拍电影就动不动拍上几个小时。有了电磁积木,动画师们核心的问题却变成了如何让人偶的动作变得更自然。这跟游戏又有点不太一样,它只要保证在短时间内某个角度自然就行了。

动画片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捏人像、造场景、配音,有时候拍得比电影还快呢。

千变万化的电磁乐高积木虽好,可是实用性并不高,要充当可靠的工具,还是金属制品比较贴谱。协约国的科学家不甘寂寞,号称要发明金属的三维打印机。唐老板岂能甘心落后于人?

于是,唐宁迅速组织团队,要研究100微米精度的金属打印技术,这更好是人类头发的直径,所以项目的名字叫“hair”。普通的显示器上也就是这个像素大小,所以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没有电磁锁定,所以能够做得这么小粒。

不知道协约国的科学家们怎么搞,但唐宁拥有激光这种神技,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用极细的光束给100微米金属立方体的表面加热,使金属本身变成粘合剂,成了三维金属组装技术的核心。

为避免氧化,整个流程都得在全真空中进行,而且由于精度太高,整个流程基本上是在显微镜之下研发的。最底层的五层打印速度最慢,因为这五层,也就是500微米,每一颗金属立方体不仅要上下粘合,还得与前后左右粘合,多出了一道激光加热工序。

唐宁无法忍受这么慢的速度,终于决定更改方案,不再使用纯颗粒材料,决定第一层采用整张的薄钢片,用激光切割的办法来定型,至少在第二层才开始使用颗粒,得看是什么造型,一般来讲第二层就可以开始,但有些复杂的镂空造型可能要使用多层的薄钢片。

这么一来就可以仅仅对一个面照激光,不论是速度还是工艺都简单多了。相当于在钢片造型之上的颗粒全部被激光焊接在钢片上,速度可达到超高精度乐高组装机的一半。这是因为多了一个焊接过程。

这就很了不起了,没有谁会有金属工艺来造一个巨型的物件。一般一个扳手这样的工具才使用金属,可以五秒钟焊接一层,一个100层的扳手不过是500秒而已,还不到十分钟。

为了使工具结实,喷头还得有一定的压力,这么一来扳手们才有可以参加实际工作,而为了使工具有横行强度,可以每隔10到50层加塞一层薄钢片,根据需要的强度来设计,像扳手这样中等强度的只要50层加塞一次,整个扳手只需要3层钢片。

对强度有超高要求的,可以在组装完工之后进行24小时、2000摄氏度的慢速热处理,将颗粒之间的空隙完全消除,此时就无所谓加塞了,全部都会消除。

经过热处理的金属完全能够制造步枪级的枪膛,所以,这个玩艺儿是战略级的产品,暂时不对外出售。

经过团队的试验,这种金属组装机能够做到在一个小时左右制造一把步枪,一个小时制造三把手枪,就连子弹也能一小时制造500发半成品,装入火药再经过压制也能成为真正的子弹。

显然,装填火药的机器和压制成形的机器本身也是可以用该机器组装出来的。这种粗糙的枪与弹其威力能够达到传统工艺的80%,精度与使用寿命略有不如,造狙击枪是勉强了一点,普通的步枪的水准是达到了。

机器是研发出来的,由于这是可以装备部队的战略产品,所以需求量也不小,甚至要对金属片和颗粒的制造工艺进行大规模地改进,以便能够廉价地生产100微米级的组装原料。

主要的办法是使用激光在耐热材料上刻出100微米立方体的模子,用超声波对灌入模子后的模板进行清洁,成型之后再用电磁铁把所有的颗粒吸出来,整套工艺能够极高效地生产数计亿计的小颗粒,这是小颗粒的大时代。

薄钢片则是直接压扁成型的,工艺较为简单明了。

这门技术是如此地高效,以致于通用动力可以考虑用它来制造发动机了。当然还需要打磨以使它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最佳。传统的飞机引擎制造需要耗费以“月”为计的时间,而金属颗粒组装方案能够在24小时之内完成工作。

假如协约国的飞机制造厂跟联合国的资源完全一样,联合国也能以对方十倍以上的速度来造飞机。

这样的制造方案又使得研发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为了验证方案而制造的小模型可以24小时之内打造上百个,这才是厉害的地方,所以通用动力的引擎研发速度理论上要比对方快上百倍,比制造上的差距更大。

当这样的三生万物工厂大量出现时,就像云计算一样形成集群效应,试想当温莎企业拥有了100万台金属颗粒组装机时,想造枪就能够一个小时造100万支,想造子弹,就能够一个小时造500万发。

当大型组装机达到10万台时,24小时就能造出10万台最先进的飞机引擎,在普通的、各种材质的组装机器的帮助下,其生产能力真的可能达到三天内生产与组装出10万架战斗机。即使这些飞机的质量不完美,数量上也能够把敌人吓倒了。

这叫“云制造”。在云制造时代,说不定日常帮你生产扳手的那台机器在特殊时刻正是制造战机零件的机器。在云制造的初级阶段,唐宁使用的项目名称叫“适用性制造”,意思是产品够用就好,跟俄国佬制造出来的玩意儿差不多就行,跟人们发展“经济适用房”是一样的道理。

于是,温莎企业内的设计师、工程们发现自己被安排了很多研发似乎不那么完美但适合云端制造的项目。

447。第447章云

在云制造中,不但物件的零件可以组装出来,其安装过程也可以一起出炉。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使用一种叫“夹具”的工具来固定操作的物件,电磁积木的出现使得设计能够设计出极其复杂的夹具,所有的零部件可以依安装的次序被固定,方向也正好是要安装的接口。

任何一个没有丝毫安装经验的工人都可以经过超简单的培训完成以前需要学习经年累月才有收获的工艺流程,比如安装一把手枪,撞针、击锤、保险、击锤弹簧、弹匣、弹匣卡榫、凸轮式连杆、复进弹簧、准星……所有的部件都被固定在完全定制的夹具上,连安装动作的轨道也被安排好了。

安装动作的轨道的出现,意味着熟手也可以享受数字夹具的福利,出错率几乎为零。而一个新手到来,他会按照1、2、3的次序依次按下、推动、拉拉扯扯等等动作,让旁人目瞪口呆地发现他能第一时间安装好一台复杂的设备,且速度可能比熟手慢不了多少,如果熟手没有使用积木夹具,兴许速度还比不过新手呢。

不仅能够让新手学会安装,理论上机器也能够安装,因为它使得动作超简单化了。这意味着机器生产在代替人工方面又取得了一个大进步。幸好联合国有失业金来领,否则这一技术迅猛发展的话得有多少人要失业。这是机器代替工人所必经的阶段。

不久的将来,工人们的幸福工作就是呆在一旁看着机器扑哧扑哧地把一个个的夹具按来按去,只有机器出错了他们才上去弄一弄。而夹具设计师也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一个代表。

设计一个好的夹具,胜造七级浮屠。云制造向传统精工、手工精制地逼近就靠出色的夹具设计了。

举个例子,有一颗螺丝要拧,夹具可以设计得有一个手摇杆,省力,可以设计变速器使拧螺丝速度飞快,还可以设计得达到紧度之后有一个卡锁的槽,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就可以做得超完美,而且一旦设计出来,以后拧这样的螺丝就全部都是完美、快速的。

一台电脑有几十个元件要安装,每个元件又有几十个子元件要装,不管是把它制作成机器自动安装还是人工安装,在不断重复的简单、轻松动作中,你会发现一种诗歌一般的美和适意。

可复用是积木式产品的灵魂,创意根本停不下来的唐宁把剩下的工作交给团队之后,自己又立即开启了另一扇门,一扇相关的门:可复用式建筑。

可复用式建筑能够用在临时性的建筑中,如:展会展位,商场摊位,公司工位,一切你能想象的需要临时性的、定制性的建筑的地方。这里的建筑指的主要是指内部。

为了内部建筑服务的外部建筑还是需要大力气建造的,除了遮风避雨之外,还得有水、电、气、网、暖、冷、排污等多种基础设施。为了把可复用的内部建筑发挥到极致,唐宁首先对外部建筑进行了大胆地改造,使用了前所未用在这方面的“悬吊式建筑”,以前这门技术都是用来造桥的。

首先要在四周建造支撑整个内外部建筑的“顶梁柱”,视其建筑规模而定,可以做四根,也可以六根,一般来讲越大的建筑需要的擎天柱越多。

在唐宁的模范建筑中,他使用了四根柱子,每根都有100米高,分别占据100*100米的四个角,最终这个外壳将有100*100*100立方米空间,可容纳1000间100平米的大型可定制可复用建筑。

而且这些100平米的建筑有10米高的自主空间,能够建成3层3。3米的,也可以建成2层5米的,自主性非常高。

这种方案最重要的就是可伸缩性,如果客户只需要33平米的空间,那就更强大,可容纳3000间建筑。只需要10平米,那就是一万间。有买卖就来者不拒,高级的展位设计就可以这么任性。

唐宁还为这巨大的展位空间设计了全新的电梯系统,系统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公共交通”部分,它的灵感来源于公共汽车,每个楼层有自己固定的“班车”,所以整个建筑有9趟电梯班车,建筑的四个面都有这样的班车,且每个站点都对应一个上行与下行通道。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客一窝蜂地往电梯里挤,而且还有“私家交通”来分流。这种私家交通表面上看上去像是传统的楼梯,但是它并没有梯子,只是一个30度的坡度,细心的乘客会发现它其实是跟磁悬浮魔鞋结合起来的,拥有魔鞋的乘客可以直接站在“魔梯”上自行升降。

跟公共交通一样,魔梯也是单行通道,一条道上,另一侧必定有一条道下,20米的坡道就能让你更上一层楼,随时到来随时上,对有魔鞋的乘客来说是一大福利。

这里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当乘客下行时魔鞋事实上起到的作用是防止你下得太快,这时系统会利用电磁阻力来发电,这个系统上行所消耗的电力几乎全部在下行时赚了回来,所以它非常非常地省电。

这里十个楼层的魔梯在满负荷动作时仅相当于传统电梯的一个电梯所消耗的能源。

这“一万个展位”是多么的巨大消耗,所以四个擎天柱中有一个最后被设计成了水电冷暖一体资源中心以供这个将建在北京的“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使用。外部一切条件准备就绪之后,就该是可复用式建筑闪亮登场了。

在设计这个建筑时,唐宁发明的资源中心供暖供冷方面又有创新。天空中上升了1。5公里,温度下降了大概9度,再加上能量重新分布功能,足以为整座大厦零电耗地提供冷气。

而供暖的话,资源中心又利用了深挖到一千米以下的地热。地热梯度上升得比空气中还快,在一千米的地壳中,温度会上升30度。你想,5公里就到地壳的边缘了啊。

这供暖系统中部署一个水的回路,室温的水在水泵的推动下深入到地底,在那里使用扩大接触面积的设计,使水温迅速上升,然后又在水泵的压力下回到地面,整座大厦就有了巨大的热能,因为已经有了30度的温差,连能量重分配机器都可以省下来了。

水泵的推动靠资源塔发电之后的低势能水就可以推动,因为这是一个循环系统,上下之力互相抵消了不少,所以这个供量暖系统又是一个零能耗的低成本高效率系统。

这个整体设计要是出来,会得建筑设计年度大奖的,可惜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