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71部分

暗黑大宋-第271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什么?”

“他顾虑的你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虽然摊派敛财不好,然而国家现在不敛财不行了。然而你也不得不承认,一旦实施,对于想借的人,还是有利的。”

小苏点点头,想借的百姓很多,那就是王安石策子上所写那些人,比如灾后重建,这时候有一个二分利的青苗钱,灾民就能迅速重建家园了。比如贫困百姓,有了青苗钱,春播就能顺利执行了。

“但这才是介甫公最顾虑的地方,为何能兼并,百姓不困难,能出卖转让土地吗?别人我不说,我只说韩公文公与富公,他们家有多少财产与耕地。即便摊派青苗钱,又能摊派多少,能为这几贯青苗钱与介甫公吵得脸红脖子粗吗?这个不会。但子由兄,你有没有想到过另一处,高利贷。青苗钱不会摊派多少,然而高利贷一年会赚多少钱?一旦国家发放青苗钱,他们这些高利贷还能谋利吗?这个损失会有多少?我听闻苏公故去,你与令兄借钱回去安葬,没有人敢向你们征收利息,然而百姓借钱呢,那是几何利息?因此青苗法一旦执行,反对的浪潮会更大!并且是最有势力豪强与官员的反对!”

王巨将这个真相抛出来,小苏整傻了眼。

“富公与韩公不知道?”

“好,我再说一个问题,唐朝五姓七家没有吧,但唐朝为何亡国的?当真藩镇割据与朋党之乱、宦官专权?有一部分责任,然而真正灭亡的是黄巢谋乱。为何黄巢谋乱,因为五姓七家这些门阀带着豪强兼并,百姓活不下去了。当真这些门阀不知道百姓活不下去了?但他们有没有停止兼并?人心啊,总是不满足的东东!”

“富公不会如此不堪吧。”

“好,我再说一件事,富公进京,陛下问富公国家应当怎么办,富公答道,二十年不谈兵,不准谈钱。关健问题除了种谔招降嵬名山外,我朝那次对外应兵了?即便我在大顺城之战时,也不过是被迫反击。随后得到了一个安疆堡,还怕朝廷有人反对,小心翼翼的,就象做贼偷了东西一般。难不成,西夏与辽国入侵,我朝也不能还手了?不谈钱,这个积欠怎么办?不还了?”

不提别人,只提富弼将来修的宅子,从起居室走出来,先穿过探春亭,上有一山,山顶上有四景堂可观全园景色,下山后过河,经南渡过通津桥,桥上有方流亭,亭上远望,对面有一片竹林,中间掩映着一座高堂,叫紫筠堂。紫筠堂向右是一片花海,汇集各色花卉,包括洛阳名花牡丹。花海穿过去后是荫樾亭,赏幽台,重波轩。这才是北园。北园转过来又是竹林,里面所有建筑都是竹子搭建的,共有四洞五亭。出了四洞五亭,再到梅台,然后是天光台,转向东,是卧云堂,堂外又有水,水外又有山。

这只是两个花园子,正屋还不算。

拙政园,与富宅相比,好洗洗睡吧。或许只有传说中的大观园才能相媲美吧。

这得花多少钱哪,当真靠富弼薪酬能修建起的?

然而还不及王拱辰的宅子,王拱辰宅子修了四十八年,还没有修好,主建筑是朝天阁,洛阳百姓管它叫巢居,意思是树顶的建筑,高到云彩里。结果修到王拱辰死了,还没有修好,他一死,因为建筑太庞大,以至维修保养费用太高昂,子孙任其楼房倒塌,都无法维修。

这仅是住,还有吃穿行用,富家得有多少钱哪?

所以王巨隐晦地将真相揭开,无论小苏,或是张载,在这一刻全部傻眼,毕竟富弼在他们心中应像还很好的,一个不争的温和君子。

“不会吧……”小苏喃喃道,他还是不大相信。

“好啊,我再说,五姓七家在唐朝名气如何地亮响?相信他们的名气比富公更好吧。唐朝对他们不薄吧。然而你们再认真想一想,五姓七家在唐朝兼并中扮演的角色。难道他们不知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那真真是笑话,五姓七家出了多少书香子弟。关健是说别人容易,或者说他们也想国家好,然而临到自己头上,一个个都自动忘记了这些道理!舍不得让出自己的所得!”

“不是,韩公与富公发起了庆历新政。”

“子由,上古久远,真假难以分辨,我只说自秦以后,真正的中兴之治有几个?文景之治,昭宣之治,永徵之治,开元盛世,咸平之治,就这几个吧。然而真正的文武兼备之中兴者,只有开元盛世。那么能不能用开元盛世的唐明皇与天宝末年的唐明皇相比呢?子由兄,那时富公与韩公年青,也非是权利受益人。但现在富公与韩公仅是守成,也成了权利的真正受益人。还有庆历新政主要对人不对钱,种种策略很虚。这次介甫公变法,是对人又对钱。策略比较实。不谈钱好办,不谈钱,难办了。”

小苏又茫然了,改来改去,岂不是正为着这个钱!

不对钱还改什么?

他想了一下,又说道:“还是不对,如果积欠那么多,韩公不会在治平时那么激进。”

主要王巨说的这些太颠覆了,他心中还有点不服。

“激进?那一条激进了,你是指三丁刺一吗?那你就想错了,三丁刺一,那是韩公在寻找一个低廉养兵之路。一旦成功,他同样也要着手裁兵了。想要改良财政状况,裁兵是必绕不过去的。”

“那为什么后来不裁?”

“大顺城之战,暴露了义勇的真实战斗力,我与蔡公都不敢用,那么韩公敢不敢裁。不但不敢裁,就是他离开中书,都反对裁兵,怕西夏人产生觊觎之心!因此在郑白渠反而增加了四十六营新保捷。”

“韩公为何不取缔义勇?”

“义勇是韩公提的,但是先帝推广于陕西全境的,先帝未必会听,并且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害怕打仗,想不打仗,自己手中必须有一些实力,至少让敌人以为的强大实力。不打仗了,这个经济危机便不会严重。”

“如此,韩公还能坦然自若?”

“谁说韩公坦然自若?他也在想办法,可是先帝争濮仪,朝堂崩裂,这种情况加重了国家困窘,韩公如何想办法?因此他顺从了先帝之意,同意濮仪。未必韩公会同意濮仪,他只想将朝堂理顺了。不管往东去还是往西去,是在走,然而那时两头马,一头往东拉,一头往西拉,车子不但行不起来,可能拉来拉去,车子生生拉成两半了。然而他也想不到先帝春秋正富之时,却大行了。到了官家即位,为何官家要杀欧阳公,欧阳公多少有从龙之功吧。难道仅仅是为了濮仪?积欠啦!”

第四〇九章各自找朋友(下)

小苏继续在思考。

王巨今天是放开了,没办法,想做事了,必须找朋友,更想找小苏这样的朋友。所以必须将他的脑子说得“开窍”。

“兼并之害,当真没人知道?秦朝暴政不算,西汉外戚篡国我也不算。东汉呢?实际说起来,王莽变法,也同样是兼并害的!再到东晋,孙恩之乱为何?再到我朝,王小波与李顺之乱为何?”

不但在宋朝,后世继续来。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难道不知道吗?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带路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攻击母国的香蕉人?当真没有一个强大的母国,他们会活得更有尊严?

一样的道理!

“你们看到的只是会产生骚动,但有没有看到真正的危机?辽国比西夏好一点,但也不能称为老实,比如宋夏开战时,他们为何陈兵幽云?为何岁币从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西夏就更不用说了,无论给多少岁币,他们一直就没有老实过!然而这个积欠无疑就是一个大火药包。积欠一天不解决,这个危机就一天无法化解。陛下与介甫公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不敛财,还能有其他什么好办法?”

小苏开始沮丧了。

“我再说一件事,郑白渠不是我自夸,做得很好了吧。但有没有做好?没有!为何,且听我说,我为了减少麻烦与冲突,并没有真正查没隐田,只是逼着他们将隐田变成了明田。另外我还带着他们注意商业。隐田变成了明田,是多交了税,好了,问题来了。是多交了税,然而因为得到很好地灌溉,他们收入实际在增加中。转移到商业上,财富积累更快。也就是他们越富就越富。”

“我再说一下贫困百姓,因为我分了一些新得的耕地,又能灌溉,能喘一口气了,不过这些地终有限的,虽然能丰收,以后国家税务必然会倾斜,必然会加重,因此勉强不过能维持温和生活罢了。但有灾害呢?就算灾害还能自保。二三十年后,人口增涨后,这些地又不够用了。但另一外少数一群人正在积累更庞大的财富。遇到困难,兼并又再度开始。子由兄,我说的你会意了吧。看似我做得不错,实际只是治标,没有治标,仍然为郑白渠未来的中贫困百姓埋下了一个超级大的火坑。就是这样牵就,我离开后,依然有许多豪强对我不满。”

“这还是有郑白渠之灌溉之利牵就,若没有呢?子由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受益者未必感谢,受害者必然仇恨。但一个个不做事,如何了得。难道继续让这个积欠发展下去,最后三亿,五亿,十亿?到了那时候,天下揭竿而起,不知道你我又何去何从?子由兄,你打算怎么做,从逆贼谋反,或者任由逆贼杀害?”

小苏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那不可能。”

“不可能?现在人口一千三百多万户了,象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达两千万户是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兼并又是如此的厉害,两千万户了,你以为我说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那怎么办?”

“子由兄,看这些变法,不能看其法,而要看其变法的背后。国家两大危机,一个危机就是眼下的积欠与空虚的国库,想一想,英帝大行,陛下都喊没钱用了,不得不只出三分之一的赏赐,河北大旱了,国家任由灾民自生自灭,去年黄河两处决堤,经济稍缓一点,然而陛下还不得不拿出内藏库的珍珠与香料便卖救灾,一旦辽夏联手举国来犯,用什么财政来御敌啊?说仁政,都想仁政,但没有钱帛,用什么来仁政哪?”

“没想到啊,没想到。”

“子由兄,你能关心国家前途,很不错了,至少我感觉你比富公高尚。”

小苏啼笑皆非。

“但也不能怪你,你不知道真相嘛。因此国家当务之急,是将这个积欠填补上,使国库略有盈余,这个道理与置兵一样,我可以不穷兵黜武,但不能不备武。”

“敛财是对的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不好意思,最后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对的。但准确的做法,就是以后如何矫正。我再说桑弘羊,本来这是一个容易遗忘掉的名字,因为介甫公变法,这段时间屡屡提起,都说是小人,奸臣。然而子油兄,若无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经济能恢复过来吗,若无桑弘羊打下的基础,能有昭宣之治么?霍光很了不起,但将他放在汉武帝后期的国政当中,看他会不会有良策,将财政转好?但我为什么说他了不起,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及时地将桑弘羊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了起来。你我现在资历浅,地位低,暂时不是你我的舞台,因此何必急之。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参与,不是争执,不是吵架,而是观看,思考,以便几年后你我同时成长起来后,大家联手,学习霍光那样,及时的将变法中的一些弊病收起来,等到国家财政转好,将一些真正属于真正敛财的法门,慢慢地杜止。这才是智者所为。”

“可我在条例司哪。”

“放心吧,你屡屡反对介甫公,介甫公还会让你呆多久?”

“但你也到了条例司。”小苏又让王巨说得气乐起来。

“别说,我正苦恼着呢,看如何能谢拒这个职位。”

“你也不参与?”

“现在参与了,以后有什么资格参与到收当中?难道让我做两面派,那种没节操的人?”

“哈哈,”苏辙与张载同时乐了。

“然而我不参与,但我对介甫公表示理解。实际子由,有的我也在做了。”

“这个我知道一些。”

“还有你知道的,却想不到的。”

“何?”

“比如南方的木棉,大家看到的是我替朝廷敛财,然而随着南方开发,人口就会向南方转移,并且是自发地转移。这也是疏散人口压力的一个办法,并且我还在思考其他法门。”王巨道。

这就得要感谢宋朝了。

因为宋朝内治政策上比较开明,没有闭关封锁,也不禁止人口流动,所以人口对流动不排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一度将市舶司置到马六甲海峡。

否则就是有了好办法,百姓在闭塞的政策环境里,本来就是一个思念故土,不愿意离开家园的民族,那么只有强行迁徙,强行迁徙会有多麻烦。看一看曹操强行将汉中百姓迁到关中的结果。

再看看唐朝多次发出诏令,鼓励百姓迁于宽乡,有没有成功?

强行迁徙的代价太大了。

但这次南方迁徙一旦成功,那么它就是一个极好的试范,会起到无比的作用。

小苏讶然道:“难怪介甫公下诏令,责令福建路南方各州,将下五等户迁往广南。”

“责令?”

“刚下的诏书。”

王巨想拍脑袋,正想着强迁坏处呢,来了!

这个王安石,敛财真敛疯掉了。明白,理解,前年去年是劝说,有不少百姓过去了,但这个是自发自愿的,数量仍远远不能达到王安石的需要。既然是赚钱的行当,何不索性强行迁民。一为国家谋利,二是替这些下五等户寻找一个出路。

然而沾到强迁,能有好事么?

不仅如此,王巨将王安石的坊场河渡抢走了,不过没有完全抢走,那就是酒税,全国大多数州府榷酒都是盈利状态的,但有极少数州县情况不佳,或者盈利不多。这也是胥吏官吏管理不善出现的毛病,想根治很难了,或者说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因此不如索性也将整县整县的榨酒经过实封投状法,由价高者所得经营。

也就是将宋朝所有不良资产,一起拍租出去,再加上火药赚来的一些利润,最后所得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这些不清资产清点起来也很麻烦的,一是清点,二是必须由官员做出一个格理的估价后才能拍卖,所以它的时间很长,最少还得有三四年时光,才能大约地清点出来。

这个争议不大,况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