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伊斯坦布尔进行外交访问。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颇为热情的接见了中国外长,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带回的意向性协议让苏丹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朝廷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天上掉馅饼也不是这么一个掉法,并非没有外国公司提议在奥斯曼帝国修建铁路,然而没有一家公司如同中国这样,修建铁路不附带条件的。
听到了年轻的中国外长亲自说出了与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带传递的完全一致的消息,苏丹和宫廷大臣们笑的非常开心。那是一种听笑话般的开心。
李新是商务部出身,逢场作戏的笑两声对他来说毫无压力。他仿佛完全没有听出苏丹与大臣们的心思一样跟着笑了笑。不过在内心深处,他是极为失望的。甚至不用与韦泽这样的不世英雄相比,与其他远没有奥斯曼帝国显赫的小国一比,苏丹和大臣们都未必比得上。
李新的第一站就是暹罗。暹罗的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今年才23岁,他15岁登基,登基之后先是出国考察,到过中国、印度、爪哇,见识了世界之后,眼界打开。这孩子正式亲政之后,先是被法国夺走了柬埔寨,又被中国拿走了老挝。最后中国吞了肥羊法国,打通了进入暹罗湾的陆上领土。
朱拉隆功这青年最后就忍了,认了。他还不是那种被迫的认输,而是努力跟上形势。见识了现代国家之后,朱拉隆功在1874年一面在泰国国内有计划的逐步废除奴隶制,一面大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还到中国请了不少顾问到泰国帮助组建新型政府。
中国华侨在暹罗本来就多,加上朱拉隆功这柔软的身段,以及在国内的作为。光复党对暹罗颇为欣赏,朱拉隆功趁着这个时机,与中国完成了划界。并且签署了中暹友好条约,条约中确定两国互相尊重主权完整,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友好互利。
中国与暹罗本来就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韦泽也从来没有吞并暹罗的计划,中国移民不仅在暹罗没遭受过迫害,还因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受到当地的欢迎。中国也真的想扶植暹罗一把。
暹罗借着大米贸易完增加了国库收入,通过建立的新型税收体系以及财政预算体系,让国家的财政正常运转起来。每年的财政盈余都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上。暹罗的局面就一天天好起来了。中国准备修建从西北到暹罗湾的铁路,朱拉隆功表示暹罗愿意与中国达成大米换铁路的项目计划。
暹罗这么配合,中国还有什么好讲的。协议签署之后,就等中国先把自己的铁路修通,然后就开工暹罗段的工程。
与朱拉隆功这个异常成熟稳健的23岁青年相比,带着仿佛看珍稀动物般笑着的45岁奥斯曼帝国苏丹,倒像是一个完全没有成长,满身戾气的顽劣儿童。
李新突然觉得这趟出来的太好了。世界这么大,有着各种各样的人。走遍世界,见见五花八门的人,真的会感觉自己加速成长起来。因为100吨黄金的问题,李新觉得自己受够了委屈。可换个角度,如果李新在这位奥斯曼帝国苏丹手下当差,那就不是委屈,只怕他能剩下的心情就是想去死吧。
对其他国家的人员有什么评价,那是私人的感受。交工作就是外交工作,哪怕对面是一头猪,合格的外交家也会用猪都能听懂的言辞与猪交流。
此时一位大臣带着笑意问道:“英国人只怕不会让中国船只把修建铁路的铁轨运到我们这里吧。没有铁轨怎么修建铁路呢?”
这话正好给了李新机会,他答道:“我们也有这样的担心,不过即便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我们也能把铁路修到这里。我们走波斯湾,把物资卸到巴士拉,从巴士拉修建一条通往巴格达的铁路。从巴格达向东修建一条铁路,经过大马士革到贝鲁特。这样地中海就能用波斯湾连接起来。同时从巴格达向北修建一条铁路,经过摩苏尔,向西修到博斯破鲁斯海峡。从黑海到波斯湾也被联通起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能像德国军队那样通过国内的铁路网进行机动……”
李新并不知道自己的话里面到底哪里触动了苏丹,他的眼睛已经开始眯缝起来,那种肆意的笑容不见了,一种残酷暴虐的东西在苏丹脸上若隐若现。苏曼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通过铁路运兵么?”
对于苏丹问题,李新坦然答道:“是的,通过铁路运兵。内线作战的时候有机动优势,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可以乘坐火车快速行进。哪里需要部队,就可以调动其他地区的部队向需要投入兵力的位置集结。德国在普法战争开始后迅即集结起兵力,依靠的就是德国国内发达的铁路网。”
“如果在镇压逆贼的时候,逆贼毁掉铁路怎么办?”苏丹认真的问道。
李新这下明白了苏丹那暴虐神色的真正意思,想到镇压国内的其他造反民族,奥斯曼帝国苏丹心中升起了强烈的杀意。李新是外交人员,又肩负着尽量去提升奥斯曼帝国对中国的好感,所以他详细解释道:“铁路并非是简单的在上面跑火车。铁路本身需要大量的车站,维护。这些据点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补给困难,驻扎的人多,没效率,驻扎的人少,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围攻的时候又很危险。有了铁路联通,定时有往来的巡视车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铁路不仅仅是铁路,沿线还有电报线,通讯非常方便……”
李新他们这一波人都有过从军的经验,对于战争并不陌生。李新的水平忽悠光复军那帮身经百战的军人肯定不行,忽悠一下宫廷里面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是绰绰有余。更何况李新所说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相当正经的“工业国”的战争理念。
苏丹听的认真,而且越来越有劲。奥斯曼固然有很多外敌,但是真正的大敌乃是国内从欧洲部分到亚洲部分的叛乱势力。铁路的建成能够有效消灭这些内部叛乱势力,苏丹对此非常有兴趣。
然而苏丹有兴趣,最终也没谈成什么像样的结果。而且李新最初也没搞明白奥斯曼帝国的这帮人到底是什么想法。在中国商务部里面混的人当然不可能不会玩敷衍的把戏,商务部若是不懂推脱的技巧,那就别在商务部干了。问题是这位苏丹陛下的无耻还真的超出了李新的想象。至少在李新的判断中,奥斯曼帝国看到中国外长很热情的推荐铁路,他们认为可以狠狠的诈一把。既然中国能拿出这么优厚的条件,那没理由不能逼迫中国更让步。
如果奥斯曼帝国真的承认他们的矿业水平很烂,并没有大规模开采用来还债的能力。李新是准备继续谈合作开矿的事情。但是奥斯曼帝国上到苏丹下到大臣,都是一副“老子的地盘上老子做主”的态度,李新外长也随即做出了选择,“拜拜了!您呦!”
告诉奥斯曼帝国,李新与意大利方面已经定好了访问时间。李新外长就告辞了苏丹,要往意大利去。这下奥斯曼帝国的上层急了,他们没想到中国外长的行动如此迅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们再次提出认真讨论关于铁路的事情,李新留下了早就准备好的外交人员。让奥斯曼帝国和专职人员谈判。
李新一行乘船西进,前往终于统一的意大利王国而去。
在船终于离开奥斯曼帝国的港口,李新长出口气。终于不用和这帮人渣打交道,李新觉得无比畅快。欧美的恶德商人多得很,但是商人目的就是牟利。就如犹太奸商的名言,“被骗一次,是行骗者的问题,被骗两次就被骗者有问题”。与这帮恶德商人一比,封建主们更可恶万倍。
恶德商人还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封建主们则认为自己的恶行天经地义,甚至还用神的名义来证明他们这么做完全符合道德。李新觉得没有比这更让人恶心的事情了。
第330章 外交推动(七)
在李新出发之前,韦泽个人建议李新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西斯廷小教堂的壁画。都督以个人名义提出了建议,李新当然好尽量努力一下。教廷对于中国外长的请求还是给了点面子,西斯廷小教堂是教宗的私人经堂,这件事教宗一人就能决定。
看着米开朗基罗的绝世之作《创世纪》,李新被震撼了。西斯廷小教堂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例如每次选新教宗都要在这里举行,几百年香火的烟熏火燎让壁画上蒙上了一层很难形容的尘垢,可这层尘垢的遮蔽反倒让天顶画显示出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感。
随行的中国驻意大利大使也是第一次来参观,第一次见到这些天顶画。与欣赏艺术品相比,大使倒是对自己上司的情报工作更佩服。意大利不乏文艺复兴的艺术品,经典之作也多得很。与那些经典相比,西斯廷小教堂的画作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外长李新是怎么知道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堂的,大使不得不考虑起这个问题来。
参观完了《创世纪》,又参观了《最后的审判》,李新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这趟艺术之旅。陪同的主教请李新到梵蒂冈的会客室,一位红衣主教接待了中国外长。
教廷当然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年据说不少传道者在高丽与日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遥远的东方大国对于教廷采取了强力防御的手段。教廷的红衣主教各有其工作,接待李新的就是负责外交方面的事务。
“贵国为何一直不允许我们在贵国传教?”红衣主教率直的提出了问题。
“在我国的法律里面,任何人都不许恐吓别人。”李新答道。
对于李新的话,红衣主教暂时没弄明白。他微微皱眉,表示了难以理解李新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新解释道:“生下来就有罪,这就是恐吓。在我们的国家里面,这是要吃官司的。我们之所以拒绝教廷的人员,是处于对教廷的保护。不然你们的人员一开始传教,我们的司法机构就要根据我国法律拘捕,审判,然后让教廷的人员入狱服刑。您不觉得这毫无意义么?”
红衣主教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听了李新的话,主教大人暂时呆住了。过了好一阵,他才用恢复了平静的语气说道:“听外长阁下,您好像也读过圣经?”
“旧约和新约我都读过些,按照经书里面所写,安息日工作的要被打死。我工作很忙,连着工作十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按照经文所写,我得被打死多少回呢?”李新笑眯眯地答道。
那是旧约不是新约!红衣主教在心里面腹诽了一句,不过他并没有说出口。李新这样一个人读过旧约和新约的人,不可能真的不知道里面的区别。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李新设下的一个小小的圈套。
“外长阁下是无神论么?”红衣主教直指问题的核心。
“不,我不是无神论。”李新答道。没等红衣主教询问李新的信仰,李新继续说道:“我是个唯物主义者。”
红衣主教对此有了点兴趣,“更说的更详细些么?”
李新解释道:“耶和华或者耶稣,两个人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出现在我面前,展现出移山倒海毁天灭地的能力,我立刻就会相信他们真的存在,并且愿意听听他们所说的内容。他们两个根本不出现,那怎么让我相信他们的存在。”
红衣主教听完这傲慢的话,只想诅咒李新死后下地狱,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李新前面已经讲过,威胁别人在中国是违法的行为。红衣主教是不会让李新小小的圈套给骗住。主教大人认真地说道:“教廷是存在的。”
主教态度认真,李新也认真地答道:“我当然承认教廷是存在的。我还知道教廷下令禁止过《天体运行论》,烧死过布鲁诺。也就是说,教廷是为教廷的利益服务的。我对此并无偏见,我认为这做法从教廷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对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发展生产,推动科学,弘扬真理。教廷在这些方面毫无帮助,甚至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出于我们对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我们不可能允许教廷的势力进入中国。在这点上我希望教廷能够明白我们的立场。”
听了这么明确的回答,红衣主教已经完全明白了李新阐述的中国立场。主教大人并没感到被冒犯,对他这样久经世事的人来说,以利益来评价行动是最容易被理解被接受的方法。决定世界的是力量,教廷在中国毫无力量,没有广大信众,没有可靠的内部代言人,教廷根本没有和中国谈条件的基础。
双方又聊了一阵,红衣主教就礼貌的送李新出去。
李新也挺欣赏红衣主教的外交能力,吃宗教饭的这帮人还真的挺有耐心,而且不会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处境。即便遭受挑衅,他们也能从容的应对。李新觉得在这方面需要他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外交水平。
与教廷接触之后,李新就与意大利政府进行了接触。毕竟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王国的宫廷水平就比奥斯曼帝国强一点。也就仅仅强了一点而已。
李新见了不少人,大部分人与中国外长接触的目的仅仅是想去中国淘金而已。中国与俄国的那单大生意震动了整个欧洲,也让欧洲重新兴起了对中国富裕的憧憬。
“阁下,中国真的是遍地金矿么?”一位漂亮的部长兼伯爵夫人在酒会上认真的问李新。在旁边的是一群差不多同样身份的高官家的夫人与小姐。
李新端着一杯酒,认真的对伯爵夫人说道:“夫人,我是外交部长,并不负责国内探矿的工作。虽然金矿勘探并非我的专业工作,可根据我的了解,我非常希望您想象中的那个遍地金矿的中国是我们的现实。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一直很缺乏金矿银矿,将近三千年来,中国的主要货币都是国家发行的铜钱。而不是金币或者银币。银币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也是最近一两百年中墨西哥鹰洋大量进入中国的结果。”
这番话让贵族女性憧憬的淘金梦破灭了,部长夫人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李新,她问道:“部长阁下,那最近提到的黄金船也是假的么?”
李新微笑着说道:“与俄国的协议是真的,我们的确向俄国支付了100吨黄金的购地款。”
这话题再次激发了女性们的兴趣,立刻有一位年轻的公爵小姐问道:“那黄金船是什么样的呢?是由中国军舰护送么?”
也有些女性对黄金不是特别感兴趣,她们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